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坐在龍輦上,想起畢自嚴的神態變化,嘴角的笑意就沒有消失,在大明這個多數是務虛、打嘴炮、貪婪、謀權奪利的官場上,他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增重那批務實、有操守、肯做實事的官員權柄。

既然大明的體制,都步入到腐朽的階段了,與其費盡心思的,去和那龐大的既得利益群體勾心鬥角,親自下場進行博弈。

倒不如多重用一些能臣,透過一場場政治博弈,叫他們相互間爭鬥起來,自己穩坐釣魚臺,利用爭取的時間多佈局。

像增強廠衛勢力,健全講武堂進修機制,培養職業軍人,內帑增加創收,逐步控制輿論權,接觸西洋勢力,培養火器人才,培育紅薯這類高產作物……崇禎皇帝所能想到的種種謀劃,有很多都是需要時間去沉澱,去引導,既然大明都上下襬爛了,又何必浪費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他就是要利用大明興起的黨爭,來慢慢的佈局騰挪,等北直隸這個基本盤,被真正打造建設起來,那掀桌子的時機,才算真的到來了。

在這一期間,他更像是一位遊戲作弊者,利用所知的遊戲規則,去借勢修正弊端,去攪渾局勢,去穩住想崩盤的大明時局。

叫有操守、務實、肯做實事的能臣,多擔起些擔子,叫他們去做想做的事情。

倘若是受朝局的影響,因心裡恪守的規矩,想要規諫自己的話,就表明‘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態度。

在不具備‘陛下何故造反’的條件前。

對那批受用的能臣,在職權之內的事情,任由你去做,去折騰,出了事兒大家一起設法解決。

如果迫於所謂輿情壓力,主動上書請辭,那不可能,撐死就是個留中。

在崇禎皇帝眼裡的那幫造反派,想要達成他們的政治謀劃,是不現實的,畢竟熟悉現有這套遊戲規則的能臣,就那麼多一點,全都罷黜掉了,誰跟造反派鬥爭?叫自己當光桿皇帝,那不是開玩笑嗎?所以自己重用的這幫能臣,職權之外的事情,就別過多幹涉了,畢竟大明的水很深,你們把控不住,朕支援你們也是頂著巨大壓力的。

“王德化,這幾日外朝受到影響,在文華殿理政的那幾位,是否都安心處理朝政?”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倚靠在靠墊上,對隨駕的王德化說道:“韓卿近來的狀態如何?他這個內閣首輔,想來最近壓力不小吧?”

王德化微微欠身道:“回皇爺,據文華殿值守宦官來報,內閣的幾位閣老,精氣神都不是很足。

尤其是韓元輔,長吁短嘆多了不少,通政司轉遞到司禮監,經皇爺明確,交內閣票擬的奏疏,不少都沒有及時回遞到司禮監這邊.”

崇禎皇帝想了想,說道:“看來韓卿養氣功夫,還是沒練到家啊,區區一個袁案,就叫他這個內閣首輔,表現的這般。

朕去了文華殿,要找韓卿好好談談,不要覺得自己是袁崇煥的座師,就一定會牽扯到其中嘛.”

王德化識趣的沒有搭話,微微欠身跟著龍輦,對不在他職責內的事情,其表現得很謹言慎行。

自崇禎皇帝凱旋歸朝,在內廷做的那些事情,叫曹化淳這幫太監群體,一個個都提著心謹慎辦差。

一個整飭內廷名下皇莊,便叫不少人都嚇破膽了,大內行廠、西輯事廠的設立,讓很多人都感到了危機感。

畢竟他們服侍的皇爺,不再像先前那般不重視內廷了,十二監四司八局的權力,可都得到不小的增幅,但這期間內廷死掉的人,同樣也不少啊。

“臣等拜見陛下!”

在崇禎皇帝來到文華殿,提前知曉訊息的韓爌、李標等一眾內閣大臣,一個個按序排列好,拱手作揖道。

“都免禮吧.”

崇禎皇帝緩步向殿內走去,伸手示意道:“韓卿啊,朕怎麼覺得你精神不好?可是對朕這幾日,沒來文華殿理政,有什麼怨氣嗎?”

“臣不敢!”

韓爌忙回道:“陛下忙於軍機要務,這些臣等都是知道的,臣其實是……”“好啦,一個個都別站在這裡了.”

見韓爌想對自己提袁案,崇禎皇帝笑著說道:“走吧,有什麼政務,到殿內再議吧.”

跟大明的文官群體,想要鬥起來,就要走他們的路,叫他們無路可走,該裝糊塗的時候,必須裝糊塗,該狠的時候,要叫他們膽寒!“韓卿,司禮監轉的薊密永三協所呈奏疏,內閣這邊票擬了沒?”

走進文華殿,坐上那闊別已久的龍椅,崇禎皇帝開口道,沒給韓爌、李標他們,想勸諫自己的機會。

其實有關薊密永三協,所呈遞的奏疏內容,崇禎皇帝早就透過盧象升所呈密奏,掌握的差不多了。

根本還是要銀子。

薊密永三協所轄要隘、要鎮、防線,想確保相應的安定,就必須擴編兵源,畢竟先前的汰兵減餉,已叫上述區域的戍守力量,被削減很多了。

“陛下,薊密永三協的奏疏,內閣皆已進行了票擬.”

韓爌上前說道:“臣這就拿來供陛下御覽.”

不過韓爌這樣說著,剛走兩步,在旁候著的內閣中書舍人,就撩了撩袍袖,前去拿崇禎皇帝要看的奏疏。

‘明明能好好利用他們,為何定要自己勤政克己呢?’瞧見此幕的崇禎皇帝,臉上沒有表情,心裡卻暗暗說道:‘大明天子是要主抓統御全域性的,啥事都想著自己做,費盡心思所謀之事,涉及既得利益群體的核心利益,那出了京城就大打折扣,意義是什麼?’既然內閣是大明的權力中樞,就不該陷入到頻繁更替內閣大臣的怪圈,這不僅僅打擊內閣,還變相削減了天子威儀。

像韓爌這個內閣首輔,崇禎皇帝就沒想過要罷黜,不過藉著錦衣衛督辦袁案,李標這個內閣次輔,先前的挺袁派,就別想著再當了,留給畢自嚴吧,另外內閣大學士也要多補進幾位才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聽心聲

關河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