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商人們的第一次戰爭

“你們老田家,算你們吃喝拉撒後,一年能攢下五十兩銀子好了,十年也不過五百兩.”

商人大聲的說道。

“我去年一年就掙了這個數.”

商人舉起一個巴掌翻了一番。

張薄拉投資的商業行為,為無數缺少資金的小商人指明瞭方向。

“你家以前不是在北平城賣麵食的嗎,就你家那攤子一年能掙一千兩,騙鬼呢.”

“這買賣早就沒幹了,我現在開礦,開礦懂嗎?”

商人氣急敗壞的說道。

老田家一直在反對他,數次打斷他的話,讓商人很不滿。

“你這麼做就不怕官府拿你.”

老田家威脅的說道。

“哈,全北平最大的這個.”

商人豎著大拇指,“這位大人物支援我們,誰敢亂來?”

雖然商人沒說明是誰,但人們都知道商人說的是王府。

環境不同。

當地主階級勢力強大的時候,自然是他們掌握話語權,面對挑戰者——工業,自然會做出有力的還擊。

這是符合事物發展邏輯的。

但前提是地主階級強大。

當力量不成正比的時候,地主階級的軟弱性則會展現出來。

北平府本就和山東不一樣,和南方的地主勢力更是不可比。

而明初經過朱元璋三十年不變的移民政策,地方上的大戶早就被打擊的喘不過氣來。

這些地方上的大戶,被拆分去了不同的地區。

雖然分得了新的田畝,為缺少人口的地區帶去了人力,但原來的關係網蕩然無存,失去了話語權。

連官府的影響力都不如王府,何況鄉間的小地主們。

工業勢力和土地勢力的力量,早就不成正比。

那些不滿的聲音,掀不起風浪。

也是商人敢拍桌子的底氣。

同樣是未來明末江淮地區資本主意萌芽的原因之一。

江淮地區發達的經商環境,讓商人壓過了地主力量,商人們甚至能打敗皇權。

萬曆皇帝在江淮地區的收稅行為,以紡織工為主,市民為輔聯合反抗而失敗告終。

“不客氣的跟你們說,如果不跟上來,以後我和你們的差距可就越來越大了.”

“到時候,哼哼.”

“你敢怎樣?”老田家的後生吼道。

“我不敢怎樣,但是道理你們懂的,現在你們求我要加入,我也不要了.”

“大家先消消氣,都是鄉里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何必如此.”

其餘的人紛紛相勸。

商人和老田家互不理睬,但也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最後。

商人證明了他去年的確掙了七百多兩銀子,雖然是糧票,但人們知道糧票等於真金白銀。

七百多兩銀子啊。

幾家人露出羨慕的眼光。

老田家賭氣離開,其餘幾家人拉著商人問東問西,商人解釋的很詳細。

最後商人請了他們幾家的當家人去北平逛了逛。

也看了他的小礦場。

終於。

商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從老家帶回了三千多兩真金白銀,然後去開平買地,招聘工人,然後拿合同去糧票銀行貸款。

第一桶金,難住絕大部分的普通人。

商人有第一桶金,透過合資的行為,讓第一桶金足夠登上門檻,進入新世界大門。

開平北部。

新世界。

這裡的礦產資源豐富,露天礦極多,礦產優質,開採成本低,生產產量高。

鐵道工程隊已經做好了規劃,開始在土地上動工,計劃用半年的時間鋪設好鐵道,平均每天五里地。

而礦場的開採也需要時間。

勘測,買地,辦手續,招工,購買裝置,聘請合格管事……。

工價一日高過一日。

甚至出現了搶工人的事件。

兩家商行發生了武裝爭鬥,上百人在草原上,騎著馬舉著兵器打起仗來了。

驚動了中華重工,也驚動了官府和王府。

調研司第一時間啟動了調查。

“沙布丁臺吉已經簽了合同,答應把自己部落的牧民交給兩家鬧事的商行其中一家.”

“但是另外一家偷偷聯絡沙布丁,用了更高的價格,讓沙布丁改變了主意.”

“因為兩家商行發生了衝突,經過多次的談判沒有談攏,以至於發生了武裝衝突.”

“哪裡來的人?”

“兩家商行都有各自交好的臺吉,出錢請他們幫忙打仗.”

朱高熾揉了揉太陽穴。

“膽子太大了.”

“小王爺說的是,需要好好管一管.”

……

“實在是不可思議啊,大開眼界,讓人不敢相信,竟然能發生這種事.”

