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朱高熾出場

王府。

最懂事的姑娘,和最活潑的姑娘嫁人。

三姑娘四姑娘跟在嫂子身邊,郭氏被三姑娘的純真逗笑了。

四姑娘好奇的問郭氏,什麼時候生個侄兒或者侄女出來,三姑娘說孩子要從腋窩下鑽出來。

郭氏雖然笑著,可內心還是有些憂慮。

徐氏和幾名王府的嬤嬤對著王府的賬本。

以往,朱棣不在北平的時候,徐氏還會出面督理長史府,不過現在她全交給了長子,什麼事都不過問。

“娘娘.”

有名老嬤嬤神色嚴肅的走了進來,在徐氏耳邊悄悄說了些什麼,徐氏眉頭緊皺。

郭氏看見婆婆的臉色,猜到有什麼要緊的事情發生了。

果然。

徐氏向郭氏說道:“你帶著兩位姑娘下去吧.”

郭氏明白,起身施禮後,領著兩位姑娘離開了徐氏處,徐氏吩咐道:“請葛先生,金先生來見我.”

“世子在不在府中?”

“世子一早就出門了.”

“把他找回來.”

徐氏先後吩咐道。

等朱高熾從北平城回來的時候,徐氏已經從葛誠和金忠口中,明白了前因後果。

徐氏請了葛誠和金忠兩人下去,讓周圍的人退下,只剩下朱高熾在眼前。

“老大,到底怎麼回事?”

朱高熾笑著回說:“有人對北平當下的局面不滿,想要透過高勉之案打壓王府.”

朱高熾以為徐氏會繼續問下去,高勉到底怎麼死的,已經想好了應對。

“葉希賢在衛所的手腕,你就算不知道如何應對,你也當看見按察使司墨麟如何擋回去的.”

“還有葛先生和金先生,他們難道也不懂嗎.”

徐氏一針見血的問著朱高熾。

“我不知道伱打的什麼主意,也不問你心中的計劃是否順利,就問你對那些滿腔忠義的軍士是否公道.”

按察使司。

墨麟親自出面,力抗葉希賢,就讓葉希賢束手無策,放棄了在按察使司辦案。

那朱高熾呢。

只要朱高熾出面,在朱高熾面前,葉希賢就是有十二萬分的手段也發揮不出來。

哪怕他有聖旨。

葛誠和金忠難道看不明白,兩位長史府的核心臣員,要是這點手腕都沒有如何能服眾。

“兒子這就親自去密雲.”

朱高熾說道。

徐氏認真的看著朱高熾,最後忍住了要問的話,她仍然選擇讓老大去照著自己的心意去做。

“多帶些人手.”

徐氏最後關心的說了句。

朱高熾真的動身去密雲了。

葉希賢在北平鬧了這麼久,兩人還沒有見過面。

其實朱高熾不希望和葉希賢見面。

在最開始的時候,他也請過葉希賢的,但是葉希賢擺明車馬。

一直到葉希賢請到了聖旨。

朱高熾根據形勢的變化,心中也改變了主意。

他希望見到的是死人。

而不是活人。

這已經是一場人心的考驗。

目前,對於王府的形勢來說,只能評及格。

朱高熾沒有乘坐他使用了幾年的專列,此次乘坐的是蒸汽機火車,由北平鐵道站直達密雲。

金忠陪著朱高熾。

兩人坐在專座上,朱高熾看著窗外,金忠低著頭。

“南北必有一戰啊.”

