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朱棣的盛讚

應天府。

郭家。

六七十歲的武定侯郭英,早年跟隨聖人起兵,大小五百餘戰,總計擒斬獲俘人馬一十七萬餘,身受七十餘傷。

郭英身長七尺,有勇有謀,擅長騎射,一表人才,為人克己,忠德品性深得聖心。

在自家的家廟,也就是郭府東邊的三間祠屋,祭品有羊一豕一,皆分四體熟薦。

所有的器皿,都用的二品物件。

郭家子弟立在堂前,郭英手捧正祔神主櫝置於盤,執事者進饌,讀祝者大聲唱讀。

家中某某女,在某某年某某月日時分,受某某恩德云云,受封於燕王世子妃。

家族的伯叔諸兄,站立於其前稍東,子弟們立於其後,主婦在西邊,郭彩蓮的母親,以及其餘女性長輩立於其前稍西,婦女立於後。

一連串的禮儀之後,郭彩蓮盛裝緩行至前,家中長輩嚴肅的家訓,類似操持家業,孝順長輩,照顧子女,保持德孝云云。

此時的郭彩蓮,第一次在這種場合,成為視線的焦點,家族的期許,以及未來的期盼,乃至心中隱隱的幸福,讓她臉色紅白不定,努力保持鎮定。

至於和燕王府的媒妁之禮,由家中長輩負責,郭彩蓮並不用出面,但是早已有人興奮的講給了她聽。

和燕王府的婚事,非常的幸運。

如果晚上那麼一個月,秦王去世的訊息傳來,原本反對不算激烈的部分朝臣,必然會掀起波浪。

幸運的是,等秦王去世的訊息傳到應天府,郭家已經和燕王府定親了。

而這件事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運,郭英並不肯定。

兩個月後。

在燕王府的人護送下,郭家女抵達北平,奉旨成婚,正式成為燕王府世子妃。

當今皇帝賜婚封賞,寫入宗室碟文,王府明媒正娶,掌世子妃印冊,就算朱高熾反悔都不行的那種。

第二日。

郭彩蓮早早的起身,在丫鬟們的服侍下洗漱,穿大婦禮服,離開世子府,前往王宮問安公婆。

婚後的生活,沒有少女想的那麼浪漫,甚至有些古板,比起在家中的自由,反倒是顯得受約束。

可是每晚見到自己的丈夫,少女就覺得幸福。

朱高熾在郭彩蓮溫軟小手的伺候下,換了一身便服,看著猶小鹿般謹慎的少女,朱高熾交代了幾句。

“在世子府沒那麼多規矩,你可以隨意些,不過呢,王府畢竟不同別家,盯著的人多,規矩是要有的.”

“雖然父王和母妃不是苛刻的人,可你是不同的,做事要注意些分寸,最近多辛苦些,對你日後也有好處.”

