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那位管理者了?”

“是的.”

西洲市北部的荒原,遠處隱隱約約能夠聽見幾聲狼嚎。

站在簡易搭建的帳篷旁邊,澤維爾手中捧著電話,神態寫滿了恭敬。

此刻與他通話的人,正是布格拉自由邦的無冕之王、火石集團的總裁兼董事長西格瑪。

簡單的詢問過那個管理者的情況之後,西格瑪繼續問起了他最關心的事情。

“迪隆呢.”

澤維爾語氣沉重道。

“迪隆……死了.”

通訊頻道短暫的沉默。

西格瑪緩緩問道。

“怎麼死的?”

澤維爾如實回答道。

“新聯盟的人說,他死在了戰場上,就地埋在了松林附近的戰壕……”說這些話的時候,澤維爾的心情充滿了緊張。

雖然大裂谷是布格拉自由邦的宗主,但軍團卻是火石集團的主要貿易伙伴。

他並不知道老闆和軍團達成了什麼協議,但直覺告訴他,那個迪隆的身份應該不簡單。

不過幸好老闆是個明事理的人,並沒有將氣撒在他的頭上。

花了一點時間平復情緒,通訊頻道那頭的聲音繼續問道。

“……貿易協定?”

澤維爾慚愧地說道。

“沒談攏……他們僅同意在關稅上給我們一定的優惠,而且只針對非軍火產品。

至於勘探權和採礦權,他們不打算和我們談.”

“他們的實力如何?”

那聲音中帶上了一絲銳利,就像露出鋒芒的刀刃。

澤維爾心中微微一顫,下意識地壓低了聲音,謹慎地說道。

“他們大概有兩隻千人隊,人數不多,但個體實力很強。

再一個就是武器,他們的裝備雖然談不上先進,但數量充足,而且設計很特別……牙氏族輸的不冤.”

通訊頻道的那頭沉默了一會。

似乎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後,他的老闆緩緩開口道。

“我知道了,你先回來吧,我有其他任務要交給你.”

澤維爾心中鬆了口氣,恭敬說道。

“遵命.”

……距離拍賣會結束已經過去了三天。

現實世界。

華科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某間實驗室裡正在加班。

“……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盯著電腦螢幕上的圖片,劉億平院士的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一張厚度不到100奈米、柔軟的人工sei薄膜,就彷彿一道魔法構築的屏障。

是的。

那一系列神奇的特性,簡直就像是魔法。

它的機械強度超乎尋常,而且有著高穩定性和單一離子通道。

配位聚合物通道中開放的金屬點位上的高電負性,能夠有效改善複合材料膜中li+的轉移數,以及單個離子通道的導電率。

而這一系列精妙絕倫的設計,使得它能夠有效抑制副反應的產生、調節li+在負極上的沉積規律,有效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從而保持電池正負極的穩定。

簡直太不可思議了!“……教授,充放電迴圈組那邊的資料分析出結果了.”

一名戴著眼鏡的研究員走了過來,那掛著黑眼圈的臉上同樣是一副見了鬼的表情。

從螢幕上收回了視線,劉億平教授看向了自己的學生,立刻說道。

“快拿來我看看!”

“在這裡……”那研究員遞出了u盤。

三天的時間,當然不足以整個研究團隊將所有的檔案看完。

不過卻完全足夠他們用最先進的裝置,在實驗室裡將那張【404號人工sei膜】,按照資料中給出的方法還原出來。

將膜製作出來之後,接著就是測試膜的效能了。

專案組裡的科研狗們,很快製作了一套簡單的鋰電池模型,用鋰片做負極。

這些材料都不難搞,整個實驗室裡最不缺的就是電化學相關的東西。

將迴圈結束的袋裝電池拆解,透過原位轉移盒在非空氣條件下轉移到觀測區域之後,他們很快得到了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樣品表面3d影象,和透射電鏡下的2d投影。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於那張膜的資訊。

