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暴風起

書房之中,李筆面色鄭重,小心翼翼拱手:“王妃,宮中暗線傳信:二月初,東宮死了人,宮裡有風聲要查……”

劉瑾瑜眉頭瞬間豎了起來:“東宮死人是常事,有什麼好查的。”

“東宮二月份的時候有份線報,有流言在東宮暗地傳播。”李筆的臉色已經無比謹慎。

劉瑾瑜頓時就明白,這死人肯定是在流言之後,她下意識的問道:“什麼流言?”

“東宮線報:皇長孫滿月宴後,有人在傳,太子不是天后親子。人也是在那之後死的。”李筆說完,深深躬身。

劉瑾瑜忍不住的打了個寒顫,隨即趕緊問道:“我們的人沒有牽扯進去吧?”

“屬下不知,因為屬下從來不知道他們的身份,這些人都是王爺仔細斟酌之後,花費大量時間安插進去的。”

李筆微微搖頭,謹慎的說道:“東宮和大明宮,內侍宮女無數,誰也不知道誰是誰的人。”

“通告他們,小心一些。”劉瑾瑜搖搖頭,她心中忍不住有些擔心這些事會牽扯到王府來。

“沒法通告。”李筆抬頭看向劉瑾瑜,說道:“這些年,這些渠道的訊息,屬下都只接受,不發回信。”

同樣,他從來也沒有查過這些人是誰,沒必要去查。

劉瑾瑜眉頭一挑,腦海中閃過李絢鄭重的神色。

她不知道這些人是誰,那麼就不會對這些人有任何動作,這樣這些人即便是出了什麼事情,她也不用有任何動作,也就不會被連累。

“你說,這些人,朝議大夫那裡會不會知情?”劉瑾瑜目光微微一閃。

朝議大夫趙鞏是宮中的密衛統領,李絢安插這些人,少不了要透過趙鞏。

同樣的,如果這些人出了事情,第一個援助他們的,也是趙鞏。

同樣,在有必要的時候,將他們滅口的人,也是趙鞏。

……

劉瑾瑜看向李筆,問道:“這些事情王爺知曉嗎?”

“王爺知曉。”李筆微微躬身。

“王爺怎麼說?”

“王爺沒有回信。”

劉瑾瑜深吸一口氣,面色肅然。

沒有回信便是最好的回信。

劉瑾瑜想起李絢離開長安前對她的交待,她現在終於明白,今日這一切,原本就在李絢的計劃當中。

“所以,就是要離太子遠點了。”

劉瑾瑜點點頭,她看的出來,她家夫君對太子的未來並不看好。

這些年,她家夫君也不只一次勸諫太子,但偏偏太子沒有幾回能聽的進去。

現在,風波漸起。

劉瑾瑜微微搖頭,攻訐太子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想要將太子拉下臺的人從來就不少,李顯和李旦或許沒有多少想法,但圍在他們身邊的人,想法就多了。

不說是明崇儼和北門學士,就是姚令璋和李絢他們,也未必沒有心動過。

但從來積極動手的人,就都只是明崇儼和北門學士。

李絢和姚令璋他們,即便是偶爾諫言太子,實際也不過是冷眼旁觀罷了。

而且,李顯和李旦兩兄弟,他們在午夜夢迴的時候,難道就真的沒有過坐上龍椅的想法嗎?

想要將太子從位置上拿下來,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明崇儼和北門學士針對李賢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但他們從來沒有從根本上動搖過李賢的位置。

李賢身邊的人也不是吃素的,皇甫公義和張大安都不是簡單人物。

更別說,真正支援李賢的是皇帝。

在皇帝沒有想要將李賢廢除之前,誰也動搖不了他的位置。

……

“也要離相王遠一些。”劉瑾瑜自言自語的呢喃,怪不得李絢不讓她輕易出門。

奪嫡之爭,但凡陷入進去就是巨大的麻煩。

那些想要攻訐太子的人,那些想要保護太子的人,都會將他們當成了可利用的棋子。

抬起頭,劉瑾瑜看向李筆說道:“以後從宮中來的訊息,只要你我二人可知,府裡其他人一概不許知曉。”

“喏!”李筆拱手,目光落在紙張上。

紙張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寫數字,這些密語的翻譯只有李絢、李筆和李墨他們幾個心裡清楚。

甚至在翻譯的時候,直接從心中提取便可,根本不需要寫在紙上。

劉瑾瑜低下頭仔細思索著裡面的事情。

她家郎君,雖然不時的勸諫太子,但她能感受到,李絢的心底並不怎麼信任太子。

或者是不認為太子能成為這場奪嫡之爭最後的勝利者。

所以,彭王府和樂城縣公府都不能牽涉其中。

但太子總有下臺的一天,甚至她家阿翁也有致仕的一天,那麼就需要為以後做準備……

劉瑾瑜頓時想到,或許她家郎君已經在做準備了。

她家郎君和英王關係好,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從小一塊長大,也因為他在提前下注。

