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修行,就是將意念容於胸前雪山,腰後氣海。

雪山氣海周緣有十七氣竅,以氣竅之內藏念力與天地呼應,讓天地知曉你我之心意。

如笛蕭之孔洞,應風而作妙曲.”

“人之身體氣竅開合或閉塞,乃胎裡形成,先天帶來,後無論如何修行,也無法改變。

所以在道門有種說法,所謂修行,只不過是撿回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

劍閣之中,劍聖柳白正在給玉連城闡述這方世界的修行之道。

“修行共分五境,分明為初識、感知、不惑、洞玄、知命.”

“初識是指修行者意念自氣海雪山外放,明悟天地之息所在。

我昔年初識時,就曾感悟一條滔滔黃河.”

“第二境界‘感知’,這一階段的修行者能觸碰道天地間流轉漂浮的元氣,並且與之和諧相處,甚至進行一些感知上的交流接觸.”

“第三境界‘不惑’,指修行者此時已能初步明白天地間元氣流動的規律,並加以利用,世人口中所謂的劍師、符師便泛指此類.”

“第四境為‘洞玄’,進入這個境界的修行者,能夠將自己的意識與天地元氣融為一體,對於修行者而言,意味著他可以透過自己的意識直接攻擊敵人,在這個境界裡修行日久,或者能做出一些格外的玄妙手段.”

“第五個境界為知命,知天命。

進入這個境界的修士,不再僅僅是從表面上明白天地元氣流動的規律,而是從本質上掌握天地元氣,明白昊天與自然萬物之間的聯絡,明悟了世界的本源,進入這種境界的人,才是真正的得道.”

“五境之上還有諸般玄妙,但能破五境的都是天賦奇才的大修行者.”

“其中,承受昊天光輝、恩典,能御使神力,稱為‘天啟’。

動念之間往來天地,縱橫萬里,稱為‘無距’.”

柳白是知命巔峰的大修行者,而且對他而言,五境之上只是心念問題而已。

再加上他開創劍閣,教導數十弟子,是故對於傳授修行這方面很有經驗。

如今,柳白用最簡單的語言,將五境之秘娓娓道來。

便是不通修行者的普通人,也能理解大半,更何況玉連城這種存在。

只是,柳白的眼神頗為奇怪。

以這位展現的實力,早就到了五境之上才對,怎麼還需要他一個知命巔峰的人來講解修行之道?更重要的是,當初在月季院,對方分明說的是“你想學,我教你啊.”

但等到了劍閣,怎麼就反著來,成了自己教授對方修行之道了?另一邊,玉連城已感悟到雪山氣海所在。

至於體內的十七竅孔,也類似於奇經八脈,對他而言,更是纖毫畢現。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對於玉連城這等絕世強者而言,更是一法通,萬法通。

當他看到這方世界的修行者,就已對這方世界的修行方式有了模糊的概念。

而經過柳白的一番講解,更是清晰明瞭。

經過一番嘗試,玉連城發現自身體內十七竅早已暢通無阻。

緊接著,他便開始初識。

初識觀想之時,由於天賦不同,觀想所得亦是不同,有人是一盆水,一方池塘。

柳白觀想的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作為原劇情中主角的寧缺,因觀想時懷抱昊天部分規則所化的桑桑,故而觀想到的是一片汪洋大海。

至於玉連城,許是他並非這方世界之人,他什麼也沒有觀想到,或者他觀想到的本就是一片虛空?“初識?”

一旁劍聖柳白若有所感的向玉連城看了一眼。

似乎對方現在才踏入修行的第一步?可此前的表現又怎麼算?難道他不是超越五境,乃至於超越天啟和無距的強者?亦或者,他走的是另一條不為人知的修行體系?念頭才剛剛落下,柳白赫然察覺到對方已由“初識”跨入“感知”境界。

