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朱瞻基與朱瞻墉

巴里黑地區到木爾坦地區,也就是後世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直線距離不到一千里。

如果從交趾行省占城府出發,透過海上航線,需要繞過舊港宣慰司,透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南端海岸信德地區的距離有一萬餘里。

北天竺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木爾坦都督府,任禮的行府所在。

建造的房子越來越多。

大明工局體系開辦的水泥廠,木料廠,以及來自於撒馬爾罕的鑄造廠,冶鐵廠等大宗貨物,成為當地主要建築材料的供應區。

因為貨物的頻繁貿易,運輸的障礙成為了最大的難題。

關於建設撒馬爾罕到木爾坦地區的鐵道工程計劃,率先由鐵道工程部提出,獲得了大明工局的支援,以及都督任禮的贊成。

乘坐馬車,都督任禮在衛隊的保護下抵達了拉合爾。

原德里蘇丹國西北地區的平原成為了大明管理的地區,豐富的農業資源,彌補了西部七省的短板,完成了經濟貿易體系的閉合。

“雖然說的是天竺北的未來,可天竺北地區離不開西部七省的供應與補充,所以向朝廷上疏支援撒馬爾罕地區的工業發展,符合天竺北地區的長期利益.”

雖然還有餘地,不過改變不了質變化。

在任禮看來,只不過當地人太窮了而已。

但是如今呢。

禮的前提是溫飽。

有馬和沒有馬更是兩回事。

“農業品換工業品是無法維持的.”

渤尼都司,呂宋都司那些海外之地不同,那些地方上的土著非常的落後,不光使用的武器落後,而且沒有馬匹和盔甲。

但這個過程中,大明人的身影越來越多,土地上生活了更多的大明人,乃至於學校、道觀、佛廟,以及官方指定語言文字等,無形的改變了環境。

這些原本繁華的地區,雖然沒有恢復西方的商貿通道,靠著傳統的絲綢之路得到的繁華,但是因為依託大明的生產體系,走上了另外繁榮的道路。

任禮放下了簾子坐了回去。

一名官員丟擲了他的方案。

穿著中制裝、工字服、長衫或短褂的人多了起來,許多人在路上遇到熟人互相行禮,談話充滿了平和。

拉開了馬車窗簾,透過玻璃窗戶,任禮打量著拉合爾城,比較起木爾坦城與這裡的區別。

同樣的道理,哪怕是交趾行省也是邊地。

任禮點頭說道。

撒馬爾罕不應該算作邊地了,不光改為了三司制度,包括撒馬爾罕的發展,也應該按照內地的模式來治理,這才符合當地的需求。

農業的恢復,帶來了糧食的穩定,糧食的增長,促進了地方的穩定。

大明人喜歡在身上搭配玉器,這一點不光是高麗與大瀛島流行,南洋也流行了起來,西部七省和天竺也避免不了,這又導致緬甸宣慰司的玉器大為暢銷。

“朝廷的底線是邊地不允許發展工業,只能成為內地的經濟迴圈補充,所以重點在於如今的撒馬爾罕算不算的上內地?”

郡王陛下也在,朱能迎接了任禮,經過了簡短的寒暄後,其餘總兵,以及地方上的巡撫或布政司也到齊了。

六十餘歲的朱能,因為常年的奔波,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奔波了一輩子,比尋常的老人看起來更為的蒼老,但是並不影響朱能的威望。

人們頭上不再纏繞布巾,開始戴起了帽子,特別是國內流行多年的纏棕帽。

木爾坦商業更為發達,所以比這裡要熱鬧一些,但作為天竺北五省的行政中心,拉合爾城更加的莊嚴和大氣,有些設施是不計成本的。

並不是。

巴里黑地區多年來沒有被人成功征服過,是巴里黑地區的人有什麼不同嗎?