這些工作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事實上卻花了他們不少時間。

這三天的時間裡,他的研究團隊什麼都沒做,將全部的精力都撲在了那10個g的資料上了。

事實上,在得到了這樣的結果之後,他們以前做的那個專案也沒必要繼續下去了……將u盤插在電腦上,看著螢幕上的影象,劉億平院士的臉上忽然浮起一絲苦笑。

捏了捏有些發酸的眉心,坐在辦公椅上的他嘴裡反覆嘀咕著重複那句話。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站在一旁的研究員沒有說話,但很明顯他也想問這個問題。

三天前,他們剛拿到那份資料的時候,整個專案組的所有人都以為這份資料是在開玩笑。

一個在學術界懸而未決的問題。

甚至於上一次學術會議,他們還在討論可能行得通的方向,以及鋰電這條路還值不值得繼續走下去。

結果現在,突然有人宣稱自己找到了標準答案。

而且用的還是大家都沒嘗試過的方向。

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不管怎麼想都像是個愚人節玩笑。

這都不是可不可能的問題了,而是從邏輯上就很難成立。

如果是用現有的技術,根據特定的需要設計一樣產品,不管做的是武器還是水杯,想保密都不難。

然而前沿領域的研究完全不同。

這根本都不是公不公開的問題,而是關著門根本就沒法做。

進入20世紀之後,科研就已經變成一個成體系的東西了。

個人在體系中的作用,比起cpu,更像是cpu上的“晶圓”。

除了數學領域偶爾還能誕生一兩個“閉門造車、出門合轍”的天才,大多數領域的研究都已經是“軍團作戰”。

雖然也有團隊會為了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拔得頭籌,壓著階段性成果不發,憋個大招放核彈,但同行們各自在做什麼事兒,基本上是瞞不住的。

“……在13號檔案第27頁有詳細的反應機理表述,不過我們在裝置上沒有觀測到.”

“是觀測不到,還是沒有觀測到.”

老先生措辭嚴謹地問道。

那研究員猶豫了,緩緩開口道。

“準確的說……是前者。

我們的裝置能夠觀測到鋰枝晶在對照組上的沉積過程,但li+是如何穿過那層膜的……我們沒辦法捕捉它的路徑,可能需要針對這種膜材料重新設計一套實驗方法.”

“只靠我們,這恐怕得花上很久……除非我們能找到拿出這些成果的研究團隊.”

“不過太奇怪了,我剛才翻了一下最近兩次學術會議的記錄,根本沒有找到關於這條研究方向的討論,唯一幾個相似的……細看的話也是天差地別.”

這時候,坐旁邊桌上的研究員忽然感慨了一聲。

“不知道是哪位大佬突然放的核彈.”

“材料學領域還有這樣的牛人嗎?”

“我扳著指頭數了一下,橫豎想不出來是誰……”“話說我們接下來怎麼辦?之前的專案還繼續做嗎?”

“估計換方向吧……產業界把這東西完全消化都得用一會兒,更別說提出新的問題了.”

“哎……三年,白忙活了,還好老子的畢業論文幾年前就寫完了.”

“也不能完全算白忙活,一些階段性的成果還是很有意思的。

不過sei膜這塊……確實沒有路可以走了.”

聽著學生們的討論,劉億平教授沒有說話,他的心裡同樣在思考著很多東西。

這時候,放在桌上的電話響了。

他拿起手機,走去了外面。

電話接通,火急火燎的聲音立刻從電話那頭傳了過來。

“老劉,結果怎麼樣了?”

劉億平說道。

“那個膜,已經做出來了.”

聽到這句話,電話那頭的聲音明顯多了一分激動。

“好不好用?”

劉億平感慨道:“何止是好用……簡直讓我大受震撼.”

