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北平的百姓之怒

四百萬人。

十五歲到六十歲,大概有兩百六十八萬,北平是遷移大省,男丁高達一百四十七萬。

青壯比率要高些,但是考慮各地在冊情況,匯出的平均佔比來推算,成為北平模式分配資源的公式演算法。

調研司各項資料的報表,擺滿了整個屋子,工作人員們各自忙碌自己的工作。

“今年的糧食收購價格定為一錢六分六厘每石,這個價格太傷民了.”

“政策制定如此,必須實施下去.”

“鐵道口吸收人口計劃算出來沒有?”

“算出來了.”

“驗算透過了嗎?”

“還沒有結果.”

“去催一催,世子府等著報告呢.”

一錢六分六厘每石糧食的收購價,整個北平沒有糧商,並且各地夏收後正在取締糧行。

聖人有易儲之心計程車氣,再如何高興也會平息下去,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忙碌。

“洪武二十六年的全國統計,戶部、布政使司,民戶人口六千餘萬;五軍都督府、都司、行都司,軍戶人口一千三百萬.”

調研司的規模越來越大,成立的專案組也越來越多,開始研究起大明的人口。

軍民人口合計七千餘萬。

這七千餘萬,原則性來說這次人口統計具有普查性質,但是女性小口是忽略的。

鄉里統計也只統計納稅主戶,是不統計被代管人口的。

也就是明初的戶一開始都是集體戶大戶制,這戶歷朝歷代戶口與今日的戶都不一樣。

再加上明代稅收是定額稅。

洪武二十八年稅收達三千二百萬石,這個稅收,朱元璋很滿意,夠朝廷和地方衙門開支了。

於是朱元璋規定稅收總額,永遠都按照這個總額收。

宣德時期又把全國稅收定額減免到兩千七百萬石,實際宣德到天啟之前差不多兩百多年稅,收也一直在兩千六百萬石多一點。

也就是無論人口增加多少,耕地新開墾出來多少,總稅額一直都是兩千六百多萬石。

人多了,耕地多了,大家平攤下來就少交點,也是明朝戶籍統計一直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山西,陝西,加上各地行都司,以及遼東,大寧,山東,河南等地,合計軍戶戶數一百萬餘戶.”

在洪武三十年入秋。

北平的民間出現了抱怨。

“憑什麼不讓賣糧食.”

“私自採買糧食是違法的.”

糧食的收購價在一錢六分六厘每石,而糧點的市場售賣價為五錢每石。

糧商雖然取消了,但是不少百姓私自入城販賣自家的糧食,受到地方差員的刁難。

在北平化工業發展的第六個年頭裡,民間第一次出現了大規模的不滿聲音。

進城私賣糧食的百姓,發生了數次的反抗。

許多人無法理解。

“好好的日子,好好的過下去不好麼,天天出么蛾子,還讓不讓我們過了.”

一名漢子大罵。

“你罵,我管不著,但是你要敢賣糧,就別怪我抓你去坐牢.”

差員威脅道。

漢子委屈的哭了起來。

“我們一家才七畝地,真要是按照糧食收購價,我們一家吃什麼,喝什麼.”

周圍圍觀了許多的百姓,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伱這話說的,往年你家還不是這個收入,以前為什麼能過?現在就不能過了?”

“現在什麼沒有漲價?為何就糧食不漲價?”

“不漲價的多了去了,好多反而降價了,玻璃是不是沒有漲價?鏡子是不是沒有漲價?煤和鐵還跌價了,糧食同樣要保持平價.”

“憑什麼?”

“這是市場價格規定.”

“以前你家能過下去,如今也可以過下去,只不過別人家收入高了,能買更多的商品,你家卻買不上,所以就變窮了,覺得過不下去.”

公差到底是公差,接收的資訊多,三言兩語說的漢子回答不上來。

但是漢子就是覺得不公平。

“你這差人說話倒是利落,但北平小王爺不是說,發展工業化的目的,是為了讓天下百姓都獲得紅利嗎?”

一名中年讀書人出來,笑呵呵的問道。

“你是誰?”

差人警惕的問道。

現在來北平的人多,看著眼前的人氣度不凡,差人不敢亂說話。

“我是誰並不重要,北平的報紙不是說過嗎,只要在一個立場下,什麼事都可以辯論.”

“他.”

讀書人指了指剛才的漢子,又指了指周圍的百姓,“他們是不是北平的百姓,是不是和北平一個立場,那麼可不可以問上一問?”

“道理不辨不明,你如果說不出個三五六來,可就不能阻止這位漢子賣自家的糧食了.”

“好.”

“說得好.”

周圍的市民們紛紛鼓掌。

差人更加的緊張,沉吟了好一會,才緩緩的說道:“首先,無論我是否說明白,法定就是法定,這漢子膽敢私賣糧食,我們就要抓他.”

