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三本奏摺,女王蹤跡

瑪多縣城北門,難得溫和天氣。

劉審禮騎馬緩緩出門,李謹行,李多祚,黑齒常之等人跟在左側。

李絢,丘貞沐,周乾等人,跟在右側。

停馬,劉審禮拱手:“王爺便送到此處吧。”

“大帥沿途小心。”李絢拱手,然後從袖子裡面取出三本奏章遞給劉審禮。

“這是?”劉審禮詫異的接過。

“第一本是辭章,絢上奏辭去昌州刺史之職。”李絢溫和的笑笑,然後說道:“絢以刺史之身,檢校左衛將軍,多有不合時宜之處,如今正好辭去刺史職位,專心征伐吐蕃之事,朝中紛爭,亦可避免一二。”

“你!”劉審禮一時無言。

朝中的紛爭,劉審禮如何不知。

李絢以二十之齡,任昌都都督,不知多少人眼紅,不知道多少準備抓他的錯處。

所以,李絢主動辭去昌州刺史之職,然後專任右衛將軍,攻伐吐蕃。

他離得長安越遠,長安的那些紛爭,就越波及不到他的身上。

劉審禮心裡清楚,李絢的這本辭章,其實也不過是做個樣子。

昌州刺史之位,是他多番征戰,屢次搏殺拿來的。

今年一戰,李絢的功勳更在去年之上。

如果真的讓他辭去昌州刺史,那麼他就要實任右衛將軍。

如果李絢真的實任右衛將軍,拋開後面昌州那些事情的牽累,誰知道他會做到什麼地步。

征伐吐蕃,李絢這裡有良策,步步為營,蠶食之法;兇猛突進,效驃騎將軍故事。

前者是刺史之事,後者是將軍之事。

這件事情根本不用別人多選,皇帝和皇后已經做了選擇,那就是前者,步步為營,蠶食吐蕃。

這樣就需要李絢任昌州刺史。

看著手裡的奏摺,劉審禮心中一陣腹誹:你如果真要辭,那就辭了右衛將軍,這樣反而更容易些。

但劉審禮心裡清楚,李絢正是因為知道這些,所以才對辭掉檢校右衛將軍絲毫不提。

“這本奏章,本帥替你送到長安。”劉審禮翻開第二本奏章,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名字。

“這些都是大帥前陣子讓絢收攏的當地党項頭人的名字來歷,他們會在年底,隨大帥一起前往長安。”李絢神色肅然起來。

這一本奏章上,前後有上百個名字。

劉審禮不由皺眉,問道:“為何如此多人?”

“只要這些人全到了長安,見識過長安繁華之後,那麼便再不會有人想著背叛大唐,去做吐蕃那等牲畜不如的奴隸。”李絢輕聲一語,劉審禮頓時瞭然。

一個是光明大道,一個是為奴為婢。

是個人都知道該怎麼做。

更別說這裡面還有其他很多手段。

劉審禮翻開最後一本,一眼他就明白,這是附近諸党項族人的戶籍。

“這……王爺這麼短時間,便已經弄成了?”劉審禮滿臉詫異。

党項族人起碼有三萬餘戶,他們來到此處,前後不過兩月,竟然已經全部登記戶冊。

“今年年底的時候,大帥正好送回朝中,為陛下慶賀。”李絢神色恭敬的看向劉審禮。

劉審禮微微一愣,隨即神色肅然起來,他點點頭道:“王爺之事,本帥會處理妥當。”

“多謝大帥,”李絢輕輕鬆了一口氣,然後拱手。

劉審禮一點頭,然後快催馬匹,朝著烏海的方向而去,其他人緊緊跟上。

劉審禮這一趟返回烏海,最重要的職責,便是要籌備撤軍事宜。

李謹行,黑齒常之,李多祚,全部都要撤軍。

如今的通天河北岸,由王孝傑鎮守,柏海岸邊,李絢鎮守。

以柏海為基,輻射四周,三萬人口全部都在李絢的控制之下。

他們一旦入了大唐戶籍,便是大唐的人。

不說是論欽陵,便是其他那些党項頭人,想要再徹底控制他們也沒有那麼容易。

朝中既然有信,要李絢為昌州都督。

李絢就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

李絢為昌州都督,其他的無非就是朝中的一些小人不忿,試圖汙衊構陷,但此事,武后認可,北門學士就不會動;皇帝認可,朝中的宰相和六部尚書就不會動。

但這還不夠,李絢假模假樣的遞上一封辭官奏摺,自然不希望它變成真的。

中樞劉仁軌,郝處俊,李敬玄,來恆,趙仁本他都能夠得上關係,如今加上一個劉審禮,想來朝中的那些事情就能夠平息。

那些官冊戶籍,便是李絢送給劉審禮的禮物。

只是劉審禮和太子之間的關係究竟到了哪一步,卻是很不好說。

……

書房之內,一幅畫逐漸的在李絢筆下成型。

鄢陵湖,扎陵湖,星宿海,巴顏喀拉山口,通天河,昌都,乃至於唐古拉山口,邏些,都在畫中。

那些官冊戶籍,是李絢送給劉審禮,讓劉審禮以他自己名義,在年底大朝會的時候,上獻的禮物。

劉審禮要獻禮,李絢自然也要獻禮,這幅畫,便是他所獻之禮。

當年貞觀時,李靖便打到了柏海。

如今李絢和王孝傑他們,不僅重新拿下烏海,甚至前窺蘇毗。

說到蘇毗,李絢就忍不住的想起了論欽陵。

“王爺!”一道人影從黑暗的角落裡走出,肅然拱手,正是李墨。

“明日,會有一支使團前往蘇毗,伱也跟著去,見到論欽陵之後,告訴他,若是無事,便讓河州刺史元明早歸,不然本王今年就打過去……順帶查一查,那女兒國王,究竟有沒有什麼後人遺留下來。”

