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應天府之亂

高麗忠清道。

清州府。

“大內義弘的使者,他們想要做什麼?”

李芳幹平靜的問道。

這位一手掀起政變,把同父異母的弟弟們,以及後母全部殺了,保障了他們親兄弟們的性命和權力,幽靜了李氏高麗開國國王的父親。

清洗了許多的大臣,手上沾滿了鮮血的梟雄,穿著尋常的長衫,現在的模樣,看不出絲毫的風範,彷彿普通的四十歲上下年齡的中年人。

“應該是想要說服我們.”

大臣回道。

大內義弘既要高麗的支援,更離不開大明的支援。

自從左軍節制使李芳幹,明明應該在北方才對,卻無奈選擇了忠清道,而右軍節制使卻在北方,可謂是滑天下之大稽。

“唉.”

李芳幹長嘆一聲。

父親臨終的那一刻,口氣裡沒有絲毫對自己的抱怨,卻充滿了憂慮,李芳幹又何嘗不知道呢。

只是由不得人啊。

平原的地區才能獲得糧食,有了糧食才能養兵。

可高麗的平原地區主要在西部,皆與大明隔海相望,受大明強大的海軍挾制,如果高麗的平原,能在東部地區就好了。

高麗的平原主要為溫泉平原、載寧平原,然後中間的滅惡山脈和甕津半島隔開,另外一邊又是延白平原、江漢平原、平澤平原、又是車嶺山脈與七甲山隔開,再是內浦平原、湖南平原,最後是全南平原。

正好對應平安道南部地區與黃海道中西部地區,和京畿道中西部地區,忠清道西部地區,全羅道南部沿海地區。

這些地區是高麗主要人口所在。

咸鏡道屬於蠻荒地區,人口稀少,與奴兒干各部落的關係複雜,平安道也只有少部分的平原地區,同樣屬於邊地,在李芳乾眼裡,不如南部地區。

南部地區靠海,隔海相望的倭國,西部守護大名和高麗關係一向交好,不但有大量的人口,還能獲得外部的結盟,種種好處,促使李芳幹選擇了忠清道。

挾制全羅道,虎視京畿道。

這些年的控制下來,李芳幹手裡養了整整十萬大軍,是高麗國內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京畿只有兩萬軍隊。

可李芳幹不知道五弟的想法,他在大明的拉攏下,雖然不像二哥那般徹底投靠大明,但手裡至少有四五萬的軍隊,讓李芳幹早期的謀劃徹底破產。

最初的時候,他原本計劃趁著五弟實力不強,靠著自身強大的實力,以勢壓人打敗他。

現在隔了京畿道,夠不到對方了。

現在不但五弟的實力發展了起來,京畿道也恢復了秩序,二哥養的兵最少,完全指望大明的軍隊,卻在經濟上發展的很快,獲得了當地大戶和百姓們的人心。

簡而言之。

時間拖得越久,對於李芳幹越不利。

十萬大軍的供養,搜刮了所有,不能儘快的統一高麗,長期對峙將會經濟崩潰,不攻自破。

“大內義弘指望大明,屬於望梅止渴.”

李芳幹指出了關鍵。

“幕府將軍實力強大,不靠大明這些年的支援,讓幕府將軍投鼠忌器,何談長遠呢.”

“是啊.”

李芳幹內心有些喪氣。

計劃不如變化。

大明突然的插手,讓高麗國內形勢的發展,最初就超過了他的佈局,並且越走越遠,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

“你說我們該怎麼辦?”

“南王.”

“有許多將軍不願意打仗,並且地方上的兩班,對我們有很大的怨言,恐怕軍隊剛剛離開,後腳他們就造反了,斷了我們的糧道.”

