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齊泰最後的努力

山海關新軍五營入廣寧,金州新軍營入北鎮,接管各城的同時,也帶來了糧食和物資。

不久。

各衛司衙門口,懸掛了新的公示牌。

“從小兵做起,每年十八兩銀子的軍餉,十年兵役,到期後可以繼續服兵役,也可以退役,退役後有安置,會提供工作,一切待遇從優.”

“能給十八兩?”有士兵忍不住懷疑。

“一個人十八兩,十萬個人就是一百八十萬兩,二十萬人就是三百六十萬兩,北平發起的這麼多銀子?”

“聽說那邊發的不是銀子,是糧票?”

“糧票是什麼?”

“就是跟寶鈔一樣的紙.”

“這不是糊弄人嘛.”

有士兵罵道。

“好像不是,糧票可以買到糧食,跟糧食等價.”

有去過北平的老兵說道。

“老朱家孫子打爺爺,看起來孫子比爺爺厲害.”

遼東軍民吃著北平送來的糧食,嘴上卻在笑話著。

到底不是生死大敵,加上陸續從北平返回的遼東將領,特別是郭銘返回遼東後,整個遼東繃緊的心鬆了下來。

是啊。

世子妃還是郭家人呢。

以後世子做了皇帝,郭家女就是皇后。

郭銘這回不再猶豫,親自為北平安撫人心,效果非常的好,畢竟郭家在遼東數十年。

根深蒂固,郭銘的表態,影響了多數人。

遼王沒回來北平,但是長史府卻恢復了運作,加上衛司衙門也恢復了。

遼東看上去彷彿沒有變化。

“金州營的待遇難道是假的?”

遼東的金州,發展了數年,金州營的的待遇,遼東的軍戶們並不陌生。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衛所兵中有不少的人報名,遼東新軍營的招募逐漸順利,但是新軍的標準卻不低。

十八到二十五歲的年齡限制,淘汰了一半的人,除非體能或者別的方面優秀的,才會放寬年齡限制。

遼東數十萬的軍民,終於還是招走了九千人,也是北平採取的一種制衡手段。

有了這九千新軍,遼東就算有反抗之心,也無反抗之力了。

並且順著這個時機,北平把遼東的軍制也改了。

和北平一樣,軍戶們全力生產,衛所基層軍官的權力被削弱,最終形成軍戶們只保留軍籍,每年中按期操練一段時間,而軍戶的免稅政策仍然保留。

遼東新軍一營,遼東新軍二營,遼東新軍三營,分別在山海關新軍五營和金州營的指導和支援下成立。

遼東的軍官奉命入關,去北平軍官培訓學堂培訓,當初大寧的軍官調來了遼東。

還有部分軍籍工人在受訓中的優異表現,被委任為隊長級別的軍籍工人,也受到了招募。

趙寡婦和老么從北平大劇院趕了回來,擔心的看著老大趙宏。

“哥,你真的決定受招入營?”弟弟趙銳說道:“現在拒絕還來得及,不會有任何的懲罰,如果真入了營,就再也沒了反悔的餘地.”

趙宏每年去金州受訓一次。

和他一樣提拔為隊長的軍籍工人有許多,同樣,收到招募通知書的同伴也很多。

趙寡婦既沒有勸阻,也沒有鼓勵,但是臉上的神色,顯示出她內心並不平靜。

“總有人要保護北平的.”

二十幾歲的趙宏,至今沒有成家,這名六年前在工地上極其倔強的少年,如今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堅強。

入了營就是軍人,軍法就是第一。

逃者以軍法處置。

趙宏望著母親和弟弟。

他們一家人六年前的時候,已經到了要變賣父親留給他們的房子的地步。

好日子才過了幾年,趙宏深信小王爺引導的工業化社會發展道路是正確的。

既是為了家人,也是為了大義,趙宏內心很堅定,並沒有太過考慮個人得失。

這就是責任!

人人都不想承擔責任,那麼這個民族就會遭受痛苦。

法國人不想承擔責任,所以法國人只能依賴黑人,靠黑人當兵,靠黑人來工作,所以法國換種了。

而越是以人為本的地方,人們就越有責任。

趙宏看到了北平社會的美好,為了這份美好,像趙宏一樣具備犧牲精神的人就會有很多。

正如中華重工喊了六年,從來沒有動搖過的理念。

發展是為了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以人為本,提倡社會道德風氣。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不是可以嘲諷的笑話。

嘲笑這句話的社會,說明這個社會是悲哀的。

至少在古代,心中沒有辮子的時代,社會是追求道德的,稱讚道德的,而不是以道德為恥,誰提道德就笑話誰。

趙宏的決定,弟弟不再反對。

夜晚。

趙寡婦無聲的哭了一夜。

第二日天未亮,趙寡婦為兒子們做好了早餐,兩兄弟和往常一樣坐在桌上吃飯。

“大哥,你什麼時候跟我找個大嫂?”趙銳活躍的問道,努力讓家裡的氣氛好起來。

趙宏笑罵道:“聽說你在大劇院和一位姑娘處的不錯,所以催起我來了?”