嚴格意義上來講,即使是現在市面上流行的鋰離子電池,也能從這項技術中獲益。

而如果是針對純鋰負極設計一套全新的電池,技術上也不會很難。

電解液和正極材料以及隔膜,這些元件的產業鏈都是現成的。

相當於在原有產業鏈的基礎上,把電池正極的產業鏈改一下,額外增加一條“塗料”的生產線,立刻就能讓這項技術派上用場。

他甚至已經能想象到,產業界的朋友們在瞭解到這項技術之後,臉上會出現怎樣瘋狂的表情。

那一定很精彩。

電話那頭的老人繼續追問道:“成本呢?產業化的難度大不大?”

劉億平很快回答道。

“具體的成本,那就是產業界的問題了,實驗室製備和工業製備是兩回事兒。

不過我看了一下資料上給出的工藝流程,根據我對產業界的瞭解,做出來應該不會很難.”

“太好了!哈哈哈,這次真是辛苦您了!”

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明顯的喜悅。

“不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停頓了片刻,劉院士忽然開口道,“對了……我有個請求,不知道提出來合不合適.”

電話那頭的老人立刻說道。

“您請講!能幫上忙的我一定幫!”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見一見研究出那些資料的團隊,或者見一見他們的負責人也行,”頓了頓,劉院士簡略掉了那些複雜的技術細節,繼續說道,“有很多東西,我想向他請教.”

產業界感興趣的是那張膜,而他感興趣的是這張膜是怎麼做出來的,以及怎麼想到這麼做的。

知其然也,得知其所以然。

抄個作業用不了多少時間,但想把作業弄懂,再把解題思路也吃透就沒那麼容易了。

對於一名探尋真理的科研人員而言,結果、方法、思路此三者缺一不可。

三天的時間,他們只弄懂了那份資料中的一半。

而剩下的那一半,也許得用三個月,甚至是三年才能完全吃透。

學術的進步不只是成果的累積,更是在獲得成果的同時,對工具和方法進行改進。

他想和那個打敗他們的人好好聊一聊。

學術上達者為師,他相信這會受益匪淺。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

“老劉……如果是別的事就算了,這事兒我恐怕沒法幫你.”

劉院士遲疑了下,嚴肅說道。

“可以給我個理由嗎?”

電話那頭嘆了口氣。

“……看過了那些資料之後,你有什麼感覺?”

劉院士直截了當道。

“不可思議.”

老人追問道。

“不可思議到了什麼程度?”

劉院士沉默了一會兒,輕咳了聲說道。

“……我說出來你別笑話我.”

老人笑著說。

“說吧,你的看法對我們也很重要.”

猶豫了片刻,劉院士最終還是把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想法說了出來。

雖然用的是開玩笑的口吻。

“……簡直像是外星人弄出來的.”

電話沉默了一會兒。

劉院士有些微妙的尷尬。

就在他打算說些什麼緩解一下尷尬的時候,電話那頭傳來了一聲輕嘆。

“……電話裡說不清楚,正好我也打算過來一趟,你等我一會兒.”

說完,電話那頭傳來忙音。

握著手機的劉院士愣了下,表情漸漸古怪了起來。

難道還真是外星人?不至於這麼扯吧…………“……看來不只是我們這麼覺得!劉院士那邊也覺得,這些技術不像是地球上的研究團隊搞出來的.”

“說起來,上一次我們諮詢的高院士好像是這麼說的.”

“看來我們最初的推測是正確的.”

“沒想到第三類接觸會以這樣的形式展開,太不可思議了!”

某地方,辦公室裡,討論的聲音正熱烈。

剛才專案組的組長接到了劉院士的電話,現在已經去了華科院那邊。

聽老組長的說法,那個什麼膜材料的“逆向工作”進行的相當順利,成本也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產品。

聽到這個訊息,專案組的大夥們都很高興,這說明他們的工作產生了成效。

“對了,高院士那邊有訊息沒?”

一名同事忽然開口道。

坐旁邊的同事接話道。

“高院士?你是說我們之前諮詢的那位礦業領域的專家?”

“對啊,老李不是把網站給他了嗎?不知道他上去看了沒有.”