李芳幹被自己的手下們稱為南王。

對於這樣的稱呼,李芳幹一開始並無法接受,等於分裂了高麗。

但是形勢不由人。

李芳幹需要名器來掌握地方的治理,也就預設了下來,於是高麗有了三王,北王、國王、南王,從一個國家實質上的分裂三個國家。

李芳幹眯起了眼睛。

內心的兇狠,讓他決定孤注一擲。

趁著大明抽到軍隊的時機,最快的統一高麗,然後兩手準備,一邊整軍備戰,防備大明的軍隊攻打,一邊向大明朝廷告罪求饒。

打的主意,和當初的安南黎氏父子一樣的心思。

南軍沒有統一的補給。

十萬大軍,靠傳統的治理體系,並無法維持供給,為了保持軍隊的穩定,大小的將領,不約而同的放縱了軍紀,軍隊從地方上自給自足。

雖然解決了一時的麻煩,可也讓軍隊的將領們,成為了軍頭的存在,所以李芳幹掌控了十萬大軍,可李芳幹對軍隊下層的控制力度卻下滑了。

種種的形勢,乃至各地的訊息,源源不斷的傳遞到大明。

京城。

繁榮之下,寬鬆的社會氣氛,讓人們在精神上的思考越來越多,帶來了許多的爭鳴。

百花爭鳴。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卻也是沒有穩定的秩序。

各色各樣的言論和思想,衝擊著人們的心靈,有的人在報紙上罵戰,甚至到了約架定生死的地步,視之為生死大敵。

例如從北平沿襲而來的,女子應該上道學的權利,以及女子也有繼承權的思想,引發了南方的痛批。

哪怕是女性經濟地位較高的江淮地區,也難以接受北平的思想。

更有人在報紙上公開嘲諷,說北平的婦女和男子擠乘一輛公車,肉與肉摩擦,可謂是天下奇聞,傷風敗俗,文字非常的露骨。

立刻引發了北平的震怒。

北平行省早已出臺過律法,以此人犯罪之名,北平的巡檢丁差,跨越千里之遙來逮捕此人,結果被當地的巡檢丁差阻擋,雙方甚至動了手。

北平行省的開放程度,讓大多數地區無法接受。

在輿論上北平行省落入下風。

大量的社會賢達指責北平的做派,甚至有人彈劾北平行省。

這是其中一樣矛盾,還有其他的矛盾。

例如移民帶來的矛盾。

以前是高壓的治理環境,在以人為本的政治理念下,人們放開了手腳,解放了思想,也開始了對自己利益的訴求,敢於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是必然的現象.”

朱高熾冷靜的說道。

內閣關於社會的上越來越混亂,產生了擔憂。

他們找到皇太孫殿下。

朱高熾選擇順其自然,忍受暫時的混亂。

並且這也是阻止不了的。

從此處擋住了水流,可水流不會消失,會從另外的地方流出。

社會發展速度過快,就會帶來思想的混亂,經過一段的混亂時期,各地的經濟發展同步,思想上也逐漸統一,重新穩定起來。

那時候的文明,又會上升一個階段。

北平行省的人口太少了。

工業化浪潮過程中,在政策的控制下,促進了女性大量的加入工作,十餘年的時間下來,又有社會的鼓勵風氣,自然發起了新的運動。

女性有了自己的工作,也就有了自己的經濟財富,這筆財富當然是歸她的。

也就有了對財產的控制權。

中華文明下的古代傳統社會里,婦女自己的財產,她們是有權利處置的,例如從孃家帶來的嫁妝。

如果夫家侵吞了婦女的嫁妝,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許,並且會被處罰的。

婦女能抵半邊天,從來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更不是靠對立出來的,而是隻有透過勞動才能達到的,無論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西方的男女平等,正是因為男性的極度缺乏,讓社會上女性勞動者佔據了高度的比例,也帶來了女性高度的社會地位。

事物的發展,邏輯上是一樣的。

包括歷史上的大明。

江淮地區的絲織業發達,女性起到了重要的經濟作用,所以江淮地區的女性地位越來越高,自然而然的,也就促進了新思想的誕生,例如男女平權,女子也應該上道學的言論,出現在明朝萬曆時期,也就不奇怪了。

