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府中,正在打坐修養的張天師,忽然睜開眼睛,向著朝鮮的方向望了一眼。

“朝鮮戰事結束了,可以把兵力調遣回來,應對北方.”

朝鮮的氣運在以極快的速度回升,即使遠在明朝首府的張天師都能感應到了。

畢竟朝鮮本身就是明朝的藩屬國,氣運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性。

而情況也如張天師所預料的一樣。

萬曆皇帝在老天師身邊,手掌中似有云氣流動,聽到這句話,詫異不已。

過了一會。

在訊息離開天師居所之後,萬曆皇帝從這裡前去左順門。

午朝,皇帝於午後召見文武官員議事。

文武百官得到訊息,不敢怠慢,馬不停蹄的從各處趕來,現在紫禁城高懸在天,如法界籠罩下世,進入紫禁城之前還需要騰雲駕霧,也讓不少官員過了一把“仙官”的癮。

而在今日之前,萬曆皇帝已經十數日沒有進行朝會了。

大家還以為,萬曆又變成過去那個甩手掌櫃了,不過現在大明出現各種異常,連紫禁城也變得和過去完全不同,這些官員也知道身處於變革的洪流之中,跟不上的話就只能被沖刷成灰塵。

朝鮮國的使者也在第一時間就被召到了御前,後者神情緊繃,在行過大禮之後得知國家的危難已經解除,先是一怔而後居然嚎啕痛哭起來!“殿前失儀!”

有大臣出來呵斥他,這朝鮮使者連忙表示,這是他七年未曾回國,如今聽聞故國危難解除難以自持,故而喜極而泣,隨後跪地,言語之間極盡讚揚之詞。

“此番上國於下國之恩,正乃再造!下國不敢忘記上國大恩,當立碑作傳,於下國永世流傳.....”“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曆皇帝大手一揮,表示場面話就不要說的太多了。

但是幫忙,是要有代價的!“啊?上國這是.....!”

朝鮮使者一愣,這之前所謂“保朝鮮即保中國”的戰略方向改變了?不是說的這場仗不需要什麼代價的嗎?上國保護下國,更是為了防禦倭寇進犯,這都是應當的事情啊!“下臣愚鈍,不知陛下何意啊!如今朝鮮滿目瘡痍,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可貢與上國啊!”

萬曆皇帝看了一眼身邊的大太監,後者俯身過來,與萬曆皇帝竊竊私語幾句,萬曆皇帝微微點頭,隨後看向使者,便道:“天朝大國,物產豐富,不需要你蕞爾小邦奉獻什麼珍寶。

戰爭持續七年之久,倭寇如跳梁之蝨不讓天下消停,以至於生靈塗炭,千里不見人煙,白骨露於郊野.”

“所以,朕,大明!要向你國取要的東西,不是珍寶,不是錢糧,不是財物,更不是誰誰誰的項上人頭.”

“朕,要你們國家土地的使用之權.”

此話一出,朝鮮使者頓時面如土色!噗通一聲當場跪地,磕頭如同搗蒜:“陛下三思,三思啊!下國自開國以來,處處效法上國,下國如子,上國如父,父父子子,君臣之道!二百年以來從不曾有違逆上國之處,何至於要落得這種滅國的結局啊!”

朝鮮使者痛哭流涕,萬曆皇帝倒是沒有惱火,制止了那些訓斥朝鮮使者失儀的官員,隨後耐心的解釋道:“你理解錯了,朕不是要滅你的國家.”

“昔年唐時,有李君球者,知唐高宗欲徵高麗地,便上疏諫曰:彼高麗者,闢側小丑,潛藏山海之間,得其人不足以彰聖化;棄其地不足以損天威。

何至乎疲中國之人,傾府庫之實?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蠶織!陛下為人父母,不垂惻隱之心,傾其有限之貲,貪於無用之地。

設令高麗既滅,即不得不發兵鎮守,少發則兵威不足,多發則人心不安,是乃疲於轉戍,萬姓無聊生也。

萬姓無聊,即天下敗矣!”

“天下既敗,陛下何以自安?故臣以為徵之不如不徵,滅之不如不滅.”

