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夏原吉,不是朱瞻基看不起戶部,如果他真的敢拿五成利,估計以後這老頭只能中午出門了,不然早晚都得被人套麻袋!說不定這裡面還有朱棣的指使。

看了一眼夏原吉,朱瞻基道:“夏老頭,這次真不是我佔你便宜,我實話告訴你吧,我打算直接用新鹽將現在市面上所有鹽的市場全部擠掉,重新制定食鹽販賣的規制!”

夏原吉愣了下,問道:“重新制定食鹽販賣規制?”

朱瞻基點頭,繼續道:“前些日子我已經安排人前去尋找一些家底殷實的富商,屆時讓他們聚集在應天,我會按照大明的地區劃分,以及各地區的人口多少,然後制定好規矩,每個地區安排一個固定的商人按照我制定的規矩去販賣這些鹽.”

夏原吉和朱高熾聞言,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還是夏原吉再次道:“太孫殿下恕罪,臣有一事不解!”

“說!”

夏原吉拱了拱手道:“敢問太孫殿下,自古以來商人逐利而行,殿下又如何去限制這些商人?萬一其中有人私下裡不遵守規矩,太孫又當如何?”

“這個簡單!”

朱瞻基微微一笑道:“想要成為鹽商可不是那麼簡單,到時候我會讓他們繳納一筆數量巨大的保證金,這筆保證金就是他們保證按照規矩行事的保證,如果他們按照規矩辦事,到了時限,這筆保證金就會退還給他們,如果不安規矩,我不僅會扣掉他們的保證金,還會終止他們的鹽商資格!”

“保證金?”

第一次聽到這種新鮮詞彙的夏原吉眼睛頓時一亮。

不管什麼金,既然是金子,那不都是錢嘛?對於戶部而言,有錢,那就一切好說。

就連朱高熾聞言也是笑了起來,拍拍手道:“此計甚妙,如此一來,為了成為鹽商,朝廷定然會獲得許多保證金!”

“你們想啥呢?咱們朝廷也是要講信譽的知道不?”

看到兩人一副見錢眼開的樣子,朱瞻基一臉無語,鄙視道:“這些保證金我們只是代為保管,如果他們按照規矩辦事,那麼這些錢就會還給他們,如果不還給他們,以後誰還和你們講規矩?”

“可是………這個………這麼多錢,難道朝廷就不要了?”

朱高熾有些可惜的搓了搓小胖手,一臉心疼。

雖然他現在還沒見到這些所謂的“保證金”但是他也能想到,這些錢究竟會龐大到什麼程度?一想到這些錢居然不屬於朝廷,窮慣了的朱高熾立馬就有些心疼起來。

“當然不能要,商鞅立木的道理,爹你又不是不知道?”

朱瞻基撇撇嘴,繼續道:“再說了,這保證金才多少?你想想咱們大明有多少人口?夏老頭,咱大明五千萬人該有吧?”

夏原吉聞言臉上閃過一絲遲疑,這才點了點頭道:“去年有過粗略統計,雖然不甚準確,但是人口數量大致在五千零九十五萬人!”

朱瞻基看了一眼夏原吉,雖然夏原吉臉上的遲疑不明顯,不過朱瞻基還是看的很清楚。

其實這也不怪夏原吉,大明的人口哪怕放在後世,其實也一直像個迷一樣。

你能想象,在沒有天災人禍,也沒有大型戰亂,加上明初因為佔田制度,沒有耕地不足這種矛盾的情況下,明朝的人口,居然不增反減了?而且還是一年減少上千萬那種!這裡面隱藏的東西,朱瞻基不用動腦子,都能想到這裡面的問題。

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長規律,現在的大明人口至少都在七千萬左右的樣子。

不過這種事情涉及到的東西太過複雜,朱瞻基倒也不急著去弄明白。

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路也是一步一步走的。

一下子上馬太多事情,朱瞻基也怕自己一個掌握不住,搞不好就會翻車。

既然現在官方的人口是五千萬,朱瞻基也只能用這個數字。

所以朱瞻基想了想,把這件事記在了心裡後,就繼續道:“夏老頭,一個人一年五斤鹽要吃吧?五千萬人,再加上各種牲口,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消耗,一年五萬萬斤鹽是需要的吧?”

朱瞻基說一句,朱高熾和夏原吉就點一下頭。

特別是夏原吉,作為戶部尚書,對於這些數字,簡直不要太敏感。

朱瞻基說得對不對,他幾乎不用去算就能知道答案。

聽到朱瞻基說到五萬萬斤鹽時,夏原吉才摸了摸鬍子站了出來道:“啟稟太孫殿下,大明去年僅兩淮及兩浙地區產鹽便超過四萬萬斤,整個大明產鹽一共為十萬萬斤有餘!”