“喏!”李墨立刻拱手,然後緩緩的退了下去。

李絢停筆,然後翻開另外一側的舊檔。

蘇毗,女兒國。

《隋書》記載,蘇毗“人有萬家”。

在前隋時,蘇毗已是有戶逾萬的大國,兼之地域廣闊,更是雄長一方。

蘇毗之所以被稱之為女兒國,便是因為其國執政者為女王。

或者說蘇毗以女權為核心立國,是一個母權國家,女性地位極高。

“女王之夫,號曰金聚,不知政事”。

“其俗貴婦人,輕丈夫,而性不妒忌”。

女王之夫,無權處理政事。

重女輕男,便是蘇毗風俗。

……

通天河,星宿海,女兒國。

李絢感到有些好笑,後世寫西遊記的那位,怕是將走吐蕃的這條路,當成了西遊之路吧。

可惜,女兒國在幾十年前,便已經滅國了。

原因,便在於蘇毗國內奇葩的女王與小女王的共同執政的體制。

《隋書·西域傳》:其國代以女為王,王姓蘇毗,字末羯,復有小女王,共知國政。

女王五日聽朝政一次,小女王協助管理。

女王死,則由小女王繼任。

頗有類似皇帝和太子的味道。

但實際上,這個太子的權利很大。

甚至於女王和小女王的居住之地,相距都有數百里遠。

時間一久,自然出現了裂痕,矛盾激化。

唐初,蘇毗女王達甲吾昏庸,驕縱暴戾,大臣念·幾松上言勸諫,反為達甲吾所逐。

念·幾松乃暗中策劃,殺死達甲吾,投奔小女王墀蚌蘇。

墀蚌蘇大喜,重賜念·幾松,繼承王位。

蘇毗女重男輕,念·幾松之妻恣意妄為,殘虐奴戶,激起民怨,而墀蚌蘇亦非明君。

之後,蘇毗一些大臣暗中聯絡吐蕃贊普起誓結盟,裡應外合,一舉佔據蘇毗王宮,處死了女王墀蚌蘇。

蘇毗早年間還與前隋大唐有所毛衣,訊息也廣有傳播,但後來吐蕃佔領之後,便逐漸的斷了訊息。

……

“奴隸制。”李絢冷哼一聲,緩緩將桌案上的東西收起。

吐蕃人的奴隸制,可以說從吐谷渾到党項,再到吐蕃國內全部都有,蘇毗沒道理沒有。

大唐吐蕃常年征戰,大唐猶自困難,吐蕃又能好到哪裡去,無非就是強行壓榨。

甚至不客氣的講,吐蕃人對治下臣民的壓榨,還要在大唐百倍之上。

如今大唐已至,那麼只需抓住這一點奴隸制度窮追猛打,自然可以動搖吐蕃人的根基。

蘇毗女王后裔之事,李絢只是需要一個由頭罷了,他並不需要一個真正有著蘇毗女王血脈的人回來繼承王位。

一個虛假的,聽話的女王,反而更適合他來操縱,只是這個人選誰呢?

一連串的名字出現在李絢的腦海中。

隨即被他記在心裡。

從一側拿過一張紙,李絢開始認真的寫起了家信。

之前因為祭祀柏海和通天河,稍微耽擱。

現在,李絢需要將事情一一處理妥當。

首先,是他有兒子了。

李絢臉上帶出一絲欣喜,但僅僅只有一絲欣喜。

或許是女兒霞娘出世更早,李絢對於子嗣之事,已經更加適應,所以對於兒子的出生,他並沒有那麼特別激動。

手指閃動之間,一個字已經出現在李絢的筆尖。

一個“昭”字。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這個名字,可比其他亂七八糟的名字要好的多。

下一輩,按照宗室譜牒,應該是“志”子輩。

所以,他的兒子,便是李志昭。

大唐金昌郡公李志昭。

皇帝啊。

李絢轉身看向長安方向。

李賢不過是個傳旨的角色,真正下詔的人是皇帝。

在他的兒子剛剛出生,不,甚至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便已經準備好了,要冊封他為郡公。

皇帝這一手,看起來是重視,但其實何嘗不是在拿他做人質。

有了這個人質,皇帝才放心讓他在外任都督。

這件事情,其實已經鐵板釘釘,李絢的辭章,也不過是讓朝中少些風雨罷了。

二十歲,從三品。

李絢站了起來,走到門前,看向南邊的天空,輕聲說道:“以後怕是很難有大戰的機會了。”

……

小雪稀薄,上千騎兵行走在高原之上。

高原之路早就被昌州州兵在大戰之後,徹底夯實。

路已經修到了通天河。

上百名党項大小頭人,跟著李絢一起前往大唐,參加半個月後的正旦大朝會。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在身後響起,李絢回頭一看,李墨已經近在眼前。

李墨拱手:“稟王爺,事情已經查清楚了。”

李絢點點頭“說。”

“當年吐蕃人佔據蘇毗王宮,處死了女王墀蚌蘇,蘇毗王子芒波傑孫波逃遁突厥。”

“突厥。”李絢馬蹄停步,身後上前黑甲同時停步,他抬頭看向東北方向,輕聲道:“今年看樣子,要好好的和突厥人打交道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叉口,之拯救大宋皇上

雨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