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司。

朱英也並非純粹的藉口,他確實時常在這科研司監督火車的進度。

“殿下請看,先前殿下說的那掛鉤,現在已經是成功做出來了。”

“當兩節車廂撞在一起的時候,兩個掛鉤就會直接連線在一起,如此往後火車車廂就可以隨意的拆配。”

“不過根據我們現在的試驗來看,掛鉤的車廂比之整體的火車要顛簸一些,因此臣覺得京師的這趟火車,全部連線在一起會更加的穩固。”

黃觀彙報著工作的進度。

掛鉤沒有多大難度,尤其是對於精通木匠活的師傅來說,先前朱英已經簡單的描述過了,他們只需要按照這個方式先行設計構造即可。

朱英看著面前的掛鉤,這個並非是鐵製的,而是一個木質的模型。

在科研司這裡,多的是手藝活精巧的木匠,畢竟如今的科研司,可謂是整個大明工匠聖地。

全國稍微有點名氣,真本事的工匠基本上都會來到這裡。

地位高是一方面,關鍵是待遇好。

包吃包住,每月有俸祿,子女還免費安排入學。

歷朝歷代,哪裡有過這樣的好事。

況且如今大明威震四海,哪怕是海外的工匠,也有慕名而來的。

朱英是把科研司當做後世的研究院來發展,科學才是第一生產力,自然就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以後咱們大明各地,都要建造火車,鐵軌,那個時候這掛鉤的用處可就大得多了。”

“尤其是在貨運上,不至於讓車廂空放,也可以臨時搭載更多的貨物。”

“戰事之際,更是能夠保障我軍後勤大量補給。”

“現在整列火車的工作進度怎樣了。”

朱英喝了口茶,隨意的問道。

在他的旁邊,還跟著王后阿依達母女三人。

基本上只要出宮,三人就會陪在朱英的身邊。

也是有一幅鐵腎,否則如此夜夜笙歌,普通人都已經廢掉了。

黃觀稟告道:“我們按照先前的計劃,一共有九節車廂,為了讓火車能夠更快的行駛,也是保障不會發生熄火這類的事情,因此在後尾再次加裝了蒸汽機。”

“當兩臺蒸汽機同時運作的時候,火車的速度即便是滿載貨物的情況下,依舊能夠達到每個時辰行進三百餘里地。”

一個時辰兩小時。

按照後世的演算法,兩臺蒸汽機加持動力的情況下,目前火車的速度已經能達到80千米每小時了。

在蒸汽時代,這也算是個瓶頸。

想要再快的話,就要提供足夠多的動力,比如改良發動機到內燃機。

不過這就難度非常高了。

因為在如今的大明,並沒有基礎科學,能夠造出蒸汽機,完全是強行打造的,而不是整個基礎工業知識體系推上去。

簡單點說,這就屬於當今時代的黑科技了。

想要完善基礎科學理論,這並非幾年就能達成。

但現在這般,對於如今的大明,已經是夠用了。

“從京師火車驛站出發,至於南京港口,不過二十餘里地,按照如今這個速度,也就是說只需要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就能抵達,對嗎?”

朱英開口問道。

現在的鐵軌,也暫且只有到長江邊上的南京港口附近修建完成。

“回稟殿下,沒錯,一刻鐘之內,即可抵達南京港口。”黃觀認真的回答道。

他們已經執行過了,火車往返的時間,也在兩刻鐘內,極為快捷。

大明一刻鐘,大致相當於後世的15分鐘。

朱英滿意的點點頭。

“現在還有些哪些地方沒有完善的。”

黃觀回道:“現如今唯有車頭的雕刻,還有各車廂的裝飾稍差。”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次龍頭的雕刻採用的是木質,待後邊時間多了,再行用鋼鐵鑄就。”

朱英搖頭道:“沒必要,火車不可能一直停著等著皇室來用,木頭雕刻的龍頭就很好,就按照這個法子去辦吧,三日能行嗎。”

黃觀躬身道:“無須三日,明日即可完工。”

