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龍頭的競爭

“軍火商人們當然希望大明繼續打仗,天下的仗打不完,他們的錢就掙不完.”

文華殿。

朱高熾聽到軍工聯合辦與軍商聯合辦的建議,當場嗤笑道。

軍火商人們得知大明因為經濟問題,結束了在中亞半島的戰爭,各個爭先恐後的主動捐款,甚至願意主動降價供應軍隊,喊著不讓大明利益受到絲毫損傷的口號。

可謂是感人肺腑。

可軍火商人們的那一套,朱高熾比他們還要懂。

“大明的經濟發展之下,軍事必須跟上發展,但永遠不會只為軍火商人傾斜,而是以大明總體發展為根基,任何群體和勢力,都要遵從於此,服從國家大局.”

楊士奇,黃淮,戶部尚書,還有工部,軍工聯合辦,軍商聯合辦等人都在。

利益階層永遠是杜絕不了的。

中華重工本身也是利益階層,並且是比民間勢力更大的利益階層。

無論古今中外,任何制度,永遠都有利益階層,朱高熾深知改變不了,也不會去改變,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

後世有的人在處於老百姓階段的時候,立場在老百姓,當他發達了起來,立刻忘了當初的階層,搖身一變開始為自己的利益代言。

平民子弟科舉做官,同樣也變了立場。

屠龍者終成惡龍。

有個女孩子讀書的時候,高喊為了祖國而奮鬥,當她功成名就後,立刻移民到了國外,成為了外國人。

很多人嘲笑並不能理解。

其實很簡單。

因為她的身份變了,不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已。

唯獨立場是不變的。

老百姓不要為其他階層去擔心,關心的應該是自己的利益。

就如後世一對夫妻,買了彩票,因為幻想中了五百萬之後如何分配,吵架到了離婚的地步。

所以當自己還是老百姓的時候,立場要正。

對外的矛盾中,老百姓只有希望國家好,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對內的矛盾中,老百姓更應該堅守自己的利益,對抗其他勢力。

因為老百姓不像其他階層,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抵抗風險,甚至換個新土地繼續生活。

古人早就懂得道理。

明朝後期隨著小市民階級的誕生,也有了許多市井思想。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語句,此類的語句有很多。

最愛國的永遠是老百姓。

這並不是誰比誰的情懷要高,同樣是關乎自身的利益而已。

操心其他階層的事,是當你脫離了老百姓的階層再來操心的事情,否則豈不是猶如那對夫妻一樣的愚蠢。

大明工業的發展。

讓大明的國力在增加,百姓們的錢袋子在增加,同樣也讓各個利益階層的實力,增加速度遠遠超過老百姓,因為他們的資源和資本更集中,必然的現象。

猶如那合記商行,最開始才做少資本,不到十年下來,放在中亞半島上已然是富可敵國的存在。

而國內像合記商行如此體量的並不少。

那些煤老闆們低調的很,彷彿聽不見他們的聲音,但朱高熾卻從來沒有忽視過。

朱高熾看向徐寧。

徐寧上前一步,“鐵道工程總部,已經組建了交趾鐵道修建集團,只是關於用人的制度上,還有不少的爭議.”

朱高熾點點頭。

“大明是一個整體,軍工行業綁架不了大明的經濟,交趾的戰爭,軍工商人們已經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他們要知足,而不是慾望難填.”

敲打了軍工聯合辦與軍商聯合辦。

朱高熾繼續說道:“中南半島的發展方向,重新回到正軌,大基建促進大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可是國內已經有了五十萬鐵道工程,繼續擴張下去,對於社會資源分配模式的經濟體系會不利.”

朱高熾內心有些遺憾。

他也想達到社會人口百分之二的鐵道工人數量,也就是高達一百六十萬的鐵道工人。

一百六十萬鐵道工人,以及他們身後的家庭,帶來了數百萬的消費人口,並只是一個行業,大明如今的巨大經濟需求體系,就是如此透過社會資源分配體系創造出來的。

可當下社會生產力,受限於技術帶來的效率水平,讓他無法達到這個目的。

簡而言之步子不能邁開的太大,哪怕如今的大明,在當今時代之下,步子已經很大,可比起後世算不了什麼,帶來的就是計劃經濟的破產,糧票不值錢,物價騰飛。

“交趾南部的人口,有許多支援交趾叛軍,他們沒有獲得我大明的籍貫,不屬於大明人,既然不屬於大明人,就不應該受工民聯合部的利益保護.”

