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宮苑中秋方過,巍峨、峻麗的大明宮,廊簷之上的八角宮燈,掛著彩色絲帶,仍殘留著昨夜的喧鬧氛圍。

而在偏殿之內,一張紫檀木製的拱形條案之後,年過四旬,頭髮灰白的冕服中年皇者,正襟危坐,手持飽蘸了硃砂紅墨的毛筆,勾勾畫畫,凝神批閱著奏章。

一旁的大明宮內相戴權,手拿拂塵,恭謹侍立。

前明之時,內監干涉朝政,透過司禮監掌批紅之權,輔佐天子,分憂國事,形成了圍繞皇權為中心的內監、內閣的二元權力構架。

但陳漢汲取前明教訓,太祖、太宗都嚴禁宦官干政,因此戴權雖有“內相”之名,卻無內相之實。

只是暗地裡執掌內緝事廠,以內衛司察百官,而被一些文官忌憚。

當然,沒有司禮監的從上到下制衡,對繼任之君的權術、手腕要求都相應提高,幸在陳漢方歷百年,幾任君主還算勤政,透過分化、瓦解,從中樞到地方,政令尚通,倒不至於被文官集團的官僚全面壓制。

條案之上,由通政司收發的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地方督撫送來的奏疏,在一旁的條案後,按中樞地方,軍政刑名,輕重緩急整整齊齊分列幾摞。

崇平帝瘦削、硬朗的面容上,愁容密佈,批閱完一封奏章,眉頭緊皺。

崇平帝自即位以來,除前六年,太上皇高居重華宮,退而不休,崇平帝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敢過多插手朝政外。

近年來,可謂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然而國勢卻一日不如一日,北方胡虜為患,各地則災害頻仍,以致賊盜蜂起,邊事、賑災、剿寇……銀子嘩嘩得花,國庫虧損嚴重。

而崇平帝不尚奢華器用,比之“朕四季常服,不過八套”的前明亡國之君嘉靖,還要節儉。

身上龍袍縫縫補補補,都捨不得換新的。

崇平帝將摺子扔至一旁,冷聲道:“陸祺在固安催促軍械、軍糧的奏章,都送到宮裡來了,楚王是怎麼做事的?”

自山東提督陸祺率兵北上以後,保定的康鴻也側應北上,進兵涿州,兩路大軍形成鉗形攻勢,伺機與東虜決戰,營造出關門打狗的局勢。

但陳漢軍卒戰力遠遜於東虜,只是壓縮東虜精騎的活動空間,逼其退出幽燕之地。

“戴權,派人去傳旨楚王,讓他務必在月底前,籌齊一應軍糧、軍械,支應陸祺,前線軍情如火,不得貽誤!”

崇平帝臉色鐵青,沉喝說著,又問道:“回來,今日是誰在內閣值守?”

按著定製,內閣當留員值守,以處置突發之事。

“奴才遵旨.”

戴權躬身一禮,正要出去,聞言,詫異了下,說道:“是韓閣老,不過趙閣老也在.”

韓閣老,就是內閣次輔,吏部尚書韓癀,趙閣老就是工部尚書趙翼。

陳漢仿明制,在長安重修宮殿之時,敕設四殿華蓋,謹身,武英,文華;二閣:文淵,東閣。

然而,如今內閣有著五人。

內閣首輔,華蓋殿大學士,戶部尚書楊國昌。

次輔,謹身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韓癀。

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李瓚,以及文淵閣大學士,工部尚書趙翼。

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賀均誠。

崇平帝默然了下,沉吟道:“著人喚韓卿、趙卿過來議事.”

邊事不振,楊國昌舉薦之人,坐守城池,難堪大任,他現在倒也想聽聽這位吏部天官的看法。

戴權點了點頭,躬身徐徐退出,而後就吩咐太監傳旨去了。

崇平帝又拿起一封奏章,看著上面的字,眼皮挑了挑,冷聲道:“四面張網,三路會剿,斷敵歸路……崇平十一年,彼時言辭鑿鑿,聲猶在耳.”

