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調研中華重工

金州的事情,朱高熾託付給了金忠,金忠本身事務也多,忙的更不可開交。

進入了十月,各地秋收完,外部無戰事,內部無動亂,北境今年是個豐年。

畢竟隨著千年來農業技術的進步,到了如今,只要有穩定的環境,糧食產量並不是問題,百姓們肚子飽了,天黑了沒有事情做,各家關起門來。

中華重工百廠計劃,也在按步就班的展開。

造紙廠,印刷廠,墨水廠,鐵管廠等等,不少是依託中華重工的需求,而誕生的工廠。

例如中華重工巨大的用紙量,所以有外櫃申請的籌辦造紙廠。

各個車間大量的記錄和賬冊等等,對墨水的需求,所有有了墨水廠,多數是這個原理。

煤油廠,石灰廠,玻璃廠,制磚廠這些又是另外的需求。

小的可能就十幾個人甚至幾人而已,大的也就幾十人,只有少數才突破一百名工人。

面對工廠的增加,事情千頭萬緒起來。

朱高熾一個人玩不轉。

“叮鈴鈴.”

辦公室響起了聲音,外間文書房最靠近的位置,是一名年輕的文書,大概在二十七八歲的模樣。

聽到鈴聲後,他連忙起身,敲了敲木門,直到裡面傳出“請進”的聲音,他才輕輕推門走入。

“小王爺,有什麼吩咐.”

朱高熾點了點辦公桌前的椅子,“你先坐.”

年輕人有些納悶,猶豫了一番,最後還是坐了下去,低著頭不說話,顯得很謹慎。

“李伯升,你來文書房已經三個月了吧.”

朱高熾放下筆,抬頭看到年輕人的模樣,溫和的說道。

李伯升來自彭城衛。

北平沒有彭城,彭城衛是當年徐達收復北境,從南方調來的衛所,顧名思義,從名字就可以得知來自何地,多年來駐守北平府。

李伯升的父親,是彭城衛的衛司僉事,他自己是一名舍人,在衛所做些雜事算是學習經驗。

更有前途的舍人,會被調去應天府,在朝廷做事學習,還有機會能接觸到聖人。

差一等的就是進入各省都司學習做雜事,最差的就是留在自己的衛所。

北平都司因為歷史遺留原因,裡面多是燕山系的人,而彭城衛是徐達帶來北平的。

徐達性子謹慎,不會任用私人,換句話說對公不對私,不搞山頭那一套,彭城衛也就和徐達沒有緊密的私情。

特別是徐達死後,彭城衛在北平爹不疼娘不愛,所以李伯升進不去都司,名額有限,早就被瓜分完了。

隨著對燕山三衛,密雲二衛的控制加強,朱高熾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其餘衛所。

從其餘衛招募有才能的舍人進入自己的文書房,就是他的手段之一。

套路雖老,好用就行,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彭城衛,通州衛等越發靠近了王府,彷彿找到了靠山一樣,特別是這兩年的形勢,本身有這個需求。

“對中華重工的感覺如何?”朱高熾語氣寬和。

李伯升不敢以年歲輕視小王爺。

小王爺能和王爺爭論扳手腕,還有在北平的治理之才,更是令人不可置信,加上民間的仁德之名,已經有了一層光輝。

“中華重工的體量很大,在民間的影響力,不比官府小,而中華重工和軍戶更是互相交融,可以說是北平行省一支不凡的政治勢力.”

李伯升在工廠薰陶了三個月,加上本身有才,且從小受到培養,自然眼界高,說的比較貼切。

朱高熾露出滿意的笑容,“你願意加入中華重工嗎.”

聽到這個詢問,李伯升情不自禁加重了呼吸。

他現在已經在中華重工做事,可小王爺還是如此問,其中蘊含的意義,令他內心振奮。

越是大事,越是要沉得住氣,想到家父從小的告誡,李伯升努力保持鎮定。

“彭城衛上下都是王爺的兵,小王爺也是主上,小王爺讓屬下去哪,屬下就去哪.”

“哈哈哈.”

朱高熾忍不住笑了起來。

王臣之論還是很有市場的。

明初的藩王實權制度只施行了二十餘年,因為時間太短,所以保留的文字並不多。

但是明初時,的確不少藩臣武將視藩王為自己的主上。

需知《三國演義》可就是這個時期寫成的,其中的戰爭,人文,社會風氣等大量的借鑑了明初。

朱高熾收斂了笑容,認真說道:“伱去做個調研吧.”

“調研?”

李伯升有些不明白。

朱高熾解釋道:“如你所言,中華重工的體量大,今年以來更是擴張迅速.”

“工廠多了,也有些分散.”

