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兔崽子朱高熾

北平的報紙流入了南方。

北平的畝產高達三石,震驚了不少的人。

許多的人沒有感到奇怪,地方上的百姓甚至聽聞過也沒有什麼感想,一年三石的產量有什麼好奇怪的。

“這……這……”

景清看著手裡商人們帶回來的報紙,手足無措的望著對面的商人,不可思議的反覆追問。

“是真的啊,我一個人說假話,難道那麼多人都說假話不成.”

商人認真的說道。

北平地廣人稀。

按道理來說應該比南方人均產量還要高的,北平應該向南方輸糧才對。

可實際上北方需要南方的糧食,

導致這個區別的,就是兩地的糧食產量的區別。

南方適合種稻谷,北方適合種麥子。

“化肥和農業如此厲害,如果能用到南方,豈不是南方的畝產可以增加到六石以上?”

景清很快想到了關鍵,忍不住追問。

“北平的化肥和農藥產量有限,在北平的供銷社裡,只向本地的百姓售賣,而且是限購的,一個人只能買夠二十畝田使用的化肥.”

“不會是燕世子故意控制吧?”景清懷疑道。

難道燕世子心中就沒有天下百姓嗎,只在乎自己的權勢。

“真不是.”

“聽說化肥和農藥技術有了新的突破,燕世子第一時間成立了新化肥廠.”

聽到商人的解釋,景清好受了些。

“優勢在我.”

景清愣愣的看著報紙上的四個大字,心中只覺得冰涼,夏日下渾身冷汗。

黃子澄說的北平不可持久,在這四個大字前,彷彿就像一個笑話般。

如果商人沒有說假話,北平不但不會缺糧,反而因為大豐收,這段時間恐怕已經消化山西和遼東的成果了。

“唉.”

景清幽嘆,“北平實力越強,可朝廷有聖人在,也不是不堪一擊的,只怕百姓們要受苦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商人忍不住搖頭,“自古如此.”

“難怪前年練子寧從北平回來,就埋頭要發展工業,一心不問外事,看來北平模式之威……”

景清不知道如何形容了。

當下的局勢,讓他不知如何是好。

在北平接連的勝利下,人心終歸是動搖了不少人。

北平模式。

越來越多的人瞭解,越是瞭解,越是有許多的人反對,同樣也有更多的人動搖。

可無論他們心中如何想,北平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就是無可改變的事實。

因為勝利,北平模式被許多人抗拒,同樣因為勝利,北平模式越來越深入人心。

而只要北平一直勝利下去,那些抗拒北平模式的人,終歸會被大勢碾壓。

天下人都要接受北平模式。

不只是景清動搖了,齊泰也開始認真研究起北平。

北平為何能輕易閃擊太原,為何一戰而下遼東,為何碾壓山西行都司。

一個接一個的勝利,讓北平的強大,開始浮現在大明天下里。

越是研究,齊泰越是感到無力。

“為何北平能取得如此多的勝利.”

“為何北平窮兵黷武,不但沒有頹廢,還越打越強勢呢.”

許多的問題出現。

古代農業國家打仗,哪怕是後金這種劫掠的模式,到了最後也要先殺窮人再殺富人,殺光了數百萬遼東之民,只剩下數十萬漢軍旗人口,才熬到了李自成攻破京城,給了他們入關的機會。

“北平不但沒有因為打仗而窮困,反而越打越富裕.”

商人們帶回來一個又一個讓人們震驚的訊息。

思想上接連的衝擊,對大明發生了無形的戰爭。

彷彿一夜之間,北平成為了應天府的輿論中心,人人都在談北平,人人都在發表看法。

“北平新軍計程車兵,最低階的新兵,一年也有高達十八兩銀子的工錢.”

“北平的新軍士兵訓練都是實彈,每日都會操練.”

“他們每天的伙食有肉,管吃飽.”

“他們每個月六天假期,還有半個月的年假.”

“北平的軍戶最愛護百姓,北平的百姓最信任軍戶,人人以當軍戶為榮.”

“北平的百姓最有賢德,許多去北平求生的人,他們會獲得北平百姓的救助.”

“在北平不會餓死,哪怕你是乞丐,每天在街道上乞討,都會獲得足夠吃飽肚子的食物.”

“北平的百姓很有智慧,他們從來不施捨錢,只會向乞討的人施捨食物.”

“北平有無數的生計,只要在北平加入工廠,幾年下來就可以住新房子娶上媳婦.”

“北平有蹴鞠賽,有竹球賽,有馬賽,好多的賽事;還有大劇院,歌舞院,大劇院和歌舞院每個月都會下鄉,為百姓們演新戲唱新歌.”

