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讓未來大明百姓又愛又恨的朱高熾

北平。

綜合大場。

冬季竹球決賽。

山西和陝西的好幾支廠區隊伍已經淘汰,山東與河南各地新建的竹球隊,更甚至連十六強都沒有進。

如今在場地上進行甲牌爭奪的,是中華重工總部廠區竹球隊,與密雲分割槽竹球隊。

北平民間禁止賭坊,但是把竹球塞的球賭承包給了商行們,加上門票。

可以說北平綜合大場的建設費用,以如今的盈利速度,要不了三年就能回本。

作為北方唯一的容納二十萬人的戶外場地,可以說每年在此舉辦的活動已經繁榮了起來。

蹴鞠賽的決賽,竹球賽的決賽,軍中各項比賽,甚至學校聯賽都已經開始在此地承辦,還有每年一度的中秋盛典。

民工聯合部保障了工人們的權益。

大片井制度下的軍戶們,靠著各色的農業機器,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

加上北平行省發達的鐵道系統,觀看賽事的人們越來越多,甚至有了一票難求的現象。

更有學校的改革。

學生們對活動的熱情,比大人們更要激烈。

“總部隊威武.”

“密雲隊威武!”

人山人海。

“咚咚咚.”

“總部隊.”

“威武.”

“咚咚咚.”

“總部隊.”

“必勝!”

畢竟是主場,看起來為中華重工總部隊鼓舞的觀眾們,遠遠的超過了密雲分割槽。

來自密雲分割槽的工人們不甘落後,他們打著橫幅高高的舉起。

“密雲分割槽隊,永不落後.”

雙方的觀眾們,紛紛向著場地大喊,整個廣場沸騰無比,就像油鍋一樣的炸裂。

已經寒冷的北平,擋不住人們內心的澎湃。

穿著厚厚棉衣的人們,有的人甚至脫下了外套,滿身的大汗,不比參賽的隊伍輕鬆。

沙迷查干激動的坐在觀眾席上。

上一次他在包間,這一次他選擇了在觀眾席。

現場的氣氛刺激的他恨不得跟著吶喊。

可是他不知道為誰鼓勁,心裡的激動恨不得讓他捶胸,“亦力把裡也要組建竹球隊.”

他暗暗的咬牙說道。

可是看了看四周,他又不禁喪氣起來。

亦力把裡可不是北平。

“嚯哦.”

“咚咚咚.”

一群穿著校服的孩子,他們把學校的樂器帶了進來,在觀眾席上吹響。

這裡上百名的中學生,明年即將進入中學三年級,也就是人們口中的畢業年。

多數人即將進入社會。

他們盡情的綻放青春,正是校園裡走出來的少年們。

他們會算數,會寫文章,能騎馬,懂開鳥銃,可以拉弓,去過工廠參觀,去過礦山,也去過戶外旅遊,還在城市的街道上掃過街。

他們的校園生活雖然過得辛苦,但非常的充實,更有許多的歡樂。

“嚯哦.”

他們扯著脖子對著場中央唱起。

“嚯哦.”

“嚯哦.”

“嚯哦嚯哦.”

“雄入……雄入雄入.”

……

整個大場鑼鼓齊鳴,喊聲震天。

沙迷查干再也忍不住,跟著跳了起來,反正就是使勁的喊叫,跟著周圍的觀眾一起向中華重工總部隊鼓舞。

場地上。

進行比賽的隊員們,誰都沒有穿棉衣,他們只穿著單衣,套著竹甲護具。

誰都感覺得燥熱,絲毫感受不到嚴寒。

“噓~”

竹哨聲響起。

雙方的隊伍在觀眾席的吶喊聲中,沒有人退步,惡狠狠的撲搶竹球。

終於。

一名漢子抱著竹球,彎著腰前傾身體,用盡全身的力氣往前面跑去,一個又一個的人來拉扯他。

就像最雄壯的野獸,甩開一隻又一隻的大手。

“哦!”

“威武!”

在跳起來的人們的狂吼聲中,猶如一騎當千,把竹球灌入了對方的竹筐中。

“咚咚咚.”

“咚咚咚.”

整個場地炸裂開來。

沙迷查干和周圍的人們一樣,雙手狠狠的拍打著欄杆,朝著得分的隊員大吼。

雙手拍的通紅。

“砰砰砰.”

“砰砰砰.”

人們在欄杆的敲打聲,很快形成了節奏的聲音。

沙迷查干都已經忘記了亦力把裡。

此刻。

他滿腦子的只有現在。

……

世子府。

陳誠當著金忠,葛誠,陳亨等人,勸阻對朱高熾的動兵意圖。

“主不可怒而興師.”

朱高熾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陳誠的心意,其實朱高熾很明白。

太貧瘠了。

就算如今有了鐵道,大軍可以直接抵達原來的山西行都司,無論是人力物力的供應百倍的降低。

大軍可以直接以嘉峪關為後勤補給點,途徑哈密衛進入亦力把裡,但是為了什麼呢。

“今日伐之,反倒是為他人做嫁衣,不如恩威並施,以為藩國方為上策.”

