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德昌縣君,南昌王妃

高大的灰色健馬拉著一輛不起眼的馬車,行走在山道之間。

兩側山林高密,幽深靜謐,蟬鳴隱隱。

前方,一座紅磚青瓦的宏偉道觀出現在山道盡頭,數十臺階之上,赫然高書“上清宮”三字。

學傳東魯三千士,道衍西周八百年。

馬車停下,身穿赭色格子紋短袍的車伕轉過身看向青色車簾內:“小姐,到了。”

“知道了,泰伯!”清冷的聲音從馬車內傳來,隨即,車簾掀起。

一名身穿粉紅中腰襦裙,有點嬰兒肥的嬌小侍女從馬車內走了出來,身高並不高,但身手十分的乾脆,踩著車凳就跳了下來。

此時,一隻潔白如玉的芊芊玉手從馬車內探了出來。

掀開車簾,青色齊胸襦裙率先映入眼簾。

隨即,一張精緻無暇的俏臉出現。

芙蓉般的面容,桃腮杏眼,瓊瑤小鼻,櫻桃小嘴,線條分明,長長的秀髮紮成一個凌雲髻。

僅僅一面,便如同驚鴻仙子一樣,令人難以轉睛。

女子在侍女的攙扶下,踩著腳踏下車,站在青草地上,亭亭玉立。

這赫然正是來這裡拜祭太子的左相劉仁軌孫女劉瑾瑜。

“小云,不要這般冒失,讓人看到會笑話的。”劉瑾瑜眉頭輕簇,目光落於上清宮宮門之前。

“知道了,小姐!”侍女小云調皮的吐吐香舌,抬頭看向上清宮,低聲道:“小姐,今天這裡上香的人好像不多。”

“水陸大醮法會已經舉行了月餘,洛陽城不管百姓還是官員家眷俱都來過,加之上清宮偏遠,來過之後,自是不會再來。”劉瑾瑜側過頭,看向一旁的管家泰伯,柔聲問道:“泰伯,今天家裡可是令人封了前往上清宮之路?”

“小姐不敢亂說。”泰伯趕緊拱手,稍微湊近,低聲說道:“洛陽城北昨日出了飛賊,連盜十餘人家,大老爺令大理寺、洛城刺史府和洛陽縣嚴格查驗城北各路口來往人員,故而今日來上清宮上香的人不多。”

“阿翁如此,就不怕……算了,這應是諸方共同所為,如今想必南昌王已經到了吧?”劉瑾瑜感慨的搖搖頭,轉身側向上清宮。

宮觀深深,人影錯落,寧靜幽香,沁人心脾。

泰伯稍微落後兩步,然後朝著一旁的侍女小云使了個眼色。

小云嘟了嘟嘴,然後有些不情願的走到了劉瑾瑜身側,低聲說道:“小姐,我們進去吧,南昌王也真是的,怎麼也不派個人在門口等著,難道要讓我們滿上清宮的找人嗎?”

“傻丫頭。”劉瑾瑜輕眼掃了小云一眼,然後低笑說道:“上清宮舉辦太子大醮法會,南昌王或是在法會大殿,又或在跟法會的真人法師談玄論道,進去稍微一問,就能問的到。”

“哦!”小云依舊有些不滿的應了一句,然後攙扶劉瑾瑜朝上清宮內走去。

上清宮門院兩側是兩間耳房,一名身穿黑色道袍的迎賓道士恭敬的對著劉瑾瑜施了一個道禮:“貴客裡邊請!”

“道長無量!”劉瑾瑜微微施了一個萬福,剛要邁步繼續向裡走,就在這時,一道身影快步的從二進院走出,看到劉瑾瑜趕緊迎了上來,三步外停下腳步,拱手道:“李竹見過德昌縣君。”

劉瑾瑜看著穿著一身黑色勁袍的李竹,微微皺眉,低語道:“我見過你,你怎麼來這裡了,你家王爺呢?”

“王爺被靈生子道長請去玉皇閣了,聽聞縣君是獨自前來,趕忙讓小人前來迎接。”李竹臉上滿是忐忑。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眼前的這女子,就將成為南昌王府的女主人,南昌王妃。

德昌縣君,南昌王妃,豈不天生一對。

“是我不讓父親來的,我想單獨和南昌王見一見。”劉瑾瑜掃了李竹一眼,側頭看向泰伯。

本來今日是應該安排一場巧遇,南昌郡王李絢和劉瑾瑜相見彼此一面,然後兩人婚事就此定下,然而劉瑾瑜卻沒有按照預先說好的來。

在臨出門的時候,讓父親留在來府內,她自己帶著侍女小云和管家泰伯,一起來到了上清宮。

她有自己的打算,但是現在,李絢竟然已經知道了。

“伱家王爺現在在做什麼?”劉瑾瑜突然開口。

李竹趕緊回答:“王爺隨靈生道長在玉皇閣和玉泉寺普寂禪師論道,另外,還有幾名客居在上清宮的貢生。”

上清宮在為太子舉辦水陸大醮法會之時,竟然還收留外地來的貢生士子?

