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變臉”的明將

漫天黃沙,遮雲蔽日。

沙地上行走著一支駱駝隊伍,這是亦力把裡的使團,除了貿易的商品,還有進貢的貢品。

使團的人們看上去很緊張。

從亦力把裡到嘉峪關,有一千數百里的路程,需要行走好些時日,路途上充滿了危險。

“父汗太過膽小怕事.”

一名年輕人不滿的抱怨,他一萬個不願意這趟充滿了兇險的路程。

“黑的兒火者汗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襲殺工地的勢力,必定是想要挑起明軍對我們的戰爭.”

聽到使團官員的勸慰,年輕人才默不作聲。

“唉.”

“我倒不擔心去北平,擔心的是這千餘里的路途,恐怕很難順利抵達嘉峪關.”

年輕人的擔憂,沒有被下面的人反駁。

這片充滿了混亂的土地上,戰爭從來沒有消停過,你方唱罷我登場,離開的,消失的,新來的,永遠不會消停。

雖然貴為亦力把裡王子,但年輕人深知這片土地上的無序。

更有不可計數的馬賊。

“嚯.”

使團前方混亂了起來,在黃沙的天邊,出現了一支威武的隊伍,正在逼近他們。

“可是沙迷查干王子?”

“是明軍的旗號.”

年輕人鬆了口氣,趕緊上前回復,正是他在此。

根據後世學者的研究。

明代漢文回鶻文分類詞彙集——高昌館雜字中,阿拉伯語藉詞很少,漢語藉詞較多。

有日常生活用品如壺、凳、茶、花卉、書寫用具如墨、官職如太師、總兵、千戶、漢民族神話中的動物如龍,以及其他詞彙如功勞等,甚至嘆詞如哉等。

明代在哈密、吐魯番一帶,漢語對當地語的影響較之漢晉,唐宋要增加。

從曾棨的“藩酋出迎通漢語,穹廬葡萄酒如乳.”

、“不用殷勤通譯語,相逢總是舊藩王”等詩句可以看出。

明代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已不只是唐代的“能漢語”,而是不用翻譯,自己就“通漢語”了。

能和通兩個字的意思,差別是很大的。

從漢的西域都護府,率士卒屯田,各級官員的輪番上任,隨著漢人口的增加和管理權的加深,漢語在當時為官方通行語言。

“入質於漢”,在京城就學。

到唐宋,乃至元朝,元朝在西域的屯田,多用的是漢民,到了明朝,許多藩酋已經可以直接說漢語。

可見每代的變化都在增強。

包括雲貴等廣大地區,更是在明朝得到了深化的穩定。

“我等奉陳公之命,前來護衛小王子抵達嘉峪關.”

為首的明軍將領,大聲的說道。

“可是陳誠先生?”

沙迷查干驚喜的問道。

“正是陳誠先生.”

得到了肯定,沙迷查干等人大喜。

“有陳先生在,北平之行才算是有了希望.”

沙迷查干和自己的人笑道。

大漠。

早晚溫差大。

中午熱死,晚上凍死。

沙迷查干見明軍士兵們穿著單薄,主動為他們送上棉衣。

為首的將領客套了一番,見沙迷查干真心實意,不禁對此人心生好感,領了他的情。

就著篝火,沙迷查干和明軍將領聊了起來。

“鐵道的事情,我父汗是不知道的,並且同樣很憤怒,聽說燕世子脾氣甚嚴,擔憂引起誤會,所以派我主動前往北平.”

“陳公也不認為是黑的兒火者汗,有人想要挑起戰爭漁翁得利,所以擔憂王子的安危,請了朱能將軍,派了我部來迎接王子.”

明軍將領沒有隱瞞,把知道的訊息告訴給了沙迷查干。

“陳先生是賢者,熟知我等.”

沙迷查干感嘆道。

“北平的商人,從亦力把裡下了許多的訂單,今年亦力把裡種植棉花的人多了.”

“為我們帶來了好處,沒有人願意發動戰爭,而且西邊還有帖木兒虎視眈眈,亦力把裡絕對不敢背叛大明.”

閒聊的時候,沙迷查干盯著明軍將領腰間的武裝帶。

武裝帶很複雜。

有裝手榴彈的,有裝紙裝火藥的,還有裝鉛子的等等,看起來就不普通。

沙迷查干又打量了這支百餘人的明軍騎兵,人人都有夜色下,在火光中反射耀眼光芒的板甲。

“你們是新軍嗎?”

“想不到王子也聽過我們新軍.”

明軍將領有些意外。

“呵呵.”

沙迷查干笑道:“新軍的軍威,不光是亦力把裡聽聞,連萬里之遙的帖木兒也有聽過,忽歹達等首領見過烏格齊哈什哈,烏格齊哈什哈率部眾西遷,如此大的動靜,豈有人不知的道理.”

“烏格齊哈什哈帶領部眾去了何處?”

明軍將領好奇的問道。

沙迷查干搖了搖頭,解釋道:“沒有人知道,因為太多的傳言,有說他去投奔了帖木兒,還有人說投奔去了忽歹達,甚至有人說去了極西的地方.”

