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朱高熾不如葉希賢

“這個國家的人極其的聰明,他們甚至想出了一種絕妙的主意.”

“在相當一個安靜的日子裡,平地上一個人使勁力氣呼叫所能聽到的距離,被稱為裡.”

“十六個這樣的裡,就是一鋪,而十個鋪叫做站,是一天能行走最長的路程.”

“他們的一些村子,大到只缺一個州的名字.”

“他們的街道鋪的很好.”

……

“因此你可以認為這個國家應該被稱作大國,堪與全世界已知的、最佳的、最大的國家相匹敵.”

北平城。

明初發展了三十年的城池,工業化發展的第五年,採用中國社會資源分配模式集中發展。

如今進入到一攬子大基建工程經濟計劃過程中。

後世,日本學習西方模式,保持自身文化,用了不到四十年,從農業國家躋身為亞洲第一大國。

如果說明中期是同時期西方人口中的理想國。

那麼明初應該是同時期西方人口中的天上國。

這座古老的城市。

正在無形的脫變。

中國文明加中國模式。

“燕王世子之才無可置疑.”

布政司。

顏鈍喝著茶,冷靜的說道。

他的前面。

坐著按察使司按察使墨麟。

“但是燕王世子不懂政治.”

墨麟接著說道。

“人有所長,必有所短.”

顏鈍沒有否認。

在應對葉希賢一事上,顏鈍認為燕王世子做的遠不如墨麟。

須知葉希賢嚴查的第一站是按察使司。

而葉希賢在按察使司無功而返,也沒有鬧出如今在開平,密雲兩地的動靜。

“只怕如此下去,事情越鬧越大.”

顏鈍露出憂慮。

北平目前的局面,看上去是因為高勉一案,實際上是燕王府和應天府皇太孫一系的較量。

顏鈍很擔憂。

因為目前的局勢,越來越像當年的陝西。

這麼鬧下去,輸家只有王府。

“葉希賢在密雲和開平大開殺戒,刺激矛盾,恐怕兩地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這正是葉希賢想要的.”

“真要是鬧到那個地步,葉希賢並不怕死,反而王府會首當其衝,必定被奪權.”

布政司,按察使司,都司。

政,法,軍。

都司自然不用說,上上下下許多王府的人。

布政司和按察使司不同。

這些是流官。

雖然都司官員也是流官,但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也造就了布政司和按察司不可能像都司一樣,唯王府馬首是瞻,這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制定的規章制度,不會允許這種情況。

否則當年也不會改制,把王府相府改為長史府,讓地方權利回到衙門。

“唉.”

顏鈍突然幽嘆一聲。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他實在不知如何化解雙方的衝突,涉及到立場之爭。

“如果燕王在北平就好了,相信以他的政治手腕,不至於發生如今的事情.”

“可惜,燕王離開北平,正好是世子促成的.”

墨麟無奈的搖了搖頭。

工業化的厲害。

舊文人並不會視而不見。

當太平軍消滅了南方的滿城,南方的鄉紳勢力就開始辦工廠,辦學校,修鐵道。

新文人也是舊文人脫變出來的群體。

所以練子寧回去應天府後,第一時間想要興辦工廠,學習北平的發展。

顏鈍是個實幹的官員,不算皇太孫一系,更不算投靠王府的官員。

反倒是墨麟。

此人倒和王府走的近些。

就算是如此,顏鈍也是不希望北平亂起來的。

但是。

事物的發展,有時候並不如人所預料。

從北平夏收前,一直到夏收後,開始進入秋天,除了葉希賢在北平的動作,北平的發展並沒有被影響。

朱高熾所提出的職業兵計劃,已經啟動了兩個月。

開平鐵道站。

是附近最大的火車站。

在火車站十里外,是一處新兵營。

三萬職業兵的營地,依託於鐵道,構建全新的作戰模式。

因為營房還在修建,所以此處搭建了一處處的帳篷,成為暫時性的營地。

職業兵的來源,主要依託於衛所兵。

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

從數十衛中,調派有才能的軍官,主要來自石匣營和金州衛,其餘來自燕山三衛,以及精銳衛所。

因此雖然軍營才成立,但是軍隊並不是新兵,只素質方面就強過了普通衛所。

士兵分三級三等。

最低階每年十八兩的軍餉。

十八兩。

在明末時期,因為大帆船貿易,無數的白銀流入大明,加上大明的物資發展。

那時候成立最精銳的營兵,每年也是十八兩。

同樣的十八兩,兩者的價值截然不同。

其餘不提。

就這份軍餉,整個大明沒有軍隊比得上。

一名士兵。

靠十八兩銀子的軍餉,他的家庭可以在北平過上良好的生活,妻子不用勞作,孩子高興上學,還可以補貼家族。

當然。

這裡的軍規很嚴厲。

人們要時刻保持軍容,要做好戰鬥犧牲的準備,高強度的訓練日程,不過每個月有六天假期,全年年假另外有二十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食堂的大門口。