楊士奇猜到了朱高熾的想法,上前一步提出他的方案和思路。

“交趾收復後,根據最新的統計,獲得大明籍貫的人口,有兩百七十餘萬,非大明籍的人口,估計在八十萬之間,占城大概有五十萬人口,其中華族不到一萬.”

交趾兩百七十餘萬的大明籍人口,並非全部是華族。

還有部分雲南廣西交界,和當地土司有關係的部分部族,以及當地支援大明軍隊的本地非華族人口,還有歸附的軍隊,為大明打仗的原安南士兵等等。

既然認可大明,更加上又為大明立功,就要回報他們。

大明籍貫就是最好的回報。

因為當下的大明,就是天下第一文明超級國家。

“占城挑選出十萬以內的,工匠,讀書人,有學問的人,還有本地華族,乃至於為大明穩定本地區的有功人士,其餘四十萬不給於大明的籍貫.”

楊士奇說到這裡,許多人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所以鐵道工程部可以吸收當地的非大明籍工人,給予一定的生活保障.”

楊士奇平靜的說道。

朱高熾點了點頭。

頭上沒有管控的資本會吃人的,比傳統的地主階級胃口更大,消化能力更強。

既然不受工民聯合部的保護,可想而知工作環境會有多麼的惡劣。

後世大概就是鐵道吃人了。

中亞半島的鐵道修建工作,惡劣的環境和高強度的障礙,加上又沒有利益保護,註定了一些事情的誕生。

“交趾的氣候條件好,土地能一年三熟甚至四熟,不過不容易推廣農機,如今的農機技術,也無法解決,所以交趾地區需要佃戶的存在,大量非大明籍的人口,正好是對當地經濟的補充.”

聽完後,朱高熾內心感嘆。

讀書人要是壞起來,無論什麼時代,必然是最壞的。

楊士奇鍛鍊了出來啊。

這麼壞的人,不應該放在國內。

“南海的宣慰司和藩國,數量龐大,不容易治理,朱能留在交趾負責軍隊,黃福負責交趾的生產,我還想在寮國駐紮一營新軍,並派人前往當地組建南海宣理宗藩司,負責大體的具體事務.”

朱高熾看向楊士奇。

楊士奇怔了怔。

一時間不知道是否有利,離開朝廷外放可是大事,關乎自己的未來前程,楊士奇盤算得失,霎那之間有了決定。

“臣領旨.”

小小的空間裡。

不到十個人的商議,半個時辰的時間,決定了數百萬人的未來。

這就是權力。

報業始終控制在大明的手中,民間興起了小報,但不被官府認可,屬於私下的行為,只能小規模的流傳,不能在市面上售賣。

技術報,社會報,生活報、雜報四大報,又新開了時政報。

因為北平行省和應天府兩地高達一千六百萬人口,加上超過其他行省的經濟水平,還有了北平地方報與應天府京報。

“大明鐵道工人人數,達到了六十萬.”

“根據鐵道工程總部的規劃,下一階段,將在內行省擴大鐵道建設工程,修通府與府,府與州,保障州府通的鐵道大工程計劃,未來的五年內,修建十萬裡的鐵道.”

“此項朝廷支援的計劃經濟方案,將會全面促進各行各樣的大發展,直接催動煤炭行業,鐵礦行業,石灰行業等各礦產行業,帶動焦炭煉製行業,鐵料冶煉行業,間接刺激各類鐵廠、木料廠,畜牧業,養殖業等.”

