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

明軍大帳。

“陛下,這些胡虜見著咱們的大軍過來,直接就是聞風喪膽四處逃竄,將士們搜尋了這附近百里地界,連根毛都沒有看見,簡直是氣死人了。”

“據說在咱們大軍開拔之際,這些各處部族都已經遷徙離開,恐怕周遭數百里都不見得有部族存在。”

傅友德納悶的說道。

此番朱元璋御駕親征,不僅是傅友德,包括馮勝這些老人都跟著來了。

尤其是傅友德,原本以為是告老還鄉,結果還是被點名。

也是,陛下也這般年紀了都親征,你還想休息,做夢呢。

朱元璋笑著說道:“打他們呀,最重要的不是去打,而是找,若是找不到,那就是白費功夫。”

“古往今來,多少王朝想要滅絕草原之患,如漢武帝耗費國力,不也是沒能徹底杜絕嘛。”

“茫茫草原,即便是百萬大軍進來,也是猶如大海里的一滴水,想要準確找到韃靼部,猶如是大海撈針一般。”

旁邊的馮勝見陛下心情好,也笑著道:“穎國公,先前陛下就跟你說過,你還不信,非要是帶兵去抓,你又不是貓,哪裡能抓得到老鼠。”

“說起這抓老鼠的本事,還是涼國公比較在行。”

說罷,馮勝的目光轉向藍玉。

藍玉自然也是跟著來了。

朱英說淮西勳貴要放權,實際上這次朱元璋親征,肯定是少不了淮西勳貴們的跟隨。

藍玉聞言,面色得意:“那是當然,當年黃沙漫天,還不是被我找到了他們的蹤跡。”

“找這些老鼠,要有耐心,不宜大部隊搜查,而是要分成多股巡邏騎兵尋其蹤跡,數十騎一組,廣而搜查,而後伺機一舉破敵。”

朱元璋道:“好了,穎國公你就暫且歇著吧,別亂跑了。秦王,晉王,燕王三人,已經分別直取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所在,大概也是無功,這些蠻子狡滑得很。”

“現在咱們要做的就是等著火車的鐵軌鋪設過來,而後開始駐點建城,咱就不信了,難不成他們還能全部跑出這片草原不成。”

“這草原部族裡頭,最能打的就是瓦剌了,他們要是想跑,那就直接抄到他們老家去。”

瓦剌是大明的稱呼,在草原上他們叫做衛拉特部,寓意林中百姓。

朱元璋說的老家,就是指葉尼塞河流域兩岸,那裡是他們的居住之地。

當初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派長子朮赤招撫廣大原始森林中,俗稱林中百姓的漁獵民族,也就是衛拉特人。

蒙古人叫其斡亦剌惕。

北元退回草原後,除了自己的鐵騎外,瓦剌就是北元很重要的軍事力量,先前北元中的大臣浩海達裕,就是瓦剌人。

大帳裡大家的心情都很放鬆,並沒有因為找不到蒙古人而有所急躁。

朱元璋中軍行進的速度非常緩慢,且走一兩天就會停下來休息。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從大同鎮到這裡,正在不斷的修建鐵軌。

鐵軌修建到哪裡,火車就能開到哪裡,源源不斷的後勤可以由火車帶過來。

這次為北伐,大明準備了五千萬石糧食,足夠百萬大軍在這裡直接待到年底都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

——

阿蘇特部。

阿魯臺在聽到大明進軍草原的訊息後,早就帶著部族逃之夭夭,廣闊的草原他們根本不用擔心會被明軍找到。

於此同時,阿魯臺也在不斷的派人探查明軍動靜。

“稟太師,明軍進入草原後兵分三路,分別由秦王,晉王,燕王帶領。其中燕王就是向著我們而來。”

“明軍在草原上修建鐵路,讓他們的火車能夠通行過來。”

阿魯臺聞言,面色有些凝重。

等彙報計程車兵出去後,這才和各個首領開始商量。

“太師,明軍這樣做,難道是想要留在草原嗎,他們把鐵路都修建過來了。”

“大明的皇帝似乎不急著來找我們,他們是想在草原上修建城池?”