陳誠堅持說道。

什麼意思呢。

今天問罪了亦力把裡,反倒是讓周邊的勢力得到了好處,給了他們做大的機會。

其實朱高熾也知道。

歷史上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不是因為清朝武力有多麼強盛。

明初的時候,兵威不說比清朝強,但絕對不比清朝弱。

不光是哈密衛歸順,亦力把裡同樣稱臣,連中亞西亞地區的帖木兒帝國都稱臣,願為大明的藩國。

明初在這些地區的戰事,可不像清朝動用全國之力,皇帝都要親自出徵。

同樣是打了勝仗,為何明朝百年後還是失去了這些地方,而清朝百年後卻沒有呢。

因為羅剎國和撒克遜國來了。

一個從東面來,掃平了逐部,一個從南面來,殖民了莫臥兒,彷彿一夜之間,廣闊的戰略空間沒了。

什麼意思呢。

再也不會出現這支勢力消亡,又會從遠處遷移來新的勢力,成為了新的勢力的補給。

反倒是因為羅剎國和撒克遜國的入侵,這些地區必須牢牢依附中原王朝才能維持。

戰略空間的意義有多大,基本上人人皆知。

所以和中原王朝糾纏了幾千來的草原和大漠,突然問題都平靜了下來。

千年前,甚至能跑到一萬多里外的土耳其,未來將會被困住,沒地方跑了。

對付農耕文明的唯一憑仗,戰略空間沒了,當然也就老實下來。

在這些事物方面的經驗,古人並不傻。

姚廣孝也在,他從京城回來,也不支援興兵。

“聖人在西域的佈置,層層圍困,才有了今日的哈密,又以哈密挾制亦力把裡,再以亦力把裡威脅帖木兒.”

“不讓任何一部做大,也不讓任何一部失去挾制,才有今日西部之安穩.”

“興兵亦力把裡容易,但破壞了當地的平衡,反而會讓西部陷入混亂.”

姚廣孝說的話是老成之道。

但朱高熾也有些不同看法。

“人性畏威不畏德,光以德性去教化,恐怕不但無法服眾,還會引來惡意.”

朱高熾說道:“如今我新軍之強,遠超舊軍,當讓世人知道我兵威,才能得到真正的教化.”

一旁的陳誠笑了笑。

“我大明之兵威,就算沒有新軍,也是當世最強,才有今日的萬國歸服,萬里之外的國邦也因為畏懼,主動派遣使者向我大明稱臣納貢.”

“亦力把裡的黑的兒火者,外有帖木兒之脅,內有各勢力不服,從來對我大明恭順,因此偷襲工地的勢力,必然不是他.”

“如果不是黑的兒火者,那說明有人想要利用我大明,如此更要給予嚴懲.”

陳亨不願意放棄,惡狠狠的說道:“殺雞儆猴.”

新軍建設了幾年。

新式裝備也更換了一代又一代。

軍工廠可是對開戰很支援的,不少的商人也支援。

高強度的軍隊,天天在營地裡訓練算個什麼事。

不打仗如何建功立業。

陳亨惡狠狠的看向陳誠,認為此人眼界狹窄,不過一個小官而已。

陳誠的確是小官。

但朱高熾很很重此人。

陳誠是明初有名的外交家。

鄭和七下西洋眾人皆知,但陳誠出使安南,五出陽關。

翻雪山、過叢林、走戈壁、艱苦跋涉數萬裡,為大明穩固西域,重開絲綢之路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推行對西域諸國一視而無間的外交策略,從此萬方歸德化、不勞徵發定三邊。

不但被後世學者稱為不弱於鄭和之功,也獲得了許多國外學者的稱讚,例如前蘇聯歷史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夫譽陳誠為十五世紀最傑出的的外交使者。

但是現在的陳誠,雖然出使過西域,在建立安定衛,曲先衛,阿端衛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功勞,的確還只是七品的小官。

朱高熾希望像陳誠這樣的人才越多越好。

因此在西域行省的建設中,對外之事交付給了此人,靠著此人鍛鍊一批具備外交才能的人才出來。

“亦力把裡可以成為種植棉花的地區,今年越來越多的商人去亦力把裡採購棉花就是證明.”

“動用武力是最後的手段,比較起亦力把裡興起的棉花貿易,屬下認為動武是下策.”

“漢人人口在亦力把裡不足,只有靠當地人才能滿足種植棉花的人口.”

“而且戰爭只能留下仇恨,需要幾十年才能彌合傷口,對商貿更加的不利.”

“那就殺光不服的人.”

陳亨不以為然。

朱高熾卻沉吟了起來。

殺光不服的人,的確也是一種手段。

清朝不就是把不服的人殺光了麼,不光是內地,包括亦力把裡,同樣幾百年的大統治。

但是朱高熾想的更長遠些。

相比較亦力把裡,朱高熾更想把精力消耗在新大陸,而不是浪費在亦力把裡。

所以陳誠的建議,也不失為上策。

靠著興起的棉花貿易,恢復西域貿易圈,既能穩定地方,又能帶來利益。

如果動武的話,就算清理了下來。

而北方的人口本就不足,至於南方的人口,朱高熾可沒有計劃用來移民到貧瘠之地。

不然反對自己的聲音,可不只是大戶了。

南方的富餘人口,以後會被他強硬的輸送去富裕的平原上,人人成為大地主。

讓他們愛恨交錯。

當初有多恨自己,以後就有多愛自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戈酒悲歌

日月所照皆為華夏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