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的天平向著足利義滿正在傾斜。

在如今的局勢下,即便是朱榑,也已經很難說守住剩餘的三城。

而且在野戰上,足利義滿有著更大的優勢,那就是本土作戰的情報來源。

畢竟是倭國的地盤,四藩王雖然經營了許久,但心向倭國的倭人並不在少數。

在足利義滿圍城之際,就收到了地方倭人的報信,他們發現了朱榑的大本營。

足利義滿很小心,即便報信的是倭人,他也先行派遣了人員去進行探查。

在確定無誤的情況下,直接四十五萬大軍出動,對朱榑的軍營進行包圍作戰。

即便明軍的裝備要超過倭兵,但四十五萬的兵力,其中許多還是足利義滿下最為精銳的武士,這不是朱榑率領的衛所兵可以阻擋的。

朱榑在發現倭兵行動後,毫不猶豫的轉身就逃。

因為在他的軍營裡,不僅有自己的長子,還有另外兩王的世子。

如果戰敗,對於大明來說,是一個極其慘重的損失。

只是足利義滿並不知道的是,在這個時候,於九州島西側,一支十萬精銳的明軍已經登陸。

——

“大孫,看來倭國局勢已定了,足利義滿這小子,確實有幾分本事,可是在咱的眼裡,他還是嫩了點。”

“他以為咱大明已經沒有了兵力去顧及他,然而咱大明的強盛,豈是小小倭國能夠想象的。”

“這一支十萬精銳,將會徹底的擊潰倭國。”

朱元璋哈哈大笑。

在朱榑領兵之初,他就知道很有可能幹不過足利義滿這傢伙,從始至終,朱榑的二十萬兵力,就是個誘餌。

一個引動足利義滿發動倭國總兵力的誘餌。

只有讓足利義滿把倭國的兵力全部集中到九州島來,大明才能出手,直接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倭國這個麻煩。

攻打本州島對於大明來說,付出的代價要更大。

在最初的時候,其實大明就有足夠的兵力去針對足利義滿的叛亂。

但是這其中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守住了九州島後,怎麼去攻打本州島。

本州島是倭國真正的大本營,其中許多城池攻打起來非常的麻煩。

這些年來,本州島一直在不斷的修建防禦措施,他們學著大明城池的樣子,把城牆不斷的加高,加深。

一座座城池的攻打下去,耗時良久不說,其中的損失也絕對不是個小數目。

不管是在什麼時候,攻城永遠是最麻煩的事情。

因此朱英就跟朱元璋商量著,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避開對本州島的城池拉鋸戰。從而快速的奠定戰局。

最後的主意,就打到了足利義滿的身上。

利用足利義滿迫切想要收復九州島的心思,設下一個局。

朱榑的二十萬軍隊,正好是在足利義滿的接受範圍裡。

如果太多,或許足利義滿就會退出九州島,如果太少,也不能完成拖住足利義滿,逼迫其動員倭國全國兵力。

看似足利義滿就要收復九州島,實際上現在局勢已經在大明的掌控中。

這十萬兵力,是大明真正的精銳。

其中有五萬兵力,就是大明京衛,還有五萬兵力,是今年最新從各地軍事學院抽調而來的結業學子。

大明在對外作戰的同時,也在加快將士的訓練。

在大明強大的經濟實力下,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能訓練出合格的新兵。

六個月的時間,就能操練出一支優秀的隊伍。

以老兵帶新兵的方式,組合成的精銳,可以讓新兵更快的適應戰場氣氛。

足利義滿之所以沒有能夠及時收到情報,是因為這十萬兵力,走的是蒸汽鐵甲艦的運輸。

哪怕是有倭國的細作想要送出情報,難道他還能比蒸汽鐵甲艦更快?

鐵甲艦不能過海,但是可以在幾日裡抵達海邊,而後由青海水師進行運輸。

在目前的九州島局勢下,這十萬精銳就是破局的關鍵了。

他們可不是衛所兵,每一個士兵都是身材壯碩,人高馬大,懂得騎射。

其中還有三萬騎兵,是用火車的方式,從草原調來。

這三萬騎兵,可是重甲騎兵。

“完了!全完了!”

