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成立合作社

“王爺先是巡視了北平諸衛,然後往北從密雲開始,沿著各府衛所巡視.”

世子府。

葛誠,唐雲,餘逢辰,金忠,蘇觀,袁容,朱能,周世豐,徐寧十餘人。

成分很雜。

有王府的藩臣,衛所的指揮使,武官,官府的中層官員,勳貴,以及白身。

朱能到底是副千戶,雖然同樣只聽不說,比起周世豐和徐寧的臉色要自如些。

餘逢辰對周世豐和徐寧最不假辭色,認為大公子有些胡鬧。

“父王想要抓兵權,可靠父王走馬觀花,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朱高熾不置可否。

“王爺有名分,各家衛所不敢抗拒王爺命令的.”

葛誠解釋道:“而且不少人曾經在王爺麾下擔任過將領.”

朱高熾沒有懷疑朱棣在北平府的威信,但是達不到他想要的地步。

未來靖難的時候。

雖然不少的衛所選擇加入朱棣,但也有不少衛所保持了中立,朱棣還要大老遠去遼東借兵。

這兵借的,讓出了大量的實控地盤。

雖然朵顏諸衛終明一朝,總體上服從大明的管理,但是仍然加大了遼東的安全隱患。

例如明中末期,左翼蒙古躲避勢大的右翼蒙古俺答汗,也就是大明的順義王。

以至於東遷,順勢吞併了朵顏諸位。

而遼東本就失去了先機,陷入了被動的戰略形勢,讓遼東淪為兩面作戰的困境,為建州女真提供了征服各部女真,以屠戮手段壓服各部,而崛起的機會。

而且因為兵力薄弱,多次以少勝多,靖難之役的大決戰太多,損耗的軍戶太多了。

這都是朱高熾不願意發生的。

從經濟角度來看,對工業是鉅虧的買賣。

全北平的軍戶,賬冊上的正丁有十餘萬,加上餘丁,可以拉出二三十萬大軍。

如果把這股力量徹底掌握在手中,那麼形勢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按照歷史,這股力量不但有未保持中立的,還有不少加入朝廷的,哪怕是北平城的涿州三衛。

朱棣也是費了大力氣,靠著運氣才收服,差點成為了對手。

核心的力量,是王府的幾百護衛而已。

至於燕山三衛,被朝廷以尋邊的名義,調到了遼東。

加上北平行都司是從朱棣手中劃出去的力量,特別是歸入寧王的營州三護衛。

本是朱棣的老部下,且是野戰軍。

所以造反後的朱棣,必須要去遼東借兵,不但收回燕山三衛,也要獲得營州三衛。

從戰略上,陷入了極大的被動。

所以對於朱棣粗略的拉攏手段,朱高熾並不滿意,他的計劃是碾壓朝廷,把傷亡減到最少。

從朱元璋死後,等朱允炆打壓了其餘各王,把矛頭轉向北平時,朱高熾就會採用最激烈的手段應對,直搗黃龍

用五年的時間,把北平二司的所有軍戶都控制在手中。

如果有可能,藉助工業吸收人口,趁著秦王晉王先後死去的機會,順勢掌握陝西,山西的底層軍戶,以商業的名義間接控制。

“上陣父子兵.”

“父王拉攏高層,咱就拉攏低層的軍戶,控制了軍戶,就算不服氣的將領也翻不了天.”

如何拉攏?

眾人露出好奇的眼神。

“熙熙皆為利來,攘攘皆為利往.”

餘逢辰吊了句書袋子,開口說道:“獲得人心無非是以利誘之.”

“而北平都司有二十三衛,五獨立守禦所,三護衛,合計十四萬軍戶.”

“王府能拉攏上層,卻拉攏不了下層,實為積蓄不足,例如一戶一兩銀子,一年也是十四萬兩.”

而且在餘逢辰看來,一戶一兩銀子起不了多大作用。

如果翻倍,一戶給二兩銀子,那一年就是二十八萬兩銀子。

除非大公子把手裡中華重工的利潤投入進來,可餘逢辰知道,大公子開銷大,只鐵道工工程隊吸收的萬餘軍戶,每人一年十八兩,導致並沒有存銀。

“只靠錢銀買人心,買來的也不過是虛情假意.”

