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馬褂是否具備免死特權,這個問題沒人能給賈六解答,因為他們對這方面的業務不熟。

掌管禮部的奎尼又不在這裡,不然倒是能給賈六個準確答案。

“算了.”

賈六懶得去求證。

黃馬褂?

趙公子恐怕不知道新任總督大人平生最得意的事,就是在金川扒了不下二十件黃馬褂。

再加上這小子竟然是“河西四漢將”之首趙良棟那個狗賊的重孫子。

那就不是簡單加急,而是特殊加急。

因為在賈六看來,趙良棟那老小子性質比他家老太爺還要惡劣。

賈漢復是明朝大勢已去降的清。

趙良棟則是“三藩”掀起反清高潮,南方以及西北地區基本都易幟的情況下,還死心塌地給清廷當狗。

照基本法屬於罪上加罪。

沒撞在手底下則罷,既然撞上來,賈六就得狠狠收拾下趙良棟這個重孫子了。

“趙公子要倒黴了,祖墳冒黑煙那種.”

栓柱低聲同保柱道。

“嗯?殺人償命而矣,能有多倒黴.”

保柱不以為然,他知道大人不會弔什麼黃馬褂,但那個姓趙的頂天就是個死。

世上還有什麼比死更倒黴的?

“你看吧.”

栓柱嘿嘿一笑。

丁慶那邊將判詞弄好拿了過來,建議判趙秉恩、劉德財死刑,劉氏赤體受杖後流放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原嫌犯孫樂和則改判無罪,當堂釋放。

趙秉恩殺害丫鬟嫁禍他人判處死刑很合理,劉德財雖然沒有親自動手殺人,但卻幫助趙秉恩嫁禍女婿,屬同謀,判他死刑也不冤枉。

劉氏雖然不處死刑,可比死還要難受。

原因大清律規定犯婦赤體受杖時,不僅原告方的親戚朋友要來觀看,是謂“看打”,女子家裡人也要過來觀刑,並且只要願意來看刑的百姓皆可觀看。

這就使得女犯不僅要受皮肉之苦,精神上也會受到極大摧殘。

“若大人對此判詞沒有意見,卑職著人上報,待刑部秋審處批覆即可.”

對可能涉死刑的案件,州縣初審後逐漸報送知府、按察使、督撫複審。

如果督撫對地方提出的定罪量刑意見沒有異議,就向皇帝奏報,並抄送案卷相關副本送刑部。

賈六是新任直隸總督,這樁案子就不必經保定府、按察使,他這邊直接便能上報朝廷。

一般情況下皇帝不大會過問死刑案件,主要是刑部複審,若涉死罪,則納入秋審程式,只有被秋審處核實為情實的才會納入死刑名單,拿給皇帝勾決。

丁慶提醒大人理論上,當年判死刑的囚犯皇帝不會馬上勾決,而是留待明年再處死,除非是謀逆造反的。

“就是說趙秉恩這小子就算上了勾決名單,今年也死不了?”

賈六對律法及相關程式不是太瞭解。

丁慶說多半如此,並說很有可能趙秉恩不會被秋審處判死刑立即執行。

賈六眉頭微皺:“那這判詞有什麼用?”

“大人,秋審處對於死刑犯有情實、緩決、矜疑,留養、承祀五種決定...”

按丁慶的說法,情實就是罪大惡極,立即處以死刑。

但通常只殺害一人,一半機率不會判死。

緩決就是監侯,次年秋審再議。

矜疑就是案件存在疑點,但犯人又存在極大嫌疑,為免殺錯人給此人減一等。

留養是考慮到犯人有贍養老病雙親的責任而免其死罪;

承祀則是考慮到罪囚家族香火承續而免其死罪。

有這五種情況在,趙秉恩很大可能不會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加之還是功臣之後,祖父還做過兵部尚書、兩廣總督,爹也當過兩淮鹽運使,家裡活動活動,關個幾年就放出來不是沒有可能。

“這樣啊,”

聽了丁慶的法律解說後,賈六下意識摸了摸鼻子,爾後提筆在判詞下面寫了這麼一句——“該犯身為功臣之後,謀殺下人嫁禍他人,實屬情節惡劣,難以原緩,依故殺之法,當凌遲示眾,以警世人.”