當三萬重甲騎兵出現在九州島的戰場時,足利義滿整個人都癱軟了下來。

他沒想到,大明竟然還藏著這麼一手。

倭國雖然也有騎兵,但是並沒有成建制的騎兵隊伍,一來是因為地理因素的關係,讓倭國沒有馬場,所以不能大規模的打造騎兵軍團。

其次就是倭國的地形原因了,平原地區不多,大規模的騎兵發揮的用處不大,還不如步兵的靈活。

但是在九州島的野外對戰上,三萬騎兵足以忽略這些因素了。

因為這是數十萬軍隊規模的大戰,騎兵自然能夠產生極大的作用。

三萬重騎兵衝進倭國軍隊之中,猶如虎入羊群,肆意的分割戰場,讓倭國完全無法做到有效的陣型。

七萬精銳步兵,火繩槍,刀盾手,像是推土機一樣,收割支離破碎的倭兵隊伍。

即便是有數十萬的軍隊,但在這樣質量碾壓的情況下,倭兵完全無法做到對抗。

兵敗如山倒。

僅僅只是堅持不到兩個時辰,倭兵就徹底崩潰了。

他們的弓箭,火銃,刀劍,完全無法打破明軍甲冑的防禦,這不是一個等級的戰爭。

大多數的倭兵並非是嚴格操練的武士,很多都是強制徵召而來的百姓。

如果是在攻城上,自然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在這種對戰的情況下,就很容易變成累贅了。

足利義滿愣愣的看著崩潰的戰線,嘴裡喃喃說道:“仗其四蹄,踐踏我陣。”

朱榑看到援軍的到來,雖然他也不知道這一支明軍是怎麼突然就出現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對倭兵展開追殺。

憋屈了這麼多天,終於是換來了揚眉吐氣。

不僅是朱榑,所有的明軍將士亦是如此。

頓時士氣大漲,追殺倭兵。

足利義滿想要逃竄,但是怎麼能跑過四條腿的騎兵。

大明鐵騎在進入戰場後,第一目標就是倭國的中軍大營,也就是足利義滿所在。

混亂的局面已經不能保護中軍大營了,在足利義滿看來堅不可摧的中軍,在大明鐵騎之下,猶如是紙糊一般,只是一輪衝鋒就徹底撕碎。

到了這個時候,足利義滿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有多麼可笑。

倭國跟大明的差距,遠遠不是一些陰謀詭計可以彌補的,他總算是知道了,為什麼當年不可一世的蒙古人,會敗在了明軍之下。

為什麼已經回到草原的蒙古人,會被明軍攆得像狗一樣四處亂跑。

為什麼明軍敢於多面開戰,完全沒有絲毫顧忌。

原來所有的一切,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是那麼的可笑。

哪怕是現在倭國地區的明軍,也只不過是大明的冰山一角,現在的大明擁有著這個世界上數目最多,戰鬥力最強的軍隊。

只是一小部分,也不是倭國可以抵擋的。

此時的足利義滿在想,如果自己沒有趁著這個機會,來對九州島進行收復,那麼在本州島,是不是可以阻擋明軍。

畢竟現在的本州島,已經修建了那麼多的高大城牆。

深深的思索了一番,足利義滿微微搖頭。

實際上他已經感受到了,哪怕是不開戰,倭國也會逐漸的被大明蠶食。

其實這些年來,雖然倭國因為九州島的關係,從而在綜合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包括軍事實力也在不斷的提高。

可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倭人,正在逐漸的投奔大明。

本州島上,許多底層混得不好的貴族,還有大量的倭人百姓,他們更願意去到大明掌控的九州島生活。

比起被倭國貴族的剝削,九州島中大明給出的福利,會讓他們能夠更好的生活。

而且在九州島生活的倭人,還可以受到大明的教育,學習大明文化,語言,文字。

長此以往,九州島會越來越富裕,而本州島會越來越衰弱。

收拾了草原跟高麗,倭國就更加沒有反抗的能力了。

因為領土的大小,人口的多少,註定他們永遠也趕不上大明。

朱榑這邊,終於是跟前來支援的明軍接洽了。

“原來是宋國公,小王朱榑,見過宋國公,謝過宋國公解圍。”

