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無言的告別

開城。

如今的朝鮮京城。

自從李成桂被兒子逼迫退位後,被挾持到了開城,開城也改名為開京。

漢城雖然不再是京城,仍然是朝鮮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地區。

高麗的房子修建的低矮,王宮也是如此。

深居簡出的太上王李成桂,人們都以為他從來不出門,只有太監們知道。

太上王不是不喜出門,而是羞於見人。

開國之君落到今日的地步,李成桂覺得自己太丟人了,因此白日從來不出門,只有晚上離開大殿。

“大明的商人遍佈朕的朝鮮,聽說還有招募婦女之事.”

李成桂揹著手。

朝鮮的國王不能自稱為朕,而是寡人。

不過李成桂可沒有這麼老實,私下裡也會有違禮之舉。

第二代朝鮮大王李芳果,並沒有聽懂父王的話,老老實實的點了點頭。

看著二兒子的模樣,李成桂滿心的無奈。

當初要是早點讓位於么子李芳碩,和上朝的洪武帝一樣,哪怕是放權下去也好。

李成桂先後有兩個王妃。

第一任王妃留下了五個兒子,後來的王妃留下了兩個小兒子。

嫡長子病逝。

次子就是眼前的李芳果。

李成桂從來看不上李芳果,這個兒子只知道玩樂,如今連個後也沒有。

把國家交給他,必然引起災禍。

交給老三也不行,老三是個讀書讀傻了的,對政治上的事情不感興趣。

交給了老四,老五和下面的弟弟都不服氣,思來想去,不如交給老么。

老么有才能,其母還是王妃,有母族撐腰,可以解決許多隱患。

但是李成桂捨不得放權。

突然。

病得下不來床。

老四和老五聯手造反,發動了政變,殺了老六和老七,以及他們的生母。

老四和老五都想自己當大王,誰也不願意讓步,於是先讓老二,也就是李成桂眼前的李芳果當大王。

因為二哥李芳果沒有孩子,也就沒有繼承人,三哥不插手王位之爭,留給了老四和老五爭奪的時間。

兩人各掌握朝鮮的兵權,明眼人都知道內戰一觸即發。

上蒼彷彿給李成桂開了個玩笑。

那段時間,李成桂病的所有人都以為他要死了,他也的確什麼都幹不了。

可他還是捨不得放權,想著自己死後,么子根據自己的遺詔即位。

結果老四和老五政變後,自己的病竟然也好了。

“上朝已經不是原來的上朝.”

李成桂提醒道。

自從打聽過當初燕世子的為人,李成桂敏銳的發現,這位燕世子與眾不同。

果不其然,如今一下子變為了皇太孫。

李成桂羨慕啊。

這是真正的治三代,反觀自己呢,李成桂很悲憤,為朝鮮的未來擔憂。

隔壁上朝已經虎視眈眈,結果自己的兩個兒子還在積蓄力量,準備為下一輪爭奪王位決戰。

李成桂思來想去,認為不能繼續這樣。

他要做箇中間人,把兩個兒子召集起來,一致對外,不能任由大明在朝鮮亂來。

開城的西邊,數百里的地方就是海州,也是周成生一家人前往的地區。

李成桂的第四子控制著西北的兵權。

周成生一家人離開,原路返回碼頭,等待金州船隻。

路上。

遇到一支軍隊正行軍,一家人和旁邊的朝鮮人一樣,老老實實的等候在路邊。

周成生抬起頭,好奇的打量這支藩國軍隊。

突然。

一聲大喝,隊伍中騎著馬的將領,惡狠狠的盯著周成生,嚇得周成生的父親要跪下。

女子牽著三歲的孩子,也嚇得不知所措。

幾名士兵跑了過來。

“我是大明人,我沒有犯法.”

周成生大聲的說道。

那名將領竟然懂大明官話,立馬喝止了小兵,深深的看了眼周成生,可能不願意多事,竟然打馬離開。

周圍的百姓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為何這家子人惹得將軍生氣,卻又平安無事。

周成生的父親拉著周成生的手,快步的離開,再也不敢久呆在這裡,女子牽著小兒子的手,緊趕慢趕的跟上。

最後沒有意外。

一家人等到了金州的船隻,搭乘貨船返回金州。

金州的碼頭不同。

這裡人聲鼎沸,商鋪林立,熱鬧非凡。

一家人在路邊的食鋪吃過午飯,漢子才鬆了口氣,感覺心裡踏實了些。

還是自己的家好。

難怪古人云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碼頭到林場,中間有大片的片井區,居住的是金州的軍戶們,去等公車的時候。

“哈.”

稚嫩的聲音,吸引了站臺的人們。

幾十名六七八九歲的孩子們,騎在馬背上,扛著木頭的小刀,在衛所百戶官們的呵斥下,努力的控制身下的馬匹。

“嘚嘚嘚.”

