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李顯東宮,皇帝落子

李顯俯首在地,李絢站立側畔。

低眉垂首,面色肅然。

事維變遷,前行諸階。

李顯終於被封為太子,一切看起來和原本並沒有多少區別。

但李絢心中卻明白,從這一刻起,他和武后終於開始以李顯為太子,一直到皇帝,裡面的無數權力,步步爭奪。

一切最終都會在李顯即位皇帝之後,能撐多久而告終。

李顯撐的越久,他被廢時,朝中的爭鬥就會越兇狠,武后的反擊也就會越狠辣。

那個時候,武后德喪,朝野變色。

李治目光從李絢臉上輕輕掃過,李絢敬畏的微微躬身。

李治看向群臣,開口道:“傳召,八月二十五日,擺設祭壇,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李顯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李絢立刻向前拱手,和眾臣齊齊沉喝:“臣等謹遵令旨,陛下萬壽無疆,天后萬壽無疆,太子殿下萬壽無疆。”

王福來再度上前一步,又是一份聖旨拿了出來:“命,尚書左僕射,樂城縣公劉仁軌兼任太子賓客。

命中書令趙國公李敬玄兼太子賓客。

命中書令甑山縣公郝處俊兼太子中庶子。

命侍中彭城郡公劉審禮兼太子右庶子。

命黃門侍郎汾陰縣侯薛元超,任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

群臣頓時抬頭,滿臉愕然。

不久之前,薛元超才從正諫大夫轉任黃門侍郎,怎麼突然間就又轉任太子左庶子了。

誰都沒有聽錯,是任太子左庶子,不是兼太子左庶子。

等等,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之前已經有崔知溫同中書門下三品,之後又有了薛元超。

如果再加上趙仁本和劉審禮,門下省就等於同時有了四個宰相。

他們的分量已經超過了中書省和尚書省。

所以,讓薛元超讓出黃門侍郎,也是應該之事。

只是轉任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

以宰相,任東宮首官。

看得出來,皇帝還是對李顯任太子有些不放心。

……

劉仁軌,李敬玄,郝處俊,劉審禮,薛元超,全部出來拱手領命。

李絢這個時候的目光,卻是不由自主的放在了戴至德的身上。

髮鬚皆白的戴至德,雖然看起來穩重,但行走之間,神色無光,再加上如今並沒有讓他任東宮的職務。

想起夏日之時,戴至德所中的暑熱。

李絢頓時就明白,戴至德這個尚書右僕射做不長了。

那麼接下來,朝廷就該有新的尚書右僕射了。

李絢的目光在諸位尚書身上掠過。

吏部尚書竇玄德,刑部尚書裴炎,工部尚書黃仁素,禮部尚書劉伯英,戶部尚書許圉師。

還有一位沒有在此的兵部尚書裴行儉。

如今的情況,工部尚書黃仁素,禮部尚書劉伯英,他們剛剛成為尚書沒有多久,沒有可能接任尚書右僕射。

戶部尚書許圉師雖然當年有罪,但如今的功績也不是沒有可能再進一步。

其他裴炎和竇玄德都有可能。

再來便是裴行儉。

裴炎刑部尚書多年,早就有機會升任宰相,但都因種種原因不能如願。

竇玄德資歷都老,但同樣的,他的年紀也不小了。

最後便是裴行儉,兵部尚書,如今又在草原帶兵,他是最有機會成為宰相的。

只要他能夠在草原痛擊突厥人,以軍功封相,是極有可能的。

但他和裴炎是同族,註定了他們兩個之間只有一個人能成為宰相。

當然,還可以從其他的宰相當中,調一個任尚書右僕射,其他人再任宰相。

但是郝處俊身體不好,趙仁本年紀一樣不小,劉審禮、李敬玄初任宰相,他們都可能性不大,更別說他人了。

但無論如何,尚書右僕射位置重要,不能空缺太久。

畢竟劉仁軌年紀也大了,需要有人幫他分擔政務。

李絢有種感覺,這個位置,恐怕會引起很多人的爭奪。

李顯成為太子之後,朝中的第一時間,恐怕就是爭奪宰相職位。

李絢心中搖搖頭,東宮沒有人手來爭奪這個位置。

裴炎,崔知溫和東宮都是若即若離,其他人類似陸元方,崔知悌,都差的很遠。

這個問題,就看皇帝心裡怎麼想了。

或許現在這個時候,能窺探出宰相和尚書之間的一些默契。

……

“……命英王府長史姚令璋,任太子詹事。”

姚令璋拱手站出,肅然跪拜在地:“臣恭領聖意,陛下萬福金安。”

“……命南昌王絢檢校太子少詹事。”

李絢拱手而出,肅然跪拜在地:“臣恭領聖意,陛下萬福金安。”

“……命門下省郎中韋弘敏,任太子家令。”

韋弘敏詫異的拱手,站出:“臣恭領聖意,陛下萬福金安。”

“……命雍州司馬蘇良嗣,檢校太子率更令。”

蘇良嗣肅然而出,拜身在地:“臣恭領聖意,陛下萬福金安。”

“……命太僕少卿蔣儼,任太子僕。”

神色的蔣儼拱手而出,拜身在地:“臣恭領聖意,陛下萬福金安。”

“……命原州司馬程務忠,任太子中舍人。”

禁軍中郎將程務挺站出,拜身領命:“臣叩謝天恩,陛下萬福金安。”

