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獲得朱元璋認可

北平社會報。

刊登了合記開發綜合集團上半年的營業報表,並且公開了合記歷年的資本。

“洪武二十八年,合記創辦,融資股本五千元整.”

“洪武二十九年,合記盈利達到五萬八千元.”

“洪武三十年,合記盈利達到三十二萬元.”

“洪武三十一年,第一季度,合記盈利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達到三十萬二萬六千元.”

……

張薄一下子又成為了風頭最盛的人。

“合記不像中華重工,沒有中華重工佔據的許多優勢,但是合記永遠是引領時代的商行.”

“中華重工雖然總體上超過合記許多,合記相比較起來不值一提,但盈利效率上,合記遠遠超過中華重工.”

批評中華重工,是張薄每次的開場白。

合記舉辦的交流會上,商人們紛紛鼓掌,合記的模式,獲得了更多的投資。

中華重工方面並沒有做出回應。

京城。

大掌櫃高珍來到了文華殿,內心儘量保持平靜,用平淡的語氣說道。

“張薄經常批評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可是他陷入了部分誤區,他離開中華重工太久了.”

朱元璋有些好奇。

眼前的中年人不愧是中華重工的大掌櫃,竟然能維持鎮定,雖然對方的手止不住的顫抖。

朱棣也在,陪著朱元璋來到了文華殿。

關於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以及各組織的流程,朱元璋越來越好奇。

武英殿的事情,朱元璋沒有興趣,倒是經常來文華殿。

朱高熾剛開始有些不適應,不過也漸漸習慣。

更讓朱元璋好奇的是,朱高熾竟然如此放任商人,一個踩著中華重工腦袋獲得名聲的商人。

不但沒有受到打壓,反而任由其發展。

在這點上,朱元璋倒是有些對朱高熾感到佩服。

不是滿意朱高熾對商人的態度,而是面對不爽的言論卻能不在乎,這心胸可大了。

“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與合記是不一樣的.”

高珍沒想到聖人也會在。

如果只是燕王,不,太子在這裡,高珍並不會解釋這麼多。

他擔憂聖人誤會。

真以為中華重工不如合記。

“合記要追求利潤,而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除了部分核心行業的壟斷,其餘行業要保證能與民間商行的競爭力外,是不追求利潤的.”

朱元璋不太明白。

因為前番北平中華重工的技術革新鬧得沸沸揚揚,這件事朱元璋是知道的。

“不是說要保證中華重工的競爭力不弱於民間商行麼.”

朱元璋不是恥於下問的人。

對於不明白的事,朱元璋有強烈的求知慾。

沒讀過書的窮苦孩子,一直在十七歲之前都是不認得字的,連名字都叫做朱重八。

意思家族兄弟中排行十六。

當和尚的時候開始認字,乃至後來加入義軍,也經常拜訪讀書人求學問。

讀書與學習,甚至可以說是朱元璋能成為皇帝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高熾笑著解釋。

“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與民間商行競爭的是生產效率,而不是利益.”

朱元璋恍然,內心有所明悟。

“偌大的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總體上的盈餘,並沒有外界所想的超乎想象.”

朱高熾不在乎利潤。

中華重工的目的從來不是利潤,而是過程,以及過程中帶來的生產力的發展。

“比起巨大的體量,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的盈利,實在是微不足道.”

“因為這些盈利啊.”

“都被用在了提高民生和改造大明的進度上.”

“真正的用到實處.”

朱高熾自豪的說道。

看著孫子一臉的得意,朱元璋忍不住打擊。

“咱又是建立御史,又是打造錦衣衛,也防不住地方的違法犯忌之事,你覺得中華重工這麼大的體量,什麼事情都能落到實處?”

朱元璋搖頭道:“再好的制度,總是人來執行,可有好人也有壞人,總有讓人憤怒的事情.”

高珍低下頭。

聖人的話他不敢接。

朱高熾沒有變化,他當然知道朱元璋說的是對的。

但是他仍然有信心。

“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的所有章程都是對外公開,沒有可以隱藏的地方.”

“包括用人制度,提拔制度,培養制度等也是對外公開,接受無數人的審視.”

“而中華重工的調查部,不但權利巨大,又同樣接受所有人的監督,一切事務公開.”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

“咱還下旨跟天下百姓說,地方發生官官相護,老百姓自己可以把違法的官員扭送來京城呢.”