朱瞻基:“………”好吧,他的估算看來還是有很大的問題。

這就是大明人口明顯對不上號的問題了。

一個人一年吃鹽最多也就五斤鹽,加上牲口,一個人平均下來,最多也就十斤鹽。

也就是說,如果大明真的只有五千萬人口,不算上私鹽,最多也就五萬萬斤鹽也就足夠了。

但是大明一年產鹽十萬萬斤鹽,除了朝廷管控導致鹽價太高外,偏偏還有人吃不上鹽。

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多餘的鹽去哪兒了?朱瞻基一邊在心裡記下這些問題,一邊繼續算賬道:“那就十萬萬斤吧,這還不包括各種私鹽,一斤新鹽我將它定價50文,那就是說,十萬萬斤新鹽的總價就是五千萬兩白銀!”

“拋開各種成本,一斤鹽的盈利大約就是四十文,也就是十萬萬斤鹽便是四千萬兩銀子的利潤!”

朱高熾聽著朱瞻基隨口報出的各種數字,將這些數字都一一記在了一張白紙上。

然後又遞給了夏原吉,夏原吉看完之後眉頭緊鎖。

他想的更多,十萬萬斤鹽,賣五十文,所獲利潤就足足超過了四千萬兩銀子。

但是朝廷以往的鹽賣的明明更貴,然而所獲卻不過一千萬兩銀子。

看到這個數字,夏原吉差點把自己鬍子給掐下來一大把,然後咬牙切齒的罵了一聲:“奸商!”

朱瞻基離他不遠,聽到這老頭一口一個奸商,就知道這老頭在甩鍋了。

朝廷鹽稅收入那麼低,其中鬼知道有多少人伸了手,那些鹽商雖然的確吃的滿口流油不假,但是從紀綱一個人就能看出來,這裡面絕對不止商人在吃。

但是想要一個個去把這些人全部揪出來,且不說現實不現實。

朱瞻基估計就算成功了,朱棣也會去阻止他。

畢竟這裡面絕對很多人都是朱棣上位的功臣。

把事情挑到明面上來了,誰的面子都不會好看。

這也是夏原吉一口一個奸商的原因。

這年頭,從老朱頭開始,商人就是這麼沒地位,出了事,甭管他和商人有沒有關係,商人都是絕佳的背鍋人選。

殺一群商人,貪官鼓了腰包,戶部鼓了錢袋子,皇帝也有了錢去打仗。

簡直是一舉數得!朱瞻基聽了夏原吉的話,也只是撇撇嘴,也不說什麼。

道理雖然他懂,但是他也沒想過去為一群商人說什麼公道話,畢竟大明的商人嘛,懂得懂。

殺一批絕對不會殺錯,特別是晉商什麼的。

不過夏原吉想找商人麻煩,朱瞻基不會去管,但是大明的鹽業,朱瞻基卻打算利用新鹽徹底將其和皇室綁在一起。

所以看了一眼夏原吉,朱瞻基就道:“這四千萬的利潤,作為鹽稅,戶部可以收取兩千萬!”

夏原吉微微算了一下,就點了點頭,一斤鹽的鹽稅是二十文,兩千萬兩完全合理!朱瞻基繼續道:“我會以四十文的價格再將這些鹽賣給那些商人,這裡面一千萬兩銀子盈利,戶部拿三百萬,我拿三百萬,剩下四百萬歸皇上!”

夏原吉再次點頭,然後頓了一下,問道:“太孫殿下即使如此,離太孫殿下答應臣的四千萬也相差甚遠吧?”

“你急啥?”

朱瞻基瞥了一眼夏原吉,然後嘴角一翹道:“那些商人想要販賣食鹽,以前得換去鹽引,現在朝廷的鹽都歸我了,我也不要他們的鹽引,但是我按照地區將我的食鹽劃分給他們去賣,那麼我收他們一些代理費的可以吧?”

“還有,如果有商人違約了,除了保證金,我再問他們要些違約金不過分吧?”

“不算多,加盟費嘛五年一收,像直隸,浙江,江西這種人口近千萬的地方,五年收個一兩千萬的代理費不過分吧?其他的地方人少,我收個幾百萬的代理費,也不過分吧?還有那些違約的,嘖嘖……”朱瞻基咂咂嘴,然後瞥了一眼正在掐著手指頭,不停計算的夏原吉,笑道:“老夏,咋樣?算出來沒?”