“大明的皇帝瘋了吧。”

首領們議論紛紛。

阿蘇特部,實際上是蒙古化了的帕提亞人,亦稱阿蘭人,古稱闔蘇,起源於伊朗高原。

被成吉思汗臣服,後隨蒙古軍進入中原,組建了阿蘇特部,史稱阿蘇特軍團。

阿魯臺冷哼一聲,眾多首領頓時沒了聲響,在阿蘇特部,阿魯臺的威嚴很高。

“大明的皇帝想要在大漠追捕我們,簡直是異想天開,就算他要在草原建立城池又能怎樣。”

“難道他還能把整個草原都佔據了不成。”

“一百萬的大軍,聽起來確實很嚇人,但是他們的騎兵連十萬都沒有,其他的全部步兵,就那些慢吞吞的步兵,我們還需要害怕什麼。”

“不過我們不能任由明軍這樣修建鐵路,當派遣勇士去阻斷鐵軌,沒了鐵軌,那火車自然就不能開到草原來,怎麼也能給明軍造成一些麻煩。”

“這些事情,通知鬼力赤汗,讓他們的大軍配合我們,或許能夠埋伏明軍。”

阿魯臺擁立鬼力赤為蒙古可汗,但是瓦剌並不服從。

瓦剌有三個統領,分別是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他們跟阿魯臺,鬼力赤爭奪蒙古的統治權。

在額勒伯克汗被鬼力赤殺死後,其長子本雅失裡與叔叔哈爾臺吉逃亡去了帖木兒帝國那邊。

兩人可以逃走,這其中顯然有瓦剌的幫助。

現在明軍大軍來襲,鬼力赤和阿魯臺想借助明軍的力量,去擊潰瓦剌,從而獲得漁翁之利。

他們根本不會想去跟明軍正面對抗。

只是明軍人太多了,直接兵分三路,同時進軍瓦剌,韃靼,兀良哈。

這讓阿魯臺只能不斷退走。

——

兀良哈地區。

大量的明軍士兵不斷湧入。

這一支明軍就是由燕王朱棣率領。

兀良哈三衛跟韃靼,瓦剌,亦或是阿蘇特部有所不同,因為曾經臣服大明的關係,所以他們現在並非是完全的遊牧民資,而是屬於半農耕半遊牧。

在靠近遼東的地方,這裡就適合種植。

在這個時代,糧食非常重要,草原上的人口數目約在兩百萬左右,這麼多的人口自然是因為先前蒙元的關係,那個時候草原可以源源不斷的從中原獲取糧食,人口快速增長也很正常。

只不過到了現在,大明斷絕糧食運輸,人口就成了草原極大的負擔。

草原可承載不了如此之多的人口數目。

兀良哈三衛之所以能夠跟韃靼,瓦剌比肩,也是在於大明的扶持,包括糧食的交易,使得本部的人口一直上漲。

“朵顏三衛反覆叛亂,這次你們的皇爺爺下了諭旨,要直接處死三衛部族的領袖,俘虜全部抓走去修建鐵路,城池。”

“這次是你們立功的機會,如果能夠立下足夠的功勳,即便是郡王爵位,也能夠有著更大的地盤。”

朱棣策馬前行,對著旁邊的朱高煦,朱高燧說道。

朱元璋想把功勞留給自家兒子們,朱棣自然也是這麼想的。

長子朱高熾不宜打仗,朱棣自然就帶著兩個次子過來。

且朱高煦和朱高燧在軍事上,還是有幾分天賦的,如果能立下功勳,到時候也能多得一些賞賜。

朱高燧倒是沒說什麼,朱高煦順口道:“父王,皇爺爺不會把我們的郡國安排在這草原上吧,這裡太荒涼了。”

朱棣道:“如果能安排在草原上,那還是你們的運氣,也不看看,現在鐵軌都修入草原了,往後大明的貨物過來極為簡單。”

“以後說不定草原會更加的繁榮,在這裡當個郡王有什麼不好。”

朱高煦聽完,只是癟癟嘴,就算他不想來,如果真封在這裡了,那也沒有任何辦法。

朱棣見此說道:“你們啊,就是不肯讀書,可知道這次隨著大軍過來的,還有大量科研司的人員,那些人我知曉,都是負責勘探礦藏的。”

“這也就意味著在這草原上,說不定蘊含著許多礦藏,如果你們能夠封在這裡,那才是個幸運的事情。”