明軍將領沒有太過懷疑。

後世人的印象,談起草原彷彿不是內蒙古就是外蒙古,實際上草原和大漠是沒有邊際的。

古代雖然沒有戰略空間這個詞,但不是不懂這個道理。

不是漢代的匈奴去了土耳其就完了。

包括現在的大明,還有從土耳其來的人,定居在南京,最著名的就是馬德魯丁三父子,不但定居南京,還在朝廷做官。

甚至印度都是大後方。

草原和大漠的失敗者,跑去印度修生養息不可計數,有的衰敗了下去,有的重整旗鼓捲土重來。

包括新軍在塞外地區的戰爭,被新軍打敗的額勒伯克可汗,雖然他失敗了,但他的次子跑去了帖木兒。

歷史上,此人的次子就屬於東山再起的例子,在印度大陸獲得土地舔傷,幾十年後在永樂年捲土重來。

世界可不是固態。

自古以來就是變動的。

一夜平安。

第二日。

他們真的碰到了“馬賊”。

馬賊當然不是真馬賊,他們看到了明軍的旗幟,猶豫了一番,可能因為明軍只有百餘人,馬賊最後沒有退去,選擇了進攻。

沙迷查干已經做好了與明軍一起奮戰的準備,他們雙方加起來才不到四百人,而對面有兩千餘人。

明軍將領沒有同意與沙迷查干合兵。

沙迷查干氣的要死。

已經到了這種緊急關頭,如何還不能齊心協力對敵呢。

明軍將領看起來不信任沙迷查干的手下。

明軍騎兵們單獨成列,不但沒有留在原地抗守,竟然選擇了進攻,看得沙迷查干他們目瞪口呆。

“明軍太狂妄了.”

“他們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完了.”

……

沙迷查干讓手下們做好接應明軍的準備,現在不是抱怨的時候,明軍要是敗了,他們也難以逃過下場。

“轟隆隆.”

明軍騎兵一往無前。

一百餘名的明軍騎兵,排成了三列,徑直的向兩千餘馬賊衝鋒,絲毫沒有停留。

靠著堅固且輕便的騎甲,他們不懼對方的弓矢,先是幾輪手榴彈丟過去。

在轟炸聲中,對方被炸的人仰馬翻,徹底失去了組織的時候。

一波抵近後,一排排的三眼自生銃對準對方,然後扣下扳機,冒起的火星,點燃了藥室。

“砰砰砰.”

三連發的散彈槍。

形成的一堵牆的“彈幕”,哪怕對方有穿著盔甲的騎兵,也是成片的倒下。

兩千餘人的騎兵隊伍,被如此的戰術給打懵了,傷痕累累的時候,新軍騎兵猶如一條弧線繞開。

他們熟練的在馬背上重新裝填彈藥,並且儘快的拉開距離。

而他們顯得有些多慮。

混亂的馬賊們,不但沒有追上去,反而徹底失去了組織,各自陷入了慌亂中。

當新軍騎兵第二輪的衝鋒發起,原地的馬賊們一鬨而散,陷入了潰敗。

整個交戰過程形如流水,就像一場最滑稽的戲曲。

新軍騎兵並沒有追擊。

而馬賊們更不敢回頭報復,每個人都想要逃離的越遠越好,只留下遍地的死傷。

沙迷查干讓手下們把駱駝圍成一圈,並且留下了人手,準備呆會去接應敗落的明軍。

他的佈置還沒有完成,“馬賊”們卻已經潰散。

幾百人的使團,望著前方眼神滿是傻愣。

沙迷查干舔了舔嘴唇,一時間覺得嗓子很乾。

明軍的確很強大,所以不光父汗選擇了臣服大明,連近些年來竄起的帖木兒,同樣選擇了派遣使者向大明稱臣納貢。

但眼前的明軍,強的有些不像話。

一百餘人,無一傷亡打敗了兩千餘“馬賊”。

這夥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馬賊”,絕對不是普通的馬賊,而是正規軍裝扮的。

明軍將領身上沾滿了鮮血,一邊讓士兵們“清掃”戰場,一邊來看望沙迷查干。

看著眼前明軍將領溫和的笑容,沙迷查干再也不覺得對方很好說話了,怎麼看怎麼讓人膽寒,昨晚是如何覺得對方性格太過良善的呢。

不能以貌取人。

沙迷查干突然覺得這句話太有道理了。

剛才還認為溫和的將軍,越看越恐怖。

“將軍威武.”

沙迷查干結結巴巴的稱讚了句。

“明軍中像將軍這樣的騎兵有多少?”

沙迷查干大著膽子問道。

沒先到對方竟然真的回答了他。

明軍將領如實的說道:“因為維持成本太高,所以全軍目前只有不到三萬騎.”

漢人狡詐啊。

眼前看起來如此憨厚老實的人,竟然也懂得騙人。

沙迷查干選擇了不相信。

有這樣的三萬騎兵,征服天下豈不是猶如平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致太平

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