這麼不善解人意的語言,在郭家陪嫁來的丫鬟們看來,世子一點也不憐香惜玉。

她們家的小姐,何時受過這種委屈。

郭家又不是什麼阿貓阿狗的小門小戶,家裡也出過王妃呢,小姐的三姑姑就是遼王妃。

郭彩蓮很溫順。

朱高熾說一句,她就應一句,彷彿很乖,一副逆來順受的小媳婦模樣。

盯著郭彩蓮一會,見她彷彿真的把自己的話聽進去,朱高熾才停止了訓誡。

這小女子可不簡單。

現在不多上些規矩,日後容易鬧出不少事,朱高熾最不喜歡事情超過他的控制。

比如發展工業。

他一定要制定好一整套的計劃,環環相扣,力求不出任何意外,嚴格的按照他的規劃進行。

簡而言之。

他不喜歡意外。

而他“一把年紀”了,對兒女之情並不放在心上,什麼情呀愛的,能經過時間考驗的不多。

雖然喜歡郭彩蓮的年輕與姿容,但要說對她的愛,非要準確的形容,朱高熾更看重郭彩蓮的孃家。

簡而言之。

對愛情沒有幻想的朱高熾,在內院的年輕女性們看來,的確頗有些冷麵世子的味道。

大姐和二姐嫁了人,幾位妹妹還小,兩位弟弟沒有成家,郭彩蓮代替了朱玉英的角色。

協助徐氏打理王府家業,照顧小姑子小叔叔們,還要出面接待各家女眷。

加上初來乍到對王府的陌生,郭彩蓮在朱高熾不在的時候,忍不住哭了幾回。

她想家了,可是恐怕這輩子都回不去了。

朱高熾現在很忙。

許多的事情已經迫在眉睫,彷彿一根鞭子在追趕,他要與時間賽跑,把工業發展推動到新的高度。

不只是物質上的,精神層面更不能落後,相反,精神層面的建設,比物質層面的建設更為關鍵。

北平大劇院。

朱棣前來觀看,朱高熾在一旁作陪,觀眾包括北平方方面面的首腦,有布政司官員,按察司官員,都司官員,長史府官員。

各衛所的頭腦,以及部分中級軍官,還有中華重工的高層,可以說整個北平府的高層,大多數都在此。

然後才是邀約的中下級官吏和軍官,以及獲獎的工人,和部分的大商人。

北平大劇院,已經是北平的文化中心,引領社會民間風氣的風向標,每當有轟動一時的新戲問世,都能改變百姓們的行為。

書籍為主要文化傳媒的時代,人們的行為被書籍的內容所引導。

北平大劇院因為朱高熾的原因,不被當做下九流,被工人們所喜愛,那麼大劇院的新戲,自然同樣成為了引導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

大劇院的演員們,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這是大劇院開院以來,第二次最隆重的時刻,在排戲的時候,劇院的院長,嚴肅的告誡演員們不能犯錯。

趙家寡婦獲得了上臺的機會,這是她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可心願達成的時候,她被嚇住了。

“換別人吧,我……我……我下一場戲上臺.”

趙家寡婦聽到這麼重要的場合讓她上臺,她嚇的語無倫次。

北平大劇院的院長,是中華重工特意從江淮請的戲班主,是當初第一次合作的那批戲班主中的一人。

之所以如此大動干戈,是因為此人能摸透小王爺想要的東西,而此人也沒有辜負朱高熾。

在此人的推動下,北平大劇院的發展沒有令人失望,做出了喜人的成績。

能超過別人,因為院長有一套識人的本領,任何新戲,他都能挑選出合適的演員。

經過他的觀察,新戲中救人士兵的妻子的角色,非常適合趙家寡婦,可以說非她莫屬。

“你沒日沒夜的練習,不就是為了登臺?你怕什麼呢.”

劇院院長沒有責罵,反而一臉的溫和。

趙家寡婦羞愧的說道:“我怕演不好.”

“沒有演不好的說法,只有角色合不合適.”

劇院院長安慰道:“劇院的戲本來就是假的,觀眾來看的時候,就知道是假的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觀眾看戲的時候,忘記這是假的,怎麼才能做到呢?讓每個角色活起來,只有最合適的演員扮演,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只有貼合角色的演員,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貼合角色的演員,哪怕用盡了全部的力氣,也只能事倍功半。

趙家寡婦很努力,有股聰明勁,加上現在的角色非常貼合,劇院院長相信她能演出成功。

經過劇院院長的相勸,趙家寡婦終於打消了顧慮,全身心的投入新戲中。

不只是她,每個角色都是劇院院長精挑細選的。

這些演員們心無雜念,每日早早的來到大劇院,從早到晚忘我的排練。

大劇院經過許久的發展,舞臺布展,道具佈置,燈光使用,樂器使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十二平均律的原理下,大劇院請了老樂戶們,發明出了不少新的樂器,讓音樂更加的美妙。

曲子和調子,歷史的長河遺留下許多許多,有的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有的可以當做素材改進。

一首接一首的音樂被製作出來,甚至北平大劇院,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音樂大師的年輕人。

北平大劇院考慮過,是否專門安排一場音樂會,不過北平大劇院的新戲播出排的很滿,所以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大幕拉開。

一首激盪人心的樂曲,在各種樂器的伴奏下,先響徹了大劇院,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

開場是軍營,士兵們嚴格訓練,在休息的時候,軍官訓導軍紀,要求休假外出計程車兵們,保持好軍人的形象,不要做出給軍人形象抹黑的事情。

接著軍隊唱著軍歌,軍歌是結合岳家軍的事蹟。

“大明軍保家衛國,忠肝忠膽忠國家。

百萬精兵鎮山河,鼠輩外寇勿敢侵.”

“若有外寇來犯之,軍民團結驅外寇。

誓死不做亡國奴,誓與國共存共榮.”

當演員們唱完這首軍歌,軍官就解散了,士兵們高興的散去,有的人打包回家。

“嘩啦啦.”

第一場落幕,觀眾席上響起了巨大的掌聲。

昏暗的燈光下,只能照清路面,但仍然可以透過些蛛絲馬跡,看到觀眾們的確被吸引了。

前排中間的燕王,在他的臉上,人們就可以看到滿意的笑容,並不似客套。

當朱棣偏過頭,坐在旁邊的朱高熾主動伸過腦袋。

“老大啊,北平大劇院的模式,這點咱的確得誇你,非常的好,不但要保持,還要大力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兵馬大元帥,打造最強盛世

大唐鎮國將軍

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

溫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