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要擺脫現有的困境,特別是崇禎朝時期的大明,除了圍繞穩定大勢,而展開的一系列謀劃,就必須不斷提升生產力。

有了生產力提升,才能推動改變。

有了改變的跡象,才能擴大開海。

有了開海的增持,才能帶動海貿。

有了海貿的加持,才能盤活經濟……這就像是在一座危樓之中,搭建一套全新的鋼結構,叫支撐點變得牢靠,同時增強承載力,並在逐步搭建的過程,去掉那些舊樑柱。

或許最開始的時候,這個過程會比較緩慢,但是摸清楚情況以後,幹事的人手增多,那速度和效率就會加快。

“皇爺,從您擺駕西山回宮,這臉上笑容就沒有消減過.”

王承恩手捧茶盞,走到崇禎皇帝跟前,笑著說道。

“奴婢很久沒見過您這般高興,雖說奴婢不清楚燧發火銃,究竟是何等的厲害,但奴婢相信,等這批火銃分發下去,定能叫那些叛亂被鎮壓下來.”

“哪兒有那麼容易啊.”

崇禎皇帝接過茶盞,微笑著說道:“這只是一個開始,畢卿他們所造的燧發火銃,和朕預想的後膛燧發槍,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不過嘛。

有了這個開始,才能見到新的希望,畢竟這代表著武備院,具備自主研發的能力,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

初代燧發火銃,所量產的那一批次,能列裝到勇衛營、東江軍等部,能有限的提升一些戰力.”

叫崇禎皇帝心裡覺得高興的,是自己這條路走對了,讓大明本土派的人才,和歐羅巴各國的傳教士,聚攏在一起相互碰撞,相互探討,可以叫大明在諸多的領域,都能取得相應的進展和收穫。

“皇爺,雖說武備院的進展不錯,不過耗費的銀子亦不少.”

王承恩想了想,作揖道:“奴婢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叫皇爺知道,依著內帑現有的創收,若是武備院的份額,不再遞增的話,那內帑還能累年調撥。

可若是份額繼續遞增,恐內帑調撥不了幾年,就虧空嚴重了,畢竟在其他事宜上,皇爺所下旨……”說著,說著,王承恩不敢講吓去了。

作為崇禎皇帝倚重的心腹太監,王承恩就是大內第一管家,手裡掌握的權柄極重,許多事情都需他來操辦。

司禮監這邊。

大內行廠這邊。

崇禎皇帝構建的內帑經濟體,諸多繁雜的事宜,都是王承恩實際管轄和操辦,幫著分擔不少壓力。

王承恩除了忠心耿耿之外,還恪守規矩,知進退,曉是非,這些都是崇禎皇帝留意觀察後,才逐步給予這等權柄的根本。

整個內廷的太監班底,包括龐大的宦官群體,能贏得崇禎皇帝的信任很少。

王承恩算一個。

方正化算一個。

至於其他的太監或宦官,包括曹化淳在內,那種信任都是有限度的,畢竟知曉他們德性怎樣。

一旦沾染了權力,嚐到其中滋味,人都是會改變的,這是本性,崇禎皇帝可不願培養出真的權閹。

“你說的這些,朕也都想到了.”

崇禎皇帝面露笑意,放下茶盞,說道:“王伴伴不必緊張,這是你的職責所在,該向朕進諫,就要及時進諫。

當前武備院這邊,進展取得了一些突破,那西山籌建的軍工產業,也將會迎來一次較大的發展。

特別是對鐵料、木料、煤炭等物的需求,也會有著相應的增幅,所以朕想著叫內廠這邊,逐步將現有冶煉技術,以售賣、合營的方式對外開放。

以後朝廷的有司衙署,會逐步取締直接生產,而是以下訂單的方式,向朕籌建的軍工產業,購進批次生產的火器火炮等。

圍繞這些軍工產業,逐步增擴相應的附屬產業,等到形成規模後,那相應賦稅徵收,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想要提升生產力的核心,就是不斷增擴上下游產業,這對小農經濟下的大明,還是極其新穎的存在。

崇禎皇帝可以不懂研製,可以不懂生產,但是相應產業搭建的邏輯,必須要清楚,好在這些對他來講並不難。

武備院也好。

內廠也罷。

其實在崇禎皇帝的眼裡,就像是孵化小雞的場所,這些小雞,就是一個個產業,將成熟的研製成果,將成熟的生產體系,有效利用商業的模式,逐步在大明落地生根,成長為一課棵參天大樹。

當然像那些限制性的產業,軍工、核心冶煉等等,都要牢牢掌握在朝廷手裡,崇禎皇帝可不想在大明培養出一批財閥。

“皇爺,要是那樣的話,對這些商賈的忠誠,就無法保證.”

王承恩想了想,皺眉道:“畢竟商人多喜逐利,倘若他們所提供的東西,多是以次充好的存在,那西山所產的火器火炮,豈不是就存在著隱患?如果……”“王伴伴,這種情況不會出現.”

崇禎皇帝笑著擺手道:“西山那邊,會設立相應衙署,負責抽檢事宜,一旦發現有以次充好,就全部退回,且要扣罰銀子。

想叫內帑減輕負擔,西山籌建的軍工產業,就要有賺銀子的能力,並幫助國朝培養一批產業,這樣才能在後續徵收賦稅。

以後不僅是西山這邊,像軍工、造船等諸多產業,都會逐步擴大規模,所以你們內廠這邊,要多多培養出相應的人才.”

“喏!”

王承恩當即應道。

儘管他心裡不是很明白,這培養一些產業,如何能叫國朝增收賦稅,又如何減輕內帑壓力,但自家皇爺所講,他都會毫無保留的貫徹。

“等過些時日,朕擬定一份章程,你就結合內廠現有發展,逐步落實這些.”

崇禎皇帝想了想,伸手說道:“內廠自身的發展,特別是皇莊這邊,該籌建的諸廠,要繼續落實下來。

包括便民鋪的增擴,也要積極篩選可靠之輩,儘快在北直隸的各府縣,都開設起來才行.”

“喏!”

王承恩再度應道。

發展附屬產業歸發展,內帑經濟體還要構建,以後等時機成熟了,崇禎皇帝要以此謀改成國營產業,以增強大明的底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第一醫官兒

正好逍遙

我在錦衣衛每天打卡摸魚

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