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揉揉鼻子,笑著搖起頭來,這又是誰在背後唸叨朕,估計沒什麼好事吧。

從欽定袁案,明確內閣職權後,這朝堂上的氛圍,就悄然在發生著改變。

一批務實、有能力的良臣,被他提拔上來,賦予相應的權柄,在各自的官位上,做著應盡的事宜。

“韓卿…近期國朝接連出現狀況,你這個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心裡是怎樣想的?”

收斂心神的崇禎皇帝,看向欠身而立的韓繼思,開口說道。

“朕現在是愈發的覺得,我大明的吏治,出現了很大問題,若是不加以整治的話,那大明遲早是要出大問題的.”

天子這是想整頓吏治?藉著京通貪汙案發威嗎?韓繼思眉頭微蹙,心裡暗暗揣摩著,崇禎皇帝所講之意。

從他替代劉宗周,出任這都察院左都御史後,這都察院所空缺的官位,就增補了不少。

“啟稟陛下~”韓繼思拱手作揖道:“從通敵案,到京通貪汙案,的確暴露出很多問題,近期臣在都察院這邊,也與同僚研討此事。

覺得有必要在國朝這邊,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糾察,尤其是六部這邊,茲事重大,若是不加以整肅的話,恐國朝法紀,必將受到動搖.”

對韓繼思這位新上任的左都御史,崇禎皇帝還是比較滿意的,至少他不會像劉宗周他們那般,為了朝局的影響,在一些大臣的影響下,公然跟他這個大明天子頂撞。

作為大明的監察機構,都察院的職責很重,是整頓吏治,震懾官場的要地。

只是受連年黨爭的影響,從萬曆年間後期開始,都察院這個重要機構,不是被齊楚浙黨的人把持著,就是被東林黨把持著,最後被閹黨控制著。

使得都察院漸漸有成為擺設的味道。

而吏部職權之內,這六年一次的京察,三年一次的大計。

分別對準京官和外官的考核制度。

亦在這種不正風氣下,成為朝中各派勢力,來回打擊政敵的利器。

名義上是替國朝分憂,淘汰不好的官員,實則卻是行黨同伐異之事,給大明帶來很大的危害和影響。

“這些事情,你們都察院負責即可.”

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說道:“朕召韓卿過來,是有幾件事情要說,且都察院這邊,近期就要開展落實下來.”

韓繼思認真的聽著,但是內心的直覺告訴他,天子要講的事情,那必然是牽扯不小的事情。

畢竟從天子御駕親征,打敗寇邊進犯的建虜八旗後,其整個人的治政風格,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自朕御極登基以來,這國朝上下,所鬧出來的事情就不少.”

崇禎皇帝放下茶盞,繼續說道:“尤其是在京為官的群體,多數的官員是好的,但總有一小撮人,心擺的不正。

韓卿也知道,眼下的國朝,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看似平靜的背後,卻有著諸多的弊政需要處置。

如果說在朝堂這邊,都沒辦法擺正風氣,擺正心態,好好為大明社稷分憂,那又如何約束地方,叫地方上的官員,一個個的為國朝分憂呢?”

當初崇禎皇帝登基之時,對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表現出極為的厭惡和仇視,覺得大明衰敗的根源,就是他們為非作歹所致。

所以在拿下魏忠賢這個權閹,將其發配之際,就開始大力罷黜閹黨官員,提拔韓爌為首的東林黨人,這也使得天啟朝絕跡的東林黨,再度登上了大明朝堂的舞臺。

可那時的崇禎皇帝並不明白,大明所衰敗的根源,不是某一派造成的,是連年的黨爭,導致吏治腐敗嚴重,加之諸多緣由共同催化出來的。

如果說在大明的朝堂上,只有一派獨大的話,那遇到問題,遇到突發狀況時,就是會遇到諸多的掣肘。

“……朕打算叫都察院這邊,遴選一批年輕的御史,派駐到部院寺等衙署,甚至是內閣這邊,也要派駐.”

崇禎皇帝神情嚴肅,開口說道:“將都察院的職責,深入到國朝的每個衙署,確保責任制和追責制,能切實落實下來。

而不是說只是個空談,這樣一來的話,哪個衙署出現問題,都察院這邊,就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倘若最後叫朕知道了,是無故爆出來的,那不管是涉及到誰,還有相對應的派駐御史,都將受到國朝法紀的嚴懲!”

韓繼思聞言,心裡不由得一驚,臉色微變,按照天子所講的這些,那都察院的職權,無疑是大大增加了。

畢竟先前的都察院,所負責糾察一事,是風評彈劾,這樣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

但對國朝所轄的一眾衙署,都派駐監察御史的話,那無疑是變被動為主動。

可是這樣的事情,在大明從沒此先例啊,若是朝中的大臣知曉此事,會表現出怎樣的態度呢?“…陛下,此事是否先會同內閣,商榷以後,經廷議後再斷?”

韓繼思想了想,拱手作揖道。

“畢竟這樣的事情,在國朝內是從沒有過的,都察院這邊,具體該怎樣做,也是沒有先例可循的.”

“不用!”

崇禎皇帝擺手說道:“朕說的這件事情,是都察院的事情,跟國朝的其他衙署,沒有任何的干係。

若是按照你這樣說的,那就算商討個一年半載,只怕也沒有任何的結果。

你是朕擢升上來的左都御史,替國朝糾察吏治,整肅朝堂和官場,本就是職責所在,難道這些事情,你都不敢去做嗎?”

對韓繼思的內心想法,崇禎皇帝的心裡,還是很清楚的,無非就是大明從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

且身邊派了一幫監察御史,時刻盯著他們做事,那不管是對誰來講,內心深處都是極為抗拒的。

但對崇禎皇帝而言,想要平抑住黨爭的風氣,叫大明朝堂做出改變,就必須要做讓文官群體,覺得難受的事情才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將主

番茄木須肉

相見恨晚意難平

天浮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