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高新技術的時代(感謝書友慢慢的打賞)

北平孔明燈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之際。

大明全體商業大會召開。

有資格獲得邀請的商行,從第一屆的百餘家,到第二屆的兩百餘家,乃至第三屆的五百餘家。

同樣的會議場地。

莊嚴的落地大紅簾下,商人們各個正襟危坐。

張德輝、張賢才、周有容、陳玉、周文、郭松、杜松、丁英永、祁勝安……

商人們穿著各色的盛裝,每個人有模有樣的拿著筆記本。

朱高熾在臺上講話。

和以往一樣。

高臺上簡單的豎講臺,朱高熾的演講稿鋪開在豎講臺上。

“根據工民聯合部的統計,十一行省一地區,在工民聯合部統計過的用人單位高達七千餘家.”

“這是可喜可賀的成就,但是我們不能滿足現階段的成果,在明年的一年,由工業計劃部牽頭,聯合糧票發行銀行,以及其餘四家糧票銀行,中華重工,全力支援民間商團的大發展.”

朱高熾並不是說瞎話。

歷史上清末的張家口,有七千餘家從事口外貿易的商行,年進口貿易額三億元。

大明萬曆時期。

閩地光冶鐵行業就有幾十萬鐵匠,更不用說江淮地區的紡織行業,瓷器行業等。

當然。

那七千餘家從事口外貿易的商行,無論規模還是資金都無法與當下工民聯合部登記的商行相比較。

但從數字上看,一個地區就有高達大小七千餘家的商號,雖然有政策和行業環境的原因,數量還是驚人的。

“在明年的一年,工業計劃發展部的重心,是扶持民間商行擴大規模化,提高新技術,增加工業生產效率.”

下面的商人們,每個人都聽得仔細。

有些聰明的商人,敏感的抓住了其中蘊含的意義。

新技術增加工業生產效率。

換句話說。

明年會大力扶持使用新技術,並且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的高新技術商行。

那些發明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的商行,將會輕易的獲得糧票銀行的貸款。

有了貸款,就能擴大生產鏈。

果然。

朱高熾繼續說道:“依託於大鐵道修建工程,大基建工程,以及海運,軍工,紡織業,農具行業,瓷器行業,乃至醫藥行業,民生行業等等的大發展.”

“對各類商品,特別是能源基礎行業,有了極大的缺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新技術的突破,成倍提升工廠生產效率,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商人們一邊記錄,一邊忍不住露出笑容。

真是幸福的時代。

商人們的商品不缺市場。

在中華重工以及中華重工體系,上下游產業鏈,各級組織和金融機構。

結合內外大小商行,打造的良性內部資源分配模式的貿易圈。

商人們的工廠生產的煤礦,鐵礦,各類礦石,乃至木材行業,布料行業,印染行業等等。

現在最大的痛苦,不是賣不出去,而是產量跟不上需求。

例如大明全國啟動的鐵道專案。

五十餘萬的鐵道工人,其餘的材料不算,光每日消耗的鐵料就是天文數字。

這些都是幸福的煩惱。

所以商人們很高興。

“小王爺真是急人所需的及時雨啊.”

在中場休息的片刻,商人們三三兩兩進行短暫的溝通。

大會不光是清楚明年方向的時候,同樣也是大商人們透過交談,達成合作或者新商機的好機會。

能參加全體商業大會的商行,都是有實力的。

“目前最大的瓶頸就是工業生產效率,我們正在頭痛,想不到小王爺已經做好了準備.”

祁勝安敬佩的說道。

商人們總體上對朱高熾是感激的。

更不提祁勝安。

他的父親當年來北平創業,半道病逝,如果不是小王爺的指示,以人為本包含商人,才有了北平貿易中心對祁勝安的幫助。

祁勝安的家業,早就因為其父的病逝,導致資金崩盤而敗落了,哪裡有他今日的資格。

“擴大生產效率,要麼是多招收工人,要麼是多使用機器.”

“北方的用人成本越來越高,使用機器更加的有利可圖,更有如今小王爺的政策,明年啊,為各類企業製造機器的工廠,恐怕會是一匹黑馬.”

張薄身邊同樣聚集了一批商人。

一個個圈子正在形成。

“張東家的意思是明年大力投資此類工廠?”

張薄點點頭。

“小王爺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張薄笑道:“其實當初我在中華重工做管事的時候,就已經深知此理念.”

