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新的工匠時代初現

底層百姓娛樂方式貧瘠的時代,新戲受底層人喜愛的程度,超乎人們的想象。

對新戲人物的模仿,以最快速度的傳播。

無論是真心認可,還是抱著吸引眼球的目的,人們學習新戲中角色舉止的行為,到處都可以見到。

百姓們能看三次五次,十幾次都打消不了看戲的熱情。

哪怕是寧王,也被舞臺上的新戲內容所吸引了。

這種全新的,讓人更身臨其境,並且填滿了故事內容,不像傳統戲曲,一段故事就是整場戲。

人們沒有移開眼神的機會,寧王心中的那點不滿,早就忘記的無影無蹤。

年輕人的忘性快,更容易被新生事物影響的特性,哪怕是寧王也免不了俗。

“這是真的嗎?”

朱權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是真的,有原型人物.”

朱高熾用肯定的語氣說道,不給人會產生懷疑的猶豫。

聽到朱高熾的回答,朱權感到驚歎。

“想不到北平的風氣,已經提升到瞭如此地步嗎,真是令人不敢相信啊.”

“提升軍人社會地位,增加軍人的榮譽感,是北平和中華重工一直在做的事情.”

“當社會認可軍人,並以軍人為榮,那麼具備了社會責任感的軍人,有這種軍人的軍隊,將是最強大的軍隊.”

朱高熾笑著說道。

寧王所處的位置很關鍵。

屬於必須要拉攏過來的人物,否則會引起很大的麻煩,那麼讓他心向北平模式和北平文化變得重要。

只要寧王願意學習北平模式和北平文化,他的政治立場也就天然的站到了北平這邊。

“讓百姓認可軍人不容易,更不提以軍人為榮,想要達成這種風氣,恐怕很難做到.”

聞言,朱高熾看了眼朱權。

寧王很年輕。

能有這個認知的確難得。

不過想到此人未來的表現,以及治理大寧的能力,倒也不奇怪了,此人是位合格的藩王。

“大寧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嗎?”

“可以.”

朱高熾笑著說道,“只要中華重工在大寧的工業化推動,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物資水平,再輔助軍人待遇,以及引導社會風氣,社會對軍人的印象,很輕易的扭轉過來.”

“真的這麼簡單?”

朱權有些懷疑。

當然不簡單。

中華重工可是自己一手創辦,在後世巨人的肩膀上,綜合了無數實際經驗才結出的成果。

朱高熾輕輕的說道:“軍人打仗,特別是對外打仗,屬於保家衛國的行為,這是毋庸置疑的.”

“軍人和老百姓的利益有一致的方向,所以只要扭轉當下不利的因素,那麼社會以軍人為榮,並不是難事.”

舞臺上。

大戲落幕,報幕人員上臺,朗聲告訴觀眾們,新戲的原型是紫荊關士兵,新戲來自真人真事。

短短的一句話,讓觀眾席上的觀眾們激動到了頂點。

掌聲猶如雷鳴般的響動。

觀眾以軍人為主,軍人講究秩序,有序的退出大劇院,最後,寧王和朱高熾,以及房寬等人告別。

寧王拉著朱高熾的手。

“中華重工在大寧的發展,不會受到阻礙,希望侄兒所言的事物,能儘快在大寧出現.”

“十七叔放心.”

朱高熾鬆了口氣,開心的說道。

寧王點了點頭,坐上了王駕,在眾人的恭送下,離開了此地,留下朱高熾和房寬。

房寬是自己人,朱高熾說話隨意些。

在安靜的街道上,兩人並肩而行,身後的侍衛們離得遠了些,不打擾二人的交談。

“北平那邊,衛所和中華重工緊密聯合,不但讓衛所承擔的負擔減輕,也極大促進了兵工業發展.”

“大寧地區沒有民戶,只有軍戶,發展兵工業至關重要,有利於王府.”

房寬知道小王爺的心意。

北平的軍需,例如鐵料,會根據當地的需求,由都司統計後,專門讓民鐵生產。

生產方式以工匠服徭役,併發工錢兩者結合。

原來的民籍管理制度,有這方面的考慮。

工匠們每年會有特定的時間向官府服役,算是一種變相的承擔社會義務。

經過朱高熾的推動,這種生產方式逐漸改變。

不但衛所自身生產軍工的方式去掉,減輕衛所生產負擔,也把服役的方式改了。

簡而言之,這份日常支出,都司直接劃給中華重工,由中華重工獨自承擔。

這是不可思議的行為。

但是有王府和中華重工的支援,加上的確減輕了衛所的負擔,加上北平都司也被北平系掌控。

所以這個政策落實了。

雖然房寬在大寧任職,但他是北平系大佬人物之一,對北平的變化了如指掌。

“大寧上下心向王府,而大寧和北平是不同的,許多北平可以做的事情,在大寧做不了.”