京城的各家酒樓,如中華重工京城大酒樓、百味酒樓京城總號等,以及京城老字號的酒樓,一間接著一間的拔地而起,一個賽一個的繁華高大,蒸汽機上下梯已經不再是新的事物。

京城第一家馬場開辦、京城第二屆天下蹴鞠大賽、竹球大賽,恢復的宋朝民間團體,如弓箭社比賽等等,讓應天府變得熱鬧熏天,社會的氣氛變得狂熱激情。

中華重工京城大酒樓。

已經屬於對外半承包的性質,十五層的大廈,樓頂修建了巨大的水箱,廣場上的噴群中,耗費巨資從貴州運送來的一塊巨大整體的石料,由手藝精湛的老師傅們,帶著他們的學徒,雕刻成為了神話中的天宮模樣。

水流噴到高處,從空中撒落,靠著精細的計算,準確的的落到要求的地方,形成了獨特的高山流水,配合著天宮建築群裡,小米粒大小的,每個神仙活靈活現的模樣,連手指都能看得到。

成為了中華重工京城大酒樓最有名的建築,讓此處的逼格升到了極致。

名字還叫做中華重工,可已經不是工人們可以消費的地方,至少京城這裡的酒樓如此。

張德輝的兒子張賢才,在十五層的不對外開放的大廳裡。

落地玻璃窗旁,舉著酒杯的張賢才,看著京城的模樣出神。

樓下的街道車水馬龍。

兩三層的居民樓房連成片,形成一個個的坊區,方方正正依次延伸出去,然後還有些其他十幾樓的大廈,擋住了他的視線。

就算如此,他仍然能看到天際線。

越往外,視線裡傳統的民房越多,形成了兩個世界一般。

唯獨皇城方向。

老京城內建築擁擠,沒有提供新建築修建的土地,同樣也有些不可言明的意思,大廈都修建在老京城外的新城區內。

幾十名商人,每個人都很低調。

像張薄,王仁這些商人竟然不在這裡。

一名穿著中制裝的掌櫃,衣衫每一處熨燙的平整,整個人有種一絲不苟的感覺,從他咬字清楚的話語中,讓商人們聽到朝廷的資訊。

“山西的煤礦開發條件限制太高了.”

又胖了一圈的馮勝之,挺著大肚子,吃力的坐在大寬椅裡。

“皇太孫殿下要為後代留遺產咧.”

聽到老同行,也是競爭對手的抱怨,張賢才轉過身,從玻璃窗前離開,走到桌前笑道。

山西行省的煤礦質量好,儲藏量大,開採條件是當下大明最好的地方,經過勘探部長期的勘探,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

“那麼多的煤礦,多少代人都挖不完,總不能只顧著未來,卻忽略當下吧.”

有人不滿的說道,“皇太孫殿下親口所言,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的.”

幾十名煤礦商行的大東家們,齊聚在京城。

他們才是天下最富裕的商人們。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他們吃下了最大的紅利,十年時間下來,每家商行的資本都已經富可敵國,而他們又很低調。

“鹽業要收歸國有了.”

張賢才笑著看向馮勝之等人。

這些外地的商人,當初靠著鹽本的雄厚資金,強勢入住北平,連他父親都很難抵擋,是他們北平圈眼裡的大敵,吃了原本屬於他們的利益。

不少人的臉色黑了起來。

鹽業要收歸國有,歸屬於中華重工,他們這些鹽商已經聽到了風聲。

“我們被針對,你們今日嘲笑,他日爾等被針對,又會是誰來嘲笑呢.”

馮勝之大胖子輕描淡寫的說道。

比起張德輝,眼前的後輩眼光還是短淺了。

馮勝之內心鄙視。

張賢才愣了愣。

周圍的人們安靜了下來,紛紛看著張賢才,此人靠著其父的威望,想要當上北平商幫的龍頭。

“難道你敢反對皇太孫殿下?”

張賢才低聲問道。

其餘的人坐立不安起來。

馮勝之搖了搖頭。

“沒有可以反對皇太孫殿下,我們加起來都不夠.”

“那伱?”

“為了我們整個行業的發展,我們這些鹽商可以讓出自己的老本行,只要皇太孫殿下同意放開山西煤礦開採限制,算是補償吧.”

馮勝之平靜的說道。

果然。

隨著張賢才說完,人們臉上都欽佩了起來,哪怕當初不服氣他的人,心裡也改變了印象。

龍頭是什麼?

憑什麼大家服氣呢。

張賢才咬著牙。

如果馮勝之真的做成了,哪怕自己的也是跟著沾大光,巨大的利益無法讓他開口反對,可內心又充滿了懊惱,到底要不要請父親出面,張賢才內心猶豫,他覺得自己能做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世民:逆子,快來登基

流浪哥哥

美食之靠小吃在六國之間反覆橫跳

山河四巔

華夏盛典,開局頒發十大帝王獎

御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