聽到這裡許多人眼睛一亮,換個角度來想,許多事情迎刃而解。

只有吃飽了飯才會誕生更高一層的基礎。

三十年前,撒馬爾罕無疑是邊地。

大量的大明人的到來,不光帶來了繁榮,還帶來了文明,這些繁枝縟節,成為了當地人追捧的行為,當地的上層們學習禮儀。

不知不覺間,巴里黑這片不穩定地區逐漸的安寧,“火藥桶”的解決,又讓大明在整個西部的治理得到了保障,依託國內的經濟基礎,奠定了更大的貿易體系,也讓西部七省,以及拉合爾、巴里黑、木爾坦等天竺五省開始了富庶。

天竺北有些地區施行三司制度,有些施行都司制度,總督理應是文官擔任,朱能是獨一份,更可見其在皇帝心中的信任。

這也是他親自來總督府的目的。

朱能是大明當下權力最大的武官。

任禮的馬車採用了國內的橡膠輪胎,乘坐更加的舒適,因為穩定性,又讓馬車的壽命延長,不像以往那麼容易損壞,又新增了更多的功能。

雖然是武人,但是任禮並沒有放下學習,明白一些經濟的道理,知道如今拉合爾,包括木爾坦的發展已經陷入了瓶頸。

門口的春聯寫著大大的漢字,經歷了風吹日曬,已經泛白了起來。

多年來興修的水利系統,以及灌溉體系,乃至於玉米、土豆、番薯等高產作物,終於獲得了朝廷的開放,開始在西部七省,以及巴里黑地區大量種植。

道路並不像國內那麼寬廣,只是夯實了一些,鋪設了一層碎石頭。

有甲計程車兵,與無甲計程車兵是兩回事。

土房和石頭房子仍然佔比不少,不過多了許多的水泥鋼筋樓房,以及三合土的瓦房,大明園林式建築風格逐漸昌盛。

後世的菲律賓與澳洲是沒有馬的。

是個人都明白馬的意義,不光是生產經濟上的,更包括軍事上的。

這也是有馬有鎧甲的西班牙人,能在人數眾多,卻手無寸鐵的土著人面前殺死他們皇帝的主要原因。

同樣。

大明在呂宋與渤尼,包括絕島的治理總體很輕鬆。

土著們沒有馬,沒有馬他們的資訊傳播速度就很慢。

軍事上更為的落後,屬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他們還沒有盔甲,一名騎著馬的鎧甲騎兵,可以在土著部落裡橫衝直撞,殺進殺出。

更不提明軍的火炮與槍炮這些遠端武器。

但是巴里黑地區不同,巴里黑地區雖然經濟落後,但是人們的見識還是有的,自古以來,養馬就是巴里黑地區的傳統,代代相傳的文化。

當然了,任禮不知道美洲。

美洲的環境,一望無際的平原,馬的作用更加強大,同樣的作用,十倍優勢於南洋外的島嶼。

如此富饒的地區竟然沒有馬,這是一個註定要被外來者征服的文明。

不過任禮看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誰都征服不了的巴里黑地區,因為經濟的起色,竟然平和了起來,對於大明在偌大地區的管理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只要巴里黑地區保持穩定,那麼西部七省和北天竺就能保持一體,穩定的發展,多年後,才能成為大明不可分割的土地。

否則西部七省不能與天竺北互相貿易,各需索取,形成了各自發展的面貌,加上巴里黑地區的不穩定,長期下來不利於大明的管理和統治。

那麼撒馬爾罕發展初步的工業,讓拉合爾與木爾坦等地區獲得需要的能源以及低廉的工業品,刺激經濟的發展,才是當下最重要的手段。

撒馬爾罕地區能獲得天竺北的農工產品,又有內地的鐵道,可以獲得內地的廉價物資,打通貿易的運輸障礙,建設鐵道是必須的,發展撒馬爾罕工業也是必須的。

朱瞻墉在天竺多年。

將近三十歲的朱瞻墉還在當地生了幾個孩子,多年來的軍事以及地方上的治理,讓他更加掌握了少年時學到的一些知識,也明白了父皇對自己說的一些道理。

發展才是硬道理。

不久後。

朱瞻墉踏上了返回京城的道路,隨著天竺地區的穩定,他已經沒有留在當地的理由,從內心出發,他並不願意回京。

只有在邊地自己才是自由的。

不過他只能回去。

帶上自己的妃子與孩子們,還有自己的親衛們,以及部分的文武官員開始了漫長的歸京之路。

龐大的隊伍終於回到了撒馬爾罕,開始乘坐上了火車,最後抵達了嘉峪關,最大才五歲的孩子,看著繁華的城市,與西部七省風格大為不同的建築,激動的大呼小叫。

“叮鈴鈴.”

