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大明人會點石成金

薩特累季河是後世巴基斯坦境內印度河的左岸支流,也是巴基斯坦境內最重要的河流。

明軍三萬軍隊打破巴赫魯勒·洛迪的十萬大軍,當訊息傳開後,明軍半年以來在白沙瓦地區、拉合爾地區佔領的城池越發的安穩了。

任禮入住木爾坦城,全復整個薩特累季河北岸,巴赫魯勒·洛迪的帶著自己的親信狼狽的逃入德里蘇丹國腹地,被他的哥哥關押了起來。

來自巴里黑地區的突厥貴族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

首先是他們與巴里黑地區的隔絕,其次是明軍的壓力,最後是地方上的不穩,多年來的高壓奴隸式管理,許多的種族已經麻木,但是總有人敢於反抗。

最先動起來的是底裡人。

次大陸有很多的種族,並不是統一的民族,各自之間有深厚的矛盾,不可調節的那種,正是因為複雜的鬥爭,所以巴里黑地區的突厥軍事貴族們常常能征服次大陸,不只是武力強盛的原因。

因為徵兵需要糧草和金銀,面對大明的軍事威脅,德里蘇丹國再一次從地方徵收糧草。

德里蘇丹國計程車兵們在各部搶劫和姦淫的行為,多年以來習慣瞭如此,各地的城鎮與部落也不敢反抗,但是底裡的馬哈木敏銳的發現了機會。

與以前不同,如今德里蘇丹國計程車兵們非常的膽怯,從他們的眼神裡看到了後怕,再也不是以前那種敢於打仗的勇士們了。

穆巴拉克·沙現在只想著保住自己的權勢,讓德里蘇丹國穩定下來,懼怕大明軍隊的攻擊,當然是使者說什麼,他就答應什麼。

越貧窮的地區百姓越不怕死,因為常年的飢餓,人命不值錢。

巴里黑地區的百姓們過得貧窮,所以能出精兵,靠著手裡的精兵,巴里黑地區的軍事貴族們武力強盛,間接催動了德里蘇丹國的誕生。

穆巴拉克·沙得知大明使者抵達,不敢怠慢,連忙召見了對方,得知明軍有與自己緩和關係的想法,穆巴拉克·沙差點要哭了出來。

勝利的很輕易,嚐到了甜頭的馬哈木,靠著大批的糧草,開始邀約更多的人手加入自己。

見到對方國王的失態,使者主動的試探:“想要成為大明的藩屬國,納入宗藩體系,不是紅口白牙的,需要履行很多的約定和義務,當然了,大明也會給予許多的回報。”

拉著使者的手,穆巴拉克·沙親切的告訴使者,“德里蘇丹國絕對沒有違逆大明的心思,德里蘇丹國願意向大明稱臣納貢,成為上國的藩屬國。”

形勢發展的很快,當任禮與木爾坦人接觸後,木爾坦人要自立為王國,但是願意成為大明的藩屬國,任禮不敢做出決定,立刻讓人把訊息送回過來。

從小勇猛的馬哈木是部落裡最勇敢的頭人,身邊有不少從小一起長大的親信,與眾人約定好了,大著膽子嘗試偷襲了滿載而歸的糧草徵收隊。

德里蘇丹國與巴里黑地區也有一些利益上的矛盾,簡而言之,德里蘇丹國的上層精英們墮落了,他們從巴里黑地區帶來的精銳士兵經歷過數代人也腐朽了。

短短的幾個月,馬哈木手裡的規模壯大了十倍,從幾百人變為了幾千人,對德里蘇丹國的威脅直線上升。

等任禮開始在地方上建立秩序,幾個月的時間而已,偌大的德里蘇丹國的變化,讓任禮有些不可思議。

沼納樸兒人建立的王國,位於後世北印度章普爾縣,《續文獻通考》曰:沼納樸兒在榜葛迤西,古天竺國也。居印度之中,又名金剛寶座國。乃釋迦得道之所,明永樂中遣使詔諭國王,一不刺金遣人來朝貢。

沼納樸兒王國常年被德里蘇丹國欺壓,雖然納貢稱臣,但並沒有減少德里蘇丹國的剝削和入侵,如今得知明軍向德里蘇丹國發動了戰爭,並且取得了不少的勝利,加上德里蘇丹國境內發生了反叛,沼納樸兒王國膽子也大了起來,主動向德里蘇丹國發動了戰爭。

