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密雲鐵礦

從北平到密雲,近兩百里路程。

經過營州的時候,營州衛派了一隊人馬隨行,等到了密雲,密雲衛同樣派了一隊人馬隨行。

隊伍從十餘人,擴大了三倍,人數接近五十人。

晚上。

在衛所提供的房子,人們吃完飯洗漱了一番,一路奔波又四處走訪,誰都精疲力盡。

高珍用熱水泡了腳,把盆子端起往屋外牆角一倒,在寒風中小跑了回來。

另外一名掌櫃,高長芳已經躺在了炕上休息。

高珍還沒有睡意。

“你還不睡?”高長芳迷糊中,見到一個人影坐在炕頭上,被嚇了一跳,睡意被驚走了,半是埋怨的說道。

高珍搖了搖頭,把炕桌的油燈重新撥了下,屋子裡的光線亮了些,手裡還拿著一卷書。

“說起來也怪,以前沒有進工廠的時候,太陽一落山,我倒頭就睡著了.”

“後來進了工廠,可能是櫃上的事情多,心裡不落空,反而睡不著了,總要看下書熬一熬.”

高長芳恍然。

理解的點點頭,不再埋怨,安慰道:“你們外櫃上的確壓力大.”

“吵到你的瞌睡了.”

高珍歉意的說道。

高長芳沒了睡意,披上羊皮襖子,裹著棉被坐了起來,“伱看的什麼書?”

“雜書罷了.”

“《夢溪筆談》,這書幾十卷,你看的哪一卷?”

“你也讀過?”

“讀完了.”

高長芳得意的笑道,然後補充說道:“有一回在小王爺的辦公室,看到了這本書,我回頭也就買來看了.”

高珍愣了愣。

看來不止他一個人在努力,不少人偷著進步呢。

高長芳和高珍性格不同,畢竟一個久在工廠,一個常年在外奔波,性格能一樣才稀奇。

他更好奇王府的權勢,對這些外面的事,更充滿了興趣。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

“什麼?”

“北邊不同啊.”

“北平的北面是山區,人口稀少,目前的軍戶比例佔多數,的確和南邊不同.”

高珍笑道。

高長芳搖了搖頭,小聲說道:“我說我們王府在北邊的威望,你沒發現,咱們這一路的待遇?”

原來如此,高珍知道高長芳指的是什麼。

小王爺在北平府做事,雖然各地的官府不阻攔,卻也不會主動相迎,但是往北的這一路,誰都感受到了地方上的恭敬。

“應該是衛所和官府的區別吧.”

高珍遲疑,分析道:“北邊衛所力量大,反而是北平南部,地勢平坦,人口較為密集,民戶居多,官府力量也大.”

“你這麼一說,倒是有幾分道理.”

高珍越說自己越明朗,最後深信不疑,確定的說道:“王爺多年領兵北征,北平各衛都是王爺的麾下.”

“雖然戰事停止後,各衛所返回原籍,恢復日常,但以往的關係還會保持下來.”

“而且能哪天戰事再起,這些衛所仍然重歸於王爺的麾下,所以就算在平日,誰又敢不尊王爺的命令?”

“原來如此.”

高長芳明白了,然後佩服道:“還是你們在外面跑的人有見識,見多識廣.”

“都是猜測罷了,當不得真.”

見天色已晚,高珍放下書籍,說了句睡吧,真的就倒頭就睡了,留下睡意全無的高長芳傻眼。

第二天。

衛所公房服役的軍戶們,燒了水做了飯,提供給人們使用。

朱高熾自然不在此地。

昨晚被指揮使請回他的家中,早上告別後,指揮使的公子送了幾里地。

帶著人來到衛所,一行人重新出發。

密雲。

八山一水一分田。

人口稀少,田畝不足,目前的人口,主要還是軍戶,屬於北平府的軍事要地。

各地的衛所極為配合,大開方便之門,要人要給,要地給地。

有兩隊士兵護衛,密雲各地可以橫著走。

軍士們也很好奇。

密雲這個鳥不拉屎的破地方,貴人來這裡做什麼。

朱高熾沒有解釋,只對指揮使透露過,他要在這裡開礦。

至於朱棣和他們怎麼事先打的招呼,他們的態度為何這麼爽朗,朱高熾並沒有懷疑。

靖難之役,朱棣造反,不光燕山三衛很快追隨,北平府各地的衛所,態度多傾向燕王府。

不過北平府南邊的衛所,的確讓朱棣花費了些手段才收服在手中。

保定,鎮定不提,就連北平城的門戶,南邊與保定交界處的涿州三衛,也不像北邊的衛所輕易控制到手。

但是靠著朱棣常年的威信和手腕,北平府大多數衛所,最終還是倒向了朱棣。

如此才為朱棣提供了足夠多的精銳士兵,為日後以少勝多打下了底子。

否則任由朱棣的軍事才能如何卓越,如果手裡沒有精銳計程車兵,也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經過對本地鐵礦的瞭解,以及我們自己的工匠的探查,此地區的礦層巨大,延長一兩裡,甚至十餘里,還有一處長達二十餘里.”

