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朱元璋的不適應

京城。

淳化新城區。

蹴鞠廣場,工人們人山人海,為賽場上的兩支踢球隊伍助威吶喊,人們的神情狂熱而又激動。

‘黃先生’和他的晚輩,以及他的隨從,在露天的廣場人一點兒也不起眼。

蹴鞠場地需要門票,但是門票的價格很低。

傳統的百姓維持溫飽,是捨不得消費的,最高的理想生活是自給自足。

但大明的工人們不同,穩定的生活與良好的待遇,使得他們有消費基礎。

而興起的各類的賽事與活動,刺激了他們的參與慾望。

這些道理,‘黃先生’並不太懂。

這位傳統的農民,從開始的好奇,到欣喜,等到變化越來越多的時候,逐漸出現了不適。

“大伯,我們走吧.”

看出了老人的不舒服,他的晚輩貼心的上前說道,因為賽場的聲音太大,他也只能提高自己的音量。

老人點點頭。

與傳統農村社會風氣截然不同的熱情,老人心裡有些難以接受,一點君子之風也沒有。

如此的張狂,哪裡還有半點禮的模樣。

從過道上離開,很快透過下方的走廊,逐漸安靜了下來,不像剛才那麼喧譁。

淳化新城區。

有的樓房已經蓋好了,大廈還在修建中,但是已經看得到框架,的確很高很高。

地面的道路四通八達,鋪設了許多的鐵軌,提供公車使用。

每條街道上都有公廁。

酒樓,還有大廈等高層建築,都在使用樓頂的水塔裡的水來沖廁所,讓室內避免了臭味。

有專門的糞便池,新城區修建了很多,並不起眼的行業,卻是許多商行爭搶要承包的專案。

這些糞便最後成為農家肥,售賣給周邊州縣的農戶。

價格雖然極其低廉,但是勝在量大,沒有製作上的成本,可以兩頭收錢。

老人一行走在新城區的街道上,看著忙碌的工地,和最開始的模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老爺,太厲害了.”

隨從忍不住感嘆道。

多年的相隨,幾人倒是膽子大了些。

李道信也連連點頭。

他是真沒有想到,當初這裡可是荒地,雖然知道會大變,可真的見到了,所受到的震撼,不是耳聽就能比擬的。

哪怕如今的新城區還在建造中,可就算如今的規模,已經讓人驚歎無比。

有的商行買下的鋪子已經提前開張,預先打出名氣。

最熱鬧的合眾百貨商樓。

大門前請了腰鼓隊,打著鼓吹著號,鞭炮響了一串又一串,地面鋪滿了紅紙屑。

三層的大樓,裡面全部是商品,包含了無數的種類,基本上一般想要買的東西,都能在這裡買到。

從中華重工出來的高層管事,王仁一直對皇太孫當年的某句話記憶猶新。

普通百姓的購買慾,是起伏不定的,他可能一文錢也不花,也可能一下子花上幾百文,甚至上千文。

如何讓他們花錢呢,種類繁多的商品,可以刺激人們的購買慾。

因為這句話,王仁終於離開了中華重工,創辦了合眾,對標中華重工的供銷社。

“咚咚鏘.”

“咚咚鏘.”

腰鼓隊舞動的花枝招展,吸引了許多休假的工人們,與周圍的百姓們。

熱鬧的場景,總是吸引人們的眼球的。

工地上的孩子成群。

有從周邊農戶家裡來的,也有工人們自己的,或者攤販們的,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家庭,但是很容易交成了朋友和敵人。

“幹什麼呢.”

“你們大人在哪裡.”