哪有參加年底科舉計程車子,還能在水陸大醮法會這樣的環境中安心讀書?

也就是現在時間還早,一旦等到道佛兩門科儀開始,立刻就是無數的誦經之聲。

無數干擾之後,能安心讀書才怪,就如同這些人今日出現在這裡一樣怪。

“你暫時先留在這裡,泰伯,看住他,小云,跟我去玉皇閣。”劉瑾瑜一句話說完,直接邁步而走。

李竹剛要開口,一道身影便已經擋在了他的面前,赫然正是劉府大管家泰伯。

“李竹見過周管家!”李竹對著泰伯恭敬的施禮,然後略帶憂色的說道:“在下並非要阻止縣君,只是這上清宮內多少有些閒雜人等,萬一有人衝撞到縣君,小人萬死難恕其罪。”

“這就不用你擔心了,整個上清宮該清理的都已清理了。”泰伯面無表情的說了一句,然後轉身看向宮觀深處。

……

整個上清官佔地並不多,但也有六進殿宇。

第一進四帥殿,第二進老君殿,第三進三清殿,第四進翠雲洞,第五進玉皇閣,第六進後殿,只有宮中道士才可進入。

玉皇閣高大莊嚴,兩側廳閣林立,閣門之上有書:

皇矣上帝位尊而上極無上,大哉玄穹道妙而玄之又玄,

這裡內除供奉玉皇大帝巨像外,來自外地計程車子貴人,也被安排居住於此。

劉瑾瑜輕步走在玉皇閣外,同時側身傾聽內中傳來的聲音。

此時,玉皇閣中人似乎並不多,只有側殿的一座廂房內傳來了一陣清亮的聲音。

劉瑾瑜頓住腳步,轉過身,手指按在了嘴邊,對著小云低聲說:“噓!”

小云用力的點點頭,嘴巴死死的抿住,然後就看到劉瑾瑜躡手躡腳的走到了廂房的窗戶邊上。

“……人之情也有愛惡焉,愛之者不見可惡,惡之者不見可愛矣。”

從窗戶的縫隙當中,能夠看到一名大和尚正坐在榻床之上,語氣平穩,但聲音洪亮:

“夫萬物紛綸任其愛惡,折中之道可愛而不可。愛之者君子也,惡之者小人也,愛之不以道則君子之病矣,何悖禮於丘之門歟。寬若行方外之道。復何誅焉。達人大觀,物無不可矣。”

這是善惡之論,論已也論物。

佛家之道善惡不知為何,劉瑾瑜總感覺有股偏頗,但偏頗何處,她也說不清。

整個廂房之內,除了大和尚以外,最醒目的,還有一名身穿藍色道袍儒雅的中年道士,也就是之前李竹說的靈生道人。

在那名大和尚的後面,有一名眉清目秀的白衣小和尚,唇紅齒白,看上去只有十五六歲年齡。

李絢站在了靈生道人的身後,黑底金絲道袍,木簪插在髮髻之上,看似普通,但站在那裡,一陣貴氣撲面而來。

左側坐著三名頭戴黑色璞帽,一副士子打扮的青年人。

坐在最上首的,是一名年紀最輕,身穿淡綠絲綢的年輕士子不停的點頭,對於大和尚所言似乎十分的認同。

第二位是一名近三旬的儒生,頜下短鬚粗短,看似同樣在不停的點頭,但臉上卻無絲毫表情。

第三位的年紀在兩旬上下,雖同穿一身綢衣,但面色沉冷,微微側過頭,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屑。

右側上首坐著的,是一名頭戴平巾幘,官員模樣的人,四旬年紀,對大和尚所言,似乎無喜無怨。

緊跟在他身後的,是一名身穿青色短袍,頭束銀冠,腰掛白玉的年輕人,看似是一名官宦子弟。

“李思衝,他怎會在此,難道吏部尚書李敬玄已到洛陽了嗎?”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狠人帝師!

初級文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