德里蘇丹國對比巴里黑地區要富庶,奢侈的生活腐蝕了來自巴里黑地區的軍事貴族們,以往他們由巴里黑地區“輸血”,但是利益輸送從來不是穩定的。

如今又沒有了巴里黑地區的“外援”,第一次平叛的行為竟然失敗了。

當斷則斷,任禮不敢再耽誤,主動派人去聯絡了德里蘇丹國國王。

打敗了德里蘇丹國軍隊的馬哈木名聲開始大漲,越來越多的人聽到了馬哈木的名字,知道這是位能打敗蘇丹軍隊的勇士,所以更多的人來投奔馬哈木。

因為自身實力的原因,任禮並沒有打算速戰速決,而是做好了長期戰爭的準備,可德里蘇丹國崩潰的太快,而因為巴里黑地區的不穩定,明軍的後方不穩,對於明軍未來的利益不划算。

新的發現,讓馬哈木膽子大了起來。

受到底裡人的影響,木爾坦人也開始了起義,然後是沼納樸兒人。

成為大明的藩屬國,雖然失去了很多的利益,但總比被奴隸們推翻強百倍。

初步的試探,雙方一拍即合。

使者回去後告訴了任禮,任禮自作主張,暫停了軍隊的攻勢,甚至穩住了木爾坦的局勢,讓德里蘇丹國的西北邊壓力大減。

從西北撤回了大軍後,德里蘇丹國打退了沼納樸兒王國入侵的軍隊,然後又把馬哈木逼回了老家,開始集結軍隊,準備給予馬哈木最後一擊。

“德里蘇丹國的軍隊雖然作戰能力不行,上層的眼光還是有的,靠著自身實力的優勢,竟然穩住了局面。”

朱高燧一臉的感嘆。

年輕的朱瞻墉經歷過真正的戰場,加上自身的地位,以及戰場上的武勇,很快得到了士兵們的擁戴,而朱瞻墉卻越來越穩重。

聽到叔叔的感慨,朱瞻墉沉穩的說道:“餓死的駱駝比馬大,德里蘇丹國畢竟底蘊雄厚些。”

說完,朱瞻墉看向任禮。

“德里蘇丹國雖然答應了我們的所有要求,但是形勢所逼,如果德里蘇丹國徹底解決了自身的麻煩,說不定會反悔,不能給他們反悔的機會。”

任禮聽到郡王的想法,心裡不禁稱歎,郡王目光長遠,以前一柄鋒利的寶劍,如今卻是寶劍入鞘,更為的讓人親近與喜愛。

——

任禮的奏疏送到了京城,隨之一同返回的還有許多官員的奏疏。

除了任禮的思路,還有其餘官員們各司其職的彙報,讓朝廷對於德里蘇丹國西北有了更清楚的認知,朱高熾也在思考任禮的想法。

與西部七省不同。

如果西部七省是貧窮,那麼巴里黑到喀布林一帶就是貧瘠,鳥不拉屎的地方,然後從山脈缺口白沙瓦開始,越往南土地越肥沃,開始有了適合耕種的地區,並且越來越廣闊。

農業富庶,養活更多人口,有了商業貿易的基礎,所以次大陸雖然常常被外入侵,但是的確養活了很多富庶的階級。

例如巴赫魯勒·洛迪總督所治理的地區,木爾坦地區是中世紀伊斯蘭教的重要商業中心。

並且在十一世紀和十二世紀吸引了大量蘇菲派神秘主義者,該城市有“聖城“之美譽。這座城市與附近的城市烏奇相聯,當時成為大型蘇菲派聖地而聞名。

當然,到了十三四世紀,經歷過遊牧民族的摧殘和征服,這座富庶的城池已經衰敗了下來,不過底蘊還在,商貿活動仍然存在。

最主要的是德里蘇丹國大概有三千二百萬人口,這是比倭國人口多出數倍的人口大國。

為了消滅倭國,朱高熾用了幾十年的鈍刀子割肉的水磨功夫,靠著天時地利人口,才獲得了全功,還沒有耽誤大明的發展。

從西部七省出發,透過漫長的荒涼地帶來征服德里蘇丹國,其實與跨海消滅倭國是類似的運輸阻礙。

朱高熾並沒有想要一次性消滅德里蘇丹國的想法,計劃是摧毀德里蘇丹國的軍事力量,從而分裂對方,推動宗藩體系在次大陸的建立。

後世與當下不同。

次大陸的主要人口在北方,中部地區反而人口最少,其次是次大陸南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些,根據後世學者們的推算,當下時期的次大陸,人口規模在五千萬到七千萬之間。