“我沒問,這事兒也不好問吧.”

這時候,一名工作人員開口說道。

“我覺得我們的策略還是太保守了,應該向上級提議,把玩家們控制起來.”

這確實是選項之一。

不過他的提議,並沒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援。

很快有人說道。

“我反對,風險呢?你考慮過嗎?”

“把工作做到位了,能有什麼風險?”

那人反駁道,“而且你不覺得這樣更有效率嗎?”

“我一點也不覺得,你以為的效率只是你以為。

而且人民信任自己的組織,組織信任自己的人民,把人控制起來是什麼意思?你是不信任組織,還是不信任人民?這種思想就有大問題!”

何止大問題,簡直是反動!不過考慮到這位同志也是出於好意,只是心急了點兒才這麼說的,所以那個持反對意見的同事,也就沒把話說那麼重。

眼看著辦公室裡又要爭論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國字臉男人輕咳了一聲,打斷了兩人的爭執。

“……好了,已經討論過的事情,就不要再討論了。

上面的意思是保持謹慎,維持現狀。

我和組長也是這個想法.”

“貿然插手遊戲程序,不但犯了外行指導內行和干涉主_義的錯誤,而且容易帶來不可控的結果.”

“既然當前的規則對我們是有利的,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改變規則,掀自家的桌子,而是維護規則,保持優勢.”

環視了在座的同事們一眼,國字臉男人繼續說道。

“說點實際的話題吧,這次‘技術引進’其實暴露出了我們準備不足的問題.”

“購匯的平臺很早之前就開放了,對方其實給了我們很長的準備時間,但當時誰都沒有拿出足夠的重視,以至於趕在最後一天集中採購,結果尷尬的買不進去,反而讓提前入場的投機客趁機賺了一筆.”

本來這項交易應該交給國資背景的央企去完成,這樣引進了技術之後便可以立刻開始技術的轉化。

然而時間上太倉促了。

這麼短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對接到具體的企業。

他們只能急事從權,先把技術買回來,再決定怎麼用,具體到哪個單位和哪個負責人。

這背後的牽扯到的東西太多了。

戴著眼鏡的男人點了點頭。

“確實……我們不能每一次都臨時抱佛腳。

尤其是有了這次先例,下一次再有訊息放出來,活躍在交易平臺上的投機客肯定會把價格拉高上去.”

先前提議把玩家們控制起來的那個工作人員,嘆了口氣說道。

“如果只是價格貴點也就算了,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就怕像上次那樣臨時停牌,有錢都買不進去.”

之前操盤的交易員也點著頭說道。

“沒錯,而且就那種趕鴨子上架的增持方式,瞎子都能看得出來是誰在買。

我要是投機客,都忍不住上來割一茬.”

如果是緩慢增持的話,根本看不出來是誰在買。

但就昨天那種架勢,他們甚至不用拿筆算,都能算出對方手上有多少張牌。

“……我們現在的銀幣儲備還有200萬,這點儲備量還是太低了。

我的建議是可以成立一個‘技術引進基金’,從金融系統那邊抽調幾個專業的操盤手,長期穩定的增持.”

“就是要建立外匯儲備嗎?”

坐旁邊辦公桌上的同事開玩笑道。

交易員笑著說道。

“為什麼不呢?雖然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但他們有我們需要的技術。

你如果把玩家理解成勞務出口,我們也應該給那些幫我們賺取‘外匯’的工人支付報酬.”

國字臉男人眼睛一亮。

“有道理,這個建議不錯,我會寫在報告裡向上級反映!”