“為了促進集團作業,統合力量,咱需要對各廠有全面的瞭解,不只是從報表上,而是需要一個人,能深入其中.”

“最終透過對各廠的瞭解,得出一個完整的報告,才能是深度最佳化各廠,最終形成合力,達成大規模集團生產作業.”

李伯升有些懂了,又彷彿不太懂,眼神不太確定,不敢做出保證。

朱高熾安慰道:“新事物嘛,沒有舊例可循,一切都要摸索,咱對你有信心.”

李伯升聞言,不再遲疑,也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打起精神說道:“請問小王爺,先從哪個廠入手?”

“先從礦區.”

朱高熾說道:“礦區如今的生產模式,鐵道的運輸和運轉事宜,然後各州府蜂窩煤行業的情況.”

“然後在密雲鐵礦,鐵廠,蒸汽機廠,逐漸到下面的小廠。

任務不小,你可以從廠區找幾個合適的人幫你.”

李伯升有些明白了,沒有再繼續追問。

事情哪裡有那麼多詳細的方法,總是要自己去幹出來的,軍人作風一覽無餘。

李伯升很果斷的從廠區中,找到了幾名來自衛所的舍人。

舍人的身份能接觸到文化,家學,軍事,教育環境可以說無出其右,更好的環境下,只要是努力的人,必然是比普通人更容易成材的。

哪怕到明朝後期,不少的名臣也是軍戶出身,例如張居正。

幾人都很有興趣,加入了李伯升的小組,對中華重工開始了全方面的調研。

保定府城外五里處,是一條簡易鐵道。

“咔嚓咔嚓.”

兩列超長車廂,由四馬在前面奔跑,帶動滿載是煤的車廂,車廂是長方形,比普通的二輪馬車車廂要長几倍。

車頭寬大,坐著兩名車伕,車廂後面還有兩名助手,協助師傅駕馭六馬,以及制動鐵道馬車。

一個人,舉起一百斤重的東西會感覺非常吃力,可推動鬆開手剎的汽車,三千斤重量,可以輕易的推動。

傳統的二輪馬車,馬匹需要分擔重量,所以運載量大概在數百斤的樣子。

而四輪馬車,經過多次的摸索,在北平的道路上,泥土道路運載量是一千二百斤不等。

在夯實的碎石道路上,運載量是四千斤,也就是兩噸。

而在鐵路上,摩擦力的削弱,大幅度節省了馬的拉力,所以一匹馬可以拉動重達八噸的貨物。

這輛兩節車廂,運載了三十五噸的煤,運氣蜂窩煤作坊,製作成蜂窩煤,足夠城市裡大概四十戶人家一年之用。

“噹噹噹.”

車廂上的銅鑼聲敲得急促。

和一般的鐵道馬車不同,運煤的鐵道馬車因為載重量巨大,不容易制動,所以短時間很難停下來,無法面對鐵道上突發的情況。

為了提醒闖入鐵道的路人,所以換成了聲音更大的銅鑼,老遠就提醒人們。

一路很順利,鐵軌改成7字形後,不會再卡入石子之內的障礙物,大幅度加強了鐵道馬車的運輸安全。

在保定府大車站,孔武有力的馬車伕,隔著兩裡地就開始逐漸降低馬速,等相隔一里地的時候,讓學徒們雙手壓下車廂的手剎。

在這個過程中,車伕要控制馬匹配合制動,操作不好很容易傷馬。

從北平西山的煤場,到保定大站,全長三百里出頭,也是這輛馬車的終點。

透過副鐵道,馬車停留空餘的地方。

車站的工作人員,接受車伕遞交的單子,並派人去核查重量。

工人用釺子捅入煤塊裡,其實檢查的並不仔細,有很多的漏洞,但是車站不怕礦區鑽漏洞。

哪怕蓋了章,只要後續發現不對,一句話就能讓礦區的人趕來解決問題。

不是因為車站比礦區強勢,而是甲方帶來的優勢。

以後還要不要走鐵道線,只要離不開鐵道運輸,就沒有礦區敢鑽車站的洞子。

在這裡已經停放了另外一輛運煤的鐵道馬車,有十餘輛二輪車在排隊取煤塊。

二輪拖車比鐵道車廂要低很多,人們站在車廂上,從高處用鐵鍬把煤塊揚入二輪拖車。

隨著一鍬鍬的煤塊落入二輪拖車,地面上也堆積了厚厚的煤塊。

裝運好的二輪拖車,車伕領了車站的單子,在上面簽字,就可以離開車站了。

車站會根據單子和蜂窩煤作坊結算,然後結算的煤錢,再透過單子和礦區結算。

“最大的問題是銀子的問題.”

車站的站長向李伯升訴苦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寒門天婿:穿越後我是女帝剋星

揮發中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