負責軍籍工人在大寧拉練輪換的朱能,震驚的目瞪口呆。

“怎麼想出來的?這些商人真他孃的是個天才.”

“那些臺吉傻了嗎?商人鬧矛盾,他們先打起來,奶奶個熊,丟份啊.”

有將領為自己當年打那些臺吉感到不值。

這些臺吉此番太丟人,自己作為他們多年來的對手,豈不是也很丟人。

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更是充滿了憤怒。

氣勢如虹的時候,鬧出這種事情來,最後他們要背鍋,如何能不生氣。

整個開平的商行,都要看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的臉色來吃飯。

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生氣,兩家鬧事的商行乖乖的跑來解釋,都說是對方的錯。

“我們商行已經和沙布丁簽了合同,他們違背規矩,誘惑沙布丁違反合同.”

“什麼規矩?哪條規定禁止了?你們去找沙布丁啊,他違反了合同,你們找他不就行了.”

合同是成熟的商業行為,沙布丁懂個屁的合同。

他認為自己的牧民,自己想安排去哪個礦場就安排去哪個,誰也管不了他。

至於合同,是個什麼東西。

這就是文明人吃虧的地方,人家就是愚昧就是落後,因為人家天經地義的認為自己沒錯。

怎麼辦呢,只能被氣。

被違反合同的商行,自然要找能講道理的商行說理,兩家說來說去衝突越來越強。

以至於都要給對方一個好看,鬧出了這麼大的事。

現在兩家商行都感到了後怕,在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大樓極力辯解。

許多人也在看。

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會如何處罰兩家商行。

沒有讓人等多久,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給出了處罰通告。

兩家商行,各罰款一百兩。

這算個屁的懲罰。

商人們置之不理,沒有再放在心上。

不久後又下了新規定。

禁止透過各種不正當手段,提高開平以北的用工價格,破壞開平開發環境。

發現一起重處一起,嚴重者剝奪在開平經商資格。

這個處罰可就狠了。

不過多數的商行雙手贊成。

誰也不想被人挖牆腳。

草原上招募牧民本來就很難,人工太不足了。

他們更喜歡規矩,而不是沒有規矩,除非他們自身具備優勢,而現在的開平,他們希望有秩序競爭。

這條規定。

不但保證了他們用工成本,也避免了用工方面的競爭。

商人們獲利,自然不會違背這條新規,很快就落實了下去。

當反對的人少,新規定就容易落實。

當反對的人多,新規定很容易破產。

哪怕是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也得考慮自身的威信,不會亂下規矩。

沙布丁日子不好過了。

沙布丁要繳納罰款一百兩,作為違反合同的懲罰。

一百兩對於商行是個小數目,對於沙布丁就是大數目了,他當然不願意交。

所以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不允許商行使用沙布丁部落的牧民,讓沙布丁陷入了麻煩。

除了他自身想要的利潤,那些失去工錢的牧民倒無所謂。

他們的工錢由礦場直接結算給沙布丁。

沙布丁剛開始還比較大方,也就剋扣兩三成,隨著沙布丁去北平城的次數越多,剋扣也越來越厲害了。

現在牧民們對去礦場工作不敢興趣了,因為沙布丁剋扣的太多。

沙布丁甚至在北平買了宅子。

“我們的人在礦場工作,一個月才五錢銀子,一百兩銀子,等於一個月白乾了.”

在北平新宅子裡。

沙布丁向商人抱怨道。

“做錯了事就要承擔後果,你拖得越久,損失的豈不是越多.”

商人勸慰他。

“你與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對著幹,人家塊頭大,你得不到好處的.”

“唉,太欺負人了.”

沙布丁露出軟弱。

雖然他至今沒覺得自己做錯了,但還是繳納了罰款。

開平以北草原上的六月,像一個大工地。

和三省建設商團的模式不同,開平這裡的管理更加嚴格些,因為有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壓著。

從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流出無數的專案,被商人們一個個的承包。

遵守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制定的政策。

無數的牧民離開了馬背,站在地面上勤勞的工作。

至少。

在今年草原旱災的背景下,許多人有了新的生路,不在有死亡的威脅。

“這裡要抓緊工期.”

中華重工支援的管理人員體系,成為各個商行的座上賓,幫助商行建立組織骨幹。

在管事和班頭們身後,跟隨了部分年輕的畢業生,還有部分草原上的部分年輕人。

草原上的年輕人,多數來自於頭人子弟,會說會寫。

他們和學校剛畢業的畢業生們一樣拿著筆和紙。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召喚烽火狼煙

咕嚕嚕的扇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