萬曆皇帝把這一段話完整複述出來,在場的臣子們也都是深以為然,朝鮮使者雖然面色難看,但此時亡國危機就在眼前,不得不磕頭繼續言道:“前唐之臣,字字珠璣,言盡其實,下國正是如此貧瘠之地,何至引得上國如此關心呢!以至於要取用國土,莫非是要再設安東都護不成?”

當然,他的話語之中,也逐漸顯露出一些怨氣。

“放肆!”

有官員此時斷喝出聲,大聲斥責朝鮮使者!“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膽敢以這種語氣質問當今聖上?”

諸臣平時喜歡懟皇帝,不過眼下明顯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連那些蠢蠢欲動的言官都沒有說話,顯然是找不到噴的重點,剛剛萬曆皇帝說要取用朝鮮之地,他們頓時準備滔滔不絕的噴口水,沒想到還沒站出來,萬曆皇帝話頭一轉,竟引用起唐代的勸諫書,來諷刺朝鮮是無用之地,征伐不划算了。

這讓言官們此時也面面相覷,決定先行不噴,一會伺機而動。

萬曆皇帝則是擺擺手,依舊是十分耐心的解釋:“朕覺得,前唐所言,確實是屬實。

你朝鮮之國,徵無大用。

況且,太祖皇帝定下十五不徵之國,你朝鮮位列其首,朕不好主動壞了規矩.....”“但是,若你國君有不臣之心,犯了欺君之罪,那便怪不得朕了!”

萬曆皇帝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八度:“你朝鮮為十五不徵之國首,其次便是那日本!如今日本主動伐你,七年大戰,這不徵之國的名頭也早就拿掉了!”

朝鮮使者繼續磕頭,驚慌不已:“我國國君,也從沒有反叛之心啊!”

“沒有反叛之心?如今戰事結束,也要好好算一算你國的‘貢獻’!”

萬曆皇帝對朝鮮使者開始數落,首先第一條,就是最初進入朝鮮作戰時,為了維護國君的面子,而給出的各種假情報,比如這個城池明明是被日軍佔據了,非要說沒有,結果路過的時候被伏擊,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最常見的還有謊報兵力,以至於戰略上出現多次失誤。

而朝鮮重文蔑武,在這一方面簡直是加強版大宋,這就導致各種武將被迫遭到跑路的朝鮮國王遠端遙控,以及朝鮮士兵多次被日軍俘虜然後直接當場叛變,掉頭攻擊明軍,種種事情數不勝數。

朝鮮使者聽著一件件齷齪之事抖露,他冷汗直流,心中謾罵不已,暗道你明朝軍隊在朝鮮也做了不少惡事,最初的時候還有殺良冒功的情況發生,還有楊鎬的各種戰略失誤以至於勝利的大仗變成大敗,這些現在卻隻字不提了,只數落自己國家的壞處,卻不進行自我檢討!但這些話他只在心中罵一罵,真說出來,他知道,如果敢現在說,下一刻腦袋估計就飛了。

這明顯是要討價還價。

只是不知道索要土地的真正目的在於何處。

於是朝鮮使者便是嚎啕大哭起來,一頭叩在地上,長跪不起,口稱冤枉!“士兵叛變,是武將的過錯!士氣低迷,是武將的過錯!情報失利,還是武將的過錯!與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陛下可要明察!”

萬曆皇帝:“朕已經明察了,和你們關係確實不大,除了少數留在朝鮮的,大部分都跑到了朕的腳下,這些事情和你們當然關係不大,對吧?”

然而這種嘲諷的話說出來,朝鮮使者卻依舊面色如常,只是臉上又多掛了兩道鼻涕,萬曆皇帝也沒有心思羞辱一個下國使者,要罵的話也要逮著對方國王罵,在這裡為難一個下國的臣子,在自己這個身份上來說,難免顯得非常的不好看。

於是直接切入正題:“朕說了這麼多,數落了這七年以來你國國君、諸臣、武將,在整場戰鬥之中所犯下的大部分過錯!字字屬實,無可抵賴.”

“你也說了,你國為子,朕之大明為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臣子欺瞞君主,這難道不是欺君大罪嗎!”

朝鮮使者大氣不敢多喘,只是不斷磕頭,便是連話也不說,直接開始擺爛。

不接茬了。

萬曆皇帝:“看來,你不敢承認,這種大罪,你當然不能代替你的君主承認了!所以,朕要你去告訴你的君主,朝鮮的財產,土地,糧食,人民,從根本上,還是你們國家自己所有的.”