是啊。

朱元璋說到了點子上。

讓老百姓來監督,朱元璋很早就想到了。

可有用嗎。

並沒有用。

還是那句話,所有的制度都要靠人來執行。

因此在老百姓監督上,後世的偉人更明白本質,所以他努力的讓老百姓們懂得奮爭精神。

當眾說,發表說,立書說。

同樣啊。

把各種道理恨不得揉碎了告訴百姓們,讓他們懂得道理的本質,學會自己要奮爭。

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因為他的眼光實在是超越了時代,看得非常的長遠。

但是與西方相比。

國內的工人沒有經歷過,西方工人那三百年悽慘的奮鬥史,所結出的精神,直接一步到位步入了先進時代。

在奮爭一事上,缺少了底蘊。

換句話說。

社會缺少奮爭精神的人太多,軟弱者太多,硬氣者太少。

把社會上的潛規則當做了懂人情世故,是會做人的表現,對於那些的抵抗潛規則的人反而充滿了鄙視。

認為這些人讀書讀傻了,不通人情。

那些極善於拉攏關係,可以做到超過規矩的人當做了厲害的人,那些死守規矩的人當做了迂腐。

無論嘴上如何說,內心卻是期望自己能這樣的。

明朝萬曆時期就是如此。

張居正的改革,歷史也記載了他的奏疏和言論,對於人情世故深惡痛絕。

指出萬曆時期的人們,以攀交關係為榮,以做實事為恥。

那些善於攀交關係的名士成為了人們巴結的物件,那些做事實的官員受到打壓。

於是人們都不願意去做實事,以追捧虛名為重。

所以朱元璋對於朱高熾的天真發出了嘲笑。

因為朱元璋知道朱高熾的想法很美好,可現實就是現實。

也因為朱元璋看清楚了現實,所以他從來沒有在制度上指望能約束官員。

他要以最兇狠的手段,狠狠的恐嚇住官員們,讓官員們自己掂量掂量。

但這畢竟只能解決一時,而無法長久。

隨著朱元璋的病逝也就人亡政息。

社會資源分配模式,核心不在於制度,而在於百姓們自己,偉人非常明白這一點。

只有百姓們懂保護自己的利益,才能讓社會資源分配模式落在實處。

人人都希望別人去奮爭,自己等著坐享其成。

那麼社會資源分配模式必然失敗。

“所以要發展精神文明建設.”

朱高熾沒有因為朱元璋的輕視而動搖。

朱高熾有信心。

因為大明和後世不同。

後世已經進入了世界村的生產力發展模式,而且中國的人均資源遠遠不如列強們。

這些都是核心問題。

並不是中華文明的潛力弱與西方,而是因為西方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在世界上佔據了太多的資源。

靠著數百年在世界的侵佔,無論是土地還是礦產資源,以及被他們控制的世界能源,都讓中華文明的競爭充滿了阻力。

但現在是大明初。

中華文明沒有外部生產力競爭的威脅和打壓,相反,中華文明屹立於世界之巔。

那麼在共同發展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上,朱高熾有信心可以兩條腿同時走路。

“新曲和新戲,並不是我憑空推出來的.”

朱高熾自信的說道。

“新曲和新戲的誕生,是因為工人和百姓們的喜歡,唱出了他們的期盼,所以才有了勢不可擋的推廣.”

“因為百姓們喜歡看,喜歡聽,這才是根本.”

朱棣露出了笑容。

彷彿又回到了幾年前,兒子跟他講道理的歲月,如今輪到了他祖父,朱棣偷偷看去朱元璋。

朱元璋沉思。

“在以人為本的過程中,新曲和新戲,以及北平興起的大量社會活動與賽事,都是精神文明發展的成果.”

“當新曲和新戲響徹大明的那一天,所有的百姓們都喜歡的那一天,就能證明精神文明的道路一直在發展.”

朱高熾永遠記得工人眼神裡的自豪,堅定,幸福,發自內心的笑容,精神抖擻的外貌。

誠然。

發展的過程中,總有不少的遺憾。

可新歌新曲永不過時。

因為這一直是人們的願景。

“無論是工業發展的以人為本,還是農業的大片井制度,還是鼓勵的社會活動.”

朱高熾堅定的說道。

“目標都是為了讓人們齊聚在一起,看著新戲聽著新曲時,內心能高漲起幸福.”

“我深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並且不會太久,正是父王曾經說過,斯民小康,方與民同樂!”

斬釘截鐵的語氣。

朱棣和朱元璋都安靜了下來。

良久。

“老咯,沒有年輕人的魄力了.”

朱元璋回過神來,隨後離開了文華殿。

朱高熾看向朱棣。

朱棣點點頭:“你想要在南方行糧點,反對聲音很大,不過放手去做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致太平

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