朱高燧的眼睛當即就亮了起來:“父王,這是真的嗎。”

在倭國的時候,他可是知曉父王開了多少礦藏,那是大量的錢財。

其中不少礦藏還是他們兄弟兩人去奪取的。

“父王還能騙你們,好好幹吧。”朱棣說完,隨即策馬上前。

兩人的積極性被徹底的調動起來,一想到自己也能像是在倭國那樣,得到大量的錢財,就不由心情激盪。

隨著燕王大軍向兀良哈地區深入,不斷的也遇到了一些小的部族。

不是每個部族都能快速遷徙,況且草原上水源是很關鍵的地方。

朱高煦和朱高燧分別率領一千騎兵作為先鋒探路。

除此之外,大量的探馬也會分別派遣出去。

不僅是要打兀良哈三衛,阿蘇特部,所有的牧民,都是他們的目標。

小的部族被迅速掃蕩,他們的牛羊都被收繳,成年男性將會作為大明的俘虜,去修建鐵軌,城池。

在這樣的情況下,兀良哈三衛也只能是被迫跟燕王軍對戰。

嫩江。

這裡是兀良哈地區的中心地帶,翁牛特部就是在這裡。

“將士們,隨我殺敵!”

經過不斷的搜查,朱高煦率領的騎兵隊伍終於是發現了翁牛特部所在。

當即就是展開追殺。

此番所帶的騎兵,並非是先前的重甲騎兵,而是半身甲,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保持戰馬速度。

翁牛特部計程車兵們發現明軍襲來,當即開始進行逃跑。

這並非是翁牛特部本部所在,只是一小部分的遊民,根本不可能是上千騎兵的對手。

更何況明軍有火銃,輕易就能擊潰他們。

朱高煦一路追擊,斬殺上百至於天黑這才停下,繳獲了大量的物資。

許多牧民也成了明軍俘虜。

從朱高煦這裡是個開始,接近中心地帶後,明軍開始不斷遭遇三衛各部的遊民。

朵顏衛所在,三衛的統領被迫聚集在了一起。

現在燕王大軍已經進入兀良哈地區,並且把三衛的百姓全部擄走,這簡直是絕戶之計。

“該死的,明軍瘋了嗎,他們把所有的族人全部擄走了,這是想要幹什麼。”

“明軍大舉進攻草原,或許我們不應該過早反叛的,這讓明軍要拿我們殺雞儆猴。”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不如想想怎麼對付明軍,我們總不能把整個兀良哈地區都讓給他們吧。”

“阿魯臺那邊怎麼說。”

“還能怎麼說,跑得比兔子還快,難道還能指望他們來對抗明軍嗎。”

“或許我們現在可以派遣使者過去,嚮明軍再次臣服。”

一番商議之下,泰寧衛指揮阿札施裡提出投降的意見。

這很快得到了其他人的同意。

反正他們降明降元都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很快,三衛的使者就出發前去接觸燕王。

為了表明誠意,他們攜帶了數百頭牛羊,金銀財寶不計其數。

燕王大帳內,聽到外邊朵顏三衛使者求見的事情。

朱棣笑著說道:“這朵顏三衛果真是有點意思,見我明軍勢不可擋,便就果斷投降。”

“如此反叛無常,分明是把我大明當猴耍。”

朱高煦道:“父王,讓兒臣前去,將這些使者全部斬殺吧,也好告訴他們,小人當是作何下場。”

張玉本想開口,但聽到二王子這麼說,當下就閉口不言。

“張玉,想說什麼,儘管說來。”朱棣瞧著說道。

張玉聞言道:“末將覺得,草原廣闊,如果我們掃蕩過去,必然耗費巨大,既然三衛想降,王爺自當受降。”

朱高煦冷哼道:“都說你張玉擅謀,我看也不過如此,這朵顏三衛,分明就是假意投降,等我大軍一走,必然就再次反叛。”

朱棣皺眉道:“就你聰明,就不能等張將軍把話說完?”

“張將軍,還請接著說。”

其實話到這裡,朱棣已經明白了張玉的意思了。

張玉道:“三衛受降,便不會再跑,他們覺得只要投降,還能像是從前那般擔任指揮使,如此自當可全部將其首領全部拿下治罪。”(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將主

番茄木須肉

相見恨晚意難平

天浮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