三千人的軍營,分為五個小營。

每個小營有單獨的食堂和訓練場地。

每個小隊三十人為排,整齊的在太陽下列隊,在開飯之前,每支隊伍唱著軍歌。

在軍歌聲中,依次進入食堂。

哨官在別的屋子吃飯。

隊長們在一桌,士兵們每什一桌。

老三和同袍們站在桌子前。

一個月來的訓練,讓老三很痛苦。

他從來沒有想到過,還能這麼高強度的操練。

整日什麼念頭都沒了。

就想著睡覺。

“開飯.”

一名隊長等人齊後,下命道。

“唰.”

食堂傳來坐下的聲音。

今日營中的午飯是肥肉燉粉條,白菜,豆腐,大米飯,骨頭湯,爆炒肺片。

士兵們胃口大極了。

每個人越來越壯實,臉上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充滿了紅潤。

他們說話的中氣之足,會讓聽到人覺得大聲。

吃飯的時候很安靜。

這裡其實懲罰並不嚴厲,但是規矩太多了。

就比如這吃飯。

雖然伙食比以往好多了,完全不能相比,可以前不少人習慣了吃飯的時候侃大山。

現在很多人憋著,老老實實的吃飯。

被懲罰多了,自然也就不敢違背。

吃飯後。

士兵們會有一個時辰的午休時間,有的人會在中午的時候去洗衣服,也有人會選擇晚上。

幸虧天氣涼快了些。

如果還是前兩個月的盛夏,地面上的帳篷里根本無法住人。

此時。

因為帳篷中的炎熱,不少人睡不著,什長也沒有做出多餘的要求。

“其實現在辛苦些,是因為剛剛成軍,等熬過這段時間,以後也不會有這麼高的強度.”

什長故意說道。

強度的確太大了,就連什長們也有許多人受不了。

雖然都做好了準備,可實際的操練強度,仍然讓許多人無法想象,完全和以往不同。

這種操練方式,放在衛所中是施行不了的。

但是新軍不同。

全部由精壯構成,加上豐富的伙食,以及極高的待遇,還有這些年軍戶風氣的變化。

種種根基才勉力讓新軍沒有崩潰。

聽到什長的話,其餘計程車兵們興奮了起來,“真的嗎?我就說這麼操練,誰也受不了啊.”

“現在高強度的操練,是為了讓你們形成本能,就像那使用鳥銃,多麼危亂的時刻,也能有條不紊的裝填.”

“等熬過了這個階段,就會寬鬆些,訓練其他的體能.”

什長笑著安慰士兵們。

“李堅.”

什長指了指一名帳篷裡最年輕計程車兵,十八歲的年齡,入營要求的最低年齡。

老三聽到自己的名字,抬頭看向什長。

“你跟我出來下.”

什長點點頭。

帳篷外。

找了出人少的地方,什長拍了拍老三的肩膀。

“你的進步我看在眼裡,軍事條例背的也最好,所以我準備讓你當我的伍長.”

一什十人,什長一名。

一什兩伍。

一伍五人,伍長一名。

老三意外的看著什長,有些感激,但也感到擔憂,“什長,我怕我做不好.”

“伍長而已,有什麼做不好的,我看好你,好好幹.”

什長鼓勵道。

大家都不是新兵。

唯獨老三是新兵,在什長眼裡,老三操練努力,軍事條例也背得好,又聽話又不抱怨。

他不用老三用誰。

“營兵的發展,是小王爺提出來的,營兵的待遇眾所周知,以後必然是主力部隊.”

“現在營兵初創,雖然定下了三萬的額員,其實才建了三營,我們是最早的一批.”

“不要怕吃苦,更不要畏懼擔責,只要不掉隊,別說一個伍長,未來哨官都不是事.”

什長大大咧咧的說道。

老三可沒有什長這麼大的野心,他能當伍長都覺得很緊張,生怕自己做不好。

就這樣。

老三在新軍營中,渡過了兩個月。

兩個月的時間裡。

老三變得黑了,個頭長高了,身體粗壯了,說話有力了,一杆鳥銃裝填速度達到了一分鐘兩發。

有老三勤練的原因,也有因為定裝火藥的便利,節省了一個步奏。

但是。

這一天。

軍隊突然接到了開拔通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戰龍山

龍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