“沒有的事.”

趙銳得意的笑道。

“可不能胡來,如果覺得人家不錯,就把人家娶回家,你要是沒有這份心思的話,你敢亂招惹人家,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大哥放心吧,我豈能是負心漢.”

趙宏又看向母親。

趙寡婦安靜的吃飯。

想了想,趙宏什麼也沒有說,言語有時候很無力。

中午。

鐵道排程司劃分給了北平鐵道運營集團公司,趙宏的工作已經交接完,公司組織了歡送會。

在歡送會上,趙宏和好朋友們一一告別。

第三日。

趙宏前往軍工聯合辦報道,在單位呆了一日,第二日一早,和一批人被引起了都司衙門。

經過了衙門的蓋章,他們的身份就不再是軍籍工人,而是——職業軍人!

這一批的軍官並沒有去遼東,而是去了太原。

短短的兩個月。

新擴張了太原新軍一營,太原新軍二營,太原新軍三營,太原新軍四營,太原新軍五營。

遼東新軍一營,遼東新軍二營,遼東新軍三營。

整個軍工體系日夜開工。

工廠裡的燈火如白晝,人歇機器不歇,需要人工的環節,工人們主動加班加點。

銃管廠原來的傳統豎排鑽孔機器,改成了直排鑽孔機器,由蒸汽機提供動力,新的鑽孔機開始投入生產。

木柄廠。

蒸汽切割機,那飛快轉動的齒輪,把木材輕易的切割,百倍的效率提升。

木柄鑽孔機鑽孔。

高速轉動的石盤機,把一枚枚的木柄打磨成型。

手榴彈需要的木柄,在木柄廠的倉庫堆積如山,透過軍工廠區的內部鐵道,送往組裝工廠。

在組裝工廠,工人們把各個部件塞入空心的木柄,拉活繩,拉火管,拉環等。

鐵質頭部填充了火藥,裡面覆蓋了一層蠟紙。

隨著用紙的需求直線上升,中華重工不可計數的資料檔案,讓北平的造紙廠建立一座又一座。

蠟紙的產量算不上什麼。

玻璃被定為民生物資,價格便宜,暢銷全大明,產量更是極大,玻璃粉的提供沒有什麼限制。

這些保密的材料裝入手榴彈裡,許多工序不可言明。

機器代替人力。

軍工廠每個月九千杆的產量,提升到了一萬二千杆出頭,一部分裝備太原新軍,一部分裝備遼東新軍。

全社會資源投入的情況下,只用了兩個月的產量,就裝備了八成新軍。

最先按耐不住的是陝西行都司。

陝西行都司雖然不像遼東一樣,山海關一閉關,天津和金州一禁海,立馬就失去了內地供應。

但是失去了太原的排程,陝西行都司無法自給自足,在糧食和物資上是有缺口的。

哪怕夏收也彌補不了,長期的對抗,對於陝西行都司非常的不利。

應天府。

齊泰終於出了主意。

皇太孫和黃子澄兩人的努力方向,之前在外而忽略聖人,現在又在內只看到聖人卻沒有顧慮外界,讓齊泰無法直視。

齊泰已經看到了危機。

“不能讓北平順利擴軍,就算擴軍,軍備也是跟不上的,現在他們擴軍越多,反而戰鬥力下滑,趁著這個機會,應該讓地方動一動.”

黃子澄好奇的看向齊泰。

以前他們調動地方,齊泰是反對的,現在他們催逼聖人,結果齊泰又要調動地方。

這傢伙始終和自己持相反意見啊,也就是看在他的威望不如自己的份上。

“聖人的心思誰也不知道,聖人如今一心發展海防和水師,如此下去恐怕任由北平做大.”

齊泰努力的說服眾人,心中隱隱的猜測卻至始至終不曾說出口。

“聖人的想法才是對的.”

黃子澄反駁道:“京城是天下中樞,不容有失,山西就是因為太原陷,導致各地混亂,無法對抗北平亂軍.”

齊泰瞪著黃子澄。

黃子澄毫不讓步針鋒相對。

兩人再一次的紛爭,朱允炆還是信任黃子澄,採納了黃子澄的建議,等著他最親愛的皇爺爺做主。

齊泰長嘆一聲,再也不發一言。

應天府的民力和積蓄,這兩個月用在了修建海防和組建水師上面。

各地只接到朝廷的命令,要求各地做好防備。

山東的衛所,河南的衛所都呆在當地未動。

“沒有援兵,如何打?”

被朱元璋派來的馬宣、毛遂等將領,拒絕了北邊山西行都司的聯絡,共同出兵太原的請求。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港

隨心所欲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