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史家近況、勳貴困局

富貴又如何,襁褓之間父母違;

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這就是史湘雲的判詞,所謂“金陵四大家”史家、“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的史家嫡傳大小姐的判詞。

衛旭的記憶力隨著玉佩的滋養大幅度提升,原以為她只是長大後,隨著史家敗落才逐漸困苦,想不到竟然是從小就如此。

在如此的生活環境下,卻還能如原著那般豁達開朗,這樣的心態真的是讓人心疼。

其實如果對比一下史家現在的狀態,史湘雲當前的情況並不算是太奇怪,因為大環境對整個勳貴勢力就已經壓力巨大。

先說現在的史家。

所謂的“四大家族”,其實勢力僅限於金陵,原本是以榮寧二府賈家為核心,這才是他們站穩的根基。

史家本是依附賈家,屬於四王八公勢力主力,但並非核心,也就比衛家這樣的外圍強點,別看一門兩個侯爵,實際上是跟著賈家混來的。

偏偏在義忠親王之亂中,當時史家的家主、史湘雲的父親也是主力之一,失敗後自囚家中,永正二年、也就是史湘雲出生第二年病逝。

之後,史家剩下的兩位“侯爺”基本只會搞笑,連自家產業都搞不清,一門兩侯,愣是越過越倒退,窮的成了京城勳貴的笑柄。

這樣的環境下,史湘雲想要過好真的有些過於困難。

再說勳貴集團大環境。

義忠親王之亂算是一次大洗牌,幾乎是把京城所有的勳貴階層席捲進去,當今皇帝永正帝卻依靠文官勢力翻盤了。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雖然大順朝一直戰亂不斷,但總體只是邊境地區如此,內陸早已歌舞昇平近百年。

這種狀態下,看看賈府內部情況,其實勳貴團體基本都差不多,只是虎死不倒架,哪怕是太上皇時期依然佔著大部分位置或資源。

因為長期戰事以及戰爭準備,軍方自然是勢力大漲,對應的就是文官陣營的長期邊緣化。

偏偏北伐失敗,不僅僅是他自己扛不住失敗的壓力而被迫退位,軍方、或者勳貴集團同樣損失慘重。

那些直接在北伐中陣亡的就不說了,哪怕是是依然手握大權的人員,也受到了整個文官陣營的集體攻擊。

當年太上皇之所以選擇放棄太子義忠親王,其實不光是為了“退位不退權”,也有朝堂方面的考慮,更是為了自家江山穩固。

義忠親王從小被作為太子培養,也是從小就以繼承前幾代帝王理念為己任,依靠的根基就是勳貴勢力。

他要是真的上位,毫無疑問會繼續北伐,堅持依靠軍方軍隊勳貴的理念,太上皇已經意識到,這很難行得通了。

不是說真的實力不行、掃不平邊患,而是長期以來的文官勢力崛起,讓他們與軍方爭權爭資源日趨加劇。

要是勳貴還像原本一樣強勢且有力,太上皇自然不會放棄他們;可偏偏勳貴自己敗落的太厲害,普遍性的後繼乏人,這就沒法辦了。

別的不說,就說北伐後金殘餘勢力失敗,真以為就光是戰鬥力不足的問題?

多次中伏,敵人全都是在大順軍的必經之路上預先埋伏;多次補給延遲,偏偏資訊就到了後金那裡,人家“正好”趁機進攻。

真有這麼巧?

呵呵!

就是已經這麼明顯的情況下,皇室也好,勳貴集團也好,愣是沒找出來哪裡出了問題,這已經不是尷尬的問題了。

基本上,這之後各方都意識到是文官勢力搞的鬼,問題是沒有找到證據,就連皇家的喉舌、犬牙錦衣軍也沒發現問題。

顯然是內部已經被滲透嚴重了。

不僅僅是官員方面,皇家內部其實也不乾淨。

義忠親王自幼確定了太子地位,而且一直以來受到朝野內外的一致認可,是公認的帝位不二人選。

問題是,他只是嫡長子,不是唯一的兒子,難道其他人就真的沒想法?