蒸汽機工廠。

北平大興區第一家蒸汽機工廠,比原來的規模大了十倍不止,一棟棟的高樓建起,還有無數的煙囪,灰濛濛的天空下,是北方最大的工業基地。

工廠下班後,廠門口形成了“腳踏車流”。

安逸舒適,生活水平高的工人們成為了最大的消費階級,市面上出現的任何新的商品,必然最先出現在京城、上海、北平、江蘇、廣州、武昌等地的商鋪裡。

當這些地方普及後,新問世的商品開始往其餘地區鋪設。

腳踏車的問世到普及,技術上的成熟發展的非常快,特別是軍中的大采購,海軍在南洋基地的採購是最大頭,極大刺激了腳踏車行業的繁盛。

雖然橡膠行業生產基地主要在南洋,可生產腳踏車的工廠,大興區在技術上並不弱於人,很快有了自己的商號,南洋生產的自身車較小,大興區生產的腳踏車講究大。

“叮鈴鈴.”

工人們騎在腳踏車上,敲響了鈴鐺聲,既是提醒路人,也是變相的賣弄。

腳踏車,縫紉機,懷錶。

每名工人家庭想要娶上媳婦,家裡是必然要有這三樣物件的。

而原來的被褥與鍋碗瓢盆被替代了。

“每名工人每天工作四個時辰,工廠有自己的學校,保障工人子弟的教育,培養新的人才,保障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

“工廠會專門修建宿舍區,保障工人們最基本的居住需求,糧票銀行會給予工人們低息貸款,讓有需要的工人們修建自己的房子,或者去購買自己想要的房子.”

“工廠每個月會定期舉辦工人男女交流友誼會,為工人們的婚姻大事提供保障,還有蹴鞠大賽,竹球大賽,馬術大賽等等.”

“每年組織一次工廠活動,各個部門去遊山玩水,車費由工廠報銷.”

蒸汽機工廠總部大樓,七層的玻璃窗前,人們簇擁著太子,一名掌櫃激動的介紹道,“以人為本,天下大同,始終是大明工局的理念,保證所有人安居樂業.”

朱瞻基滿意的點頭。

工人們臉上幸福的笑容是做不得假的。

與別的地方不同,蒸汽機工廠不但保障了生產,還建立了規矩,有了規矩,人們就懂得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眼前工廠的大掌櫃,是工人們自己選出來的。

除了競爭上崗,大掌櫃要從工人們的滿意與工廠的長期發展中尋找到平衡,而工人們也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否則工廠關門,他們也失業了。

去年大明工局在橡膠行業的失敗,經濟上的損失雖然巨大,最難受的是對工人們的安置,大明工局花費了數倍的力氣,才徹底安置完了那大批的產業工人。

“家給人足,國強民安,是大明永遠昌盛的根基,是皇爺爺的遺願.”

朱瞻基對眾人說道。

韓奇等人保持了安靜,整個大廳內只有朱瞻基的話語。

“一個強大的國家能夠保護其領土和百姓免受外來侵略和威脅,同時也能夠提供更好的社會和諧,為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而百姓們的安定則是國家社稷穩定和發展的基礎,只有百姓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嘩啦啦.”

韓奇等人帶頭鼓掌,很快掌聲響徹。

朱瞻基對大明工局很滿意。

工人們非常的穩定,這是一股龐大的力量,工人階級的力量,正如父皇所言,是工業時代的民心,牢記父皇這句話的朱瞻基最看重工人們。

大明工局的作用,朱瞻基更加的重視。

在大明工局發揮的作用中,工人們的確很幸福,幸福的工人們帶來了社會的安寧,而安寧的社會,才是大明長久保持繁榮的基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鉅貪縣令,震驚朱重

墨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