此時。

朱棣親自去照顧朱元璋。

入冬以來。

朱元璋的病情越來越重,已經逐漸開始臥床,整個皇宮內外,都在擔憂朱元璋的身體。

朱高熾安撫了大臣們,也憂心忡忡的去了宮內。

大明現在還需要朱元璋。

大戶們的不滿,將領們的不滿,勳貴們的不滿,藩王們的不滿,乃至當下社會的迷茫期,充滿了各色各樣的混亂,人心不定。

朱元璋活著,就是最大的向心力。

至於外部。

自己多年打壓的倭國內戰,已經到了壓制不住的地步,大內義弘雖然在大明的扶持下,實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可室町幕府畢竟是政治軍事中心。

而足利義滿更是室町幕府將軍裡,最有能力的一位。

在他的治理下,室町時代,倭國的實力得到了恢復,經濟和軍事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所以被後世日本學者稱為室町幕府最有才能的將軍。

以前的大內義弘,只屬於普通的叛亂中,最大的一支。

可並不是顛覆全國的反叛實力,曇花一現的存在,大明也不可能全力支援大內義弘。

現在的倭國,足利義滿自認為實力已經足夠打敗大內義弘,哪怕大內義弘身後有大明的支援,既然如此,大明要護住大內義弘,就要派去更多的軍隊。

可帖木兒帝國呢。

最大的威脅是西北方向。

為了倭國的勝利,大明只能抽調高麗的力量,以及為數不多的可以調動的軍隊。

偏偏這個時候,朱元璋身體又不好了。

為了防備國內的不穩,又需要保障國內軍隊的存在。

內部的麻煩,思想上的衝擊,外部的矛盾。

一下子湊到了一起。

“果然是堵不如疏.”

朱高熾感嘆。

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他延緩高麗的矛盾,延緩倭國的矛盾,總之時間拖得越久越有利的情況下,採取了維穩的方式。

結果麻煩湊到了一起。

實際上也是大明的攤子鋪的太大,面臨的新挑戰。

現在只是西北方向,高麗和倭國。

還有塞北方向,東南亞方向,西部地區.總體上保持了穩定。

以後隨著大明的疆域越來越大,出現的麻煩,可能就不是一件一件的,更可能同一時期,各地出現幾樣的問題,需要一起處理。

“難怪法國在殖民地爭奪不過英國.”

朱高熾忍不住感嘆。

西方不是一個國家。

法國和英國的殖民體系是不一樣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樣的小國。

靠著地理環境興起了海貿,也屬於強盜式的掠奪,不僅壓迫當地的土著和非洲的黑奴,連本國的移民也被盤剝,屬於最不可取的方式。

英國的海外殖民體系,則延續其在歐洲充當攪屎棍的風格。

但是又借鑑了西班牙在新大陸的做法,例如英國在印度,同樣前期先伏低做小,獲得當地統治階級的信任,再拉攏分化各部,興風作浪,趁勢做大等等。

法國又不同。

法國是陸權國家,並且文明程度要超過英國,英國把美國罵為鄉巴佬,法國則把英國罵為鄉巴佬,所以法國的海外殖民,他們會將法國的文字語言,以及文化和體系搬過去。

不同的方式,展現不同的效果,效率上也有不同。

從這方面來看,朱高熾的做法,和法國的方法有些類似。

乾清宮。

不少的太醫輪班值守。

“皇爺爺.”

“你皇爺爺剛剛睡下,不要去叫醒他,讓他好好歇息吧.”

朱棣一臉疲勞的從裡間出來,阻止了朱高熾。

見狀。

朱高熾忍不住的往裡間探去,什麼也看不到。

“皇爺爺老當益壯,沒想到病的這麼快.”

前些日子,還與朱元璋有說有笑,彷彿還在昨日,朱高熾非常的擔心,無論出於感情還是國事,都希望朱元璋能好起來。

“走吧.”

“去外面說.”

朱棣率先出去,朱高熾見狀跟上。

出了乾清宮,在石階的白玉柱前,朱棣深呼氣吸一口氣,讓自己清醒過來。

“聽說最近外面很亂?”

“大亂才有大治.”