所以,其他有想法有能力的皇子也是各展神通,什麼合縱連橫分化拉攏,各種手段用的飛起,效果卻不明顯。

勳貴階層整體認準了義忠親王,基本就沒有外投的,個別幾個也都是外圍勢力燒冷灶,價值實在不大。

這時候,當時還是四皇子的永正帝,看準問題選擇了當時普遍不被看好的文官以及讀書人團體,這才在泰和帝退位時笑到了最後。

到了這個時候,勳貴們要是還沒看出問題,那就真的是豬腦子了。

因此,當義忠親王選擇發動“兵諫”的時候,整個勳貴階層幾乎是毫不遲疑的跟了上去,基本沒剩下多少。

理論上說,原本各方公認的太子發動“兵諫”,掌控兵權的勳貴全力支援,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失敗。

但是偏偏就敗了。

誰也沒想到,被時任京營節度使、當時的寧國公賈代化掌控多年的京城三大營竟然有兩個選擇了跟隨永正帝!

意識到最後時刻的永正帝一咬牙,用僅有的兩營不足三萬兵力守城,卻選擇了很不地道的“綁架”手段,用各個國公府、侯府家眷逼迫城外叛軍投降!

他成功了,雖然所有勳貴都知道,這時候投降就意味著任人宰割,可是繼續打的話,打贏是肯定的,但是直接打的斷子絕孫,究竟圖什麼?

最終,八公當時的領頭人賈代化(賈代善早已去世多年)第一個選擇了投降,其他人陸續跟上,義忠親王憤而自殺。

直到這時候,賈代化才發現自己手下三大營的三個指揮使,竟然有兩個早已透過聯姻的方式被文官策反,這三人可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憤怒之下,他一病不起,兩年後病逝。

還好,他死的時候也想到了以後的困境,因此透過與永正帝的交換,將自己的位置交給了王家的王子騰。

之所以不是當時的榮寧二府的人,是因為永正帝無論如何也不答應,同時提出的條件,就是榮國府繼承人賈赦自囚。

原著中這位只會喝酒養小妾的廢物,其實是義忠親王伴讀出身,從小以國公府繼承人身份培養,京城公認的賈家麒麟兒。

賈代化答應了,但又附加了一個條件,就是賈敬必須取得功名,以後算是文官階層,這是寧國府的安排。

再加上早已嫁給林如海的賈敏、娶了國子監祭酒長女李紈的賈珠,這是榮國府的路子。

理論上說,賈府以後算是轉型了。

可惜,誰也沒想到永正帝會這麼狠,壓根沒想過給賈家、或者說是勳貴集團留活路。

賈代化死後不久,探花出身的林如海本在翰林院養望,卻先是被調往御史臺“升任”蘭臺寺大夫,不久又調到蘇州當了巡鹽御史。

這個位置,歷來只有皇帝的心腹才能擔任,換句話說,林如海其實一直都是永正帝的人。

蛋疼的是,賈代善去世就後繼無人的榮國府愣是沒看出問題,賈敏這位國公府大小姐也沒看出來。

以上這些,一部分是衛旭這四年來蒐集到的訊息,一部分是他根據現實情況加上原著內容進行的推斷。

賈敬應該是看出來了,再加上他雖然考中了進士,卻在朝堂上被整個文官陣營孤立,最終逼的他完全崩潰,放棄一切位置入山修道。

賈府最後一位有能力的傳人廢了。

當然,林如海也沒落好,他在巡鹽御史位置上一干就是就是十多年,乾的愛妻獨子全都早死,最後明知必死只能送唯一的女兒到了賈府。

這些,沒什麼意外的話應該是勳貴階層下的手,別忘了,這個世界的江南,是勳貴的基本盤,直接下手的,應該是甄家——太上皇泰和帝曾經最核心的親信。

林如海的探花,當年是太上皇點的。

這種情況下,再結合原著的描述,衛旭對賈府、或者說對整個勳貴集團完全不看好,他絕對沒興趣跟著陪葬,那就只能提高實力。

幸好,衛旭兩個多月前終於從玉佩中得到資訊,能量收集完畢,也連通了一個世界,他可以穿越了。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斬神從成為饋贈哥開始

莫讓

血脈戰神

水的n次方

請叫我,北疆爆破王

一隻老虎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