他心中微微一驚,旋即又釋然。

以對方絕世修為,高屋建瓴之下,從“初識”到“感知”不會很難。

然而才剛過十幾個呼吸,天地元氣再次向對方瘋狂流動。

不多時,就已然從“感知”進入“不惑”。

並且,這種進步,還半點沒有停止的趨勢。

他的境界在不斷提升,不惑下品、不惑中品、不惑上品,然後沒有絲毫阻礙的達到了洞玄境。

洞玄境。

這一境界放在俗世王朝之中,已經是萬萬人之上的存在,在任何國家都會受到極高的尊重。

便是修行人數最多的西陵神殿,也能撈個司座噹噹,享受人間榮華富貴,待遇比起一些小國國君都要強上不少。

而步入洞玄境後,玉連城修行速度慢了下來。

但還是在一步步上升,無窮無盡的天地元氣向他體內湧去。

當然,天地元氣在他體內有進不出,無論是誰看來,都是最正統的魔宗修行法門。

很快,洞玄境已徹底穩固。

然後是洞玄下品、洞玄中品……晉升速度變得慢了起來,但這種慢是與此前的快形成對比。

若是與其他修行者相比,簡直快的不可思議,難以想象。

至於一旁的劍聖柳白,幾乎都有些麻木了。

……世上有四大不可知之地。

所謂的不可知之地,就是俗世之外的神秘地域,很少有人能進入這些地方。

而這四大不可知之地,也分別代表了四大修行宗門的最高道統。

它們分別是大唐書院“二層樓”,昊天道門背後的“知守觀”,佛門聖地“懸空寺”,以及隱匿多年的“魔宗山門.”

柳白是俗世第一強者,知命巔峰,而在這些不可知之地,卻都是有五境之上的絕頂強者。

知守觀。

世間四大不可知之地之意,道門修行者的聖地。

道門統治世間無數年,所謂的西陵神殿也不過是一條分支,下屬機構。

在知守觀中有無數修行法門,更有傳聞中記載天道,擁有無數奧妙的七卷天書。

很多年前,有僧人蓮生三十二翻看天書,之後他成了昊天道有史以來最受人尊敬的裁決大神官。

柳白也曾入觀看書,後來,他成了世間第一強者……然而,這座讓無數修行者為之神往的不可知之地,外表看來也不過是一座樸素簡陋的道觀。

在道觀深處有一清幽湖畔,湖畔四周修著七座草房。

與道觀的樸素甚至寒酸的外貌不同,雖然這七間房簷上鋪著的都是茅草,卻給人一種華貴莊嚴到極點的感覺,彷彿那些茅草根根黃白如金玉,不知經過多少年風雨卻已然新鮮如初。

在第一間草房內,窗畔的沉香木案上安靜擺放著一本很厚大的典籍,封皮烏黑若凝血,又像是億萬年才能生成的黑血石,上面寫著一個“日”字。

天書七卷之日字卷。

來記錄天下強者的一本書。

日字卷已經被翻開。

翻開日字卷的是一名中年道人。

典籍的首頁已完全空白,像雪一樣。

緊接著第二頁上有幾個名字,最上方的是柳白,世間第一強者柳白。

柳白書頁的最上方,他的筆墨也是最為飽滿濃烈,尤其是‘柳’字上的一豎,更彷彿是一柄通天徹地的神劍,幾乎就要破頁而出。

除了柳白外,還有魔宗行走“唐”、天下第一神符師“顏瑟”、書院二弟子“君陌”、佛門行走“七念”等名字。

見一切並無變化,中年道人就要將日字卷合上,忽覺天書有變,眉頭一揚,他伸手翻到第三頁上,這一頁記載的是洞玄境強者。

洞玄境雖然少有,但放與整個天下,數量也有不少。

中年道人在這一頁上之掃過一眼,就注意到一個名字。

——玉連城。

之所以能夠注意到這三個字,一來是因為這三個字帶著縹緲之意,如天高凌,只可仰望。

四周名字若有靈性的讓開一條通道,不敢阻於其前,更不敢凌駕其上。

二來,這三個字竟是在不斷攀升,短時間內就從末尾升至中端,又從中端達到頂端。

最後更是破開書頁,消失不見。

中年道人能夠坐鎮知守觀,也是破五境的高手。

他平生所見所聞,更非凡人能夠想象。

但先前這一幕,卻依舊讓他不可思議。

世上怎麼會有人的修行速度如此之快?勢如破竹都不足以形容。

在短暫的驚愕後,中年道人連忙翻到第二頁,果然又瞧見了“玉連城”這三個字。

這三個字處於書頁最末端,但亦如先前那般,在不停的攀升向上,速度與此前在“洞玄境”那一頁,要慢了一籌不止。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