李道信上前大喝。

兩幫打架的孩子,見到李道信的兇樣子,還有一連幾個大人,兩幫孩子不敢再鬧,一窩蜂的跑了。

離開了巷子,李道信露出苦笑。

一幫混小子。

朱元璋沒有生氣,嘴角反而翹起,想起了他自己的童年。

那時候家裡多的苦,每日餓的睡不著,可只要玩鬧起來,就忘記了一切。

淳化關已經不再檢查過往人流,除了京城,周邊的城池都取消了入城的檢查,除非是施行戒嚴的時候。

北平行省進行試點,京城也進行試點。

一南一北兩個試點。

但是京城有五城兵馬司,五城兵馬司保留了下來,成為暴力支援機構,畢竟是京城,需要一支額外的治安力量。

回到了京城,朱元璋見到了穿著制式黑色公服的巡檢丁差。

腰裡的武裝帶固定了短銃,手裡還有短棍,帶著公帽巡邏街道,巡檢丁差每日都要分片區,分路段日常巡邏。

戴著竹哨的項鍊,遇到緊急情況,就會吹響竹哨,發出尖銳的刺耳聲,傳出老遠。

巡檢丁差是從軍隊退下來的退伍人員,透過選拔和考核,加入各城區的巡檢司。

比起原來的兵丁和差人,巡檢丁差的素質更高,專業度也更高,權力劃分的很明細。

總之。

養了越來越多的財政人員。

朱元璋心裡有些擔憂。

他老是覺得如今的大明,朝廷開支越來越大了,隱隱認為豈不是增加了百姓的負擔麼。

本質上。

自給自足的小農思想,仍然保留在朱元璋的內心。

在傳統的社會,資源是很昂貴的,需要提倡節省,百姓們也沒有餘力去擔負。

一口鐵鍋傳三代,已經說明了農業社會的風氣。

農業社會比遊牧社會生產力更高。

至少農業社會有鐵鍋,而遊牧社會沒有鐵鍋。

但是比起工業社會。

農業社會的有,不如工業社會的廣,正如土地生產力有上限,而工業無上限。

投入工業的人口越多,生產的上限越多,只是需要農業來支撐工業人口。

宋朝是歷史非農人口最高的朝代,可見宋朝的富裕,當然,這是相比較同時期而言。

如果非要用使用話術。

那麼後世美國人說美國偉大,又跟美國的窮人與流浪漢有什麼關係呢,為何美國的窮人和流浪漢,要為他們的艦隊自豪呢。

分不清內與外是不同的矛盾的人,把內外矛盾混為一談,要麼是無知,要麼是居心叵測。

比如隋朝。

哪怕隋朝如何只顧大事不顧百姓,但是當隋朝滅亡後,國力在那裡,解決了內部矛盾後,立馬迎來了盛世。

因為有。

而清朝。

哪怕清朝滅亡了,仍然被外部分割和割取,最後哪怕有無數的先民努力奮鬥,更有幾代人的付出,但是後世一直在追趕。

因為沒有。

所以充滿內部矛盾,但是在對外部的探取上,內部是沒有矛盾的,在這方面是一致的利益。

因為當哪天解決了內部矛盾,只要有,立馬就能脫胎換骨。

可要是沒有。

就算解決了內部矛盾,依然矛盾重重。

後世有人說宋朝不如遼金生產力高,但是宋朝出版的書籍,是遼夏金元之和的三倍。

加上夏和元朝都如此懸殊,那麼如果去掉元朝,遼金夏更不值一提了。

書籍代表了文化。

文化能預示文明,文明就是生產力。

朱元璋很擔心。

他一直致力於消滅內部矛盾。

減輕百姓的負擔,從軍事到生產,是他當上皇帝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情。

雖然受限於時代的侷限性,可無法否認他的方法,已經是當下最合適的。

回到了皇宮,朱元璋去了文華殿。

文華殿。

朱高熾在案几後,他的前方滿是奏疏,什麼九九六,他是零零七,讓人慾哭無淚。

上輩子九九六,這輩子零零七,越活越回去了。

難怪朱棣跑的快。

朱高熾忍不住的懷疑,朱棣是不是想要撂挑子,這才要親自去西征,否則為何去的這麼急。

“聖人.”

門口的聲音,打斷了朱高熾的思路,他連忙起身上前行禮。

“皇爺爺.”

“怎麼樣?”朱元璋笑呵呵的問道。

整日處理奏疏可不是愉快的事情,反而很枯燥無味,就算有了內閣,也需要親自翻閱一遍。

他怕孫子不能吃苦。

朱高熾倒不覺得累,主要是單調。

“一切還好.”

“不錯.”

朱元璋對這個大孫子還是很滿意的,雖然有些他看不慣的地方,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的確有他的一套手腕。

“皇爺爺今日去了哪裡?”

朱高熾關心的問道。

朱元璋已經七十二歲了。

可能因為朱棣替代了朱允炆,讓朱元璋減少了憂愁。

歷史上,朱棣的表現,朱元璋看在了眼裡,心裡的憂愁,肯定是有的。

如今有了新的決定,心裡的矛盾沒有了,加上提前放權,身心都得到了放鬆。

沒有再如歷史上一樣的病逝,倒也不算意外。

金州大夫們的精心照顧,提出了很多要求,可朱高熾聽到部分,也有部分沒有聽。

朱元璋的年齡,除了保證睡眠,伙食的營養方面,讓他保持心情愉悅才好。

既然喜歡微服出訪,沒有什麼好勸慰的。

又能讓他高興,還能活動活動,對老人有好處的事情。

歷史上活的最久的皇帝是趙佗,活了一百零幾歲,其次是乾隆,活了八十七歲,然後是梁武帝,活了八十六歲,再後是武則天,活了八十二歲。

朱高熾不知道朱元璋還能活多久,因為歷史已經變了,但是最好活到八十歲。

因為朱高熾希望自己能為朱元璋舉辦一場八十壽宴。

相信到了那天。

大明將會是新的高度。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建了一座城

山野小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