第一百八十四章定計荊州“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話說陳龍一一抱起三個名揚千古的絕世天才兒童,心中欣喜之情溢於言表,遂贈與幾人每人一把自己設計的鋸齒匕首作為禮物。

欣喜之餘,對這幾個孩子的培養又放在心裡,問司馬德操道:“第一,我欲給這幾個孩子配一個強身健體的老師,練就一些武藝;第二,若我將來戰勝劉表,將治所搬到襄陽,先生請准許讓這幾個孩子出入我的將軍府,試著幫我治理襄陽,算作將來治理天下的實習,可好?水鏡先生聽完陳龍的文化,望著遠山沉吟不語,最終道:“這幾個孩子擁有的謀略天才,均非同小可;至於武藝的修行,非我所願,這武學教師就免了吧。

至於將來將軍戰勝劉表等語,天下本是有德者居之,只希望將軍不要殺戮太過就好.”

陳龍聞聽,知道其實水鏡先生算是委婉答應了,至少不會幫著劉表對付自己。

當下不在追究武學老師的事情,淡淡說道:“在此仙山靈水之間,幾個孩子的健康當然不成問題,司馬先生可選一些強身健體的方法讓他們鍛鍊也就是了.”

司馬德操深深的看了一眼陳龍,又道:“剛才您提起劉備,卻不知他一直顛沛流離,如何進入將軍的法眼?”

陳龍哈哈笑道:“那可是當今皇叔啊。

我第一次在冀州刺史韓馥那裡見到他,就覺得他是個英雄,不但能善待百姓,而且還有萬人敵關張效力,天下當有他一席之地.”

司馬德操微笑著,嘆息一聲道:“可惜劉玄德雖好,卻遇到陳將軍這樣的當世大豪,恐怕只有繼續顛沛流離了.”

語中頗有揶揄之意。

陳龍面色更暖,笑道:“水鏡先生原來也會開玩笑。

他日先生若能見到玄德,何不將那時的天下形勢也分析一番?若那時我已得勢,何不說服玄德來助我。

有他相助,百姓必然能早日結束戰爭帶來的痛苦.”

心中想著劉備的野心,自己真不一定能裝的下。

司馬德操未置可否,背手回身而走,衣袂被風吹起,身姿飄飄若仙。

陳龍湧起崇敬之情,世外高人,雖隱居深山,卻知天下英雄,此其一也。

離開仙境水鏡莊,陳龍等匆匆趕回新野,此時訊息傳來,蔡瑁的部隊已經回撤到襄陽南郊,而新野附近不斷髮現一些探路的化妝戰士,陳龍知道,開拔的時間到了。

隨著一聲令下,第一軍團乃絕對精銳之師,全軍策動,輜重先行,各兵種步調銜接,沿官路往江夏而去。

偶有道路曲折,工兵逢山開路、遇水疊橋,向江夏遠郊的長江邊進兵而去。

那裡自有黃忠的長沙水軍戰船接應。

按下青龍軍部隊順利開拔不表。

各將領帶自己的部隊行進時,陳龍仍端坐在新野一戶農家的簡陋屋舍旁,與趙雲和兩大軍師研究滅劉表、戰荊州的對策。

這回,先開口的居然是趙雲,讓陳龍想起趙雲也是正史中智勇雙全的名將。

只聽趙雲分析道:“荊州水軍名揚天下,我青龍軍還不能戰而勝之。

但咱們完全可以避免和劉表進行水戰,從零陵和長沙兩路進兵,先圍江陵,看襄陽是否來救。

來救則布陷阱,不來救則先下江陵,襄陽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到時候從南方陸路攻打襄陽,只留長江通道讓劉表逃竄,將劉表徹底驅到江北,可再圖將來.”

陳龍微笑點頭,問道:“子龍之言甚善。

然則如何避免長沙空虛,防止江夏黃祖偷襲呢?名義上黃祖還是荊州部將.”

趙雲一時語塞。

周不疑道:“趙大將軍之言,以己之長、克敵之短,甚合兵法。

戲志才大哥能拿下武陵,實在是為咱們陸路進攻江陵建立了橋頭堡。

只是兵力略顯不足,若大量兵力去守長沙,則更加捉襟見肘.”

陳龍順著他思路道:“那麼要不要防著黃祖,就成為能否全力進攻江陵的關鍵.”

