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幽州,大乾各地都在為先皇守孝。

而大乾周邊的諸國聽說大乾皇帝駕崩的訊息,甭管是什麼關係,哪怕是敵對的突厥,也派人前來弔唁,表示尊敬。

一時間,大乾像是進入了白色的海洋,到處都是高掛起來的白色,氣氛凝結而壓抑。

突厥派遣弔唁的使者先到了幽州,問候了李風,送上了梅錄啜的禮物,然後才啟程前往大乾京城。

幽王府內,李風身穿白色,看著突厥使者送上來的禮物,兩匹比人都要高大半截的戰馬,兩套給馬配套的戰甲,一套覆蓋全身的鐵甲,以及幾支造型像長錘的武器。

李風手下的張守林和項然看著這套東西,都露出驚訝的神色:“若是有這麼一支全身覆甲的騎兵,要如何應對?”

李風上前拍了拍戰馬,他認得這種馬,歐洲重騎兵所騎乘的夏爾馬,負重能力極為強悍,也只有這種馬才能馱一百多斤的人加三十多斤的鎧甲。

“這是一套重騎兵裝備,應該是突厥人從極西之地弄來的。

威脅雖然很大,但他們也養不起多少.”

聽到李風的話,張守林和項然略有放心,要是面對這種對手,他們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李風上前細細摩挲盔甲,皺起了眉頭,他沒想到歐洲那邊的冶鐵技術已經如此先進,比大乾都不遑多讓,若是打過來,面對重騎兵還真不好對付。

“王爺,那突厥使者來的匆匆,去的匆匆,沒細說這套東西的來歷,末將認為,應該好好盤問一下.”

李風點點頭,沉默著回到堂內繼續為先皇守靈。

在大乾京城,李元卻有些後悔沒有將李風叫回來,因為李風的娘,也就是李叡的正宮皇后正帶著小兒子李潼大吵大鬧,質問李元為什麼不讓李風回來。

這是李元就算登基也要奉為太后的主,尤其是她的孃家勢力很強,祖上是開國國公,現在仍是世襲,雖說權力比開國國公時大大縮水,但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母后,父皇生前曾有旨,未宣不得入京。

我也想見到兄長,可父皇金口御令,我也不好更改.”

“大乾祖制,諸皇子必須參加大行皇帝的葬禮,你這是違逆祖制.”

李元有些啞口無言,他總不能說,父皇的命令比祖制更大。

眼看李元招架不住,趙言站出來說:“太后,陛下只是遵循先帝的旨意,並無過錯.”

“你的意思是哀家錯了?”

“老臣不敢,但先帝金口玉言,陛下也不好修改,請太后體諒陛下.”

李元感動的都要哭了,這才是肱骨之臣啊。

太后冷哼一聲,趙言不愧是就在宦海的老臣,兩句話把李元從裡面摘乾淨了,讓問題變成先帝聖旨和祖制的衝突,可這兩者都不能說話,誰也判斷不來一個對錯。

更何況,滿朝文武都不支援幽王回來,因此這口氣,太后也只能嚥下。

眼看太后不鬧了,李元這才恢復威嚴,請人將太后攙扶回去,他繼續主持。

太后本想撒潑繼續鬧,但想到李風不在,她再鬧也沒用,雖然她的太后之位不會變,但當皇帝的不是自己親兒子,總感覺心裡彆扭。

葬禮短暫結束,李元叫過趙言,不提剛才的事情,問起趙康的事情。

“趙愛卿有個兒子叫趙康對吧.”

趙言點點頭,態度恭敬得很。

“他曾任幽州刺史,朕聽聞做出了不少成績,但因為某些原因,被罷官在家,現在令郎在做什麼?”

“讀書寫字,孜孜不倦,以求再報陛下天恩.”

李元很滿意:“朕登基後,百業待興,身邊缺少得力干將。

中書郎有個空缺,擇日讓令郎上任吧.”

趙言很激動的跪下:“老臣萬謝陛下天恩.”

李元急忙扶起趙言:“趙太尉一生為了大乾,勞苦功高,年歲又長,這私下裡的跪拜以後可免了.”

兩人一副君聖臣賢的模樣,簡直要羨煞旁人。

至此,趙康重新出任,並且官職比幽州刺史更高,是進入決策中樞的中書郎,對外也稱小丞相。

之後李元接見前來弔唁的各國使節,當他看到突厥使者的時候,想到李風手裡還有一批突厥阿史那氏族的人,那可是突厥前王族。

因為李風的一些操作,梅錄啜甚至退兵不理了,之前李元是太子,這種事情有李叡負責,但現在他是皇帝。

坐到皇帝這個位置上,李元就知道那幾百人在李風手裡有多危險。

那是突厥王族,在突厥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如果李風利用他們搞事情,那能拉攏來的可不知道有多少人了。

按照流程,使者獻上包奠禮後就可以離開了,突厥使者送上後,卻被李元留下,一會吃個飯。

突厥使者很詫異,但還是留下了。

等到飯時,李元和突厥使者吃飯,問起突厥的情況,然後轉移到阿史那氏族人的身上。

“上次的邊境衝突,皆因那幾百阿史那氏族的人而起,這本是你們突厥人內部的事情,但我朝幽王橫叉一腳,你們突厥可汗回去後可曾生氣?”

突厥使者搖搖頭:“不知,但可汗對幽王曾有多次稱讚,稱呼他為草原上的雪豹.”

李元不知道雪豹是什麼玩意,但聽起來很兇猛,李風打敗了突厥可汗,卻能讓突厥可汗多次稱讚,可見他的實力。

這讓李元心中極為憤怒,他才是那個應該被敵國稱讚的人。

李元不鹹不淡道:“不過那畢竟是你們突厥人內部的事情,這樣吧,等朕登基後,給幽王下一道聖旨,讓他交還那幾百阿史那氏族的人.”

“你們突厥人的事情,還是由你們突厥人自己做主的好.”

突厥使者大喜,沒想到來參加個葬禮,還有意外之喜。

梅錄啜雖然一直在誇讚李風,也遵守了承諾,但無時無刻不想著把那幾百阿史那氏族的人弄死。

這件事情不管成與不成,都給了梅錄啜再一次出兵的理由,因為這可不是他擅自出兵,而是大乾新皇帝的旨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搶個丫鬟叫秀寧

墨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