“用機器代替人力,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以我看來,未來發展到了極致,整個社會的工廠裡機器代替了人力,那麼必然就是機器生產機器.”

張薄的言語,驚呆了不少人。

許多人內心升起了明悟,也有不少人並沒有理解張薄的話語。

“小王爺.”

“小王爺.”

人們發出了驚呼。

朱高熾笑呵呵的來到了會議場下,人們發現了朱高熾,忍不住驚呼了起來。

人們自發的讓開道路,朱高熾向兩旁的商人們點頭。

上半場是說好話,下半場就是說壞話了。

朱高熾因此來露個頭,安撫下人心。

張薄激動的上前。

“小王爺.”

“張薄,又見面了.”

對於眼前的人,朱高熾記憶深刻。

沒辦法不深刻。

此人資產雖然不算頂尖的一批,但是此人商行的模式,實在是不可小覷。

朱高熾的眼光看來,此人商行的模式,才是北平民間商業模式發展的未來。

工廠規模化提高生產效率。

同樣的道理。

資金的規模化撬動更高的利益。

以後誰能拉攏最多的投資,團結更多的人,誰的商行才能發展的最快。

你每年賺一百元。

別人每年賺一千元。

幾年下來就是不同的體量了。

和民間百姓是一樣的道理,在傳統農民每年幾元錢的收入下,工人們每年十幾元的收入,並且逐年在增加。

那麼傳統農民必然主動或被迫的加入工廠勞作。

肚子同樣能吃飽。

但是貧富的差距,會讓傳統農民們發生觀念的轉變,對於原來視入命根子的田地,逐漸的不受重視。

“一直記得小王爺的訓導.”

張薄露著笑臉。

“好好幹.”

朱高熾拍了拍張薄的肩膀。

張薄興奮不已。

有了小王爺的認可,他心中的忐忑也就沒了,天天踩著中華重工捧自己的名聲,他心裡也是怕的。

不久。

在商人們興奮的氛圍下,朱高熾重新回到了臺上,會議再一次啟動。

下半場。

圍繞的就是以人為本的要求和懲罰。

朱高熾無法讓那些極小的商號嚴格遵守工民聯合部的規章制度,採取了民不舉官不究的半放任態度。

這些剛興起的小的商號,一般是一家人合力,或者畫大餅的方式,因此朱高熾也不主動打壓。

但是在場的大商號不同。

“以人為本的觀念,是絕不動搖的治理方陣,不光是對商人們的承諾,同樣也是對百姓們的承諾.”

“打造市場,維護市場,擴大市場.”

朱高熾重重的說道。

“在座的商行都是因此得利的階層.”

“工人們有了更高的工錢,穩定的工作環境,在各家商行大發展的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各家商行的用人成本增加,所以中華重工打造下的商業價格體系,是滿足了各商行的利潤所在的.”

“絕對不允許有商行一邊獲得好處,一邊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化,罔顧長期社會利益,破壞市場的根基.”

“對於這種商行,工業計劃部,聯票銀行,工民聯合部等部門,將會給予最嚴重的懲罰.”

商人們聽得很認真。

從北平模式剛開始發展,商人們就在按照這個規則開始遊戲,人們已經接受了這個規則。

但正如小王爺所言。

劣幣驅逐良幣。

最怕的就是有人不遵守這個規則,利益最大化,那麼別的同行就競爭不過他了。

而官府又不給於相應的懲罰,等於就是放縱了他們的行為。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其餘的商行們必定會全部不在遵守規則,不是因為不願意遵守道德,更不是看不見未來的危害,而是關乎商行的競爭,涉及當下生死的問題。

當下生死的問題,遠比未來的危害要重要。

商行都活不下去了,誰還顧忌未來的事情呢。

因此聽到下半場的會議思想,商人們並沒有露出太多的拒絕,反而希望官府能重懲那些破壞遊戲規則的人。

對於此。

商人們有些懷疑。

他們這類民間商行可以遵守遊戲規則,但是那些關係強大的商行呢,甚至中華重工呢。

比如中華重工自己就不以人為本,要淘汰中老年的工人,那他們這些民間商行,肯定也不會在遵守的。

“工民聯合部將升格為由內閣直接領導的組織機構,脫離原來中華重工體系.”

朱高熾說道。

“果然是鐵了心,下了大力氣啊.”

聽到這裡,張薄內心忍不住感慨,隨著工業的大發展,中華重工的權利竟然越來越小了。

商人們有了明悟。

以人為本是動真格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人,別走

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