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朱高熾的反對

當見到秦王府長史,朱高熾就有不好的預感,他對此人極為的反感,此人身上有濃濃的前朝做派。

沒想到預想成真。

晚飯之後,朱棣把朱高熾叫去了書房,只留下原地一臉羨慕的朱高煦。

進入書房父子分別落座後,朱棣看了眼沉穩的長子,內心升起一股喜悅。

“咱今日去見了你的教書先生,問了你最近的表現如何,你知道先生怎麼說嗎?”

“兒子不知.”

朱高熾老老實實說道。

先生應該不會誇他,但也不會指責他。

因為自己雖然心在工業上,但對先生向來恭敬,上課的時候也認真聽課。

朱棣沒有告訴朱高熾,他的先生對他的評價,而是感嘆起來,“伱生於宗室,天下一等富貴之家,讀書肯定是要讀的,不光是做給外人看,也要讀書明理.”

“但是讀書又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讀書只是一種手段.”

朱棣有興趣教導兒子。

這些話,老大能聽得懂。

老大不但明理,知道事物的輕重緩急,還有自己的見識,對學堂教書的先生也態度恭敬。

說明老大不但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知道不該做什麼。

才十四歲就能如此懂事,朱棣對老大的期盼越來越高,自然也就高看一等。

老二雖然只小老大兩歲,但還是小孩心性,談不了大事,不能跟老大相提並論。

“人人都應該讀書,皇爺爺幼年家貧沒讀過書,但自從起義兵扛暴政後,每日都會讀書,不但埋頭苦讀,到了金陵後,第一件事就是拜先生求學問.”

朱高熾沒有把讀書當做厭煩的事情,但是他已經讀了許多更先進的書。

不是大明不好,而是未來時代的發展,早已不是大明所能及的。

在當今的時代,朱高熾可以自負的說道,誰的眼界能高過自己?

“你知道讀書的重要就好.”

朱棣感受到長子身上的莫名自信,為此而滿意。

只在百姓中有好名聲是不夠的,還需要獲得讀書人的認可,如此才能吸引人才投奔。

朱棣對人才最為重視,不光是軍中的人才,也禮遇讀書人,北平府各地的官府,雖然有不滿燕王擅權的,卻沒人會不滿意燕王私德。

想到白日的決定,朱棣落寞的嘆了口氣。

“咱本來打算等你摸排清楚了軍戶中的傷殘貧困戶,咱再去巡視各衛,督查操練之事,父子齊上陣,咱立威,你立德,雙管齊下一舉攏獲軍心.”

“可惜計劃不如變化,一舉成空啊.”

朱棣鬱悶的摸了摸下巴。

朱高熾倒是沒想到朱棣能想的這麼長遠,竟然時刻都謀劃拉攏人心。

不過也沒有感到意外,反而覺得這才是朱棣的性子。

能以藩王造反成功,歷史上寥寥無幾,朱棣的成功,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

光靠運氣是成不了事的。

運氣能保一時,但保不了長久,只有運氣沒有才德,遲早會敗光,更不會有未來的永樂大帝。

能讓無數的人,願意在燕王最弱小的時候,跟著他造反,非一時之功也。

而白天父王見了秦王府長史,晚上就改變了主意,那自然是因為此人的原因。

“難道是秦王府長史?”朱高熾若有所思。

朱棣點了點頭。

“京城有很多對咱不利的言論,咱決定放手兵權應對,等過了這段時間再想辦法拿回來.”

朱棣的話,讓朱高熾想到了葛誠以前對他的提醒。

那時候自己還未出來做事,在王府說話分量不足,葛誠告誡自己,父王大勝反而樹大招風,因此王府要低調行事。

沒想到會越來越嚴重。

太子病重聽起來只是一件大事,不能引起人的感觸,但是到底有多大呢?恐怕只有相關的人才會感知到。

只病重就能逼的不相干,遠在千里之外的朱棣主動放棄了兵權,這才哪到哪,那太子死了豈不是更誇張。

朱高熾為此感到了憂心。

自己可是知道靖難之役,這場明初最大的內戰。

朱棣以幾百親衛奪權起家,最後以兩萬擊敗五十萬大軍,連連獲得數場大決戰。

如此卓越戰功,不可謂不是震鑠古今中外,換身皮在西方,早就讓西方學者津津樂業。

但是與西方國情不同,國人厭煩內戰。

包括朱高熾,他也不希望無數人死在這場令人惋惜的戰爭之中。

皇位要是能直接傳給朱棣就好了,朱高熾內心惋惜。

太子的兒子朱允炆,他大概是沒什麼本事的,就算有那也不確定,只能說存疑。

可朱棣不同,是歷史已經證明的明君。

可惜沒兩個月太子就會病死,而只數月的功夫,朱元璋快刀斬亂麻任命了皇太子,定下皇位繼承人。

讓各地有兵權,蠢蠢欲動的藩王們,還有慌亂的朝局安寧下來,國家重歸平靜。

也代表了皇權的塵埃落定,再也改不了的事實。

既然改變不了靖難,那就最大程度的解決靖難,讓傷亡變得更小,乃至微乎其微。

工業革命加強朱棣的實力,為他提供更多的金錢養精兵,影響北平周邊各省府……

朱高熾還在努力的構思,有沒有更好的戰略計劃,能第一時間打敗金陵。

現在朱棣告訴他,朱棣要主動放棄兵權,這特麼等於仗還沒開始打,先豎起了白旗。

朱高熾有些氣憤,雖然知道朱棣肯定是受困於時局,但還是有些無法接受。

“父王放手了軍權,就不會有人說父王的壞話了嗎.”

朱高熾出聲反對。

“該說的還是會說.”

朱棣笑道。

老大果然在意兵權,試探了幾次都是如此,不過這回自己是真的要放手兵權。

“那為何還要放手?反正總能找出理由說父王壞話.”

朱高熾看到朱棣的笑容,莫名其妙,有什麼好笑的。

“此時放手,等你大伯身子好轉些,京城的危機小些,咱再想辦法拿回來.”

朱棣自付道。

原來如此。

朱高熾明白了。

兵權不一定要放手,不過朱棣不像自己知道歷史,所以眼下只把兵權當做一個抓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天子:陛下駕崩,娘娘讓我幫個忙

橙子味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