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還未亮,太子府燈火通明。

宮女伺候著穿衣,洗漱。

朱瞻基一大早就被叫了起來,有些精神恍惚,臉上還沾著些墨水。

朱高熾看著這幅樣子的朱瞻基有些著急:“快些,趕緊收拾,也不知道你爺爺咋想的,八百年不開一次朝會,好不容易開一次,還要你小子也去上朝?”

他嘴裡抱怨著,手上的動作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太子妃張氏在一旁給朱高熾整理著衣服,聞言翻了個白眼,抱怨道:“老爺子這是想一出是一出,昨晚還要軟禁你,今天天不亮的就又要你進宮,太醫都說了你不能著風,肺裡有陰寒,天下間哪有當爹的這麼折騰兒子?”

“哎呦,行了,都什麼時候了,還肺裡陰寒,陰寒,腦袋掉了,我就不寒了,自從老爺子又要打仗了,這些天我這天天在火上面烤著,刀尖上面坐著,好了,好了,就這樣………”朱高熾小胖手隨手拍了拍張氏給自己整理衣服的小手,示意張氏不用收拾了。

另一頭,朱瞻基默默無言,該來還是要來的。

只求等會兒自家這個便宜老爹不會被氣壞了身體。

天微亮奉天殿。

三通鼓響,二門大開,一隊隊官軍旗校率先進入排列。

早已在朝房等候多時的文武百官,也紛紛開始按品級在左右掖門前排隊。

文左武右,隨著鐘鳴聲開門而入,在金水橋南,又等候鳴鞭聲響起,在鞭聲中依次過橋進入御道兩側侯立,等候皇帝。

進入了御道兩側,文武百官也不敢交頭接耳什麼的,在百官身後,皆有校尉相向握刀布列。

隨著禮樂聲響起,在一聲鳴鞭聲中,一道“入班”喝唱聲,皇帝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出現在了御座之上。

文武百官見怪不怪,紛紛進入御道行禮,禮畢謝恩。

奉天殿外,錦旗招展,奉天殿內,百官肅立。

百官之前,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以及朱瞻基依次站立。

隨著儀式結束,文武百官也紛紛放鬆了下來。

“二哥,這小子今個兒怎麼也來了?”

朱瞻基前面的趙王朱高燧碰了碰漢王朱高煦小聲問道。

兩兄弟一個精一個憨,狼狽為奸,關係很鐵。

“誰知道,他是太孫,老爺子最喜歡的孫子就是他,他上朝有什麼奇怪的?”

“二哥,聽說老爺子把太子監國給撤了?那這次北伐………”“嗯……”朱瞻基離自己前面的兩位叔叔很近,聽到兩人的談話,上前行了一禮:“侄兒見過二叔,三叔.”

“哎,是瞻基啊!”

朱高燧故作熱情的笑笑,回應著。

一旁的朱高煦見狀只是不緊不慢的點點頭,不捨驕傲。

雖然眼前這位是皇太孫,但是他好歹也是老爺子拍著肩膀讓努力的奮鬥的,自然不覺得差。

三人交談聲不小,站在最前頭的朱高熾也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就在這時,唱奏事的聲音也響了起來:“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御座上,朱棣目光掃視著御道上的群臣,心裡正想著等會兒怎麼駁斥那些等會兒會上言反對自己北伐的文官。

他目光看著人群前頭,停留在一個身穿二品朝服的老頭身上有些頭疼,眼見那老頭要站出來時,不過下一刻,一道身影已經率先站了出來。

“臣朱瞻基,有事啟奏!”

剛剛準備站出來老頭愣了下,下意識打量了一一眼站出來的朱瞻基,隨即不動聲色的退了回去。

而隨著朱瞻基的聲音在大殿中傳開,大殿中也瞬間安靜了下來。

朱棣也好,太子也罷,就連漢王朱高煦,以及趙王朱高燧都下意識地轉過腦袋,向朱瞻基看去。

這小子莫不是瘋了,第一次上朝,就敢上言?太子朱高熾沒想到這個時候自家寶貝兒子會站出來。

心裡一急,額頭已經開始冒汗,北伐在即,生怕朱瞻基冒冒失失,說些什麼不該說的話。

朱棣也是愣了一下。

看著站在人前的朱瞻基,心思輾轉,目光微妙:“何事?”

