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秦洛風風光光地在文武百官面前從德化公公手中接過了傳國玉璽。

這冊立大典,很快就完成了。

百官都是齊齊吶喊:“太子殿下千歲千千歲.”

“平身!”

秦洛華服加身,望著大殿上的眾臣,全身的血液都在沸騰。

這!便是權力的力量麼?他此時,終於明白那些手中握著權力的人到底是何等的心情。

今日,既是冊封大典,又是小朝會。

所以,秉筆大太監高聲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很快啊,“啪”的一聲,一個老臣站了出來。

“太子殿下,臣京兆府尹胡大中有本啟奏.”

秦洛微微一笑,這是自己上任之後面對的第一個啟奏,道:“胡大人,請說.”

胡大中是中立派的大臣,官居三品,換做後世,就是首都的一把手兼二把手,算得上是位高權重。

“京兆府的杭實縣以及河東道的懷州、溫縣等地連發水災,災民饑民已經不下數十萬,若是不早日處理,恐釀禍端啊!”

這件事,讓許多官員都是眉頭一皺。

不過這也是老生常談了。

這幾個州縣都在河流地勢低窪處,每逢雨季總是會有洪澇。

秦洛思索了片刻,道:“戶部尚書何在?”

很快,戶部尚書站了出來。

“臣戶部尚書柳臻飛參見太子殿下.”

秦洛直接道:“還有一個月就入冬了,此時應當是先賑災為重,本宮認為先撥下賑災銀兩,讓災民吃飽穿暖才是.”

“柳尚書,就先讓戶部從國庫調撥一些銀兩賑災吧.”

柳臻飛聞言,露出為難的神色道:“這,太子殿下……國庫,如今空虛啊!”

秦洛皺眉道:“能調出多少銀子?”

柳臻飛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道:“幾月前的河南道和隴右道旱災已經撥出去不少銀兩,還有邊軍的軍餉也是一筆大數目.”

“如今,國庫能用的銀子,恐怕只有八百兩.”

聽完這話,秦洛氣急反笑。

“柳大人,你不是在和本宮開玩笑吧?偌大帝國,國庫裡只有八百兩銀子?”

“數十萬的災民,八百兩銀子,你告訴我,這還怎麼賑災?”

從記憶中一檢索,秦洛就知道這柳臻飛為什麼會說出這種話。

此人是長孫相爺的門生,是長孫相爺一手提拔的。

在這個節骨眼,肯定是不可能讓秦洛稱心如意的。

而反觀站在下面的秦昭,則是一臉譏諷的神色,他的臉上滿是得意的笑容。

想要做太子?先看看自己夠不夠資格!秦洛敢肯定,就算自己發出質疑,派人去查國庫的賬,肯定什麼也查不到,這些人肯定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秦洛冷冷一笑,道:“本宮記得,這一帶多年來便頻發水災,景隆六年的時候,父皇曾派人興修水利,當時負責修繕水利的是誰?”

這個問題讓百官都是好一陣思索。

不過,還是有記事的,而且是敢說話的。

當然,還是那位京兆府尹胡大人。

“太子殿下,當年修繕水利的正是如今的工部尚書高冕高大人.”

長孫相爺皺了皺眉,而高冕則是臉色微變,走了出來。

“太子殿下,負責修繕水利的正是微臣.”

高冕肥頭大耳,一看就不是什麼好官。

秦洛冷冷一笑道:“高大人,上次一個小小炭務官的事情讓本宮知道了你的手下可是能人輩出.”

“你能不能給本宮解釋一下,為什麼才修了十幾年的水利工程,連著四五年頻繁發生水災?”

在百官看來,秦洛這分明是在柳臻飛那裡吃了癟,要在高冕身上找回來。

這高冕雖然是五皇子秦勘的人,但是卻把持著油水最足的工部。

“這……”高冕冷汗直流。

這件事百官都知道,景隆帝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景隆帝沒動他,是因為還需要用他,而且也顧及了秦勘的面子。

但是現在,秦洛正是需要立威的時候。

“怎麼?啞巴了?”

秦洛繼續冷笑著道。

“這可能是手下人辦事不利,請太子殿下給微臣一些時間,微臣必定會徹查此事.”

“呵呵,本宮看不必了,本宮懷疑你在修繕水利的事情上中飽私囊,所以才導致這種結果.”

“來人!”

“在!”

“脫了他的官服,去了他的烏紗帽,打入天牢,本宮要徹查此事.”

“是.”

秦勘馬上跳了出來,怒喝道:“你……你敢.”

“老九,你可別太過分了.”

頓時,大殿之上一下子就劍拔弩張起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東漢:我到底是董卓還是劉志啊

劉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