原州司馬程務忠是禁軍中郎將程務挺的親弟弟,武后用意深沉。

“……任田遊巖,郭翰升等任太子舍人,任袁利貞,崔融等任太子侍讀……”

不停的有人出來跪拜,但李絢的注意力,卻全部都集中在了田遊巖的身上。

在洛陽時,他曾經陪同皇帝一起拜訪真人潘師正,潘師正身邊跟著的,就是他的徒弟田遊巖。

田遊巖並未出家,是因為他有老母需要奉養,還有妻子兒女在世。

但他是永徽年間的舉人,甚至就連進士都不是,身上或許有道官之職,但如今直任太子舍人,多少有些令人難以置信。

除此之外,李絢也注意到,東宮很多位置都有人選,但太子洗馬一職,卻被刻意的空了出來。

“……命英王府參軍韋紀,任太子右衛率。”

韋紀肅然拱手站出,領命道:“臣恭領聖意,陛下萬福金安。”

韋紀是英王府老人了,他是韋妃的堂兄,在英王府的時間,還要在韋妃之上。

當年,韋家願意讓韋香兒嫁給李顯為側妃,就是韋紀在暗中促成。

很快,太子詹事府,太子左春坊,太子右春坊,太子六率,太子崇文館,司經、典膳、藥藏、內直、典設、宮門六局,太子家令寺、率更寺、僕寺所有的官員儘可能的到位。

這其中有不少都是和曾經英王府的老人,也有不少是皇帝和武后從宮中撥過去的,另外,還有一批是曾經李賢東宮的舊人。

這些人並沒有參與到李賢謀逆案當中,所以在李賢被處置之後,他們被一一釋放,現在又被調回到東宮任職。

畢竟能夠被李治安插到東宮任職的,要麼是真有能力,要麼是背景深厚,將這些人安插給李賢,足見皇帝信重之深。

如今這些人又被李治安排給了李顯,很多東西就重新延續了下來。

聖旨宣讀完畢之後,跪倒在地的群臣這才一一站起,回到班列之中。

李治坐在御榻之上,看著眾人起身,這才輕聲言道:“朝事多艱,眾卿當盡心盡職,匡扶社稷,誠忠盡事,勿辜朕望。”

“臣等必定盡心竭力,以報聖恩!”群臣再度認真拱手行禮。

李治點點頭,深吸一口氣,振奮精神,說道:“今日如此,散朝!”

“臣等恭送陛下!”

……

李絢跟著鄭王李敬的身後,從臺階上走下,目光落在了下方的左金吾衛將軍房先忠的身上。

今日,皇帝的聖旨並沒有涉及到房先忠,這說明皇帝對於整個朝堂的調整還沒有結束。

更別說,還有一個尚書右僕射會空出來。

朝中便是如此,一個空缺出現,那麼連鎖反應之下,起碼會牽扯到一條線上的幾十人。

即便是皇帝,也難以避免其中引起的權利鬥爭。

由此可見,未來一段時間,朝局絕對不會太穩定。

李絢的目光這個時候,卻是望向東宮方向。

太子已定,新太子入駐。

李賢一家人已經搬離東宮,那麼房氏如今已經快九個月的身孕,但該搬的依舊要搬。

李顯,還有英王妃的一眾人等,從即刻起搬入東宮。

另外,皇帝之前在封赦聖旨中沒說,讓太子在宮中升帳,協理國事。

看得出來,皇帝對李顯的能力並沒有多少信任。

行走之間李絢的目光落在元萬頃,範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賓等人身上,眾人一邊行走,一邊低聲說著什麼。

李賢被廢,李顯繼位。

這中間僅僅只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期間還有太子被毒,東宮處置等一系列的事情。

根本沒有多餘時間讓他們來精心謀算。

李顯是不成器,但問題在於他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即便是北門學士動過一些手腳,但最終也難以動搖皇帝的決心。

不過北門學士還好,他們雖然做了一些手腳,但起碼都在皇帝允許的範圍之內,但有一個人的動作,卻是有些出格。

武承嗣低沉著臉往下走。

他這一次,被武后狠狠的批了一頓。

而且,這事還沒有結束。

從他家裡往外放謠言的門客當中,竟然還找到了魔教的暗子。

甚至還有可能透過他向草原的突厥人,傳遞動搖調動大軍的資訊。

用的還是太子的名義。

一旦邊軍用太子的名義起兵回京,那麼就等於實質上的“清君側”。

如果在那個時候,有什麼武承嗣介入其中的東西,那麼恐怕就連武后都救不了他。

武承嗣平靜的從北門學士身邊走過,雙方沒有絲毫的溝通。

甚至就連眼神交流都沒有。

但李絢知道,他們絕對不會就這麼放棄的。

李顯如今雖然成為太子,但在他之前,還有李忠,李弘和李賢,三個兄弟相繼被廢。

一旦李顯在處理朝政上出現巨大的失誤,那麼他被廢,也毫不稀奇。

……

走出丹鳳門,李絢回頭看向紫宸殿一眼。

李顯和李旦並沒有隨著群臣一起離開含元殿,他們被皇帝和武后帶去了紫宸殿。

李顯成為太子,皇帝有很多事情需要交代。

李旦沒有成為太子,武后也一樣會進行安撫。

同樣的,她也會給李旦足夠的希望。

這樣,她才能繼續給北門學士那群人足夠的期望,將他們牢牢的控制起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帝國!

冠翔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