朱瞻基沒有理會集中在自己身上的視線,國運系統繫結自己,就已經意味著自己已經和大明的命運死死聯絡到了一起。

當鹹魚的念頭,自系統覺醒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再適合他。

既然如此,該爭取的東西,朱瞻基自然會嘗試爭取一下,而這場大朝會便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心裡想著,朱瞻基從袖子裡取出一冊昨晚熬夜寫好的奏摺:“皇爺爺,孫兒閱覽歷朝歷代邊關政策,及大明數次北伐戰事,昨夜偶有感悟,今日趁著朝會,特上呈皇爺爺,望皇爺爺以及朝中諸位大臣斧正一二.”

話落,朱瞻基將手裡的奏摺,雙手托起。

朱棣眼睛微眯,打量了一眼朱瞻基,隨後又看了一眼朝堂上神色各異的大臣。

點點頭道:“呈上來.”

一邊的侍奉太監聞言,立即快步走下御階。

接過近侍拿來的摺子,看著臺下有些侷促的朱瞻基,朱棣心裡微微搖了搖頭,還是太年輕了啊!說實話,對於自家這個好聖孫能寫出什麼東西,朱棣一點都不期待。

心裡更多的覺得這應該是太子教導的,為的就是想讓自己在朝堂上稱讚幾句,助助威,好方便接下來監國。

心照不宣的事情。

想著朱棣將奏摺慢慢開啟。

心中卻有些心不在焉,想著等會兒怎麼誇讚朱瞻基幾句,既不顯得刻意,又能提升朱瞻基威嚴。

“《平絨十勝策》”“嗯,雖然口氣大了些,但北伐在即,這名字倒是附和主題.”

看到奏摺名字,朱棣心裡點點頭認可了下來,然後繼續開始看下去。

“縱觀古今,絨狄犯華夏者,皆羨華夏之富足,草原之艱辛,華夏強,則襲擾,華夏弱,則侵略,然絨狄古今戰時得利者皆貴族,草原之上,窮者愈窮,富者愈富,富者貪戰,窮者求生,故,華夏平絨者,有十勝策:”“嗯………”漫不經心的朱棣看完第一段文字,整個人陡然一震,這分析的雖然簡單,但是寥寥幾句,確實將草原的情況分析的透透徹徹。

自古以來,絨狄侵犯華夏,確實是羨慕華夏繁華富足。

華夏強大,他們就襲擾邊疆,掠奪村落。

華夏弱小,他們就越過長城,大肆侵略。

然而無論是哪種情況,草原之上真正得到戰爭利益的都是那些貴族,以及強大的部落,於是弱小的部落被吞併,窮苦的牧民被收做奴隸,嚐到掠奪好處的貴族,於是越發好戰,而那些真正的牧民,為了生存,又不得不依附強大的部落,這就是草原的實際情況。

本質雖然簡單,但是能透過所有事情,看到這些本質的,整個大明,他絕得不會超過一掌之數。

因為這需要極深的閱歷,遠大的見識,能做到這般的,天下並不多。

“好!”

朱棣忍不住點了點頭,有些意外的抬起頭看了一眼臺下的朱瞻基。

他發現自己好像有些小看了自己這個孫子。

大殿之上,一眾朝臣也被朱棣的動靜驚了一下。

作為皇帝,在朝會上,直接大聲叫好,這多少讓他們有些好奇。

心裡開始癢癢起來,不知道朱瞻基究竟寫了些什麼。

人前的朱瞻基聞言露出一個靦腆的笑容。

朱棣叫了一聲“好”,下意識的就翻開下一頁,只是………“嗯………未完待續???”

朱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才是這個世界的天選之子

發呆的中二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