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我願稱你為最強

淳化新城區。

天色還未亮,從一棟兩層的居民樓裡,下來一名用手擋住臉的人,神神秘秘的四處觀望。

見到沒有人,或者沒有人認出自己,他才鬆了口氣的樣子,大踏步的趕緊離開。

等離開這條巷子,那人放下了自己的手,恢復為正常的模樣。

提供早食的食鋪,擺在帳篷裡的煤爐上,熱氣騰騰的蒸鍋,讓人看見後就眼睛一亮。

“來碗混沌.”

“好嘞.”

不久。

大瓷碗裝著滿滿的混沌,晶瑩透亮,皮薄餡厚,那人坐在板凳上,抽出一雙筷子,先喝起了鮮美的湯汁。

“哈.”

發出滿意的愜意聲,那人坐在木凳上發呆。

“客官旁邊有報紙.”

食鋪攤主熱情的提醒,那人點了點頭,然後從簍子裡取出一份報紙,正是今旬的。

頭版。

“駁京城國子監教諭趙勝之論.”

十二個大字,刺痛了中年人的雙眼,一個月過去了,可是風波卻沒有過去。

甚至京城都有了對他惡意滿滿的童謠。

“越來越多通俗小說話本興起,帶來了新的文風,還有報紙更讓人們接觸到了往日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接觸到的資訊.”

“我透過報紙,懂了什麼叫做社會,同時呢,也懂了人性的惡.”

“有個叫做趙勝的人,不知道他有什麼成就,也不知道他有什麼才華,竟能到京城國子監,大明最頂級的學府充當教諭.”

“如果國子監的教諭,是趙勝這樣的人充斥其中,那麼我本人對於大明的未來是很悲哀的.”

“從我們祖先誕生以來,就是以群居生活著,社會伴隨著人類的誕生.”

“我們的族群,透過不斷的學習,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技術,開始有了自己的文字和工具,被後人們稱為中華文明.”

“隨著我們族群先進的生產力,與大自然做鬥爭中,一步步擴大繁衍的棲息地.”

“同樣,隨著我們族群的人口擴張,我們中華文明也越來越昌盛,經歷了夏商周,又到了春秋戰國,乃至秦朝重新一統天下,恢復宇宙.”

“到了今時今日,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只有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才能活成人.”

“那麼文明就是我們社會永存的根基,而文明是需要人口支撐的,那麼支撐人口的,又需要各行各業先進的技術,帶來發達的生產力.”

“趙勝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的謬論,竟然要控制我們大明的人口,實在是讓人恐嘆.”

“真讓他做成了,那麼歷史以來的最強屠夫就出現在了我們大明.”

“是的.”

“我願稱他為最強屠夫.”

……

“放屁.”

趙勝被報紙上的言論,刺激的滿臉漲紅,差點要把報紙撕掉,終於忍住了。

恢復了鎮定,天色也已經亮了起來,趙勝垂頭喪氣的離開,乘坐公車去了調研司。

在調研司整理了資料,去了文華殿。

文華殿。

朱高熾結束了早朝,最先和禮部尚書等官員討論。

“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贊普王、護教王、董卜韓胡宣慰司、聞教王、聞化王、大乘法王、大寶法王、領奔司行都司,牛兒宗行都司,皆已領旨,會在五月前按期抵達京城.”

李暹和陳誠,一個出使金帳汗國,一個出使帖木兒汗國,兩人至今還未歸來。

楊忠出使完高麗回國,如今又去了一趟烏斯藏都司,以及朵甘都司,要求各地土司接受大明的新要求。

每年都要來一趟京城,入朝接受管理。

北邊,朱棣改土歸流了哈密,收復了亦力把裡,滅亡了東察合臺汗國和韃靼,重創了瓦剌。

南邊,收復了安南。

歷史上,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的大小僧俗首領,紛紛到首都南京請封。

明朝一律授給他們以新的官職和封號。

如指揮同知、僉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帥、招討、萬戶等職,以及國師等封號,屬於大明的自治區。

