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國子:我們引導大明的未來

洪武三十三年年關。

糧票銀行總部已經搬遷至京城,作為獨立運作的體系,但受到戶部與都察院的聯合監管。

“糧票的運作保持了穩定,北平行省,大寧行省,開平行省三行省,以及金州地區,糧票主要代替了銅錢.”

“陝西與山西行省,糧票已經成為了大宗貿易的使用貨幣,乃至其餘各地,仍以糧票與金銀銅貨幣並行.”

“根據調研司各理論小組的指導,從北平到全國,糧票的發行,必須依託金銀庫存,超發必須受到限制,所以幾年來,糧票銀行的發展勢頭,不如當初迅猛.”

每年的年結報告,已經是糧票銀行頭疼的事情。

煤炭行業,鐵礦行業,銅礦行業等各色礦業,乃至石灰行業,硝石行業等等。

資源行業都在大發展,在此基礎上的化工行業,冶鐵業,煉焦業等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唯獨糧票系統的發展緩慢了下來,而大明的白銀欠缺,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

可誰也不敢輕易擴張糧票,寶鈔的前車之鑑,沒有人敢亂來。

但是工業的發展,如今又需要糧票跟上形勢,投鼠忌器,又沒有可以借鑑的糧票的大掌櫃們,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的會議。

最終進行了擴大會議,召集了各地的精幹管事,以及各項理論小組,還有社會上的賢達與學者。

糧票銀行總部大樓,已經開了三日的大會。

每個人精疲力盡。

不過至少把明年的預案確定了下來。

“叮鈴鈴.”

京城的公車站臺,一名中年人穿著合身的中制裝,與工字裝類似,但中制裝更加的美觀,又保留了工字裝的活動自如。

立翻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袖口三粒扣,後片不破縫。

這些形制非常的有講究,根據《易經》周禮等內容寓以意義。

前身四個口袋錶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

門襟五粒紐扣,正如大明的五權分立,內閣、三司、三法司、科舉、都察院。

袖口三粒紐扣表示工農兵。

後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昌盛之大義。

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

因此中制裝一推出,受到了精英階層的歡迎,像周通這等銀行的管事,基本上都穿中制裝。

帶著纏棕帽,腳穿皮鞋,腰間挎著黑皮公文包,乾淨利落,一絲不苟,猶如周通的性格。

當初還是糧票銀行職員的時候,就以規矩為重,敢揭發上司貪腐的嚴苛個性。

哪怕已經成為了中高層的大管事,卻仍然按部就班,如常的排隊,沒有選擇和同僚們一樣,長期外包車行的馬車,一直選擇乘坐公車。

端坐在公車上,與周圍的人們格格不入。

京城在皇太孫殿下的規劃下,恢復了唐宋城市的規劃,方方正正,一塊塊的方格子。

三十六坊管理制度。

歷史上明朝中後期的自治制度,提前在永樂朝誕生。

京城分為六坊、十二廳和三十六坊,三十六坊是指街道社群。

每個坊都有自己的坊主和坊會,由居民自行選舉產生,負責管理本坊的事務,如治安、消防、災害救助等。

同時,坊主也要向上級官府彙報坊內情況,接受監督。

這種自治制度當皇太孫殿下試行後,很快在京城得到了廣泛實施,起到了很好的社會管理作用。

城市施行坊制,鄉村則因為擴大農業人口農耕面積的目標上,在原來裡甲制度改革,最終發展為大片井制,類似周朝的井田制。

公車的鐵軌主要修建在直道上,由直道經過各坊。

“叮鈴鈴.”

周通到了目的地,下了公車,來到了一處酒樓,包下了一間包間,此時有幾名小孩在乞討。

隨著京城的發展,吸引了周邊越來越多的人口。

無數的貧民來到京城討生活,周通彷彿看到了當年的北平城,也是湧入許多人口。

他笑著從公文包裡取出毛票,每個小孩給了一分錢,一下子就沒了九分錢。

京城裡很繁華。

並不禁止孩子們乞討,但是加強了街面上的巡檢丁差,治安並沒有下滑。

直到看到酒樓裡的招待,竟然有幾名女性,說著不熟練的大明話。

他的臉色沉了下來。

思考了片刻,沒有選擇離開,畢竟他和兒子約好了再此見面,等見過面再去舉報也不遲。

幾名女招待非常的恭順,但並沒有獲得周通的好臉色。

她們以為這位客人並不好伺候,沒有想的太遠,她們努力伺候好每一名客人,獲得的工錢攢了下來。

店東家滿意,客人也滿意,她們也滿意,要不了幾年,說不定能把家人也接來大明。

“父親.”