夏原吉聽到朱瞻基一聲“老夏”嘴角抽抽,他這是又有了新稱呼?不過想到朱瞻基那些話,他還是立即心動了起來。

朱瞻基算的只是一些根據已有的官方資料給出的數字。

且不說僅僅只是鹽稅以及一斤十文的利益,十萬萬斤鹽,戶部就已經穩妥的入賬了兩千多萬兩銀子。

如果再加上這些什麼“代理費”,“保證金”,“違約費”。

雖然他有些沒搞清楚這些什麼這費那費的具體區別。

但是這種東西,作為一個戶部尚書,大明的錢袋子,對於搞錢這方面,朱瞻基有時候都是佩服這位老北鼻的。

朱瞻基所說的這些東西,雖然他沒有徹底搞清楚,但是大致的思路卻是聽的明白。

如果按照以往大明的鹽制,商人按照鹽引買了鹽,怎麼賣就和朝廷幾乎沒了關係。

朝廷就相當於一個爐戶,負責製鹽,制好了鹽,然後把鹽再賣給了商人,但是商人買了鹽,把鹽賣到一個什麼樣的價,那就是商人的事情了。

但是按照眼前這位太孫殿下的方法來就不同了。

天下最大的鹽商就成了眼前這位太孫殿下。

想要賣鹽,可以,得先交錢入這位太孫殿下的夥,交了入夥費還不行。

為了保證你按照團伙規矩來,你還得交保證金。

雖然他沒搞清楚違約費是個什麼鬼。

但是他幾乎可以想到,以那些商人的性子,定然有人會破壞規矩。

到時候說不得就會有人把規定為五十文提個幾十文。

這種事情換做以往,朝廷肯定沒辦法。

但是現在不同了,你敢破壞規矩,我就能直接沒收了你的保證金。

同時還要把你踢出團伙,然後再拉一個新人入夥!如此一來二去,那什麼代理費收了雙份不說,保證金也成了利潤。

這裡面的錢財,一年哪怕是三成,但是又何止是四千萬?而且這還只是算的是之前的十萬萬斤鹽,如果鹽價低至五十文一斤,加上如此上等的食鹽,定然會把那些私鹽市場全部擠掉。

到時候大明又何止是一年十萬萬斤鹽?翻個番還差不多吧?夏原吉越想眼睛越亮,看向朱瞻基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個絕世珍寶,起身,拱手,夏原吉對著朱瞻基就行了一禮道:“妙,實在是妙,太孫殿下此法一出,屆時不僅可以降低鹽價,讓百姓人人都能吃的起鹽不說,戶部從此定然可以大大鬆下一口氣.”

有錢就是爹!對夏原吉來說,哪怕是朱棣都離不開他!但是同樣的,對於夏原吉來說,眼前這位太孫殿下,簡直就是戶部的爹!朱瞻基看了一眼夏原吉,滿意的點了點頭。

嗯,忽悠大法又進一步!畫大餅果然才是最好的政治方式。

夏原吉是賺了不假,但是夏原吉卻要負責去生產食鹽不說。

還要去負責運送等等一切事物!而他呢?坐在家裡,也就動動嘴皮子,一招空手套白狼,不費吹灰之力就弄了三成利。

至於自家那位皇爺爺,朱瞻基不屑的撇撇嘴。

說句大不敬的話,這個大明未來的皇帝是誰?是他朱瞻基不是?老朱百年後,老朱的一切說到底還不是他的?嗯,所以看起來現在他只拿了三成,但是未來等到他成了皇帝,朱棣的四成不也是他的,這三成立馬就變成了七成!“我真特麼機智!”

朱瞻基給自己點了一百二十個贊,然後看了一眼一臉欽佩的夏原吉。

心裡就越發的得意,瞧瞧這老頭,原本的五五開,瞬間就成了三七。

也不知道等到這老頭想明白這個道理後,會不會吐血!朱瞻基很不厚道的笑了起來:“夏老頭,現在懂了吧?按照我的方法來,絕對比你那什麼五百文一斤更能來錢!”

夏原吉這會兒腦子裡還在思考著,如果把那些私鹽擠掉後,戶部一年又會增加多少銀子?聞言就點了點頭,拱手道:“太孫殿下請放心,臣回去後,定然會制定一個萬全的法子,然後立即開始著手新鹽!”

朱瞻基見此也點點頭道:“新鹽的事情以後就把那些爐戶集中起來,每個鹽場成立一個隸屬於戶部的製鹽廠,另外按照新鹽的製取步驟,儘量把每個步驟交給不同的人去負責,特別是滷水,製鹽的時候可以改個名字,混淆視聽,要確保製鹽的方式不會流傳出去.”

夏原吉聽著朱瞻基的話,就從朱高熾那裡討要了筆墨紙硯,然後把朱瞻基的話全部一一記了下來。

雖然他也不是蠢笨之人,但是比起朱瞻基,一些見聞畢竟少了些。

朱瞻基說到的很多東西,都會讓他眼前一亮。

朱瞻基見此,也就儘量把一些後世能夠用到的東西,講了出來。

畢竟食鹽的事情,對他,對整個大明來說,都可以算得上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至少在他的計劃中,未來的十幾年裡,食鹽都將是大明一項很重要的財政支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開局刺殺劉徹,求誅九族

馬三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