整個江淮地區,都在討論北平。

那些無數的商人們掀起來的輿論,讓整個大明都開始瞭解北平,不少的百姓心中羨慕。

“去北平奮鬥,不負此生.”

“合記商行招工啦,來得早去得早,早日安家落戶,幸福一生!”

“北平張家商行招工啦,每個月一兩的工錢,包吃包住,有志之士快點來呀.”

在各地的縣鎮鄉間。

好多的商行在招工,甚至張德輝都不得不派管事來南方,加入“搶人”的行當。

北平的人力缺口越來越大,雖然有了機器代替人力,但人手問題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巨大。

特別是這兩個月。

軍工業的直線上升擴張,直接帶動了各行各業的增速,海量的訂單愁的是工廠的成產效率。

生產出來多少就能銷售出去多少,愁得是沒有人手來擴大生產鏈。

這都是看見到手的錢,卻掙不到手啊。

商人們是最急切的。

煤炭的需求更是幾何倍的增加,因為煤炭是工業化的血液,工業化的增長,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煤炭的供應。

商人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幸福的煩惱,這種滋味讓他們欲罷不能,那酸爽實在是無法言語。

原來。

商人們突然發現,戰爭竟然會是如此美好的事物。

以前北平的發展是火車上的列車的話,今年的北平發展速度彷彿就是開飛機。

“軍事的勝利,讓商人們心裡有了保障,而商業的擴張,讓商人們沸騰了起來.”

“優勢在我.”

北平報紙上的四個大字,刺激的朱元璋忍不住眯起了眼睛,雖然心裡已經有了主意,但朱元璋不服氣啊。

如果讓自己年輕二十年,自己必然不會服輸的。

北平模式,下面的官員學不來,自己一定能學得來。

這位一個碗發家的老人,充滿了信心和戰心,可是歲月不饒人,任何英豪在歲月面前都顯得無力。

“這句話是對咱說的呀.”

朱元璋失落道。

“熾兒應該是為北平鼓氣,終歸是大明天下,許多百姓心裡還是不安的.”

朱棣蒼白的解釋著。

心中忍不住暗罵。

“兔崽子.”

“這麼用力幹什麼,真把你皇爺爺逼急了怎麼辦.”

朱棣不是傻子。

這段時間父皇的佈置,雖然嘴上沒有言明,但朱棣看得越來越明白了。

到了這種地步,他恨不得朱高熾趕緊消停。

掌管禁軍的將領,朱棣一個個都見過了。

無論是耿炳文,還是下面的一批將領,連父皇當年的養子都見過了面。

朱棣心中的底氣越來越足,在應天府再也沒了心中沒底的感覺。

槍桿子到底是槍桿子。

只是大侄子怎麼辦。

朱允炆可是當了多年的皇太孫,又是大哥的兒子,繼承了太子一系的大部分人馬。

這也是個不好輕易解決的麻煩。

想到這裡,朱棣忍不住看了眼父皇。

殺人。

父皇不是不敢殺人的人。

可是這回不一樣啊。

殺的是朝廷正統,父皇也老了,恐怕也沒有了當年的堅韌之心。

朱元璋很快恢復了平靜。

大明。

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為了天下百姓。

七十古來稀。

朱元璋想要為天下做最後一件事,希望能有個圓滿的落幕。

北平模式證明了它的成功。

朱元璋讓李道信進宮,朱棣終於見到了錦衣衛的指揮使,這位負責天下機密的要人。

北平。

一封密信從應天府而來,送到了朱高熾手中,看完密信的內容,朱高熾當即召集了北平幾位重要人士。

“這封信是真的還是假的?”

葛誠,房寬,陳亨,姚廣孝等人先後看完,姚廣孝主動說道:“看來貧僧的推斷是真的.”

“不一定,口說無憑,誰知道是不是計.”

房寬略有懷疑。

“就算是真的,也不得不防.”

幾人情不自禁的加重呼吸,為密信的內容感到動搖。

燕王有望取代皇太孫。

“錦衣衛控制在皇爺爺的手中,錦衣衛送來的密信,是皇爺爺的意思.”

朱高熾沉吟道:“但是皇爺爺用計手段天馬行空,我們的確不得不防。

只是姚師傅說的很有道理,目前的跡象來看,皇爺爺的確有這個可能.”

“呵呵.”

有人忍不住笑出聲。

聽到笑聲,在場的人沒有責怪,誰都感到興奮。

“不論怎麼變,以不變應萬變.”

“發展工業,整軍,徹底吸納諸地,最後等待的是朝廷大軍也好,朝廷的訊息也罷,我們先保障我們自身立於不敗之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醫科學生下鄉,你讓我來做皇帝

夢言痴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