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第一次的行動

北平百味大酒樓。

這座酒樓修建了五年,是名小徽商創辦的酒樓,見證了中華重工的崛起之路。

現在酒樓的老闆,不但開了更多的酒樓,也投資了煤礦行業。

他的資產比五年前擴張了二十倍不止。

就算這麼誇張的速度,這位酒樓的東家,在北平也只能算中上規模的商人。

北平最紅火的商人張薄,只用了一年就超過了他。

東家很少出現在酒樓。

幾名穿著絲綢的朝鮮人,其中還有兩名南方的商人,他們共同參與了投資。

現在是他們加深交情的時候。

在桌面上,有好幾本書,還有不少的冊子和手稿。

“這是我們收集的好東西,準備貢獻給圖書館.”

一名朝鮮人得意的說道。

“不錯不錯.”

兩名南方的商人好奇的看著手稿。

手稿用的是奇怪的文字,下面有翻譯的漢語。

“該國居民大量的勞動和不斷的工作,對它的收穫和富庶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於他們連山谷和河流都不放過和剩下,而是按其收成,種植他們認為當地所能生產的種種東西:果園、小麥、大麥、稻米、亞麻及大麻的大片土地,還有很多其他的.”

“所有這些勞動是很容易的,因為他們享有他們財產的極大自由,而且他們人數眾多,以及具有耕種土地的人工技術.”

“在整個這個大國,人們不容忍流氓和懶漢,而所有這些除他們要受到嚴懲外,會被認為是醜惡的.”

“眼下也沒有戰爭,在過去,這個國家的貴族們,認為戰爭有時給他們的百姓帶來巨大損失.”

“他們的國王僅滿足於擁有他自己的國家,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竟然沒有戰火,不可思議的國度.”

“此外,他們天生好吃喝,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是大商人和買賣人;所有這些,連同上述國土的肥沃,使得它可以正當地被稱作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幾名朝鮮人眼神中有些羨慕。

他們的國家能被人如此稱讚該多好。

肯定是這個無名人士孤陋寡聞,還沒有去到他們朝鮮,他們朝鮮可是自古學習中華的,並不比中華差。

兩名商人則看得興致勃勃。

任何人見別人如此崇拜自己的國家,心裡難免也會高興的。

“這個人不知道是誰啊.”

“難道是唐朝,或者宋朝的海外人士.”

“缺了許多篇章,頭尾都沒有找到,估計很難找到是出自誰的手中.”

朝鮮人討好說道。

他們要靠著沾光做生意,自然不敢得罪。

“要不要獻給小王爺?”有商人大膽的說道。

“這會不會太輕了,萬一畫蛇添足反而不美,我看還是照著流程捐給圖書館更為穩妥些.”

幾人商議著。

那些朝鮮使團的官員,所代表的利益階層,自然有更高渠道的合作方式。

在使團中的一些小人物,有膽子大的,具備開拓心的,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他們嘗試和小商人合作。

正所謂佘蛇有蛇路,鼠有鼠道。

就像《平凡的世界》一書中,那些開放後卻仍然不敢離開土地的人,才是普通人的寫照。

相反王滿銀這種,雖然最後一事無成,卻勇敢的離開土地去社會闖蕩的人,他的勇氣超過普通人。

而比起孫少安,此類膽子大而又腳踏實地,能結合當下,做出正確選擇,更是優秀的人才。

孫少平則是看清了道路,在物質條件滿足的情況下,追求更高層面的精神境界,這種是高舉薪火的人。

正如偉人所言。

天下是很大的,社會組織極其複雜。

那麼今日的北平。

事物不停的變化,人們同樣會變化,這是自然道理。

正如明中期開始,乃至各種現代思想雛形的各類新學,那些“離經叛道”的言論,也是隨著事務發展的提升,從而促進各種思想誕生。

思想隨著發展而變化的,哪怕是後世的人文風氣,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不是憑空而來的。

北平城的朝鮮人,原來多是經過北平時,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買點商品帶回國內掙點小利。

現在北平的變化大,機會多。

那麼留下來的朝鮮人也就多了。

他們想要在北平獲得更多的東西。

但是他們忘記了一個道理。

他們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需要付出交換的東西。

因此朱高熾並沒有阻止這些大大小小的朝鮮人留在北平,在北平參與商貿得利。

除了他們帶來更多的資金,會越發盤活北平的經濟外,他們會失去的更多。

但是呢,這個失去,不是指他們個人利益的失去。

突然。

街道上傳來沸沸揚揚的聲音,越來越大。

“怎麼回事?”