這個名字在攀升向上。

第二頁上每一個名字,都是大修行者,都有資格開宗立派。

但只在用了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玉連城”這個名字,就超過了幾乎所有的名字,與最上面的‘柳白’二字並列,甚至還要高上一頭。

漸漸地,‘玉連城’三字的也墨痕越來越淡,彷彿隨時可能消失一般。

日字捲上應昊天,是規則的集合,只要是人世間的修行者,就會被記在冊內。

若其上名字消失不見,那就就只有兩種解釋。

一是那人死了。

二是那人已超脫五境桎梏,不被天地所感。

中年道人的呼吸微微急促,他有一種預感,這人將要超脫五境,跳出天書日字卷。

“玉連城”三個字果然跳出了日字卷,然後卻並未消失,而是漂浮到半空之中,陡然化作一道淺淡的水墨人影。

“你在看我,對吧!?”

這似乎由於筆墨缺少,這一道水墨人影顯得特別簡陋,只是勾勒出簡單的人影,不過卻也形神具備。

只可惜雙眼無點漆,顯得特別無神。

中年道人忍不住向後退了兩步。

他已是超越五境的強者,但對於眼前這一幕,實在過於匪夷所思。

“窺探可不是什麼好習慣啊.”

水墨身影並指如劍,向中年道人徐徐探了過來:“讓我給你一點教訓吧.”

轟!!巨大轟鳴聲從茅草屋內響起,整個茅草屋動盪起來,那如黃金白玉般的茅草一根根跌落在地,光澤迅速黯淡下去。

等真正落到地面上時,就化作一束束真正的茅草。

與此同時,一道道符文從茅草屋四周泛起,金光陣陣,讓搖搖欲墜的茅草屋再次變得穩固起來。

茅草屋內,中年道人面色微微蒼白,收回手掌,就見手掌之上,有一道墨痕淋漓,彷彿小孩塗鴉。

但唯有中年道人自己才能從這墨痕之中,感受道一股極端可怕的劍意,深入骨髓,疼痛至極。

“這個叫玉連城的傢伙究竟是誰?他難道不但跳脫了五境,更超過了天啟、無懼的境界?”

中年道人臉色蒼白,眉頭緊皺。

他有預感,這個傢伙或許不久之後,就會到知守觀來一趟。

……劍閣中。

四周的天地元氣如浪潮般向玉連城湧去,而他體內穴竅洞開,天地元氣進入穴竅之中,就好似進入黑洞深淵一般,絕不會擔心被元氣撐的爆體而亡。

片刻後,他睜開眼睛看向一臉不可置信的劍聖柳白,微微一笑道:“別太驚訝,我現在還只是知命巔峰而已,和你一樣的境界.”

然而,即使如此,柳白心中的震撼,也不曾降低半點。

若論世間修行速度之快,並非是他劍聖柳白,而是書院被稱為李慢慢的大先生。

傳聞大先生十三歲開悟,三十歲才到不惑,可是他能三月進入洞玄,入洞玄當天傍晚觀暮雲而入知命。

然後三天破五境到達無距。

就連夫子也讚道:“朝聞道而夕入道,吾之不及也!”

可與眼前這人相比,李慢慢就慢了太多。

從開悟到知命巔峰,也不過半個多時辰。

而且玉連城給他的感覺,是隨時隨地可越五境。

這修行適度實在太過不可思議,即使明白對方本身就是天下絕頂強者,也不免為之震撼。

玉連城目光向西方望了望,喃喃自語道:“西陵神殿、知守觀.”

……ps:好像最近三天不能評論,只能看到自己的評論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死成了仙帝

明月地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