“至於您說的報紙,當然是對的,工業化發展的紅利,是全體百姓參與的.”

差人心中僥倖。

幸虧自己參加了培訓班。

培訓班把執法過程中,會遇到的一些代表性的問題指出來,並且向參加培訓的差人們仔細講解。

哪怕是不能理解的人,也會學到該有的一套話術。

總之。

提升行法差人的下限。

“所以在這兩個月,中華重工放開了限制,所有人口都可以去報名,獲得分配一份工作.”

“月休六天,有年關假期,每年最低十二元的工錢,不限男女,夫妻一年就是二十四元的工錢.”

“請問這位先生,一年二十四元的工錢,提供免費的工衣,免費的伙食,還有免費的宿舍,這算不算對百姓們的紅利?”

中年讀書人愣住了。

忍不住仔細打量了眼前的差員,北平的差員見識和水平竟然有這麼高麼。

周圍的氣氛也緩和了下來,因為差人並不是信口雌黃,他的話,讓反對的人無法否認。

差人得意的說道:“往年大家想進中華重工都進不去,如今中華重工放開了招工,沒有限制人數,如何又抱怨了起來.”

“可是我們不想離開家鄉呀,中華重工的分配是統一規定的,誰也不知道會分配去哪裡.”

“這漢子難道必須要去工廠?難道種祖上留下來的地不行嗎?”

“可以不去工廠啊,也可以繼續種地啊,只要遵守法定,誰又會攔著他.”

“可你們把糧食收購價定的這麼低.”

“沒漲價而已.”

“真要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漲價,中華重工的礦,鐵,鏡,農機等等是不是也可以漲價?”

“比起糧食的漲價,中華重工又為什麼不漲價?漲價對中華重工才是最有利的,糧食才幾個錢.”

差人身後站著看不見的巨人。

經過集思廣益形成的話術,根本不是周邊的百姓們可以反駁的,甚至讀書人都無話可說。

“諸位,工業化發展的趨勢,諸位在北平都是親見的,現在,以及未來,工業化發展道路是堅定不移的要走下去的.”

“你們加入的越早,對自己的未來才越有好處,包括你們在這裡跟我辯論,都是工業化帶來的好處.”

差人拱了拱手,有理有據,再也沒有人支援漢子了。

解縉大嘆。

“連一小吏都有如此才能,此行不虛啊.”

漢子委屈的推著糧車離開。

只要保障分配資源的公平,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順利的施行下去。

而如果不公。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哪怕定製的初衷是最美好的目的,也不會讓百姓們領情。

漢子雖然委屈,但也沒有繼續鬧事,回到家裡,婆娘見到後,破口大罵漢子。

“嫁給你真是倒黴,別人家吃肉穿新衣服,你看看奴穿的什麼?”婦人指了指自己身上。

漢子急了。

“賣,明天就把祖田賣了,咱們一家子都去工廠.”

北平新法。

田地不能荒,不能私下交易。

漢子把家裡的祖田,賣給了軍戶經濟合作社,每畝地二元錢,但是軍戶經濟合作社會出面,讓漢子一家去想要去的工廠,或者想要去工作的地方,算是一種補償。

通州實驗田夏收的成功,終於開始了推廣,最先從北平開始。

江西人解縉,拜訪了江西人楊士奇。

解縉祖籍是山西。

“如此大改革,稍有不慎,恐有大禍啊.”

解縉很擔憂。

和以往的改革不同。

北平如今的改革,實在是太過巨大。

“其實不也是衛所制.”

楊士奇笑道。

他是江西的名人,在北平見過小王爺,從南方來了許多士子,不少人的拜訪他。

更聽過解縉的大名,所以對眼前的人很熱情。

“以後北平的幾十萬戶軍戶,將會撐起北平的農業,同時也會成為軍隊的後備力量.”

“每片有片井長,家家有馬有槍,家家有農機,這才是真正的衛所制啊.”

楊士奇感嘆。

農業社會。

興起的衛所制,是為了保障軍戶的利益的,而不是為了剝削軍戶的。

但是工業化社會,以及分配資源的模式下。

這種全新的軍戶制度。

不但保證了農業,也保障了軍隊的戰鬥力,更保證了軍戶的利益。

軍隊。

將不缺乏儲備兵力。

同時。

也讓工業化需要的人口,直接一步到位,透過分配資源模式的調控下,徑直對標目的。

更把北平人口限制在四百萬,大大延長了人口繁衍造成的土地問題。

這個制度可以施行一百年都沒有問題。

因為北平將會有足夠多的的土地,滿足隨著人口繁衍帶來的更多耕地的需求。

感謝0o瘋魔o0,敬酒不吃god的打賞。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美夢不成真

月亮的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