“我觀寧王為人,雖然是識大體的人,但是他也有他的訴求,恐怕不會任由中華重工控制大寧方方面面.”

朱高熾沉思。

大寧的實力超過了開平。

北平,開平,大寧猶如三駕馬車,缺一不可,加上自己在金州創辦的獨立體系,以及密雲區發展的石匣營。

可以說隱藏在水面下,由王府直接控制的勢力,已經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地步。

朱高熾想要讓三地融為一體,而大寧的寧王,是繞不過的阻力。

“如果沒有此人就好了.”

朱高熾嘆道。

房寬面色大變,急忙小聲說道:“小王爺慎言.”

見朱高熾沒有說話,房寬靠近了一步,解釋說:“如果寧王在大寧發生意外,對北平當下發展的勢頭是不利的.”

朱高熾搖了搖手,“我只是隨便說說而已,沒有真動這個心思,事情輕重我曉得.”

房寬鬆了口氣。

對眼前的世子,也有了更深的認知。

人們口中仁義蓋過王爺的小王爺,並不像宣傳的那樣無害,反而有些心狠手辣,比王爺要狠多了。

中華重工第一次長時期離開朱高熾親自坐鎮。

在這段時間內。

中華重工從開始的略微茫然,很快恢復了平靜,各部都得到放權,形成了即合力,又各自發展的態勢。

北平密雲分割槽。

密雲鐵廠經過分割後,規模曾小於北平鐵廠一年半,在第二個年頭,密雲鐵廠的規模重新超過北平鐵廠。

隨著開採條件和礦產質量全方位優秀的密雲鐵礦大開發下,依託於密雲鐵礦的密雲鐵廠,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

靠著較為單一的行業,密雲分割槽竟然有些和總部廠區分庭抗禮的實力。

密雲分割槽還成立了獨立的技術司,和總部廠區的技術司,不屬於上下級關係。

密雲分割槽的技術司,和總部廠區的技術司研究方向不同,百分之八十的資源技術研究,建立在鐵廠上。

在冶鐵鍛鐵行業的技術上,密雲分割槽的技術上,技術上的儲備遠遠超過總部廠區技術司。

第一架蒸汽機重力吊錘是密雲鐵廠發明的。

隨後第一架槓桿錘,第一架凸輪錘,第一架摩擦錘……各式各樣的機器發明並投入使用。

萬三在技術上是把好手,但是眼界不足。

他是密雲分割槽首席技術大師,結果在密雲鐵廠拆分時,覺得密雲鐵廠勢頭不如總部鐵廠,因此又選擇調回。

現在密雲分割槽的首席技術大師,是一名叫做馬大芳,年齡在四十歲上下的匠戶。

他和幾名工匠,在研究新的技術。

中華重工承接了衛所軍需,除了由朝廷供應的部分,其餘皆由中華重工生產。

密雲分割槽不只是鐵廠,有許多配套的車間。

突然多出來的訂單,讓高負荷運轉的工廠,需要一種更省力,更快速的技術。

用更高效的技術,製造大批的刀具,只是一個方向,還有許多的方向都在研究中。

“幾種方式,我認為還是槓桿錘的方式最便利,雖然缺點是力量不足,但用來打造刀具足夠勝任.”

馬大芳和幾人商議後,終於決定了突破方向。

不久。

專門用來打造刀具的蒸汽機槓桿錘發明了出來。

猶如槓桿。

一頭是大錘頭,中間是支架,另一頭是發力部件,利用蒸汽機和傳動部件提供動力。

另外一頭在齒輪的帶動下,讓大錘頭快速並勻速的上下敲打。

鍛打的力量比手錘大,槓桿錘的力量大小,可以更換不同的齒輪,從而調整錘頭上升的高度來控制。

只需要一到兩個人就可以操作,鍛打的效率總結下來,比手錘提高了十幾倍。

最適合用與毛鐵和毛鋼鍛打的需求。

“這個機器,不只是提升了生產效率這麼簡單.”

馬大芳向徒弟們講訴道理。

“以往鍛打鐵器,需要工匠們憑藉自己的經驗來控制力度大小,沒有標準可言.”

“有了這個機器專門打造刀具,在同樣的力量和速度鍛打下,可以摸索出一套流程出來.”

“例如打一百下,兩百下,小號齒輪換大號齒輪,再打多少下,大號齒輪換中號齒輪.”

“流水線生產方式理論,已經可以運用到實際生產中,以後對工人的要求降低,可以獲得更充足的人力,不再受限於高水平工匠的瓶頸.”

“這是好事,也有些不好的事,工匠時代變了.”

馬大芳說了句徒弟們不懂的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夢初唐

雲捲雲舒雨霏

大秦仙婿

風后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