幾人好奇的叫來夥計。

夥計匆忙的進來,興奮的叫道:“工人上街了,他們好像在慶祝,客官要不要去看看.”

街道上。

最先上街的是幾家焦炭煉製廠的工人。

不知道從哪個城門進來的,城門也沒有阻攔。

上千名穿著工衣的工人,拉著大大小小的橫幅,上面寫著祝賀北平大豐收的文字。

新的事務,工人們很害羞。

街道兩旁的的人們好奇的觀望。

好像看得懂,又好像看不懂。

“稀罕呀,難道是舉辦的什麼活動?”

“沒啥意思.”

工人們壓著嗓子,不敢大聲的喊口號,兩旁的百姓們指指點點,臉上帶著笑容。

許多人當做看戲了。

那幾名商人來到人群中,看到了走過來的工人們。

“沒聽說呀,你聽說了嗎.”

“沒有.”

他們搖了搖頭。

實質上他們的層次太低,那些大商人有門路的,輕易可以見到朱高熾。

而他們還需要考慮,甚至只敢透過圖書館來拉關係。

不過沒有人反感,反而覺得有點可惜,動靜不夠大,北平這些年的日子越來越好,人們是看得見的。

就像先民豐收後會慶祝。

北平的大豐收,人們也想要慶祝。

工人們從西門進,繞著街道一直走,一直走到東門,再從東門返回北門。

路邊的攤販們很好奇,不過工人們帶來了熱鬧,攤販們更希望賣出更多的東西。

城中的孩童跟著隊伍跑,很快被家裡大人扯著耳朵帶了回去。

也有不少人跟著隊伍,隊伍的規模變得大了起來。

官方沒有人出來管。

整個北平城,任由工人們遊行。

但是人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許多人意猶未盡。

“北平有今日的局面,的確應當慶祝.”

“慶祝好啊,熱熱鬧鬧的.”

有人搖了搖頭。

“也沒個宣傳,也沒個鑼鼓,連炮竹都沒放,一點也不熱鬧.”

“人倒是不少.”

“總感覺少了點味.”

有人心裡堵得慌,本來很感興趣的,但這就完了?太遺憾了吧。

大興縣。

中華重工總部廠區。

橫幅的海洋。

十幾米高的架子上一幅幅的懸掛下來,顯得是那麼有力量,數千人聚集在這裡。

當朱高熾從隊伍中走了進來。

“嘩啦啦.”

熱烈的掌聲自發的響起。

朱高熾走到臺上,望著臺下的工人們,工人們臉上的表情很興奮,充滿了激動。

所有時代的人都在變化。

因為世界在永恆的變化著。

這個變化會變得更好,也可能變得更壞。

那麼朱高熾可以自信的說。

他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好,人們更有希望。

“我創立中華重工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盈利,在提升社會生產力的同時,追求提高百姓們的生活待遇.”

“在人們富裕的同時,不忘記先民精神.”

“正所謂德智仁與勇並存,在富裕的同時,人要充滿了高昂的精神,這樣才算是真正的進步.”

總部廠區不止幾千名工人。

這裡的工人主要是班頭,管事等。

“為什麼要發展工業,以及發展工業的道路是不是正確的,不是別來人決定的,而是你們決定的.”

“我認為你們是時代的先鋒,兼有社會責任感,並且要強烈具備的社會責任感.”

朱高熾發表著講話。

其實明初的人們也是有自卑和敏感的。

從宋以後。

這個民族就有了自卑。

特別是在晚晴的時代,人們的自卑達到了巔峰,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們,自卑到了極點,認為東方文明一切都是落後的。

他們從晚晴的社會來認知,巨大的差異,他們所具備的淺薄知識下,覺得先民所有的文化和成果都是吹出來的。

另外一派則極力吹噓東方文明。

充滿了兩個極端,這股風氣一直延續到新中國建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

直到中國富強了起來。

而偉人之所以是偉人,他看得比普通人要長遠。

他堅持認為東方文明是強大的,同時也認為西方現在是強大的,需要學習西方。

學習西方趕超西方的同時,仍然要保留中國方式,為民族留下核心,追求的中國的強大和復興。

一個復興,說明了一切。

偉人說:枝節不可少,當是有大本源。

這才是正確的道路。

也是朱高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的原因。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天子:陛下駕崩,娘娘讓我幫個忙

橙子味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