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工匠精神

“撲哧撲哧.”

一隻燕子從人們的腦袋上飛過,飛到屋簷下餵養小燕。

院落中。

六七名後生擠滿了方桌,埋頭狼吞虎嚥。

個頂個的能吃。

滿滿一盆的蒸饃,眼見著露出了盆底。

“慢點吃,小心噎著.”

老婦帶著媳婦,又端來一盆蒸饃,剛出鍋的蒸饃熱氣騰騰,又白又大,看得人食慾大開。

萬三蹲在門檻旁,看著小徒弟們這麼能吃,本就難看的老臉,越發的難看了。

方桌上不光有蒸饃,還有一鍋稀粥,一盤鹹菜。

“吃吃吃,就知道吃,吃完了趕緊去幹活.”

俗話說得好。

一個徒弟半個兒。

從小在師傅家長大的後生們,並不恐懼萬三,怕和恐懼是兩回事,只有年齡最小的年輕人,握著新饅頭的手停在空中。

“好的,師傅.”

應答了師傅後,猶豫是不是要放回去。

“你連吃都不會,還能指望你有什麼出息,你腦子裡裝的都是稻草啊.”

小徒弟的反應,反而讓萬三大怒。

“伱學什麼不好,學讀書人的舉止,你不看看你的師兄們.”

其餘的後生們邊吃邊笑。

萬三越說越氣,竟然上前狠狠敲打小徒弟的腦袋。

“連吃飯都指望別人讓著你,等你以後立業了,是不是也要等著鄉親們把生意送上門?”

眾師兄也沒人勸。

都知道師傅最看重小師弟,不過小師弟性子太軟。

這可不行。

的確需要師傅敲打敲打。

萬三打的痛快,看的老婦於心不忍,從灶房出來破口大罵,才算是把年輕人解救出來。

“走吧.”

見眾人吃完,眾人中最大的老三起身說道。

“師傅,我帶著師弟們進山了.”

“嗯.”

萬三瞥了眼灶房,毫無氣焰的應了聲。

“千萬要仔細,不要急躁,更不要偷懶.”

見眾人出門,萬三忍不住追上去交代。

“老三啊,過幾個月你也要出師了,出師宴的帖子都派了出去,可不能在這種時候出錯.”

“省的了.”

老三點點頭,其餘的後生們眼神羨慕。

出師宴啊。

離開師傅家雖然不捨,但是想到那時候的風光,還有自己出師後立業的希冀,只覺得令人興奮。

……

年輕的後生,跟著師兄們進山。

又到了去檢查蒸汽機的日子。

幾名年輕人翻山越嶺,卻不覺得累,渾身的幹勁。

以前師傅名頭大,但錢卻掙得不多。

嗯。

不對。

比現在不多而已。

“賣出一臺蒸汽機,師傅能得五兩銀子.”

“幾個月下來,師傅手裡至少掙了大幾百兩銀子吧.”

徒子徒孫。

萬三考慮大徒弟們都有了自己的差事,有掙錢的路子,所以安排了最小的徒弟們。

徒弟為師傅幹活,本就是學手藝。

不過萬三自己有錢。

大河水多了,小河也有水。

每個月都會補貼小徒弟們。

至於大徒弟們的徒弟,自己的徒孫,那是大徒弟們考慮的,萬三可顧不上。

小徒弟們不但還能學手藝,還有錢拿。

各個都開心。

“不止.”

七師兄搖頭,“每個月初,張東家會派賬房先生跟師傅對上個月的賬,最近蒸汽機賣的可兇了.”

“說句不好聽的,這哪裡是掙錢啊,比搶錢都快.”

師傅發達。

他們也能跟著沾光,語氣多少有些自豪。

“老九.”

七師兄看向最小的師弟。

師傅的關門弟子。

“你最有天賦,別看師傅對你嚴,其實師傅最喜歡你.”

“七哥說的哪裡話?”

老九雖然不好意思和人說話,但那是與外人,老老實實的說道:“師傅對師兄們才好.”

一邊走,一邊扳著手指頭數道。

“前些年,大師兄立門戶,要去通縣開鐵匠鋪,師傅又出錢,又幫他跑關係.”

說道這裡,老九苦起了臉。

“師傅都被掏空了,我們喝了半年的稀飯,難得吃一頓飽飯.”

“還有二師兄.”

……

正所謂天地君親師,師徒如父子。

徒弟們在師傅面前,只有聽話的份,不但要被師傅打罵,還要白跟師傅當勞動力。

但是師傅不是這麼好當的。

既然敢收人家當徒弟,日後卻不能把人家帶上正途,會被周圍鄉鄰戳背脊骨的。

所以很多匠戶是不敢收徒的。

例如《百鳥朝鳳》。

當地有名的嗩吶匠,堅決的不再收徒弟,奈何鄉親硬塞給他,只能硬著頭皮教。

等徒弟長大了,還要帶著徒弟掙錢。

當舊傳統遇到現代風氣。

已經開始養老的嗩吶匠,為了徒弟們的生計頂著老邁的身子重新出山,費勁了力氣維護,可見一斑。

同樣。

萬三能收了九個徒弟,也說明了他的手藝出色。

沒他這份實力,誰敢收九個徒弟。

尋常有名的匠戶能收三四個徒弟,就已經是大師傅了。

“老九,你還怕師哥們惦記你不成.”

其餘的後生們笑了起來。

“師傅說你是我們中最有天賦的,比大師兄還要強,在張東家的礦場,你提出的排水想法,連大公子見到後都稱讚呢.”

“師傅還在大公子面前提過你的名字.”

“師傅都在幫你鋪路,你以後發達了,可別忘了關照師兄們.”

這麼多徒弟中。

敢在貴人面前單拎出九師弟,自誇老九的聰明。

說句不好聽的。

如果哪天貴人真用九師弟,而九師弟卻拿不出手,不能讓貴人滿意,那打的就是師傅的臉,壞的是師傅的名聲。

同樣的道理。

九師弟做得好,深得貴人的讚揚。

那也是師傅的臉面。

師傅名聲越大,他們這些做徒弟的,同樣跟著水漲船高。

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所以古代的同門,是極為的看重師門的。

師門但凡被同行壞了名聲,那必定所有的師兄師弟都會趕回來,為師門報仇雪恨。

匠戶們也是如此。

他們不靠打打殺殺,拼的是手藝上的高低。

活是哪家的好。

做出來的東西一目瞭然,百姓心裡能判斷出來。

正說著。

半道上出現了一夥人,面色不善的盯著他們。

“北平府會有綠林好漢?”老六吞了口口水,畏懼的停住了腳步。

“快跑.”

老九最醒目,一聲大喊,驚醒了師兄們。

管他是什麼情況。

先跑準沒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國龍起

三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