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李絢的佈局,賀知章的狀元

渭水之上,千舟萬船。

李絢看著遠處逐漸接近的官船,還有官船上隱約站立的人影,微微鬆了口氣。

賀知章總算是回來了。

李絢側身看向自己身邊,陳子昂站在自己左側,盧藏用站在自己右側。

畢構等人,站在李絢身後。

這些人當中,只有陳子昂認識賀知章,其他人都是他這段時間在長安認識計程車子才人。

當然,大多出身寒門,除了一個盧藏用……出身范陽盧氏北祖大房嫡系的盧藏用。

身側修長,但神色靦腆,甚至有些不善言辭的盧藏用,讓李絢著實有些詫異。

范陽盧氏怎麼養出這樣一個嫡子的,也怪不得他會和陳子昂這些人混在一起。

思緒之間,遠處的官船已經在快速接近,李絢臉上不由得自主的露出欣喜。

尤其當官船停下,一身青色長袍,儒雅淡然,甚至有些精瘦的賀知章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時候,賀紀和賀敳都感到詫異。

僅僅是數年不見,季真已經變得不一樣許多了,精練,沉穩。

賀知章在餘澤的手下做同仁縣尉,看的出來,這是歷練了出來。

李絢帶著陳子昂,盧藏用,畢構等人,站在稍遠一些的地方,將直接迎接賀知章的位置,讓給了賀紀和賀敳兄弟。

畢竟他們才是血脈叔侄。

……

黑駕馬車緩緩的前行,兩側賀紀和賀敳騎馬跟隨,身後陳子昂,盧藏用等人,也騎馬跟隨。

他們現在要前往平康坊,為賀知章接風洗塵,李絢便將陳子昂,盧藏用等人也全叫上了。

“這是餘縣令託下官帶給王爺的信,都是如今昌州的局勢變化。”賀知章將餘澤的信取出來交給李絢。

如今的昌州刺史府,姚懿作為長史統領全域性。

餘澤身為同仁縣令,雖然身處在靠後一點的地方,但他是李絢最信任的心腹。

昌州的事情,他都會在第一時間通告李絢。

很多事情都是姚懿看到了,卻並不怎麼在意的。

所有的事情都事無鉅細的送到了李絢手裡。

李絢身為州都督,昌州刺史,卻能夠安穩的待在長安,自然是因為他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在皇帝沒有其他心思之前,李絢早已經用所有的手段,控制了昌州的一切。

至於其他,有李絢在長安坐鎮,其他任何在昌州搗鬼的宵小,全部被誅殺殆盡。

這一切瞞得了別人,但卻瞞不過賀知章,因為他本身就是餘澤的縣尉,很多事情甚至都是他親手去做的。

“另外還有這份名單,其他和季真一起回來的幾個士子也是要參加這一科的科舉的,不過水準終究還是勉強。”賀知章臉上帶出一絲擔憂,他自己是從來不擔心的,但其他人就不一樣了。

這幾個士子雖然出身吐蕃奴隸,但早年都受過教育,李絢從吐蕃人手裡將他們救出之後,就開始讓餘澤教導他們讀書。

甚至還在同仁修建了一所官學。

只要略有成就,就能讓餘澤有教化之功,之後一步步慢慢的上升。

等到將來姚懿要離開昌州的時候,李絢就能夠將餘澤直接升調長史。

保證昌州的控制不失去掌控。

“水平勉強不怕,明年科舉可能會多選幾人,稍微有點運氣,便擠進去了。”李絢將信件放在一旁。

“是因為太子事嗎?”賀知章低聲問了一句,神色謹慎。

李絢輕輕點頭,說道:“算一半吧,還有另一半原因是突厥戰事,前線官員兵員調動頻繁,需要調些人過去,朝廷輕易又不肯放人,找幾個新科進士送過去,也屬正常。”

“他們幾個,也要去草原嗎?”賀知章眼帶擔憂的看著李絢。

李絢擺擺手,說道:“他們幾個一旦中舉,剩下的就是吏部的事了,本王不干涉,倒是你……”

李絢細細的向賀知章介紹瞭如今長安的大多數情況。

等到賀知章有大體的印象後,李絢才開口說道:“陛下這一次特意將你從昌州叫回,原本的用意就是參加明年的科舉,但如今,天后卻有旨意,讓你參與到《切韻》的編注。”

賀知章滿臉詫異,看向李絢問道:“王爺不是說,陛下要讓季真參加明年的科舉嗎,如此,哪有還有時間參與《切韻》編注,而且為何專門要季真也參與其中?另外,為何盧藏用不去,他也是最適合的人選?”