周不疑道:“黃祖一向擁兵自重,似乎並不太聽劉表的話,這次的黃忠長沙水軍進入長江,似乎黃祖那邊沒什麼反應,是不是好兆頭?”陳龍眯眼狠道:“他若敢輕易來襲,我就先拔了他的江夏.”

一直沒說話的郭嘉鼓起掌來,笑道:“就等著主公這句話呢。

若拔了江夏,恐怕劉表覺都不敢睡了,成天得怕咱們封了水路,想著怎麼逃跑.”

大家呵呵哈哈笑起來,郭嘉續道:“不過不建議直接去攻打,何不先暗通款曲,威脅利誘之?觀他這次動靜,似乎有靠攏之意。

我主在外,而長沙、武陵唾手而得,這份功業,黃祖想必也在掂量。

更何況我主乃是何太后御前的紅人兒!”

最後一句話頗有語病,陳龍心道好你個放浪形骸的郭嘉,找機會損你回去。

細細想郭嘉話中的道理,言道:“奉孝所言,對黃祖要攻心為上,這個我贊同。

這個任務就交給奉孝,寫一封書信給黃祖,一方面威逼,言我青龍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且有皇室支援;另一方面利誘,言明荊州將來必有黃祖一席之地,而且我保他封侯拜將,高居朝堂。

該如何抉擇,我想黃祖應該明白.”

郭嘉點頭答應,陳龍又言道:“然而兵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

大家說說,哪裡去借點兵?”

問完這個問題,陳龍腦中率先出現的,就是益州劉焉,果然周不疑馬上說道:“最方便的,當然是益州劉焉,一是益州水軍若順流而下,幾日內可達江陵,二是咱們剛剛與益州軍合作攻克漢中,劉焉、張魯勢必感激,應可同意派兵.”

郭嘉、陳龍同時搖頭,郭嘉道:“雖說元直的話有理,但劉焉與劉表都是漢室宗親,名義上都是皇親,大漢也沒有亡朝,絕不會起表面衝突.”

陳龍、趙雲同時點頭,周不疑一伸舌頭,道:“還真是啊!我忘了他們都是漢室宗親!”郭嘉又道:“南陽袁術,野心勃勃,本來倒是可以利用來威脅劉表江北,將來與主公劃江而治。

可惜他在洛陽呼風喚雨,恐怕沒時間顧及這邊作戰.”

陳龍得到兩位軍師提醒,微笑道:“我有人選了.”

子龍和兩位軍師同時看著主公,聽他說出心中人選。

陳龍笑嘻嘻看著趙雲道:“你看是子龍跑一趟,還是請師父他老人家跑一趟?”趙雲起初不解其意,見陳龍比劃了兩下槍法,猛可醒來道:“原來是他!妙啊妙,我這就動身.”

周不疑忙拉著趙雲問道:“子龍哥哥,你和主公打的什麼啞謎?到底是誰啊?”

趙雲呵呵笑道:“就是宛城張繡!”

張繡,雍涼武威祖厲人,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

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乃漢末群雄之一,師從童淵,人送外號“北地槍王”,乃趙雲和陳龍的師兄,一手百鳥朝鳳槍法深得精髓。

正史中,張繡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後與劉表聯合。

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與劉表連和。

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

在北征烏桓途中去世,有人說是被曹丕逼死,諡為定侯。

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之時,金城的麴勝襲殺祖厲長劉雋。

張繡當時為縣吏,不久就尋找機會刺殺了麴勝,本郡的人都認為他很講義氣,於是張繡招合少年,成為本地豪傑。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張濟與李傕、郭汜等人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

張繡跟隨張濟,以軍功升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

後兵敗失散,張繡領兵佔據宛城,暫依附袁術,後來得到賈詡來投,成為宛城霸主。

張繡武藝高強,又有賈詡來助,袁術不在南陽,自然有著自立的野心。

陳龍微笑看著趙雲道:“其實說服張繡不難,但要說服賈詡,還需要我自休書一封,替我帶給賈先生。

他能否聽我意見,促成張繡領兵到襄陽江北呼應,就看天意吧.”

說著提筆給賈詡寫了一封書信,摺好放入一個信箋袋子,上面端端正正的寫上幾個大字:天下軍師、人間謀主,文和先生親收。

零陵陳文龍敬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戰爭之路:我有移動武器庫

北方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