周承志進來了。

穿著類似飛魚服款式的絲料學士服,戴著大圓帽,正是大學生的學士服。

周通嚴酷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兩父子竟然包下了一個包間。

此時。

周通才證明了他並不是普通人,他的收入,已經超過絕大部分的工人階級。

雖然包下了包間,但是菜餚卻只有四菜一湯,菜價不夠,需要額外支付包間的房費。

“還有一年大學結業,你考慮結業後從事哪方面?”

周承志端起酒杯,敬了父親一杯。

兩父子對飲,周通關心的問道。

以兒子當下的身份,哪怕沒有自己的關係,也可以輕易的進入糧票銀行總部工作。

甚至兒子的身份,比自己的臉面還好用。

更不提糧票銀行雖然是獨立體統,但是新進的職員,也是需要參加考試,透過後由吏部分配。

周通並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應對。

根據他和同僚們的商談,此舉提高了人情往來的門檻,杜絕了絕大部分的私下交易。

像他們中高層的大管事都不夠格插手,但是周通從來沒有在意過。

自己的兒子有出息,是新式大學第一屆大學生,各個單位都會搶著要。

正如已經和禮部結合的教育部宗旨,學校的教授水平,要超過社會的標準。

如今大明的新式大學。

北平國子監,京城國子監。

招收時代中最有天賦的學子,寧缺毋濫,超過社會的教育水平,培養出來的就是獨當一面的國子。

“我準備加入朝廷,跟著導師繼續研究社會理論.”

周承志滿臉的自信。

看得出他在學習父親的沉穩,但畢竟是年輕人,本質上有些張揚和得意。

不過周通沒有批評。

兒子已經做的非常出色。

“你在大學學到的知識,已經遠遠超過了我,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伱的導師也會給你建議.”

周通謹慎的說道。

“是的.”

“我的導師不光是大學教諭,還是社會人口分配預估數字模型推算小組的組長.”

“根據我的導師的說法,我們將為大明未來的政策提供理論,引導大明的未來,是一項最偉大的事業,值得終生學習和奮鬥.”

周承志再次的張狂起來,說著無比囂張的話。

“呵呵.”

周通忍不住露出笑容。

他們糧票銀行的大掌櫃經常也如此說道,糧票系統關乎國家命脈,是大明的核心未來。

不過他並沒有打擊兒子的熱情,主動為兒子夾了一筷子菜。

周承志連忙雙手捧起瓷碗。

“你的妹妹中學畢業,聽說在學校裡和一名男學生關係有些……”周通思考著準確的話語。

“妹妹不是女子班嗎?”

“學校裡的活動多,女子班也經常和男同學接觸.”

“只要不傷大雅,不做出傷風敗俗,謹慎禮儀,就讓妹妹自己決定吧.”

周承志想了想,勸慰道。

“嗯.”

周通點了點頭。

兩父子在京城吃了一頓飯,然後分別。

周通不讓兒子送他,回頭他去了一趟工民聯合部,舉報了吃飯的酒樓。

哪裡使用外國工人,違背了大明的用人法律。

倭國和高麗。

只能有女傭的存在,不能從事其他的行業,違反的商家,將會受到重罰,而外國女工則會坐牢。

周通沒有絲毫的憐憫,渾然不顧外國女工們的可憐,舉報完了,才乘坐京城的火車,返回湖廣武昌分部。

年關了。

工人們都在放假,他們還要加班,為明年的新政策做準備。

“砰!”

京城。

皇室出錢舉辦的煙花晚會,五彩的煙花照耀了北平的上空,人們在元宵的時候,紛紛參加城裡的活動。

京城綜合大場爆滿。

京城大劇院爆滿。

京城歌舞院爆滿。

京城的街上車水馬龍。

從今日開始,京城不再宵禁。

街道上。

老人,孩子,男人,女人,少年,少女.興高采烈的逛著街。

五光十色。

滿是歡聲笑語。

《京城元宵歡樂圖》,一名畫匠畫了下來,最後被合記商行買下,裱起來後,掛在了總部,成為了合記又一副裝飾品。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將主

番茄木須肉

相見恨晚意難平

天浮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