“他自己不去。”李絢搖搖頭。

自從武后發話後,時常能見到出色計程車子出現在宮中,但李絢從來沒有見過盧藏用。

賀知章說的沒錯,以盧藏用的家世身份和天資,足夠參與到修書事宜之中。

李絢搖搖頭,說道:“本王問過他,他說一來是東宮有他兄長盧照鄰在,他不好再去,二來也是因為陳子昂他們一直沒有進入到東宮的資格,所以就沒去。”

賀知章緩緩的點頭,已經有些明白過來。

盧藏用和盧照鄰都是漢代名臣盧植的十六世孫,他們是同輩的族兄弟。

但盧藏用雖然叫盧照鄰一聲兄長,可實際上,雙方之間的血脈已經出了五服。

他們雖然都是盧氏北祖大房嫡系,但盧照鄰一系一直都是長房長支,而盧藏用一系則是次子次房。

雖然隋前都是長房要更發達一些,但進入本朝以後,盧藏用一系陡然崛起……

“盧照鄰一支進入本朝之後,家系沒落,但他們一直都是長房子弟,如今好不容易有一機會,盧藏用再進入其中,難免有搶兄弟機會之嫌。”李絢微微搖頭,滿臉感慨。

世家大族之間,也並非一團和氣,政治資源的爭奪,遠比人們想象的劇烈。

但盧藏用卻是個異數。

當然,這也與盧照鄰身體不好有很大關係。

所以盧照鄰才拜了孫思邈為師,李絢也是看在道門的面子上,才對他開啟方便之門。

……

“盧藏用的叔祖盧承慶,是先帝朝時的宰相,盧承慶的祖父盧思道,更是當年《切韻》編纂者,再有……”賀知章看著李絢,眼帶鄭重的說道:“王爺,此番之事,終究是太子在做主,盧照鄰雖是天下名士,但盧藏用才對太子最有用,王爺請細細斟酌。”

李絢微微一頓,隨即正色的點頭。

拋開其他,編注《切韻》本身就是為了顯示李顯虛懷納谷之心,招納賢士而行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世家大族在這件事情中沒什麼作用。

實際上恰恰相反。

編注《切韻》只是第一步,等到《切韻》編注完成,接下來便是推廣之事。

東宮舍人要前方四方傳揚其事,如此透過《切韻》勾連世家大族。

這些原本是後面才要做的事情,只是突然冒出來的公主選婿之事,讓李絢有些分神。

盧藏用也是今天“偶遇”,李絢還沒有想好該如何做。

對於盧藏用的小心思,李絢看的很清楚。

雖然沒有惡感,但想要他被利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仔細想想,這裡面未嘗沒有其他意思。

李絢沉吟,最後緩緩的開口,說道:“前些時日,家中有喜,太平公主隨太子相王而至,之後和王妃說了一些貼己話,本王也被問了幾句,之後,天后便以本王妄言為由,免了三個月的俸祿,同時讓東宮請教各地士子《切韻》不足之處……”

“王爺剛才說陳子昂不夠資格?”賀知章抬頭,看向李絢,驚訝的說道:“王爺是說……天后是在看……”

李絢直接打斷了賀知章,說道:“此事只是猜測,天后如何想,誰人也不知,但盧藏用的年紀已經過了,而且已經成婚。”

盧藏用如今已經二十五歲了,早成婚多年。

他雖是盧家英才,但這種事情他已經出局,這才是李絢沒有想要將他帶進去的原因。

“如此,王爺,才更需要帶他進去。”賀知章抬起頭,看著李絢,認真說道:“王爺意在天后所命,則不需管,但王爺所意在太子,那麼盧藏用,王爺必須帶進去。”

李絢低頭沉吟了起來。

盧藏用之父盧璥,如今為魏州長史,其祖父盧承禮當年為湖州司馬,但他的曾祖盧赤松,當年卻是高祖親封的范陽郡公。

其實盧藏用一支之所以如同崛起,其實還是與高祖皇帝有關。

盧藏用的曾祖盧赤松,也就是盧承慶的父親,不僅當年和高祖皇帝交好,太原起兵就直接投了過去,是最早的一批起家功臣。

後來,盧赤松還是太子李建成的太子率更令。

不過還好,在玄武門之前,盧赤松便已經病逝,事後也沒有牽連。

不像鄭氏。

如今盧赤松一支,官位最高的,是盧赤松四子盧承基的兒子盧元莊,如今為嘉州刺史。

但真正有權的,卻是盧承慶的兒子盧諝,如今是吏部郎中。

早些年,盧藏用沒有參加科考,但這一次他參加科考,中是必然的,只是這狀元之位就難說了。

“可以。”李絢緩緩低頭,然後說道:“本王會關注,讓盧照鄰那日不在東宮。”

“最好,王爺不要親自出面,讓其他人出面接待盧藏用。”稍微停頓,賀知章接著說道:“太子最好也露一面,如此,盧藏用日後是否能夠再去,就是他自己的造化了。”

“讓蘇良嗣做吧,坦蕩一些,伱順帶也去。”李絢抬眼看向賀知章,見他點頭,才繼續說道:“天后罰俸之後,世家已經關注到公主的婚事,本王又開始帶本屆士子參與《切韻》……”

“所有有心公主婚事的世家,都會派子弟參與《切韻》,不,是參與本屆科舉。”賀知章看向李絢,呼吸頓時沉重了起來。

李絢搖搖頭,說道:“看起來,這種情況下,你中狀元的機會不大,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渾水摸魚之下,你的機會才最大。”

“王爺的意思是讓他們自相殘殺?”賀知章恍然的輕輕點頭。

“你已經訂婚,雖然天后讓你參與修書,但不過走個過場,而真正有資格在駙馬之事上展露頭角的不過三五人而已,彼此相爭之下,或許會惹的陛下震怒,最後,這個狀元反而會落入到你的手裡。”

李絢看著賀知章,輕聲說道:“畢竟你這一次科考,是陛下開口叫回來的。”

賀知章鄭重的點頭,然後緩緩朝皇宮方向躬身。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下大道法自然

陳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