寫完,叫來親兵命馬上將此案卷快馬加急呈送刑部,要求秋審處加急處理,三天內就要把凌遲的相關批覆檔案送到保定。

這操作把丁慶看傻了。

栓柱為之解惑:“秋審處的郎中麻繼志是少爺的人.”

“啊?”

丁慶一怔:還有這事?

“嗯哪,刑部尚書也是我表二大爺.”

賈六面露微笑。

大清最高司法部門是不歸他管,問題架不住他有人啊。

丁慶呆了半天才感嘆一句:“趙公子真是倒黴催的.”

能不倒黴麼,坐幾年牢的事硬是要捱上千刀,要是知道是祖上的黃馬褂給惹的禍,怕是能把老太爺的墳給刨了。

“黑,太黑了.”

保柱說的“黑”不知道是指趙公子家祖墳冒的煙,還是說面前的總統大人。

梵偉嘀咕一句:“怪可惜劉氏的.”

聞言,賈六白了狗頭軍師一眼:“你想和她睡?”

梵偉趕緊解釋:“沒,沒...卑職就是覺得這女子怪可惜的.”

“噢,我以為你是想和她睡一下,打算滿足你一下的,沒這想法就算了.”

賈六負手重新來到公堂。

把個狗頭軍師悔的腸子都綠了。

趙秉恩、劉德財父女已被收監,堂中只有大冤得雪的孫樂和兄妹。

“趙秉恩殺人嫁禍於你,本督自會上報朝廷重處,現還你清白當堂釋放,”

賈六止住跪下就要給賈青天磕頭的孫樂和兄妹,“另外,趙秉恩家中財產除留少許供其近親生活,其餘本督皆判於你孫樂和,望你兄妹二人今後能太平安生.”

賈六破天荒的竟將趙秉恩的家產罰於孫樂和。

此事於歷代司法實踐都不曾有過,可謂是開了先例。

乃是希望以此判例警告那些有害人之心的不法之徒,害人之前先想想後果。

莫以為搭進一條命就算了的。

賈青天發起狠來,不僅要你人亡,更會要你家破。

再看那在官府打壓下仍堅持為兄鳴冤,甚至一度乞討度日的孫翠兒,為表彰這姑娘特命以總督衙門名義為其在安肅縣立牌坊一座,編入安肅縣誌,以鼓勵世人向孫翠兒學習,遇有冤屈當挺身而出。

兄妹二人自是千恩萬謝,稍後便被帶下。

趙家財產一事自由安肅縣衙處理。

安肅知縣秦良亦被帶了過來,當堂摘了他的官帽,脫了他的官衣,聽侯處置。

又讓丁慶審訊趙公子,務要其老實供出都給哪些官員送了錢,爾後順藤摸瓜一鍋端,務要將這件普通的兇殺案辦成一樁轟動直隸,轟動天下的大案。

不如此,怎能彰顯他賈青天整頓直隸吏治的決心。

不過新的問題很快出現,丁慶來報說趙秉恩供稱除安肅知縣、保定知府、直隸按察使司副使等十餘名官員收了他的錢外,直隸省的二把手也就是布政使楊景素竟然也收了錢。

“老楊這個不要臉的,我就知道他底子不乾淨!哼,這大清除了我,還有沒有好人了!”

賈六氣極,其實用屁股想,孫樂和這案子能從縣裡到府裡再到省裡一路綠燈給弄成鐵案,那楊景素這個主持直隸政務的一把手肯定有問題。

畢竟,前年這老傢伙還是直隸總督呢。

就算這次沒有收趙家的錢,也肯定幹了不少見不得人的事。

比如貪汙啊,挪用啊,報假賬啊,任用私人大搞權錢交易什麼的。

對於這些混賬事,賈六深惡痛絕。

“大人,既然楊景素貪贓枉法放縱下面搞冤假錯案,不如趁此機會將他拿下,換我上如何?”

吃了劉氏教訓的梵偉決定不再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自告奮勇要求為鬼家大人多分擔一些工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災年,我有一箇中藥交易空間

烏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