一排五列,六排馬隊,保持緊密的陣型,每匹馬的速度都要控制得當,不快不慢的前進。

“收.”

百戶官嚴厲的喊道。

孩子們把平舉的木刀收了回去。

“唰.”

整齊劃一傳出了陣陣聲音。

周成生常日呆在學校,學校裡也有馬課,可是與軍戶們的孩子學的不同。

他知道這是軍戶孩子們上社學。

軍戶們的孩子,大多數並不去學校,而是去他們衛所裡頭,自己舉辦的社學。

“哈哈哈.”

又傳來一陣馬蹄聲,十幾名少年騎著大馬飛奔而過,身後扛著軍中淘汰下來的火繩鳥銃,留下了一陣的煙塵。

氣的百戶官破口大罵。

孩童們忍不住咳嗽,也跟著百戶官罵。

遠去的少年們,是他們的兄長,那又如何,不妨礙他們大罵入你孃的。

周成生內心隱隱有些羨慕。

在對方的身上,他好像感受到了另外一種力量,與學校不同的文明風氣。

上學了。

學校已經傳開。

“太子殿下擴土五千裡.”

“我們大明不但收復了故土,而且開拓了新地,但是取得舊名安西都司.”

“奴兒干都司、安西都司,遼東行省、開平行省、大寧行省、北平行省、塞南行省、塞北地區、河南行省、山東行省、山西行省、陝西行省、西域行省……”

北方十行省,二都司,一地區。

奴兒干都司因為人口的原因,又降回都司。

“四川行省,貴州行省,雲南行省,廣西行省,廣東行省,福建行省,江西行省,浙江行省,湖廣行省,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應天府.”

“聽說湖廣行省要拆分為湖北行省與湖南行省.”

“那麼我大明就分為了二十一行省,四都司,一地區,一京畿.”

學生們經過了九天假期,嘰嘰喳喳的熱鬧無比。

舞社的社員們,提出了要編練新舞。

蹴鞠社,竹球社的社員們,如常的在日頭下,奔跑在場地上。

上課的鈴鐺聲敲響。

教室內傳出了讀書聲。

……

“噹噹噹.”

嘉峪關到處都是軍人。

嘉峪關內的火車站臺上,停放了一列又一列的火車,太子的旗幟立在高出。

告訴人們燕王在此。

大軍返回,還有大軍帶回的物資,光帶回來的物資就堆積如山,擺滿了整個車站的貨倉。

露天的場地上,山坡連著山坡的物資,讓人們擔心下雨。

“譁.”

“譁.”

一隊士兵整齊的行走,來到車廂外立定,然後一一登上去,要回家了,每個人的臉上滿是笑容。

看上去雜亂的車站,每處計程車兵其實都保留了秩序,各行其事。

李堅敏感的感應到了什麼。

猛然的回頭。

猶如鷹一般犀利的眼神,撞見了盯著他的一雙深邃的眼睛,蘊含著對人命漠視的殘酷意味。

“趙宏.”

李堅伸出手,指著好久不見的朋友。

兩人雖然都在西北作戰,可是兩人並沒有見到過對方,也沒有額外的打聽誰。

身為軍人,自有馬革裹屍的覺悟。

趙宏的哨隊已經登上了車廂,全哨不得擅自離開,火車隨時啟動,所以趙宏遠遠的看著李堅。

當初為了母親拔刀的少年郎,多年的作戰,面板黝黑,無形的殺氣,猶如實質一般。

不知道沾染了多少的人命。

清白的眼睛裡,往日的單純消失的無影無蹤,再也不見了那個趙宏,取而代之的是哨官趙宏。

什麼樣的頭,帶出什麼樣的兵。

正如在京城為了舒展內心仇恨,沒有走正常途徑,鬧出人命大案的武震孟,就是李堅帶出來的隊長。

兩人隔空對望。

透過眼神的交流,感受著對方的變化,猶如悼念已經不在的人。

李堅轉過身。

領著自己的哨隊離開站臺,他們明日才出發,今日需要去站外休整,兩個好朋友並沒有交流的機會。

從大江南北齊聚到一起作戰的人們,戰鬥了一年多,然後又散去迴歸自己來的地方。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無言的告別。

等待著下一次的重逢。

朱棣站在二樓的玻璃窗前,望著臺下的隊伍。

朱能、王聰、陳珪、譚淵、劉真、周興、平安、趙安、盛庸等大小將領。

遼東、大寧、北平、京營、陝西、山東……

來自各地的精銳將官們,等待太子殿下的命令。

“開拔.”

朱棣收回了視線。

有些捨不得窗外的兒郎們。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宴。

燕王的命令傳了下去,各將歸營,離開的離開,等待離開的繼續等待。

車站收到訊息後,不久,第一輛火車駛出了站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致太平

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