見自己的意見得到重視,那交易員也是開啟了話匣子,繼續說了起來。

“……再說說好了,不只是建立常態化的購匯機制,我們還得明確購匯的方式。

比如引進技術的錢,不可能總是走國家經費。

我們得鼓勵那些從技術中獲益的企業,將一部分利潤拿出來購買技術,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

表面上,他們購買銀幣的那些錢是發給了玩家,但實際上補貼的卻是獲得技術的企業。

一次兩次可以這麼搞,但長期這麼搞下去肯定會出問題。

頻繁的微操,不但上面會有意見,下面同樣會有意見。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出謀劃策,國字臉男人一絲不苟地記著筆記,沒多久就寫滿了好幾頁紙,筆都快冒煙了。

這個“地外文明技術引進基金”的具體細節,還得和其他部門詳細溝通之後再做決定,但大體的方向已經可以確定。

望著那滿滿一本筆記,國字臉男人心生感慨之餘,忽然產生了個奇怪的念頭。

話說阿光平時的工作是不是也像這樣?一邊盯著論壇,一邊做筆記,然後一邊做遊戲。

如果真是這樣,看來這《廢土ol》的策劃,確實不是那麼好當的…………就在各國有關部門開會商量對策的時候,《廢土ol》的官網論壇正熱鬧的不行。

“嗚嗚嗚,阿光哥哥,你的銀交所什麼時候才開門啊?”

“淦!都鎖三天了,網路波動不至於這麼久吧?”

“哭了,再不開盤,家裡要揭不開鍋了!qaq”“笑死,爺差點就信了!”

之前資料片剛結束那天,但凡是兜裡有銀幣的玩家,只要不是太貪心壓著不賣的,或者非要手癢學別人高拋低吸、反覆橫跳賺那個差價的憨憨,基本都靠著那一波賺瘋了。

揭不開鍋了?不存在的。

即使是剛進遊戲不久,兜裡只有幾百銀幣的萌新,也趁著漲價賺了個一兩萬。

雖然這意味著又得去遊戲裡辛苦搬磚了,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戰爭結束,百業待興,正是艱苦奮鬥搞生產、鞏固勝利果實的時候,怎能把錢花在享樂上?為了聯盟!奧利給!瀏覽著官網論壇,楚光很欣慰地看見,他的小玩家們剛從前線下來,又馬不停蹄地跑去了工地。

還炫耀似的把幹活兒的體驗分享到了論壇上。

這確實值得炫耀。

以前封測資格不值錢,現在一個頭盔往少了說也值一百萬,往多了說那更是沒邊了。

當然了,“去工地”只是個形象的說法。

廢土ol賺錢的途徑還是很多的。

雖然在工地上搬磚的力量系玩家不少,但更多的玩家還是帶著戰利品去了紅河鎮這類臨近的倖存者聚居地跑商。

為了讓自己的小玩家們有事情可做,楚光還力排眾議,在老查理、盧卡等一眾後勤官員們詫異目光的注視下,批准了一項預算2億銀幣的基建計劃!這項計劃涵蓋了新聯盟的鐵路,以及黎明城的建設。

相關資源會優先向玩家們經營的企業傾斜,其次才是npc經營的企業。

相信小玩家們一定會感謝自己的慷慨!至於因為“網路波動”而停牌的銀幣交易平臺,楚光並沒有急著開啟。

一方面是玩家們現在兜裡沒有多餘的閒錢,這時候參與交易的都是投機客。

一方面是現實中的“大戶”們還在研究下一個階段的策略,新的資金進場得等一段時間。

這時候開盤除了讓那些投機客們割韭菜,沒有一點兒意義。

無論是雲玩家還是玩家,都需要時間。

而且楚光這邊也在等待一個時機。

他在等待遊戲裡的技術投射到現實,等他播下去的種子長出一縷嫩芽。

這應該用不了多久。

畢竟那可是他根據現實需要,親自挑選出來的技術。

更不要說與他合作的物件,和那些優秀的小玩家們來自同一個地方……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原神:我成精靈了

青淞

快穿:傲嬌男配讓我來

甜小柯

夢散泡影初夏離

一隻小夏咪

凡人妄想成仙

哈哈的筆記

神奇阿呦開局與桃蘇訂娃娃親

鍾葉之離

四合院:我有一座安全屋

冰水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