也正是因為他們有這層關係,所以明崇儼和北門學士,甚至宮中都沒有將這種關係的威脅放在眼裡。

或者說,他們現在還顧不上英王。

或者說,是英王所擁有的力量,現在還遠不足以成為所有人的威脅。

劉瑾瑜看著眼前的紙張,突然間,賀知章,諸葛明輝等人的面目閃過劉瑾瑜的腦海。

她立刻就明白,她家郎君準備這些人是為了英王日後所用。

但這還不夠,這還遠遠不夠。

劉瑾瑜想起,她家阿翁的老部下當中,也有不少的後人英才。

若是這兩年時間,就將這些陸續送到國子監……

人不能太多,太多容易引人注意,也容易被人從中途摘桃子。

三兩個人便足夠。

劉瑾瑜從一旁拿出紙張,開始在上面快速書寫起來。

這件信件的主人,都是地方參軍,縣令一類的人。

其中有個人叫宋務本,如今任櫟陽縣令,早年曾隨劉仁軌在新羅征伐。

宋務本的兒子叫宋元撫,衛州司戶。

宋元撫有個兒子,也是衛州赫赫有名的少年天才,叫宋璟。

……

明月高懸,碧空如洗。

一隻只巨大的竹排,在寬闊的湖面劃過。

夜晚的冷風吹過,竹排上身穿黑色戰甲計程車卒,面無表情的握著長槊,死死盯著前方的湖邊小鎮。

李絢站在竹排最前方,手按八面漢劍,盯著前方小鎮上方的寺廟。

那座寺廟叫達倉寺,位在若爾蓋城西北。

經過了一個半月的長途跋涉,李絢一行人終於來到了若爾蓋。

李絢回頭,身後的竹排上密密麻麻站著的都是士卒。

三千人,一千杭州衛騎兵,一千揚州衛水卒,還有一千益州山地兵。

一路上,他們不僅要逆黃河而上,擊殺沿途吐蕃和党項人的關卡守將,甚至還要保證後續的道路通暢。

吐蕃人要殺的乾淨,糧草也要能隨時跟的上。

畢竟李絢要的,不是一條臨時的過路,而是一條長久用來發展的商路。

青海特產,鹽,皮毛,草藥和玉石。

蜀中從不缺鹽和草藥,對皮毛的要求也不高,但玉石卻是很多當地官員、勳貴和富商所缺。

雖然需求不多,但有需求就是好事。

路通了,那麼自然就會有人來。

西域,外商。

蜀中的錦緞,絲綢,茶葉,都可以從松州運到昌州,然後再由西吐谷渾送到西域去。

西域的特產也可以透過這條商道送到蜀中。

但前提上,這條路上的關卡盤剝要少,這樣才能讓吸引商人不走北面關中,直走蜀中。

如此一來,即便是道路差點,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就會有足夠的商隊。

李絢回頭,看向更遠處的若爾蓋城。

現在恐怕還沒有人注意到這條商路,但等到他們注意到,李絢已經全都得手了。

……

竹筏靠岸,眾人還沒有上岸,十幾條黑影已經從黑暗中跳了出來。

竹筏上計程車卒在一瞬間舉起了弩弓。

就在這個時候,十幾條黑影最前方,一條人影低聲開口:“昭昭有唐。”

“天俾萬國。”

李絢立刻回應,然後直接跳到了岸邊,抓住對面那條人影的胳膊,壓制著興奮問道:“十三兄長,你怎麼親自來了?”

李崇敬笑著拍了拍李絢的肩膀,說道:“伱的人到了松州,父帥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就起兵北攻,為兄便帶人翻山越嶺,在三日之前來到了此地,只是沒想到你竟然真的度過了這一片百里死亡沼澤。”

“死亡沼澤有些誇張,中間還是有一條黑河可過的。”李絢笑笑,回頭看了一眼明顯比尋常要高的多的水面,說道:“如此順利,其實也是多虧了三天前,那場連下了一天一夜的暴雨。”

水漲船高,暴雨連下三天三夜,整個若爾蓋百里沼澤地水面直接抬升了一大截,這才讓李絢他們順利透過。

李崇敬看著水面上那些長超過二十米,寬超過十米的竹筏,忍不住看向李絢問道:“二十七郎,你不會提前就預測到了會有這場雨吧?”

“小弟哪有那麼誇張。”稍微擺擺手,李絢說道:“不過這裡夏日多雨,倒是在小弟的預計當中。”

“怪不得你有把握從昌州而來。”李崇敬忍不住的感慨。

李絢側身,無數的黑甲士卒已經紛紛登岸,同時迅速的朝著遠處的小鎮而去。

“這條路,夏日多雨,冬日冰封,都是比較容易通行的,春秋泥潭,誰又敢亂跑。”李絢回過頭看向李崇敬,說道:“十三兄長,糧草準備的如何了?”

“已經到了松州軍前……今年不知道怎麼回事,有幾個州縣的糧草送的很積極。”李崇敬忍不住的搖搖頭。

州縣的官吏秉性他非常清楚,歷來都是能拖就拖,脫不了再辦,但這回這麼高效率,還真是少見。

李絢笑笑,說道:“準備好就好,這條路通了,論欽陵就該感到芒刺在背了。”

李崇敬認真的點點頭。

劍南道大軍,分南北兩路。

南路大軍由左千牛衛將軍李謹行率領,走瀘定,雅江,理塘到林芝一線。

北部大軍由梁郡公李孝逸率領,走松州,鷓鴣山,安羌一帶,抵達黃河和長江源頭地帶。

北面若爾蓋一帶,因為百里湖沼,大軍無法通行,故而放棄。

如今李絢走當年松贊干布之路,打通了吐谷渾到蜀中的道路,那麼整個北線就全活了。

……

“二十七郎,接下來如何?”李崇敬看著遠處的若爾蓋縣城,神色凌厲。

李絢微微搖頭,說道:“不著急,先讓大軍進來再說……這裡的人,百姓可活,但那些党項首領,起碼要死掉一半。

背叛大唐,不是沒有代價的。”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帝國!

冠翔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