指揮使、都指揮使僉事、千戶、百戶等官職都准予世襲,但是重要官職的襲職要經過大明皇帝的批准,並換髮敕書和印信。

兩地僧俗首領來京朝貢,大致是一歲一貢,或兩歲一貢。

並根據朱元璋的旨意,採取的輸馬作賦,如三千戶則三戶共岀馬一匹,四千戶則四戶共岀馬一匹,定為土賦。

派駐數千精銳明軍進駐青藏高原東側重鎮河州,升河州衛指揮使韋正為烏思藏都指揮使,節制當地的明軍和歸附大明的土司。

建立了驛站系統。

萬曆年間,蒙古反叛首領永邵卜集合了一萬五千多人,由徨源方向進犯西寧衛明軍。

甘肅巡撫田樂下令調集了烏斯藏各部落的兵馬前來出戰。

分別是刺卜爾、西納、大咎順、申中等部落各出三百精騎,另外調七千餘名其他十九族士兵直接聽從明軍調遣,全部加起來共近萬人。

明孝宗時期,烏斯藏的闡化王去世,他是烏斯藏五王,屬於當地地位最高土官之一。

其子阿吉旺秋第悉派番僧兩人前往京城請求世襲。

但是由於路途太過遙遠,等這兩名番僧帶著明朝的敕書趕回烏斯藏時,新王阿吉旺秋第悉也死了。

這下不好辦了,因為敕書上的名字是剛過世的阿吉旺秋第悉,現在新王也去世了,那麼這封敕書應該也作廢了。

接下來的繼任者阿吉旺秋第悉的兒子,阿往扎失扎巴堅參照例請襲。

可沒想到,這兩個蕃僧為了省事,便將這份不對應的敕書給了阿往扎失扎巴堅參。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兒後來還是讓四川官員知道了,然後就上書彈劾了蕃僧,並且將其繩捆索綁押送入京,依照明朝大律,蕃僧被判了斬立決,而繼任者阿往扎失扎巴堅參也被暫時羈押。

後來,孝宗免了蕃僧死罪,將他們發配陝西平涼衛充軍,並下旨讓阿往扎失扎巴堅參無罪照常襲職。

簡而言之。

從朱元璋收復烏斯藏和朵甘地區,因為朱元璋治理為主的政策,反而是兩百多年來,大明最穩定的邊疆地區。

鐵道雖然只修到了湖廣,四川的鐵道剛剛開始,可抵達京城的效率已經大大提升。

於是朱高熾改為了一年一入京。

楊忠說完後,另外一名禮部官員說道。

“大古刺宣慰司、底兀宣慰司、大吉宣慰司、底馬撒宣慰司、底兀刺宣慰司、孟養宣慰司、麗川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車裡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寮國宣慰司、大古刺宣慰司、車裡宣慰司等.”

“已經宣達了上朝剿滅黎氏賊父子的昭書,但是對於太子殿下在安南的郡縣制,總體上感覺到了不安.”

“根據內閣制定的方案,安撫了對方,向各宣慰司承諾,兩制的制度,並不會改變,仍然由他們土司世襲.”

“並且達成了協議,開展雙方友好貿易的協定,每個宣慰司都已經簽署完畢.”

雙方友好貿易協定,規定雙方有同等貿易的權利。

土司的商人可以到大明做生意,大明的商人也可以到各宣慰司做生意。

其實並不是陌生的事情。

明朝的時候,大量的人口外流,泰國有漢人大將軍,許多地方都有漢人當官。

只是現在制定了標準,每個宣慰司保障大明商人在其勢力範圍的安全,以及准許大明商人建立商站。

“出使高麗國、倭國、大琉球國、小琉球國、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剌、西洋國、爪窪國、湓亨國、白花國、三弗齊國、渤泥國的使者.”

“高麗國同意所有的協定.”

“倭國幕府對上朝支援大內義弘提出了不滿,希望大明能停止對大內義弘的貿易援助,目前只答應了雙方友好通商協定,但是並沒有同意其他要求.”

“占城國希望上朝能返還當初安南所佔領的他們的國土.”

占城偷雞不成蝕把米,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被黎氏父子打敗,侵佔了大片平原土地。

“此事需要慎重考慮,告知占城國,我會和其他大臣認真商議的.”

朱高熾笑道。

一來一回。

再商議。

再一來一回。

繼續商議。

讓占城國慢慢等。

“其餘藩國皆同意簽署雙方友好通商協定,並且劃分一塊土地,給予大明商人建立商站.”

“雙方貿易以民間自由貿易為宗旨,保障了貿易的公正和公平,上朝不會插手,各國也不插手,任由商人們自行貿易,根據市場價來決定貿易價格.”

“只是對於土地開放.”

呂震為難的說道:“各國國王表現出了一定的抗拒.”

“這件事繼續談.”

朱高熾強調。

帖木兒汗國的態度,至今未傳回來,雖然帖木兒汗國向大明稱臣,可野心會隨著實力的增長而變化。

當帖木兒帝國征服了大半個中亞和西亞,自然野心就會變了。

道理很簡單。

哪怕是大明自身的軍將,當他開始了軍閥化,有了強大的實力,同樣也會造反。

其餘的藩國沒有帖木兒的野心,只不過是因為實力弱小,所以乖乖的聽從大明。

就如美國。

他要不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他的那些藩國,誰又會乖乖聽他的呢。

還有一個不穩定的交趾。

兩件大事,讓朱高熾暫時沒有餘力去威逼各藩國,理應採取溫和的手段是上策,為日後打下根基。

總不能像英國一樣。

把罪犯流放的新大陸,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英國的百姓是很悽慘的。

根據西方的歷史記載,許多頭一年投放去新大陸的居民點,第二年的船隊抵達時,絕大部分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英國的模式,並不是大明需要模仿的,大明有自己的道路,以人為本才是根基。

更不會用百姓的血肉,去澆鑄出新的土地。

否則朱高熾在大明提出以人為本的政治理念,豈不是口號而已。

求月票,感謝親愛的書友們,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幸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鐵血戰士

饒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