朱英道:“行,那就後日。到時候朝會的就在這裡舉行。”

黃觀躬身作揖:“遵令旨。”

離了科研司。

路上朱英對王后阿依達說道:“這幾日我就不過來了,宮裡有事情要安排,錦衣衛那邊我打了招呼,你們放在京師遊玩吧。”

阿依達微微躬身:“謝謝太孫。”

艾米拉在旁邊問道:“殿下,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乘坐火車啊,好想坐上去玩一玩。”

依拜蒂也是帶著期待的目光。

朱英笑道:“過幾日我就帶你們去感受一番,現在修建的鐵路太短,去不了多遠,再多過些時候,就能去到很遠的地方玩了。”

和母女三人在一起的這段時間,朱英也曾開口說過封妃子的事情。

不過艾米拉和依拜蒂雖然好奇皇宮裡的生活,但卻不願意住到皇宮裡去。

因為她們從小就是在狐胡國的王宮裡長大,更加嚮往自由。

並且去了王宮後,也很難再跟母后見面了。

自生下來到現在,她們還未來沒有跟母后分開後。

朱英知道了姐妹花的想法,也沒有強求。

西域那邊跟大明在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她們沒有名分的這個概念,也由著她們了。

回了宮裡。

朱英就向朱元璋彙報情況。

“如今火車已經完工,也就剩下些雕刻裝飾,今明兩日內便能做好。”

朱元璋問道:“這火車的九節車廂可以坐多少人?”

朱英回道:“這後邊的七節車廂,共有一百四十個座位,前頭的兩節車廂是留給皇室專用,座位就少一些,可以坐個十幾人的樣子。”

朱元璋道:“好,咱下一道諭旨,後日的朝會就直接在科研司那邊開了。”

“大孫你是不知道,這些百官裡有不少人在彈劾科研司,說每年花費的寶鈔太多了,如今他們看到火車的出現,應該是能夠把嘴巴閉上了。”

“誰要是再跟我叨叨,那就下鄉種田去,省得佔著這高位。”

科研司每年的經費,起步都是在一萬萬寶鈔,並且這幾年更高了。

俸祿工錢,只不過這撥款的領頭。

比如朱英為了更多的鋼材來製造火車,直接就在周邊造了二十家鍊鋼廠。

這些鍊鋼廠也不存在經營交易,都隸屬於科研司,專供給科研司生產鋼材。

鍊鋼廠的運轉,是依託多個蒸汽機。

而這些蒸汽機,同時需要大量的石炭。

採購的支出,自然最後算在了科研司的總費用裡。

火車為什麼能這麼快造出來。

很多人只是看到科研司這邊進度飛快,朱英隨口說個掛鉤,數日功夫就能造出來。

卻忽略了在這背後,是十萬人三班倒的連軸轉。

掛鉤的任務下達,就有八十位木匠大師傅在黃觀的領導下嘗試著各種構造方式。

八十位木匠還有將近兩百學徒打下手。

而火車,幾乎每個部件都有專門負責的小組。

是真正意義上的手搓火車。

花費再大,在朱英看來全都是值得的。

不過很多官員就不這麼想。

動輒上萬萬寶鈔,這簡直讓他們的世界觀被不斷顛覆。

像是有官員就提出,河南大水救災,總共花費不到兩千萬貫寶鈔,而這在科研司,或許多的時候一個月就沒了。

站在他們本身的角度上去看,感覺是正確的。

從小受著儒家學說長大,認為這些不過是奇淫技巧,讓太孫太過於沉迷了。

“所以呀,劉三吾對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

“這些老一輩的官員,心裡頭根本沒有新時代的思維,被侷限在曾經的認知中,完全不瞭解火車對於大明有多麼大的意義。”

“他們更是不瞭解,如今科研司的這些製造,對大明乃至於全天下,將會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

“科研司那邊,如今已經生產了第一臺車床,以後對於零部件的加工,打磨,將會更加的細緻,這不僅是代表著我大明火銃產量的巨大提升,更預示著火器的改革換代馬上來臨。”