這是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李瓚的上疏。

倒也不是針對李瓚,他豈不知北疆諸兵勞而不功,完全不在於李瓚之策,歸根結底在於將校怯戰,軍卒戰力羸弱。

面對虎狼一般的東虜精騎,口袋佈置得再好,在一馬平川的幽燕大地上,彼等騎兵縱橫往來,陳漢官軍只能望風遁逃。

“欲整軍經武,首要拔除四王八公在軍中的腐肉,而四王八公又不可擅動……”念及此處,崇平帝抬眸望了望重華宮方向,嘆了一口氣,思忖道:“前日已升了王子騰為九省都統制,派了差遣,巡查邊事,俟其歸來,就可提調其為京營節度,伺機整頓京營,清理昏庸無能之輩.”

雖這些年,崇平帝透過文官逐漸接管京營之兵,但四王八公的軍中勢力仍是盤根錯節,而崇平帝也尋到了突破口,那就是王子騰。

邊事的奏摺,實在是越看越煩悶,崇平帝索性不再看,隨手拿起一封奏章,其上題著“京兆尹許廬謹奏”字跡,崇平帝面色頓了下,心頭的煩躁稍稍散去了一些。

眸光閃了閃,生出幾分好奇之意。

這位許德清,他是打算在年後遷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為下一步重新整理吏治做準備的。

所謂欲治其國,先治其吏。

“許德清自入京以來,秉公執法,譽滿三輔,卻還未上過什麼奏疏.”

念及此處,崇平帝就是拿起奏章,閱覽起來,凝思片刻,臉色漸漸陰雲密佈,目中凜寒。

勾結翠華山賊寇,謀害旁枝族人,欲奪人妻,這寧國承爵之人,簡直無法無天,荒唐至極!昔年寧榮二公,率領精騎於草原追亡逐北,怎會有這樣不成器的後人!正如賈珩先前所料,此刻奏疏一上,正對邊事焦頭爛額的崇平帝,無疑火上澆油!恰在這時,內相戴權進入殿中,道:“聖上,奴婢已著人傳旨給楚王殿下,韓閣老、趙閣老已在殿外等候.”

崇平帝沉聲道:“宣.”

這時,韓癀和趙翼二人,步入殿中,施了一禮,道:“老臣見過聖上.”

“兩位愛卿,平身.”

崇平帝放下奏疏,面色淡淡說道。

顯然怒火藏心,引而不發。

韓癀抬眸打量了一眼崇平帝臉色,見其神色不豫,拱手問道:“聖上可是為邊事煩憂?”

工部尚書趙翼是一個年歲四十出頭,面容膚色稍黑的官員,想了想,說道:“聖上,山東之軍已至北地,邊事庶可在旬月之間抵定,聖上還請保重龍體,以免憂思過度才是.”

崇平帝面色淡漠,沉聲道:“邊事之外禍,只要你我君臣戮力同心,同舟共濟,猶有克靖之日,然內患如腐木之蟻,縱廣廈巍巍,也難禁日夜啃蝕.”

趙翼寬慰道:“聖上,朝廷如今用兵於北,一旦北疆事定,賊寇不過疥癬之疾,官軍一至,彼等冰消瓦解.”

崇平帝道:“疥癬之疾?自今春以來,京兆三輔報了十餘起賊寇劫掠過往商隊的案子,就連晉陽公主的車隊,上月都被賊寇所劫掠!朕降旨給五軍都督府的北靜王水溶,讓牛繼宗所部協助長安節度剿寇,然不過是一小撮賊寇,官軍至今勞而無功!方才京兆尹奏報,彼等兇獠,竟在前日潛入長安城中,勾結寧國賈家族長,意圖擄掠婦幼!朕擔心或許有哪一日,彼等賊寇悄無聲息,已至宮內!”

“臣等惶恐.”

韓癀和趙翼齊齊拱手說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月餘暉

夏日重現