朱榑上前,一眼就認出來了馮勝,當即翻身下馬,行禮作揖。

馮勝也連忙下馬:“當不得齊王殿下如此,我此行也是奉陛下之命行事。”

“陛下料事如神,知曉倭兵必然大舉進攻,因此特意調遣兵馬前來。”

第一次討伐倭國的統帥,就是宋國公馮勝,所以這次領軍的統帥,朱元璋自然也是派遣馮勝前來。

這個時候,明軍已經衝破了倭兵中軍大營,活捉了足利義滿,還有大量的倭國大名。

戰場上四處傳來‘降者不殺’的高呼。

大量的倭人選擇丟棄武器,跪地求饒。

至此九州島局勢已定。

為了更好的抓捕殘餘倭兵,明軍立即封鎖了長門與筑前,豐後和伊予連線之處。

這樣剩下倭兵就全部被困在了九州島內,明軍可以慢慢的進行抓捕。

差不多到天黑的時候,明軍已經俘虜了二十萬餘倭兵。

因為倭兵人數太多了,許多都是慌不擇路的逃跑,也沒有辦法一下子全部都俘虜起來。

三城內的明軍也走了出來,開始加入到對倭兵的抓捕行動中。

這一抓,就是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

總計抓捕了將近四十餘萬的倭兵俘虜,這已經是明軍暫時能夠看管的期限了。

很多逃到山林子的倭兵,搜捕起來就變得比較麻煩。

現在馮勝要做的是,把這些俘虜陸續的運送離開倭國。

要知道現在的大明,正是在鐵路建設的蓬勃發展期,正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參加假設。

這些倭兵將會全部被判處至少十五年以上的勞役罪,他們將會為大明的建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中懂得種田的,因為被強制徵召來的倭人,也會被劃入到種田的勞役之中,或許還有不少會被運送到南洋地區。

當然,這些細節馮勝就不需要管了,會有相關負責的官員來實行此事。

以足利義滿為首的倭國大名們,也會被押送到大明京師,以叛亂罪進行處置。

從名義上來說,倭國也是屬於大明的藩屬國,自然夠得上叛亂了。

這一次對於倭國,完全是釜底抽薪了,因為七成的倭國青壯都會被送離倭國。

哪怕是想要再度發動叛亂,兵源都是個巨大的問題。

這個主意當然是朱英提出來的。

這也導致現在的倭國將會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因為大量倭國男性被判處有罪從而送出倭國,去大明或者南洋服勞役的關係,使得倭國本土男性大量缺失,形成女多男少的局面。

對於這樣的情況,朱英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處理,只能是委屈一下駐紮在倭國的大明將士們了。

而馮勝帶領著數萬兵馬,直奔倭國王都。

他要在那裡舉行受降儀式。

足利義滿幾乎抽空了本州島的兵力,本州島的各個城池自然不可能再對明軍有任何的抵抗行為了。

面對明軍的到來,所有的城池紛紛投降,馮勝就這麼率領著軍隊,一路直接抵達了倭國王都,京都城。

在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投降儀式後,也就真正代表了倭國的滅亡。

這裡就面臨一個問題。

怎麼來定義現在的倭國。

是直接安排一個行省?

那恐怕是會變成大明最大的行省。

一番討論過後,決定把倭國變成四個行省。

分別是

九州承宣布政使司。

四國承宣布政使司。

本州東承宣布政使司。

本州西承宣布政使司。

本州島太大了,所以乾脆劃分成兩個行省,這樣四個行省就比較平衡了。

因為照顧倭人百姓信仰的關係,也是為了更好的治理四大行省,所以大明保留了倭國王室的稱號。

不過倭王的傳承,在以後要受到大明的敕封。

當然,這也是跟倭王本身一直就是作為傀儡存在的關係。

至於幕府,自然是撤掉了。(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人間斬惡妖

究極小香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