以次大陸土著們的農業耕種水平,次大陸的人口最多一個億就飽和了,超過了一個億就會進入陷阱理論的社會。

現實是幾千萬人口的次大陸,就已經有了不小規模極度貧瘠的人口比例。

那麼以當下大明的農業技術,加上化肥,高產農作物等有利條件,施行大片井制度下,次大陸可以容納三億人左右,這是建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技術下,保持人均資源豐富的前提。

朱高熾認為自己要爭奪的就是這多出來的人口和土地。

五千萬到七千萬的次大陸土著,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保持傳統風貌和文化,而大明人這在新的土地上建立農業灌溉體系,發展化工業和高產農作物,透過一兩個甲子的時間,大明人在次大陸的人口增長到兩億,佔到絕對性的優勢。

透過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人口大增長,從而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播,立於不敗之地。

正是世界上兩個人裡有一個大明人的時候,那麼大明人理應占據世界一半的土地,當三個人裡有兩個人是大明人的時候,則大明人應該佔據世界三分之二的土地。

這才應該是大明人的公平。

否則百分之六的土地佔比,卻要養活五分之一的人口,光人均資源此項就限制死了,更不提外部還要封鎖,阻止你獲得石油煤礦鐵礦等工業化社會核心的能源需求。

如果五分之一的人口,佔據世界五分之一的土地,一切威脅都不是問題,光自給自足都能維持自身的發展。

土地。

永遠是最重要的。

要麼直接控制,要麼間接控制土地上的資源。

朱高熾寫了很詳細的冊子,著重透露了自己的想法,等朱高熾的親筆信送到木爾坦城的時候,已經是洪熙三年的春天。

木爾坦城周邊地區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水資源。

除了種植棉花,小麥、水稻、甘蔗等都有大規模的種植,不僅滿足當地的需求,還會供應其他城市和地區,木爾坦城在十二世紀之前,當地的紡織業是次大陸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大明明軍接管了這個城池,靠著武力的強大,地方上的勢力不敢反對大明人,施行了大明人頒佈的法律和規定。

半年下來,地方的秩序不但得到穩定和恢復,大明軍人的高消費又刺激了地方的經濟,加上大明商人們的到來,他們早就對這塊富庶的土地望眼欲穿,很快開始承包了各處的莊園。

製糖業、棉花業、大豆業等開始了大生產,同時大批次的收購糧食運往西部七省,這裡的糧食比亦力把裡行省與西域行省更廉價。

西部七省從亦力把裡和西域行省獲得糧食的成本,將會大幅度的降低,改為從拉合爾與木爾坦等地區進口糧食。當地的工匠被商人們找了出來,獲得了自由,製作當地的陶器、象牙製品、製革、地氈等工藝商品。

當德里蘇丹國的王子阿拉姆·沙抵達木爾坦城時,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道路經過了修葺,不但擴大了兩倍,而且非常的堅硬,土路道路里夾雜了石頭,經過不停的夯實,哪怕是雨天也不會有泥巴。

大明人不管沒有修好以前戰爭摧毀的城牆,反而把城門拆走了。

無論是百姓或者商隊都可以快速的透過。

大明人的軍隊沒有駐紮在城裡,而是在城外建設的軍營裡,一般人不允許靠近,城市裡只有巡檢丁差管理城池,雖然很開放,但是規矩也很多。

“到底不是自己的東西。”

阿拉姆·沙搖了搖頭,他認為明軍此舉,沒有把城市的危亡放在心上,不怕敵人偷襲摧毀了城市,反正他們軍隊不在城裡頭。

因為不是自己的東西,所以大明人選擇保住軍隊。

不過進入了城市後,阿拉姆·沙的眼神再一次複雜起來。

城市道路兩旁的商鋪開滿了,各色商品都有售賣,街道上人來人往,生機勃勃,好幾年前來過此地,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以前的木爾坦城就很富裕,至少阿拉姆·沙是這麼認為的,如今的阿拉姆·沙繁華的不可思議,這才不到一年而已,大明人難道真如傳言所聞,他們會點石成金的手段。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國大混子,篡改扶蘇老爹勸諫書

椰子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