朱高熾突然回過頭,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

金忠不但聽懂了,並且臉色不變。

朱高熾是透過歷史,結合當下總結出來的話,這句話他很早就藏在心中。

靖難之役。

朱棣造反不是直接造反的。

如果朱棣首先造反,他的形勢會截然不同。

靖難之役完全是一場絕地求生,前面的藩王用性命為朱棣鋪出來的丁點道義。

這丁點道義,讓朱棣有了底氣扯旗。

但是朱高熾不同。

以如今北平的變化,也不可能再像歷史一樣,應天府就算仍然沒有第一時間對付燕王府,可對北平的盯控力度絕對會不同。

朱高熾會選擇先打出去。

那麼他沒有道義。

他需要製造一種道義,也需要考驗人心,清晰的瞭解王府現在的號召力。

準確的說。

在沒有道義的情況下,是否能扯旗拉出人馬。

靖難之役前。

朝廷嚴苛的削藩之策,讓藩王死了,獲得各地的同情。

這個削藩,針對的還不只是藩王,包括王府的親信將領。

做事講究師出有名。

例如先動的周王。

周王的次子不滿自己無法繼承王府,向朝廷告密自己的父親,說父親圖謀不軌,給了朝廷師出有名的機會。

而在燕王府。

燕王府上下團結,給不到朝廷對燕王下手的理由,因此朝廷調換了北平的三司官員,調走了燕王的親軍。

然後大肆抓捕軍隊將領,想要查出燕王不軌的供狀。

就連葛誠也沒有提供燕王不軌的證據,只說燕王是裝瘋。

好幾位王府的親信將領被殺了。

靖難之役。

是無數的因果堆積起來的,而不是朱棣一聲令下,大軍就跟著他造反了。

朱元璋治理天下三十年之功,光復山河,恢復南北之績,豐功偉績深入人心。

種種政策不提。

光一個命令各地修建預備倉,詔郡縣以預備倉糧貸民之貧者,救活了明初多少受到災害的地區。

雖然明初的災害還不如明中末的頻發,但也已經比歷史要高頻率了。

小冰河期始於十三世紀,在十六七世紀達到巔峰。

剛好伴隨明朝一生。

朱高熾深知歷史變化,不願意靠運氣。

北平的實力發展到這一步,他有邁出去的勇氣,但是不確定北平的人心,能否如自己預計的那般。

那麼金忠呢。

朱高熾看重金忠,金忠的才能只是一方面,朱高熾更看重的是金忠在歷史中的表現。

所以朱高熾讓金忠深入中華重工體系,而葛誠至今的權力,只留在長史府。

“根據姚和尚所言,應天府那邊削藩之論日深,只是不知削藩詳細.”

金忠提到了姚廣孝。

這兩位都是堅定支援朱棣造反的人。

所以這兩人天然的立場和朱高熾接近。

“但以我之見,未來的北平有多強,日後新朝對北平的削藩就會有多狠,諸事難料啊.”

聽完金忠的話,朱高熾默默想著,還有二十一個月。

北平和應天府有兩千多里。

在沒有鐵道的情況下,這兩千多里就是一個天坑。

騎馬從南京到北平需要一個半月。

往返就是三個月,官司打來打去,三四回下來也就過去了。

未來雲南的黔國公府。

沐啟元之案可是爭論了兩三年,朝廷最後才搞清楚黔國公府和地方官府之間的問題所在。

數次往返加上討論定策,以及朱元璋最後的歲月身體不豫等等。

其實葉希賢之事發生在明年,對朱高熾才是最有利的,他可以很好利用這個距離導致的資訊差。

不過世間哪裡有完美之事。

事事完美只是人們的幻想,腳踏實地才是正道。

這二十一個月,已經夠了。

自己是燕世子。

加上這個身份足夠了。

當然了。

這一切只是朱高熾心中所想的,實際上會如何發生,誰也無法預料,但是朱高熾已經深思熟慮過。

如果想要最小動靜的解決靖難之役,又保住北平的工業環境,最大程度讓百姓不受騷擾。

那麼以如今北平的實力,首先打出去,直搗黃龍就是上策。

朱高熾發展北平工業是為了什麼。

其中一個目的,最開始就是想要消弭靖難之役對大明國力和百姓的傷害。

現在北平的實力沒有問題。

那麼首先打出去,這一步可不可以走得動,朱高熾需要一個讓他做出準確判斷的錨點。

葉希賢。

成為了一個錨點。

“所以我才說,未來南北必有一戰.”

朱高熾盯著金忠。

金忠可以說是王府內部最堅定的一份子,如果金忠都不表態,可想而知其餘的人。

所以朱高熾需要金忠表態。

朱高熾的話說的明明白白,金忠也不在藏了。

他所有的一切都是王府給的,他是藩臣,他的君是燕王。

“北平的實力,能贏.”

朱高熾鬆了口氣。

現在。

清晰的目標下,有了第一個明確加入的人,也是當下至關重要的人物。

連線長史府和中華重工的核心人物。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統一人心的時候,現在順利的邁出了第一步。

然後。

就要看密雲那邊了。

朱高熾希望自己到密雲的時候,葉希賢已經死了。

他跟葉希賢沒有什麼好談的。

兩者的立場註定了雙方之間沒有道理可講。

“密雲那邊.”

“密雲地區不會讓小王爺失望的.”

金忠肯定的說道。

越瞭解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以及如今北平各方面的變化,金忠越有底氣。

歷史上朱棣最微弱的時候,金忠都敢賭燕王,何況現在的北平。

朱棣在身邊無人的時局中。

一個姚廣孝,一個金忠,給了朱棣最大的決心。

“是啊.”

朱高熾喃喃道:“選擇在他們的手中,他們的選擇,才是能決定一切.”

火車抵達密雲。

朱高熾從車廂下來,密雲鐵道站的管事們得知,連忙出來迎接朱高熾。

這時。

朱高熾抵達密雲的訊息,還沒有傳到密雲。

鐵道的運輸,讓訊息傳遞速度落後於運輸速度。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話大秦,地獄級

筋疲力盡的絕地紫晶

開局:我成了首富家的姑爺

牽手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