“朕所要的,僅僅是那些地的,使用權.”

地是你的,但你的地,我也要用,而我用的時候,你就不能用。

可我不是滅了你的國,僅僅是在你的地盤上幹我的事情而已。

至於我要幹什麼事情,這就不能讓你知道了!再說了,和你也沒有什麼大的干係!“朕要了地,做什麼事情,與你無關,你國,該恢復民生,便恢復,該耕田的耕田,該讀書的讀書,該練兵的練兵,朕只做自己的事情,也不去過問你國的任何其他事情,如何?”

“這!”

朝鮮使者面色極其為難!“怎麼?你國君主都犯下了欺君大罪,朕只是要點地的使用權,你,都要和朕掰扯一下?”

萬曆皇帝眯起眼睛,神色不善。

朝鮮使者心中大罵這般無賴!這也算欺君大罪!好吧,反正解釋權在你手裡,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吧!而這時候下面有官員跳出來了,可算是等到時機,上來就是一句:“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

“我天朝上國,豈能覬覦下國土地,這如自取其辱.....”萬曆皇帝一擺手:“拖下去,把他嘴封上,一會再說.”

那言官瞪大了眼睛,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錦衣衛夾起來,捂住了嘴巴然後拽到店外,頓時朝堂上一片譁然,這樣無禮的對待臣子,豈是一個天子應該做的事情嗎!當下就有不少人便憤怒起來,就要站出來鬧事,而萬曆皇帝此時不知道在想什麼,然後向前一指:“定!”

一言落下,當場就有好幾個官員立在原地不動,而這一幕也讓三位閣老,包括其他的重臣大吃一驚!馬的,前幾天皇帝一直不上朝,躲在宮殿裡面,現在算是明白怎麼回事了!合著是和老天師學法術去了!一瞬間言官們毛骨悚然!過去的時候,為了防止皇帝的權利過大,需要有人時刻彈劾警醒,才設定了言官,現在皇帝修仙了,一句話就能讓言官變成木頭人!這下真的一言堂了!“慌亂什麼?朕看你們一個個驚恐的很啊.”

萬曆皇帝露出詫異的神情,但能明顯看出來是裝模作樣,嘲諷諸臣道:“正德皇帝也有法術,嘉靖皇帝也有法術,怎麼,正德、嘉靖都修得法,朕修不得?”

“不過朕也不是什麼暴君,朕學這些法術,只是想告訴諸位,有些時候,談論正事的時候,不要插嘴,不要突然冒出來說話,這樣會打斷朕的思路.”

“所以,安靜一下,有什麼問題,等這位朝鮮使臣離開之後,咱們再慢慢的討論.”

諸臣一時噤聲,而三閣老則是當沒看到一樣,如木雕泥塑般站在前列,鼻孔只留著出氣,眼睛只留著望天,耳朵裡進進出出的,只有風聲,不曾聽到什麼皇帝和言官的對噴。

旋即,萬曆皇帝又看回朝鮮使臣:“朕沒有功夫和你們磨嘴皮子,給與不給,兩日之內給朕答覆.”

北方韃靼犯邊,現在漸侵遼東之地,萬曆皇帝沒有太多時間給朝鮮使者進行思考,要讓他立刻去和他家的大王溝通,不允許有半點耽擱。

朝鮮使者面露難色,但是不敢再做反駁,只能匆匆拜謝皇帝“恩德”,隨後便有錦衣衛將他引走,藉助傳訊神符與朝鮮國王溝通,而萬曆皇帝也在心中閃過一個念頭,那就是這個神符還真是好用。

自己那混賬的弟弟,在抄了他留下的“遺產”之後,其中最有用處的就是這種神符了,而有天師在此,仿製這種符籙不過是信手拈來的事情,畢竟符籙雖然神奇,卻終究未得仙品,天師府立家之本,其中之一就是符籙,豈能在符籙之道上落於人後?有了傳訊神符,一念之間,符紙一起,靈光乍現,而後便能與千里萬里之外的人能進行實時有效的溝通,這比什麼都重要。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方塵的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無彈窗

九域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