“火銃槍將會成為過去,當燧發槍裝備我大明軍隊的時候,這天下,何處不可得。”

朱英的語氣中,帶著濃烈的自信。

在造火車的時候,因為零部件的打磨,處理,基本上都是依靠手工。

朱英終於是想起了車床的使用。

其實車床這個東西,在大明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像是弩箭箭頭的打造,就是手動車床。

先前手搖,腳踏車床,早已經發明出來。

現在有了蒸汽機,改造一番就是機械車床了。

以前要靠大師傅手搓燧發槍,才能完全精細部件的構造。

現在用車床,可以輕鬆的產出。

有了精度的模具,燧發槍可以分解成多個零部件同時打造。

不過是因為最近主力方向一直在造火車上,因此燧發槍暫且沒有投入太大的人員去鍛造。

“燧發槍都能批次造了?”朱元璋都有些驚訝。

他也有一把燧發槍,是七十一歲誕辰,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大孫送他的賀禮。

當初到手的時候,就很是愛不釋手,時常把玩。

正因為經常用,所以知曉這燧發槍有多麼好,就是太難造了。

沒成想現在,太孫說已然可以批次生產了。

“現在科研司的發展很快,自從有了車床後,打造出來的火器精準度更高了。”朱英回應著說道。

朱元璋有些好奇的問道:“打火石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嗎。”

他對於火器自然也是有關注的。

朱英解釋道:“科研司那邊想了個折中的法子,讓火石可以簡單的進行更換,目前高質量的火石比較少,那些質量還能過得去的,前面十多次基本上都能點火。”

“到時候將士們就隨身攜帶一些火石即可。”

朱元璋點點頭:“這也是個法子,不過還是要想辦法解決火石的問題,這樣才能全軍裝備。”

朱英只有苦笑。

打火石聽起來簡單,實際上可沒那麼容易,想要人工合成那就涉及到基礎化學。

而在這方面,大明現在完全是一片空白,也沒有科學的概念。

要完成基礎科學,朱英是沒有辦法去做的,只能是營造一個環境來慢慢進行培養。

這裡朱英就遇到個問題。

沿用現在中原文明的發展,是否能夠發展出自然科學基礎,從而達到後世現代化的程度。

照著這方面去思索,朱英感覺很難。

不能說沒希望,但非常的渺茫。

這是大環境的影響,中原文明嚴格來說,更加偏向於唯心,比如‘意境美’。

有很多哲學性質的東西在裡面參雜,比如意識形態,思維模式,自由思想。

還有皇權的穩定,農業文明的穩定,思想慣性等等。

而科學的發展,也不一定是必然。

或許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歐洲科學的火花,有很大的因素是因為諸多國家林立,相互之間競爭關係激烈,因此不斷的在逼迫所有人對工業,對科學去進行探索。

這也跟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有關。

而如是趨向統一,穩定,那麼就很難產生這樣的變化。

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其實就是科學流派的一種,包括神農嘗百草,解剖學等等。

可是這些都不利於統一穩定的國家,因此在皇權歷朝歷代的變化中,被逐漸的邊緣化甚至於淘汰。

就算是現在,朱英想要強行去推動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難的事情。

因為自然基礎科學並非是一朝一夕,或許在朱英這幾十年的生命裡,能夠穩固大明強勢,可後世子嗣呢。

會不會數百年後,又走上了歷史同樣的道路。

現在的輝煌,不過是歷史上短暫的曇花一現。

或許後世的歷史書上,會出現大明太孫某某中興。

當年成吉思汗都把幾乎大半個亞歐大陸都收進了帝國版圖,現在呢?

‘實在不行,那就只能把歐洲當成我大明的養殖場了。’

朱英的眼神中閃過銳利光芒。

在蒸汽火車,蒸汽鐵甲船的加持下,大明的手完全可以伸向歐洲地區。

那些零零碎碎的小國,又怎麼能跟現在的大明對抗。<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人間斬惡妖

究極小香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