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挑起內亂,讓元家自己清理自己

河州,隴右西陲,地勢形勝。

青藏高原之下,大唐西進最重要的戰略後勤之所。

東依洮州,南靠疊州,西臨廓州,北抵蘭州,下轄臨夏,夏河,永靖,廣河,和政,康樂六縣。

……

午後時分,李絢率軍過胭脂河,抵達康樂,大軍駐紮在縣城北門之外。

站在大營門口,兩側是正在安頓駐紮的右衛士兵,

李絢一身紅衣金甲,對著面前早來迎接的康樂縣令黃鈺,誠懇拱手道:“多謝貴縣將諸事準備妥當,右衛在此暫駐,方便甚多。”

穿一身淺綠色官袍,四十出頭的黃鈺,對著李絢,面色平靜、冷淡的拱手上揖:“王爺過譽,一切都是下官份內之事,王爺有事隨便派人進城吩咐一聲,下官立刻趕來。”

李絢難得溫和的點頭,拱手道:“貴縣慢走。”

目送康樂縣令帶著手下捕快差役返回縣城,李絢這才重新返回到了營帳之內。

之前一直沒有現身的狄仁傑,此刻正坐在帳內東側矮几之後。

抬頭看了李絢一眼,狄仁傑略帶笑意的說道:“這位黃縣令為官著實不錯,竟敢將王爺擋在縣城之外,大軍也不讓進城,著實有些膽識,愛民如子四個字,用在他身上,恰如其縫。”

李絢沒有反駁狄仁傑,這位黃縣令為官的確不錯。

即便是在東面的洮州,黃鈺的風評依舊很好。

李絢他們一路上,在康樂遇到了不少的當地百姓,對他都稱讚不已。

“康樂乃是大軍糧械轉運的要地之一,右衛雖然不用進城,但沿途一些道路不足之處,還需要進行修繕,西邊臨夏和和政二縣倒也罷了,關鍵是南邊群山之中的臨潭,也同樣需要從這裡轉運糧草,道路順暢非常重要,需要花費一番功夫整治。”李絢面色凝重,他的注意力並不在黃鈺身上,而在康樂縣的轉運道路之上。

儘管非常不願,但大軍行進很難不干擾到百姓。

即便是李絢體恤,最多也只不過能做到讓大軍不進縣城而已。

至於下面的鄉村之間,大軍糧械轉運之時,百姓必須讓路。

“只要妥善安排,這種事情,還是能協調過來的。”狄仁傑看了李絢一眼,然後神色肅然起來,將手裡的本章放在矮几上,然後輕輕向前一遞,說道:“話說回來,王爺此番在河州的麻煩可是不小。”

“渭州元氏!”李絢走到前面的矮几坐下,看向狄仁傑:“本王還是很難相信,元家和吐蕃之間,竟然有那麼深的牽扯。”

“雖然有些令人意外,但這份供詞,沒有任何問題。”狄仁傑一隻手按在了奏本之上,神色嚴肅。

這上面記載著張七娘所知的關於河州的一切密情,也是她換來免罪,乃至於進身之階的關鍵物證。

“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嗎?”李絢皺眉的看向狄仁傑,說道:“張七娘所說一切都是她自己聽到看到的,這裡面難免會有所錯差,若這裡面真沒有半點問題,那元氏的膽子也太大了?”

“怎麼,王爺還是不信嗎?”狄仁傑似笑非笑的看著李絢。

李絢微微搖頭,說道:“本王並非不信,只是不確定這裡面有幾分是真實可信的?”

“元氏百年來,在河州有四人,先後六任河州刺史,根基在河州早就牢牢紮下。只不過他們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和朝廷,和陛下,是有出入的,甚至很多時候都是完全敵對的。

利益偏差,就算是在元氏內部,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想法,三股勢力的說法,是有道理的。”狄仁傑忍不住的讚歎的看了李絢一眼,都不知道他是怎麼讓張七娘開口的。

“張七娘說,在元家內部,有三股勢力,河州刺史元明這一支,其堂弟元煦這一支,還有一支連張七娘都不清楚。”李絢輕嘆一聲,說道:“若真是如此,那麼到了河州是真的不好對付。”

“元家這三支,其實都源自元氏之前的幾位刺史,改朝換代,分支衰落,成的人佔據高位,敗的人身陷淤泥,這就是元家如今的現狀,同樣也是為什麼元家沒法自我清洗的原因。

他們在衰落的時候,都曾和吐蕃有所勾連,都曾經利用過吐蕃,大家彼此相互知根知底,都無法指責。”狄仁傑冷靜的剖析著整個元家的一切。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這元家我等根本不能讓其繼續存在,但偏偏,又徹底清除不掉他,稍有所行差踏錯,立刻就會影響整個大軍的後勤轉運,真是麻煩。”李絢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