朱高熾否決道。

任何事物都要恩威並施,形成一套制度。

例如鐵道工程隊的一萬軍戶。

光靠工錢,哪怕是高薪,雖然能收穫人心,可以讓人們認真工作,卻無法讓人們賣命。

只有保持良好的軍事組織,再加上錢銀,才能真正形成戰鬥力,讓軍戶上戰場勇猛作戰的根基。

沒有相應的軍事組織,一切都是扯淡,燕王府又不是國家,普通軍戶誰願意提頭造反。

朝廷才勉強有這個大義。

這是軍人和工人的區別。

如果只看工錢,商人和煤場主豈不是有能打的軍隊,可遍觀歷史,也沒哪個商人養出了強軍。

相反。

只要保持了軍事組織,哪怕軍餉低,軍戶該上戰場也得上戰場。

所以朱高熾從來不會對軍戶直接發錢。

而是利用鐵道工程隊,保留了軍人的組織,只要一聲令下,即可開赴戰場。

朱高熾沒有再說下去,略過了此事,諸事敲定完畢,遵循舊例,留下了金忠,朱能,袁容,周世豐,徐寧。

在小王爺的示意下,周世豐開口。

“工廠和工程隊,以及鐵道工程隊,工人人數超過了兩萬人,其餘米糧鹽醬油魚蛋不提,每日消耗五十頭豬.”

眾人愣神。

雖然知道中華重工的伙食好,比小地主家裡的油水都要足,可是聽到一天就要宰殺五十頭豬的時候,仍然覺得不可思議。

一天五十頭,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頭,一年那就是一萬八千頭。

恐怕搜遍全北平,才能供應出這麼多頭豬。

可市面上還要消耗。

“養豬不容易,伙房也多次提過,因為消耗量大,不只是豬肉,其餘的採購而已有些困頓.”

“所以中華重工準備成立軍戶農業經濟社,讓軍戶養豬養家禽,以及種植蔬菜瓜果.”

“例如每家養豬三頭,一頭豬按照市價一兩銀子採購,軍戶每年可得一兩銀子的淨利潤,可以與六千戶軍戶產生合作.”

“加上其餘家禽蔬菜,預計最終合作的軍戶,可以達到八千戶.”

誰家頓頓吃肉?

小地主家還在吃鹹菜鹹蛋呢,隔三差五才開一頓葷腥。

但是中華重工可以。

每年光伙食的開銷,例如豬肉一項,一年就是一萬八千兩,其餘各項合計兩萬三千兩上下。

也就說例如新商品煤油的利潤,整整四成用在了伙食。

哪家商人會這麼做?

金忠算過了賬,滿臉的傻眼,嘴角動了又動,想問又不敢問。

朱高熾見狀,主動解釋道。

“咱不是商人,追求的不是利益,這兩萬多兩銀子花下去,帶動的是經濟.”

“這八千戶軍戶不就是獲利了麼.”

“八千戶軍戶有了餘錢,就會多買農具,買各種商品,錢迴圈使用,促進了社會生產力.”

其餘的人都參加過大會,除了朱能,誰都理解小王爺的做法,而朱能也是武官中一等聰明的,多少有些醒悟。

金忠是第一次接觸,十分的茫然。

“社會生產力!”

金忠暗暗記住了這句話。

周世豐面色如常,這就是大會中小王爺所講的道理,隨著幾十萬兩的利潤花下去,會有不可計數的人跟著喝湯吃肉。

不過以他對小王爺的瞭解,軍戶會佔大半。

“這八千戶軍戶,不需要像鐵道工程隊的軍戶一樣操練,但是需要有人管理.”

“必須要管理起來,聽從中華重工的指令.”

朱高熾重重的強調到。

“不光是管理,而且要派出技術指導,最大話的提高生產效率,以後不只是我們中華重工要提高工人的待遇,所有蜂窩煤作坊,煤場都要提高工人的待遇.”

“把蜂窩煤作坊和煤場管控起來,也是下一階段工作的重心.”

“介時,對各類肉菜的需求,會成本的增加,那麼軍戶可以開始養五頭豬,獲得更多的利潤.”

朱高熾繼續說道。

“不是為了控制軍戶養豬.”

“一則養豬也是技術活,軍戶沒有接觸過,需要學習的時間,才能養出更肥的豬.”

“二則萬一有病豬,軍戶只需要損失三頭豬,工廠也補得起,更可以利用這點,加強對軍戶的管理,穩賺不賠的事情,不怕軍戶不服管.”

集中養殖業,朱高熾不打算上馬。

雖然有更高的效率,卻加大了風險,而且是無法控制的風險。

小規模分散式養殖,才是符合大明朝的。

工廠的效率高。

因為官員的身份高,出行要乘坐轎子,否則不成體統,有失身份。

而中華重工哪怕是大掌櫃周世豐,該走路的時候也會走路,用兩條腿來出行。

以袁榮為組長,張輔為副組長,馬林為副組長,一勳一武一工,正式成立軍戶經濟合作社。

密雲衛,永寧衛,彭城衛,濟州衛,永清衛,大興衛,通州衛,薊州衛,遵化衛,永平衛,真定衛。

其中還有左右衛,合計十四個衛所,每個衛挑出五百到七百戶軍戶,加入合作社,起到帶頭作用。

從密雲衛開始,沿著朱棣的腳步進行。

朱高熾想看看有誰不開眼。

藉著藍玉大案拔除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召喚烽火狼煙

咕嚕嚕的扇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