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的表現,讓旁邊高太尉也好奇上來品嚐了一口。

首先他聞了聞,很烈的氣味,抿了一小口。

高求的表情也和蔡京一般呲牙,只感覺喉嚨火一樣的燃燒,隨著酒下肚,渾身立刻燥熱起來。

一股回甘上來,高求不由的發出一道很重的喉音。

“陛下,這果然是好酒!微臣大半輩子,頭一次喝這麼烈的酒啊!”

高求看著酒杯中的二鍋頭,唏噓不已。也不由感慨。

肅王能造出如此獨特的二鍋頭,不知這酒是放了什麼,能將味道提的如此濃烈呢?

古代的酒度數很低,沒有蒸餾技術弄不出來酒精,和二鍋頭相比,其他的酒就如同白開水。

高求表情回味,很快將一口都喝光了。

只可惜酒太少了。

在場的大臣們,比如童貫,楊戩等人都品嚐了趙樞帶來的二鍋頭。

斯!——

一個個呲牙咧嘴,被二鍋頭辣的直哆嗦,但只要是喝過這種酒的都說夠味。

就是趙桓也嚐了一下,雖然這酒他也喜歡,趙樞做出來的,他就不喜歡了。

在趙桓看來,不好好當自己的肅王,在這出風頭,作為太子內心是有些不悅的。

尤其是當著父皇和這麼多大臣的面。

趙樞在記憶中,並沒有感受到趙桓對他們有兄弟情義,因為從小他就是太子。

大宋的制度皇長子的地位很難被撼動。

幾乎立下未來必定是官家。

和他們地位是有差距的。

宋徽宗笑道:“二鍋頭諸位愛卿也品嚐了,朕也甚是喜歡啊。”

趙樞:“父皇喜歡,明天我讓人送上一箱到延福宮來,這樣父皇吟詩作畫,有酒助興,或許更有靈感。”

“諸位也都有份。”

此話一出,眾人內心喜悅。

“如此,就多謝肅王殿下了!”蔡京等人對視一眼,這麼好的酒市面上沒有,肅王給他們送過去,哪有不興奮的道理。

高求正覺得酒少,肅王就送來了,他是滿臉的笑容。

一群大臣都讚揚二鍋頭好,還有說肅王聰慧過人的,連這種酒都能製造出來。

趙樞的目的只是為了博得宋徽宗的喜歡,目的已經達到了。

沒必要留在這裡。

這時蔡京道:“陛下,關於海上之盟的事情,陛下也該下決議了。”

喝完酒,眾人開始商議大事。

對於肅王在此,眾人也沒有讓他走的意思。

但趙樞道:“父皇與宰相大人商議國事,兒臣下次再來,先告退了!”

在這一點上,趙樞表現的很自覺。

雖然他是皇子,有些機密的事情,太子有資格和義務參與,作為王爺,其實沒他啥事。

如果是之前,宋徽宗就准予了,不過品嚐了二鍋頭,讓宋徽宗對趙樞很喜歡,他笑道:“肅王也留下吧!”

“是!”

趙樞也不客氣,便留下了。

“陛下,既然金國已經同意,大宋即刻派人去金國簽訂合約,防止有變!”

趙桓道:“只要簽訂盟約,金國一旦破滅,燕雲十六州便是我們大宋的地盤!父皇,這可是千秋大業啊!宜早不宜遲!”

不少大臣也紛紛點頭。

趙樞卻是不以為然。

現場也有反對的朝臣,同意的居多,他們在現場也經過了一番辯駁。

趙樞只是聽著,並不發言。

對於海上之盟,他很清楚。

海上之盟是指北宋末年宋廷派使節自山東登今山東蓬來,簽訂了共同滅遼復燕的軍事合作盟約。

由於雙方地理上受遼阻隔無法在陸上接觸,而需要海上經渤海往來而得名。

盟約約定是宋金雙方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遼國,並約定金軍攻取遼上京與中京大定府。

宋軍攻取遼的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

此外,北宋還答應將原來澶淵之盟規定給遼的歲幣轉送給金國,金國則承諾事成後將燕雲十六州還給北宋。

雙方可謂是各取所需,互利互惠,這份盟約也算得上一份平等條約。

在趙樞看來,這就是一份作死的盟約。

海上之盟簽訂後,金國便開始發兵攻打遼國,金軍勢如破竹,很快金軍便拿下了遼國上京,中京及南京三地。

北宋由於不能湊足兵力便遲遲未能出兵,後來,宋徽宗在湊足了兵力後便讓童貫迅速調遣大軍倉促北上伐遼。

當大軍北上的時候,結果反而被垂死掙扎的遼國擊敗,最後不得不求助於金國,才將遼國打敗!

金國為此指責北宋未能實現盟約,拒絕歸還燕雲十六州。

最後,北宋答應給金國交付二十萬兩銀,三十萬匹絹,並納燕京代租錢一百萬貫,金才交還燕雲六州及燕京。

而金軍撤出城前將燕京城內財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北宋接收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經此一站宋軍戰鬥力薄弱的情況已被金國洞悉,金國在消滅了北宋的天然屏障——遼國之後,立刻揮師南下。宋徽宗猝不及防間,北宋已遭滅頂之災。

可以說拿回燕雲十六州,幾乎是大宋歷代官家的夢想,也是中原王朝求之不得的事情。

但沒有這個實力,這就危險了。

宋徽宗:“既然金國已經同意了,那就簽訂吧!”

“陛下,海上之盟還得仔細斟酌啊!”這時人群中,兵部侍郎李綱站了出來。

宋徽宗眉頭一皺:“李愛卿,收服燕雲十六州是大事,你還有什麼意見?”

李綱:“回稟陛下,海上之盟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問題是我軍要聯合金國共同對付遼國,而大宋軍隊大多在西夏鎮守,汴京城軍隊並不多,如果要簽訂海上之盟,就得多調兵馬過來,這次合作上,得做好準備,萬一出現變化也好防範。”

宋徽宗:“遼國覆滅,已成定局,我大宋禁軍留下的也有不少,足以應付海上之盟了,李綱,你多慮了。”

宋徽宗不聽,現場的朝臣也都有自己的意見,但大多都覺得李綱考慮的過了。

那金國一路勢如破竹攻破遼國,可見也沒什麼戰鬥力。

“微臣覺得李大人完全是多慮。我大宋之實力,不至於這麼不堪!”

“這可未必!”

李綱臉色嚴肅:“大宋留在汴京城多是一些沒經過戰事的,既然要和遼國打,肯定要提前做好準備,防止有變,即便放棄西夏那邊的侵擾,也要集中兵力將這仗打的讓遼國忌憚,否則會有隱患。”

“什麼隱患?笑話。”

眾人爭辯的面紅耳赤。

“好了!”

就在這時,宋徽宗揉了揉腦袋:“諸位愛卿不要吵了,吵的朕頭疼!”

宋徽宗看到眾人爭吵,唯獨肅王安安靜靜,不由問了一句:“肅王,對於海上之盟的事,你有什麼看法,也可以說出來!”

聞言,蔡京,李綱,趙桓等人的眼神都聚集在趙樞身上。

趙樞只有十九歲,多年來都不曾參與政事,估計陛下也就是隨口一問。

趙樞面色一怔,沒想到宋徽宗會讓他發言。

但這明顯定格的事情,他能怎麼說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系統之過江猛龍

言小研

克茲蘇之傳

標點怪人

大宋登仕郎

西秦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