元家的棘手之處,還是在他的預計之上。

“所以,下官這不是來了嗎?”狄仁傑臉上帶出一絲笑意,他可不是隨便就跟著李絢一起來到河州的。

他在河州,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務。

“洮州的糧食倒賣案。”李絢抬頭看了狄仁傑一眼,他心中清楚,狄仁傑這是順著洮州,還有附近其他幾州的糧食倒賣案,一路查到河州的。

畢竟從洮州,還有其他附近諸州,運送大規模的糧草到吐蕃,中間必然要經過河州。

河州有人參與和協助是少不了的。

這裡面真要查清楚,也是一件大案。

不過狄仁傑此來,也並不止如此。

側身看向李絢,狄仁傑開口說道:“河州州縣之上的事情,便由王爺周旋,下官下手的,是河州刺史元明的堂弟元煦,整個元家所有的錢財全都掌握在元煦一家的手裡,勘破了他,元家的事也就清楚了。”

“是微服私訪?”李絢頓時就猜到,狄仁傑想要做什麼了。

避開他人的眼睛,悄然的潛藏在李絢的大軍當中,目的就是為了不讓人知道他已經來到河州。

對於朝中真正關注的人,河州刺史元明最知道狄仁傑這個大理寺丞有多大能力了。

但可惜,現在還沒人知曉狄仁傑喜歡微服私訪。

“抓住關鍵,元煦,還有整個元家在河州的一切齷齪全部都找出來。”狄仁傑抬起頭看向李絢,目光冷冽。

李絢坐在矮几之後,神色平靜,抓人,殺人,他在這些方面也不差。

“還是要小心。”微微搖頭,李絢思量著開口說道:“找出這些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弄清楚個人身上的罪行,第三步才到捉拿問罪。元家在河州經營多年,兵曹、庫曹和戶曹都已被其掌控;而且不僅是表面上的幾位參軍,甚至就連下面的校尉司吏,很可能也早就全部投向了元家,我們根本不知道元家明裡暗裡究竟有多少人,必須小心。”

“那麼王爺打算如何做?”狄仁傑有些好奇的看向李絢,他這個大理寺丞想在河州行事,李絢的態度非常重要。

“大戰在即,元家不能亂。”

李絢一句話定了基調,狄仁傑想要說什麼,但還是稍微等了等。

元家的威脅李絢自然能看清,他不會放任不管的。

李絢坐在矮几之後,看著狄仁傑,鄭重的說道:“要想清理元家隱患,又要讓元家不亂,那麼就只有一個辦法,讓元家人自己去清理自己。只有元家人才對河州最清楚,所以,不管是事前,還是事後,掌管那些東西,都還得是元家的人,但這些人必須是和吐蕃劃清界限,全面投靠朝廷,這樣西征的大局才不會亂。”

“挑起元家內亂,讓元家自己清理自己。”狄仁傑面色肅然的看向李絢,神色凝重起來。

片刻之後,狄仁傑開口:“王爺,此事不易,需要消耗時間不說,最後還需要對一些人進行免罪。”

“元家自然有罪,但以元家身份,八議還是夠的上,到時候議功便是。”李絢補上了最後一個漏洞。

朝廷本就有“八議”之制: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

元家能夠得上,也只有議功。

所謂功不抵過,不過是因為你的身份不夠,根本就夠不上“八議”之制;夠的上的,功是可以抵過的。

元家犯了多大的罪,就需要用多大的功勞來抵消,這很公平。

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同罪不同罰。

此語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但其中又有言:“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狄仁傑深通史書,當然明白這一點,太子不僅是太子,也代表真正的大貴族,這便是後來的“八議”之制。

片刻之後,狄仁傑面色肅然的劃出了自己的底線:“那麼,他們所犯的罪行,就需要全部清查清楚。”

“放心,該死的人,一個都不會活下來。”李絢微微笑笑,但眼神極冷。

狄仁傑終於放心下來。

……

天明之前,李絢站在大營門前,對著一身黑衣的狄仁傑三人,認真的拱手道:“懷英兄,一切小心。”

“王爺放心,此事狄某還算擅長,王爺保重。”狄仁傑拱手還禮,然後轉身,帶著兩名隨從,往州城方向而去。

微服私訪,李絢站在明面,吸引元家注意,狄仁傑在暗中,察查元家罪行。

李絢雖說不對元家動大手術,但只是對河州而言,但在一切之後,元家的處置,是由皇帝,御史臺,大理寺和刑部共同決定的。

狄仁傑如果真要揪住某個人不放,誰也保不住這個人。

就算有八議之說,狄仁傑也能用律法名正言順的殺了他。

狄仁傑有這個能力。

李絢轉身,行走在寂靜的大營當中,營帳之內的呼嚕聲喊了一夜,也開始低沉了下來。

李絢笑笑,然後轉身走向自己大帳。

遠遠的,李絢看到一道陌生的身影站在大帳之前,微微一愣,走上前。

穿著綠色官袍的康樂縣令黃鈺站在門前。

“下官黃鈺見過王爺。”

黃鈺面色肅然的對著李絢拱手。

李絢看著黃鈺,眉頭緊緊的皺起:“黃縣令,這裡是軍營,你是如何進來的?”

軍營之中自有規矩,任何外人進入都要進行通報,哪怕是縣令刺史一類的人物,也不能例外。

“王爺!”黃鈺微微躬身,然後將一塊令牌送了上來,李絢伸手接過,看了一眼,悚然一驚,這是南昌王令。

這是李絢自己的令牌,除了李絢自己隨身攜帶以外,只有李絢最親信的幾個手下,才能用它來行事。

等等,還有一個人能用它,那就是李絢的王妃,三娘劉瑾瑜。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帝國!

冠翔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