朱高熾一臉的平靜。

朱棣搖了搖頭。

“多事之秋,還是少亂一些的為好。

就以你皇爺爺病重的名義,讓各地藩王入京吧.”

“是個好主意.”

朱高熾贊同道。

朱元璋生病之初沒有瞞人,也瞞不過去,既然已經不是秘密,索性接機把各地的藩王們約束到京城,雖然藩王們被解除了兵權,可危險還是有的。

朱棣不也是被解除了兵權。

雖然不認為誰能成功造反自己,可是不讓造反的事情發生,把危險滅於搖籃,豈不更為好。

“只怕你的那些叔叔表兄弟們要罵娘了.”

朱棣笑道。

先是解除了兵權,再約束到京城,怎麼看對宗族也是薄情寡義。

“他們倒是小患.”

朱高熾說道:“帖木兒的事情未決,我大明的方方面面都受控於此,如果早點弄清楚帖木兒之事,無論是戰是和,也比現在什麼也不做的好.”

“此事急不得.”

去過西北打仗,在那裡呆了近兩年的朱棣,十分清楚帖木兒的疆域有多麼的龐大。

大明如果與帖木兒開戰,那就不是五六年的事情。

整個大明的國力,都會用在中亞西亞,一切力量都要以徹底打敗帖木兒,並安穩主中亞西亞為主,至於東南亞,只能力求保住現狀。

而東邊高麗和海外的倭國,大明更不可能一東一西,數萬裡之遙的兩線開戰,只能儘量的安撫住他們,不讓他們鬧事。

無論是高麗統一,又或者倭國統一,大明也只能旁觀,無法插手,那麼現在大明在兩國的政策也就破產了。

日後捲土重來,再也沒有當下的好時機。

“按道理應該也快了.”

“希望西部安寧.”

朱高熾選擇南下。

二十年的南下與海外,當本土開始有了回血,那時候才是圖謀中亞和西亞的時期,符合活在當下,展望未來的國策。

否則大明的國力耗費在中亞西亞,卻得不到穩定的回報,為南下之路佈滿了障礙,非常的不划算。

帖木兒當下的實力太強大了。

歷史上他的東征計劃,靠著以戰養戰獲得的大勝之勢,湊出了至少五十餘萬的馬步大軍,騎兵數量高於步兵,哪怕是朱高熾也得慎重對待。

誰讓朱棣不聽勸,打下了東察合臺呢。

打仗的過程中,朱棣從來不聽自己的勸告,西北如此,西南也是如此。

當然了。

打了勝仗,帶來的自然也有好處。

原計劃的安南宣慰司,變成了交趾行省,原計劃止步於亦力把裡中東部地區,如今不光拿下,還收復並建立東察合臺都司。

好處肯定是有的。

因為獲得的好處也不少,所以朱高熾也不怎麼抱怨朱棣,但是朱棣每次都不按照計劃行事,讓朱高熾很頭疼。

使用朱棣的好處同樣不少。

指揮軍隊作戰的元帥角度,朱棣無疑讓人放心,並且不用擔心朱棣尾大不掉,成為國家的憂患,就是最大的好處,於國於己有大利。

可是正因為如此,朱棣太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

難道兒子還能約束老子不成。

這就是任何事物都有的兩面性,朱高熾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朱棣也不太想西征。

正是因為拿下了東察合臺汗國,他才非常清楚,帖木兒帝國的疆域,實在是大的不可思議。

雖然不如大明大。

可光走一遍都要多久,何況打仗。

東察合臺汗國數百年的戰亂,窮的一鍋粥,也是帖木兒出生西察合臺汗國,卻不圖謀東察合臺汗國,而是一路西征的原因。

大明拿下了東察合臺汗國,獲得的物資,還不夠大軍塞牙縫,反倒是大明付出了無數的人力物力,乃至財力。

而帖木兒已經屠戮了一路。

大明就是選擇和帖木兒一樣的以戰養戰方式,也沒有物資可圖,更何況大明絕對不會放縱軍紀的,帶來的危害遠大於一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我是阿斗

七殺七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