“有一家民鐵,開採了數十年,至今還沒有探到底處.”

“根據當地的師傅介紹,鐵礦的厚度有多層,礦層厚度常有近千尺.”

萬三說起鐵礦,如數家珍。

密雲的準備工作,已經籌辦了許久,各項事宜都有詳細的資料,他們這回是來拍板的。

萬三說的這些訊息,朱高熾早就知道了。

密雲的礦產資源,在後世經過勘探查明,鐵礦之多,佔北京地區總儲量的百分之九十六以上。

密雲鐵礦在後世也是聞名的。

古代也有鐵礦生產。

但是規模小,以露天礦產居多。

“煤礦的開採,難度比鐵礦要大許多,而且煤礦有許多的危險性,以當下的技術,是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的.”

“所以中華重工不追求建立自己的礦井,選擇和煤場主合作,至於鐵礦,密雲的鐵礦,是一定要壟斷在手中的.”

“除了密雲的鐵礦資源豐富,最重要的是密雲的鐵礦容易開採,危險性可控.”

“掌握了密雲地區的鐵礦,中華重工不會懼怕任何競爭,如虎添翼,所以是不能錯過這個機會的.”

不光是如此,密雲鐵礦是最容易開採的地區。

也因為太容易開開採了,導致後世的人,叫上幾個同伴,只需要幾把鎬頭進山,就能挖出一車一車的鐵礦。

正是因為門檻低,猶如螞蟻搬家,人人都進山挖礦,導致後世屢禁不止。

這種稀有的“寶地”,朱高熾當然不能錯過。

“中華重工的冶鐵廠,以大工廠生產方式,結合我朝最先進的冶鐵技術,產量會達到驚人的地步.”

“只靠民礦是滿足不了的,而且密雲的鐵礦,咱是要壟斷在手中的,以此自產自銷,讓冶鐵廠的鐵器的成本,控制到最低的程度,然後才能以最低價面向市場.”

因為前幾日和人們講述過生產分配的道理,許多人明白小王爺的意思。

一切為了工業讓步。

“可密雲有好幾家民礦,他們恐怕不會賣.”

實誠的萬三問出了老實的問題。

貴人吃人。

不過因為和小貴人接觸日久,萬三已經忘記了。

馬王宣控制住了笑容,不讓自己發出笑聲,倒是高長芳忍不住笑出聲。

“他們會送給咱的.”

朱高熾寬慰了萬三一句。

送?

憑啥啊?

萬三老臉有些懵,沒有反應過來。

“高長芳.”

“在.”

“籌辦鐵廠,以及鐵礦的具體事務,由你負責,有沒有問題?”

“沒有,小王爺放心.”

高長芳事先已經知道,為此做足了準備。

“商人是逐利的,但是我們不是純粹的商人.”

朱高熾掃了眼眾人,眾人都坐直了上半身。

“中華重工在盈利,如果以商人的品性,還可以最大限度的壓榨工人.”

“提高工人的工時,降低工人的工錢,耗幹工人的潛力.”

“特別是我們這種密集作業的大工廠,只此一項就能帶來豐厚的利潤.”

“而咱不認可這種生產方式,對你們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既要保證利益,讓工廠最大限度的盈利,又要照顧好工人的生活.”

中華重工一直是這麼做的。

普工一個月都是一兩銀子的工錢,軍戶工更是每月一兩五錢。

還有具備手藝的人,會寫字算術的人等等。

“如果按照生產方式,以此帶來的成本問題,如果有另外一家和我們一樣的工廠,我們競爭不過別的人.”

“所以我們要壟斷,例如壟斷密雲的鐵礦。

雖然不開煤礦,卻要壟斷蜂窩煤的技術.”

“壟斷生產資料,是為了更好的保證工人的利益,這個道理希望大家能明白,絕對不是為了一家之利,更不是為了咱的私慾.”

對付密雲民礦的手段,朱高熾不能讓眼前的人們,產生不道德的想法。

事情做得是以權逼人,但事情的本質,是為了民生的發展,讓工業的好處,擴充套件到百姓層面,而不是停留在工廠主身上。

這就是比西方工業革命後,更為先進的社會分配方式。

一個人,要有私德。

一個集團,要有公德。

管理者有公德心,才能讓中華重工現階段以人為本的風氣,繼續保持發揚下去。

感謝化石無恆的打賞。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國大混子,篡改扶蘇老爹勸諫書

椰子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